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江 府
三国 吴
陆 绩
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康子。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绩意在儒雅,非其志也,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江南通志)
宋
田 畴
田畴,号与斋。嘉定间,为史弥远馆客。尝设讲席于国学,六馆之士皆执北面礼。著有学易蹊径、四书说约行于世。
(娄县志录府志)
陈伯达
陈伯达,与潘纬同榜进士。其学深于经术,尤于洪范有心得。
(娄县志录通志)
元
陈 宏
陈宏,字君宏。以儒业著闻。邃于易,尝著易象发挥、易孟通旨、易童子问。
(娄县志录通志)
夏侯尚元
夏侯尚元,字文卿。幼有大志,好古深思,下笔成章,时人称为小太白。
大德间,游京师,赵孟頫荐于朝,为东宫伴读。旋辞去,汗漫湖海者数载,于漠北诸王间为武平王所礼。武平王薨,郯王闻其贤,招致之,待以上宾。王好尚书,性严毅,寡言笑,人莫敢犯。文卿知无不言,抵掌谈笑,或以尔汝呼王。王知其忠直,优容之。会王有召命赴京,文卿曰:王守国北门,不可轻动,或陷虎口,悔将何及?王不听,文卿乃驰驿还南。及至都,王已被诬殁矣。亲信莫不逃匿,独文卿诣朝,陈王忠孝,每语,声泪俱堕。众为感怆,书三上,诏雪王冤,以子袭爵。或谓曰:公节义昭著,朝野皆知,王子孙必以重爵报公。文卿笑曰:因功得爵,是要誉也。遂辞归,不复仕。
著有中庸管见聚疑、原孟诸书。
(娄县志录通志,参府志)
周之翰
周之翰,字申甫。自幼颖悟,博究群书,尤通象数之学。其著述有乾坤阖辟、天地生成、阴阳变化、山川流峙四图并赞,以发明其蕴奥讲授于乡。以寿终。
(娄县志录一统志)
明
殷 奎
殷奎,字孝章,一字孝伯,华亭人,后徙居昆山。少从杨维祯受春秋。尝应乡试,不利,遂谢去。洪武四年,以荐赴京,试高等,例授州县职,因母老,请近地,忤旨,调陕西咸阳教谕。在任四年,念母不置,郁郁成疾,卒。门人私谥文懿先生。
奎文章精审有法,尤深性理,勤于纂述。所著有道学统绪图、家祭仪、关中名胜集、陕西图经、谓城寤语、咸阳志、昆山志、娄曲丛稿。
弟壁,字孝连;箕,字孝扬,皆有志操。
(金山县志录郭志,参中吴纪闻)
林 钟
林钟,华亭人。有学行,通诗、书、春秋。宣德中,任昆山训导。入侍经筵,历迁山东参政。
(江南通志)
宋 瑛
宋瑛,字克辉,华亭人。天顺丁丑进士,授工部主事。忤中贵人,引疾归。少嗜学,归益肆志学问,远方来受业者甚众。
(江南通志)
徐三重
徐三重,字伯同,青浦人。万历甲戌举礼部,丁丑廷试,授刑部主事。时政尚综核,而三重独持平恕。甫满一考,即乞假归,以父老,遂不复出。家居四十余载,内行醇谨,门风肃穆。生平笃志理学,以朱子为宗,学者称鸿洲先生。所著庸斋日记、信古余论诸书,皆可垂世范俗。
子贞秩、贞稷。
(江南通志)
钱大复
钱大复,字肇阳,华亭人。领万历乡荐,授蓬莱令。致仕归。构日新书院讲理学,历九年,寒暑不辍。
其门人庄大儒,字仲醇,尤刻志圣贤之学。
子龙锡。
(江南通志)
徐凤彩
徐凤彩,字圣期,华亭人。太学生。与兄孚远声名相埒。六经皆有纂述。尤精于诗,所著诗经辅注四卷。
子允贞。
(江南通志)
清
周心屺
周心屺,字永瞻。顺治十四年岁贡。留心性命之学。与平湖陆赠公交最厚,清献总角时,永瞻知为德器。后以役累侨居嘉善,邑人争师事焉。著四书断,清献为序;读易断疑,藏于家。
子梁,字好生,少颖异,以五经补博士弟子员。历志学行,与清献往复辨难,多所发明。
(娄县续志)
沈 沐
沈沐,字雨臣,周浦人。顺治十七年副贡。为文高古。究经授徒,及门百余人,多知命。捐赀修同姓墓,代输其赋。又抚孙氏孤,为婚娶。及卒,门人私谥贞素先生。著有四书讲略。
