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是先生弟子记 » 公是先生弟子记全文在线阅读

《公是先生弟子记》卷二

关灯直达底部

  或問曰:太公治齊尊賢而尚能,周公曰後世必有簒奪之臣;周公治魯尊尊而親親,太公曰後世寖弱矣。若是乎聖賢之無益于治亂之數也?曰:否,此非聖賢之語也。致功兼并者文其過之言爾。齊不用太公之法故齊奪,魯不用周公之政故魯弱。尊賢尚能,非所以啟簒也。尊尊親親,非所以致弱也。齊桓公修太公之法而霸天下,魯僖公修周公之政,詩人頌之,以比三王。惡在其無益于治亂也?

  或曰:人有言太公封于齊,五月而報政;伯禽封于魯,三年而報政。周公喟然歎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齊乎。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則歸之。信有諸乎?曰:否,此非周公之語,致功兼并者,欲速之言耳。孔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古之人豈不欲簡易哉?又惡欲速,速非所以簡易也。簡易者未嘗速也。民之為道信而後可使,富而後可教,安而後可保。此所以為達也。三年之為亟矣。齊先魯亡,何魯之北面哉。孔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吳起可謂知戰矣,親與士卒最下者同其勞苦。曰:是何足以言知戰也?子見夫乞人乎,叫號偃仆乎康荘之間,其聲可哀也,不若是不足以濟其身。若乃家丈人者,五十可以衣絲,七十可以食肉,子孫者奉之爾。父母之仇不與共天下,兄弟之仇不與共國,非虚加之也。然後稱于人情,視民如子者民報之如父,視民如弟者民事之如兄,無所仇云爾,有則争先致力焉。子弟豈待父兄與已均其苦,然後為用哉?故用民者矯之以身,徇之以愛,濟之以術,苟一時之勝而已矣。惡可以久哉?詩曰服其命服朱芾斯皇八鸞鏘鏘,道上不失度,下不失節也。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之所依,而小人以為已腓,安在其毁上下之節哉。

  或曰:仁者壽,顔淵何以不壽?曰:死生命也,非人之所益。然則仁者壽,非君子之言乎?曰:固君子之言也,所謂壽者,言無以増其年而已矣。通是道者,内自得于心,雖殤子猶彭祖也。有言彭祖而非壽者乎?請問知者樂,曰:通是道者,内則得于心,雖窮居猶南面也。烏有南面而非樂者乎?請問仁智動静,曰:誠而明之静也,明而誠之動也。孔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不遷怒不貳過[案此條一本誤分孔子曰以下另為一條]。

  君子之事君也,諫不用則去。諫不用而去者,道也。先其未亂也,見亂而去,是逃也,死之可也。

  君子之不去其君也,不忍也。何不忍也,曰不忍其君之無與為善。曰庶幾乎若此哉,故不聴則諫不已,其有利之之心焉,是貪也,非不忍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所謂文學也,行所謂徳行也,政事主忠,言語主信。

  君子之不言利也,惡其號也。曰利于已不可言也,利于國利于天下不言,不亦病乎?曰:天子之有天下,猶諸侯之有國。諸侯之有國,猶大夫之有家。大夫之有家,猶庶人之有室。大者治大,小者治小云爾。非異物也。利之天下則謂之公,利之家則謂之私。利之國則謂之亷,利之室則謂之貪。是亦不知類也。詩云爾之教矣民胥效矣,上之所貴而下為之,則善事上也。上之所貴而下不為之,則不善事上也。欲治民而責其善事上,非也。責其不善事上而惡其效已于利,難矣。如惡之也,則莫若不言利。

  君以人為天,人以君為天。天以人為天,人之所歸號之曰天,與之人之所去號之曰天奪之,非君以人為天歟?君安之則安,富之則富,生之則生,死之則死,非人以君為天歟?世治人曰天也,世亂人曰天也,天非實治之也,天非實亂之也,有曰治有曰亂者,非天以人為天歟?君子畏幽則小人畏明,君子畏明則小人其無畏矣,詩云憯不畏明。

  性者受之天也,道者受之人也。受之天者,已雖欲易之不能易也;受之人者,人雖欲易之不能易也。魚不可使去淵,鳥不可使去林,天也。出處語黙隠顯之不齊,人也。有所受之矣。

  言而無當,猶漏巵也,形具而已矣。

  聖人無可無不可,賢人有可有不可,衆人適可適不可。聖人曰懐之,賢人曰擇之,衆人曰所遇而已矣。

  誠於中者,其受言也不惑。不惑然後知言,知言然後知人。

  權所以濟義也,非義無所用權。為義者聴民,民之所徇因以濟之,堯舜禪,湯武伐,義也。

  人君誠有畏天之心,雖有災害不殘。及其無畏天之心,雖有災害殘矣。人君誠有恤民之心,雖有災害不畔,及其無恤民之心,雖無災害離矣。故天之所享誠也,氏之所保誠也。誠之至不言而喻,不施而惠,不禱祀而福,是以人道貴忠也。

