王谊,字宜君,武川人。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善于弓马,博览群书。周闵帝时任左中侍上士。这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闵帝拱手沉默,无所事事。有一个朝臣在闵帝面前稍有些不恭敬,王谊便勃然大怒,快步向前,准备击杀他,那人吓得连忙请罪,他才停止。从此朝臣在闵帝面前没有人敢不严肃恭敬的。他被迁任为御正大夫。他的父亲去世,他哀毁悲伤,超过常礼。在墓侧结庐居住守卫,天天背土,堆成坟丘。
武帝即位,他迁任内史大夫,被封为杨国公。他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到达并州。武帝已经进入城中,反而被齐军打败,他周围的人大多战死。王谊率领部下骁勇士兵赶来救援,将齐军打败。他在相州被刺史征用为大内史。汾州稽胡变乱,王谊领军平叛。武帝的弟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俭虽然官为总管,但都受王谊指挥。叛乱平定后,朝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开国公。武帝去世前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让他参与机密,不要让他到外地任职。”皇太子即位,就是宣帝。他畏惧王谊的刚烈正直,将王谊调出京城,任襄州总管。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丞相,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反叛,朝廷命王谊为行军元帅前去征讨,大军还未到达郧州,司马消难就逃到南陈。这时,北至商、洛,南达江、淮,东西长两千多里,巴地蛮族大多发生叛乱,共同推选蛮族首领兰洛州为盟主。兰洛州自称河南王,依附司马消难,向北与尉迟迥联合。王谊分兵讨伐,一个来月便全部平定。朝廷派使者慰劳,一时,来庆贺和慰问的官吏不绝于路。杨坚把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不久,他被封为大司徒。他认为自己与杨坚交谊深厚,也倾心依附。杨坚受周静帝禅让称帝建隋,对他的礼遇更加优厚。亲自来到他的府第,与他尽情欢乐。
太常卿苏威建议,因为人口日益增多,而耕地并不太多,应减少功臣们的封地,以分给百姓。王谊奏报道:“朝廷百官,都是几代的功勋贤臣,才蒙受朝廷赏赐的土地,一旦被削去,我看没有益处。”隋文帝也认为很对,竟把苏威的建议压了下来。隋文帝将要到岐州,王谊劝阻说“:陛下刚君临天下,人情还不安稳,何必要去这一趟?”隋文帝跟他开玩笑说:“我过去与你地位和声望相等,一朝你委曲称臣,或许感到羞耻惭愧,我去岐州的目的,就是要张扬帝王的威风勇武,想制服天下人的心啊。”王谊笑着听完退下。不久,他奉命出使突厥,隋文帝为表彰他圆满完成使命,给他晋爵为郢国公。
不久,他的儿子王奉孝去世。过了一年,他上表说公主年纪很轻,请允许她除掉丧服。御史大夫杨素上奏章弹劾他说“:我听说居丧时所穿的服装有五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有所不同;居丧的礼制有四种,投降的和被杀的人也有不同的规定。天子们也应当遵守,所以说这是不可改变的礼制。然而,仪同王奉孝既然已经娶了兰陵公主,去年五月才故去,才刚刚一周年,而王谊便请求除去丧服。我认为公主虽然是天子的女儿,也应当遵守下嫁的礼仪。他这样主张,就好像在改变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制度。更何况三年的服丧时间,自天子以至于百姓,期满才能去掉丧服,在礼制上并没有详细规定。然而,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际伦常的开端;丧礼的制度,是人道中最为重大的。如果不重视它,就会被君子取笑。所以,要求守丧的人钻木取火,是批评他们守丧时间短;早晨守丧晚上唱歌,是讽刺忘悼哀痛太早。王谊虽然不自重,但爵位很高,想推行非礼的事情,怎么能行呢?他淡薄风俗,损伤礼教,作为死者的父亲则不仁慈;轻视礼仪,改变丧制,使他的儿媳陷于不义。如果放纵他的行为而不加以匡正,恐怕会伤风败俗。”朝廷下诏,对王谊不予追究。然而,隋文帝对他的礼遇稍为淡薄。因而,王谊心中颇为怏怏不快。
有人告发他谋反,隋文帝命查清这件事。告发的人说他有对朝廷不恭敬的话,实则没有谋反的行动。隋文帝赐给他酒食以宽慰他。其时,上柱国元谐也颇为失意,王谊经常与他往来,谈论的内容十分丑恶。胡地的僧人告发了他们。公卿们都奏报他大逆不道,罪当被诛。隋文帝召见他,怆然泪下,说“:我与你过去是同窗好友,我对你十分同情。可是,能对国法如之奈何?”于是朝廷下诏说:“王谊在北周时,很早就相信相面占卜祸福的邪术。我与他同窗读书,关系亲密。然而他性情险薄,巫师神婆坐满厅堂,称神道怪,胡言乱语。我即位之初,便相警戒。他口中表示改悔,实在怙恶不悛。胡说按四天王的神道所示,他应登基称帝。又说书上有他的图谶,天上有他的星宿;在桃、鹿二川,岐州以下这片地方,在辰巳这一年,他就可以成就帝王的大业。他暗中命人占卜,窥伺朝廷中的灾难,以寻机称帝。他还说他是一代明王圣主。信用旁门左道,处处都很错误。又自己说相看面容仪表,一定会称王称帝。如果赦免他,将来很可能会祸乱天下。为了禁暴除恶,应让他伏守国家刑法。”隋文帝又命大理正赵绰对他说“:命运就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便在家中赐他死罪,时年四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