(上海县志)
沈大至
沈大至,字伯雍。庠生。治易,精濂、洛之书,讲学五十余年,操行端直,世称醇儒。兼通数理医术。晚自号一三居士。康熙四年,举乡饮大宾。卒,私谥敬修先生。所著见艺文。
(上海县志)
焦袁熹
焦袁熹,字广期,娄县人,学者称南浦先生。康熙丙子登乡荐,念祖母鞠、母唐春秋高,遂绝意进取。癸巳,诏求实学之士,华亭王文恭、安溪李文贞交章荐,奉旨召见,以亲老固辞。迨铨山阳教谕,仍乞终养。乙巳,母病,袁熹年六十六矣,犹躬自扶掖进食饮,积三、四月不怠。及卒,勺水不入口者十日。其至性纯孝如此。
生平刻厉清苦,所居室不蔽风雨,而锐志圣贤之学益力。时当平湖陆清献以道学提倡东南,袁熹慕尚而师法之,钻仰程、朱,默契绝学。所著各经说、太极图述等书数十卷,皆与宋儒吻合,间出己意,俱能发所未发。其他杂著,亦数十卷,考史传之异同,订前人之绪论。如兵刑、钱谷、水利、狱讼诸大政,必指陈利害,可俾实用。而诗古文及制义,凡所自为与所评骘者,皆为当代贵重。自言每年读未见书,必丈许,自少至老未尝衰止。尤好奖借后进,每以齿牙余论沾丐寒唆。年七十六卒。门人私谥曰孝文。
(金山县志)
张 昺
张昺,字长史,华亭人。康熙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性恬淡无营,淬志理学,座师李光地于礼闱阅策,深赏其西铭之对,能阐先儒所未发。入史馆后,又频与讲论,契合尤深,谓门弟子中,颖悟无如昺者。未久,疾卒。所著西铭图论,中庸精义,光地皆录而存之。
李 铉
李铉,字枚吉,陆清献婿也,李廊下人。性孝友,本生父母殁,所遗弟妹六人,幼者尚在襁褓,铉抚育之,悉为之婚配。族有鬻女者,为赎归遣嫁。清献闻而贤之。与闻性命道德之旨,孳孳不倦。诠次遗书,若张清恪伯行所刊读礼志疑、问学录,皆铉手抄本。其藏箧者尚多。清献著述不至散佚者,铉有功焉。
子兴宗,字潢耒,由邑庠贡成均,需次训导。幼承外祖清献之教,言动不苟,留心正学,至老不衰。其学行为士论所推。
(金山县志)
范 台
范台,字墨农,诸生,居笏溪滨。精堪舆家言。为人耿介。授徒里中,束脩外不妄取。平居常以正人心、端学术为念。著有困学语,修齐辑要,儒行所知录。卒,年七十。
(娄县续志)
李之驹
李之驹,字昂若,百曲港人。诸生。读阳明书,潜心穷理。与王光承兄弟相友善。当事恒式其庐,河督靳辅以礼罗之,谢弗往。幼时父命收责,有贫不能偿者,即取券焚之。著有四耕斋文集。
(奉贤县志录旧志)
唐 班
唐班,字晚野,居四灶。雍正二年进士。选山东邹平县知县,以母老改教授,选凤阳府教授。时泰安相国赵公抚皖,延主敬敷书院,遵朱子白鹿洞规训士。终养服阕,补池州教授。以卓异荐,力辞归。颜其斋日诵耘处,从游数百人。学者称紫溪先生。
(上海县志)
张慧 张敦宗
张慧,字迪吉。岁贡生。父浚远,得风疾,日夕侍汤药,衣不解带者几年。既失怙,母周复卧病,侍疾垂二十年。一日,忽霍然愈,士大夫皆作诗称其孝。昆弟五人,同食递衣,终身不析爨。弟荀八病瘵,家人莫敢近,慧不离左右。
受业陆清献之门,清献重之,授周易、毛诗,遂著周易探微、毛诗会意、四书质疑,各若干卷。后选繁昌县训导,讲学课士,一以清献为宗。年七十四卒。学者称胥浦先生。
子敦宗,字调一,岁贡生。研精周易、性理诸书,及天文、地理、刑法、赋役、音律,无不穷究,兼工书画。张文敏重之。著有静敬山斋古文、葩经心得,行于世。
(娄县续志)
王永祺
王永祺,字延之,邑诸生。乾隆二十年岁贡,中式顺天举人。事祖母吴以孝闻。父客死中州,永祺徒步从风雪中扶丧旋里,资斧窘乏,道出汤阴,故旧有贷以金者,永祺辞不受。年近六十,遭母丧,哀慕如童稚,断酒肉,斩衰三年,未尝徇俗,以墨衰谒客。