  三王肉辟,有諸?曰:有之。不已慘乎?曰:秦漢則慘,三王則否。井田以均之,鄉黨以安之,學校以教之,示之以禮,動之以義,惠之以仁,竒衺之行無自習焉,荒鄙之聲無自聞焉,淫佻之色無自見焉,上下察矣,逺邇一矣,然而附于辟者,衆所棄也。奚其慘?非聖王不能用肉刑。秦漢之用肉刑,暴矣,慘其末乎。漢文之革,不亦宜乎。

  人胥知行之由足,不知行之由目;人胥知視之由目,不知視之由心;人胥知生之由食,不知生之由道。三者異類而同義,如使人之行者莫如足也,則瞽者曷為有所不行也?如使人之視者莫如目也,則念者曷為有所不見也?如使人之生者莫如食也,則不義之食曷為有所不生也?生之依道,視之依心,行之依目,此天理之自然者也。知行之待目而不知生之待道,則外其生于道矣。夫外其生于道者,生而不以道者也。生而不以道者,猶行而不用目,其不陷于坑谷者幸而已矣。

  臨大事而不懼,守大節而不可奪,詖言不入,偽言不出,其惟知道者乎。

  君子貴曲能有誠,曲能有誠者藝之上也,而况直而誠之,誠而明之者乎。

  梓慶削木為鐻,不敢以毁譽觸其心,不敢以爵賞攖其慮,七日鐻成而若神,梓慶可謂知用巧矣。有為者亦然。今之懐道者,假譽于仁,邀賞于義,故弗成也。器而弗成,猶毁瓦也。

  事求可,功求成,何如?曰:不可。事求法,功求義,法而不可者有矣,義而不成者有矣,未有不法而可者也,未有不義而成者也。

  君子之道不出于中,中者所以并容也。賢者守焉,不肖者勉焉,并容所以為大也。決絶之行,君子不為。

  舜在深山之中,伊尹耕有莘之野,說築傅巖之野,亦憂天下乎?曰:不憂也、奚為不憂?賢者之生于世也,世亂固坐而視之乎?曰:天子憂天下,諸侯憂其國,大夫憂其政,士憂其職,庶人憂其業。天下已定矣,非其憂而憂之,亂也。天下固亂,而又亂之,是以使天下多事也。詩云:職思其憂。君子豈無所憂哉,亦思其職而已矣。或問舜伊尹傅說之職,曰:舜職其孝,伊尹職其耕,説職其築。

  或問孔席不煖,有諸?曰:有之矣。其皇皇也。曰聖人以其皇皇為道,衆人以其皇皇為利。或曰為道固皇皇乎?曰:迎之致敬則就之,言不行諫不用則去之,不皇皇何為?佛肹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往,孔子不惡其畔歟?曰:惡之。惡之,曷為往也?曰:人之于仁也,無必不為。其于不仁也,亦無必為。知賢而召之也,非知仁歟?知仁也,不足與為善歟?知仁且為善,畔可使復合,危可使復安,亂可使復平,亦何為不往哉。

  或問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稱,使傅説死于胥靡,末如名之何矣,亦疾之乎?曰:君子之名有不幸而不稱,無幸而稱。小人之名有幸而不稱,無不幸而稱。其疾之也在已,其稱之也在人。君子能知其必疾也,而不能知其必稱也,奚疾之哉。

  或問:誠曰誠者,成也,成物者也。不成,物非誠也,何謂物?曰:君子則徳,小人則事徳。莫若修事,莫若敏,二者其誠乎。

  揚子雲曰賢者為人所不能為,揚子亦安知禮哉。夫賢者為人所能為而已矣。人所不能為,賢者不為也。

  或問君子矯乎?曰惟君子為能矯。君子之矯以為義也,小人之矯以為利也。君子窮而益堅,小人達而亦偽。

  富而無以為道也,則辭富貴。而無以為道也,則辭貴生。而無以為道,則舍生。惟仁者能之。

  或問伊尹比乎妹喜以滅夏,膠鬲比乎妲己以滅商,有諸?曰:否,此非智者之言也。桀為無道,嬖妹喜而殺其良臣,棄先世之典而絶百姓之命,百姓弗堪,伊尹為是相湯以滅夏,放桀于南巢。紂為無道嬖妲己,妲已之所悦而爵之,所惡而殘之,殺比干以遂其怒,百姓弗能忍,武王為是伐紂而殺之。當是時膠鬲諫而不入,使之問師期,期後武王趨而救之,猶紂臣也。吾聞得天下者得其民心者也,有天下者不利天下者也,如湯武因人之嬖以取其國,是利之也。何以為湯武?鄭穆公將伐胡則妻之,句踐有吳之怨入西子焉,夫搆人于禍而後殘之,陷人于危而後幸之,此不仁者之所為也,而謂湯武為之乎?

  太上無文,其次有而不恃,其次恃之而治,其次治之而不足恃。

  君子有四擇:擇術然後學之,擇師然後傳之,擇交然後親之,擇君然後事之。是以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施而不報者吾未之見也。廟堂之上獻以爵,酬以觚,一獻而三酢,民猶以為薄。故君不可以弗厚施也。

  治國家天下者去利之心而已矣。國君過市有罰,夫人過市有罰,命夫命婦過市有罰,徒過之而已矣。猶曰不可,况親利之者乎。

  禁過于微則人樂遷善,防患于小則患逺矣。或曰禮齒路馬有誅,以足蹴路馬芻有誅,不已亟乎?曰:是所謂逺其防者也。路馬者君之路馬也,路馬之可敬,况其君乎。是以國家之敗,常必自其小者始焉。民無嚴君之心,則無為貴禮矣。

  成民而後使之則無怨民,教民而後用之則無失人。

  犬馬之勞不可棄也,厚之至也。

  禮也者,大為之,為其小也;逺為之,為其近也;厚為之,為其薄也;深為之,為其淺也;謹為之,為其怠也,此之為禮之情。知禮之情者,所以作禮也。

  過而能知,知而能改,上也。過而不知,知而能改,次也。既不能知,又不能改,下也。

  衡平也,故準之。繩直也,故度之。鏡明也,故監之。君子成徳以待物至也,輕重出焉,曲直決焉,醜好分焉,誰能蔽之哉。

  委巷之禮小人悦之,君子恥行焉。先王之禮君子悦之,小人恥行焉。詩云:彼醉不臧。不醉反恥行。不由先王之禮,猶醉也。惟君子能忍是恥也。詩云:憂心悄悄愠于羣小。

  吾乃今知禮之為貴也,用于未亂而不用于已亂。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則揖遜為之詬矣。

  學所以為已也,推而及人。仕所以為人也,推而及已。推而及人,故不以人害已。推而及已,故不以已害人。

  君子之得其時者,將以行其道也。道不行猶為不得時也。叔孫通制漢禮,得其時矣。君子恥之者,以道不得行也。

  或曰子三年無改于父之道,若其不善也,亦無改乎?曰:否,改其惡無改其道,謂之道矣。若之何改之,三年不改焉,雖終身不改矣。

  信善者毁譽不能惑也,毁譽不能惑也則信善已乎?曰:未也,貧富不能易也。貧富不能易也則信善已乎?曰:未也,貴賤不能動也。貴賤不能動也則信善已乎?曰:未也,生死不能誘。生死不能誘則幾于至矣,雖至乎至者蔑以加矣。

  文王謂武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聖人固能與人壽若此乎?曰否,不然也,昔者武王既克商有疾,諸大夫懼,請穆卜于先君。周公于是為壇,請命于文王,卜之以三王之龜而吉。書曰王翼日乃瘳,復三年王乃崩。世以為文王與之也。是以傳于此言也,聖人不能以其壽與人也。

  士可使見義,不可使見利。民可使見徳,不可使見刑。

  齊無知弑襄公,孟陽死于牀,石之紛如死于階下。崔氏弑荘公,荘公臣死者十人,晏子端委立于門外,莫之死,亦莫之亡。

  四民異業而莫不相悦者,職分均也[案莫不相悦,一本作莫相悦]

  制度不定,雖殫天下之富其求不給。

  富貴不可矜也,富貴而攻之者,衆以其可矜。譬如明珠潜于千仞之淵,沒人取之。

  莫善乎性,人之學求盡其性也。學而不能盡其性有之矣,未有不學而能盡其性者也。

  性猶弓也,學猶力也,雖有千鈞之弓,引之弗滿,弗能貫也。豈弓力為有不足哉,所以用之者不足也。

  上之治下職也,下之事上亦職也,上不能治下則昬,下不能事上則亂。亂則喪身,昬則喪位,其事一也。

  孔子之教人也,猶量也。豆區釡鍾因其能容,放乎足而止。

  五帝之治,翼翼如也。三王之治,兢兢如也。危國者必自暇,亡國者必自佚。詩曰彼昬不知,壹醉日富。

  違禍如水火猶有及焉,去辱如溝隍猶有隕焉。不早辨故也。無日不違無日不去,則何悔吝之有。詩云: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一近而他逺也。

  世有道則其民質,其士貴,其鬼神。世無道則其民巧,其士賤,其鬼不神。

  舜之受天下也禮辭,禹之受天下也固辭,益之受天下也終辭。非苟降殺也,時也,聖人從時。

  進莫若讓,勇莫若義,貴莫若仁,富莫若廉。

  民可刑也而不可辱,可懼也而不可怒,可親也而不可怨。

  或問公孫弘兒寛以儒術飾吏事,何如?曰:巧矣。不有毁也,其能飾乎?或曰與其莫用飾,不亦近乎?曰:君子逺之為道,小人近之為利,苟可飾也,奚往而非義也。為義而飾民進于偽,偽實害徳,百度昬矣。其有不佻乎?詩曰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徳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非徳之順而心,是制民各有心,何上之有。民之情也凌上,其性也好徳。

  禘帝也,不王不禘。虞夏禘黄帝,商周禘嚳,皆帝也。諸侯不敢祖,天子不敢祖。天子則亦不敢禘,故魯之禘非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