平生于书无所观,晚乃一衷宗儒,辑朱子年谱、陆清献公三鱼堂剩言行世。诗文沈雄自善,不诡随时尚。训子弟宽而肃,常曰:表正则影直正,何庸督责为?而子弟亦爱敬倍至。年六十六,卒,门人私谥孝简。王编修嘉曾有私谥议。
(娄县志)
杨履基
杨履基,原名开基,字履德,后更名,字惕斋。父升。履基乾隆二十一年优贡生。所学以陆清献为宗,编松阳讲义。又尝从陆奎勋游,得为学指要。尝谓朱子后大儒许衡,能干城朱子,使异说不得逞;吴澄推广朱子之说,使儒家不专守训诂。盖以请献方衡,以奎勋拟澄也。于诸经兼综条贯,无门户之见。诗文亦苍健。同时王昶、陆锡熊皆重之。纯庙南巡,召试,赐文绮。晚岁教授浦南,学者称铁斋先生。著春秋四传存疑、三礼臆说、观理编、律吕指掌图诸书。乾隆四十年,卒,年六十三。
(金山县志录宋志,参潜研堂集)
李林松
李林松,字仲熙。祖朝审,字星门,贡生,性严重不苟,乾隆戊子修学新明伦堂。父鹏冲,字钦斋,贡生,和雅宽厚,赍药拯人。
林松以乾隆六十年举人,联捷进士,观政户部。时和珅柄政,绝不往谒。后迁员外郎。督漕蒋兆奎惩漕弊,请石加二斗以杜浮收,林松谓未得清漕之实,先蒙加赋之名,力主驳。嘉庆辛酉,典试广东;戊辰,典试广西,皆称得人。事亲孝。母氏唐迎养在京,疾亟,割股愈之。越十二年,母卒,忧归,更不复出。
葺所居后圃为易园,著书其中。专治易,不问家人生产。嘉庆癸酉,邑令王大同修邑志,延请主纂,于旧志多所辨证,体例约而该。逾年,复与修松江府志。道光癸未,应金华令黄金生聘,修金华志。
林松经术邃深,尤精汉学,为文亦不落恒蹊。所著有乡党注,易园集。
(上海县志)
沈大成
沈大成,字学子,娄县人。父矞堂,青县令。
大成少应童子试,学使昆明谢履厚奇其才,录冠乡校,勉以读书崇古学。大成遂研究经史,务究根柢。所居列四部书,刊本伪阙,字体正俗,丹黄标识,五色灿然。而十三经义疏尤为一生精力所萃。其说经,易不废荀、虞,诗不废毛、郑,书不信伪古文,而主伏生今文,尤服膺石斋黄氏洪范、明义孝经集传。他若九宫、纳甲、天文、乐律、九章诸术,搜择融洽,皆有据依,粹然有汉经师风。
与吴门惠征君栋、天都戴翰林震,同以通经名,学者称为沃田先生。年七十二,卒。著有学福斋诗文集。
(娄县志)
朱大韶
朱大韶,字虞卿。生而神悟。七岁师陆明睿,授以大学,五日而卒业,讲授经义,皆领会。年十四,读经、史已毕。丁母艰,不与试。年十九,入于庠。逾年,以优行贡成均。举嘉庆己卵京兆试。漕督朱为弼器重之,延课其子弟,皆成就。以是名动公卿间,从之者日益众,由科第通显不乏人。两试礼部不售,乃决去举业,专心经学。
道光十一年,选怀远县教谕。甫半载,丁继母艰归。怀远县士致书币,延主真儒书院,父命之往,乃再至怀远。濠泗之间,负笈者数百人。旋以亲老归。
奉亲之暇,一意解经,尤究心于三礼。时泾县朱珔,以经师主紫阳书院,大韶以所作往质,珔大服,为文叙之,劝付手民。道光庚子,郡守徐青照与大韶同年,见所作,愿捐俸助刻,旋调江宁,不果。
道光甲辰,选授江宁教谕,以亲老,不赴。旋卒。所著书藏于家,其稿皆大韶手自删订,
友人姚楗校定焉。
(娄县续志)
顾觐光 韩应陛
顾觐光(觐或作观),字尚之,金山人。太学生,三试不售,遂无志科举,承世业为医。乡钱氏多藏书,恒借读之。博通经、传、史、子、百家,尤究极天文历算,因端竟委,能抉其所以然,而摘其不尽然。时复蹈瑕抵隙,搜补其未备。如据周髀笠以写天、青黄丹黑之文,及后文凡为此图云云,而悟篇中周径里数,皆为绘图而设。天本浑员,以视法变为平员,则不得不以北极为心,而内外衡以次环之,皆为借象,而非真以平员测天也。
开元占经鲁历积年之算不合,因用演积术,推其上元庚子至开元二年岁积,知占经少三千六十年。又以占经颛顼历岁积考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知其术虽起立春,而以小雪距朔之日为断。盖秦以十月为岁首,闰在岁终,故小雪必在十月,昔人未及言也。李尚之用何承天调日法考古历日法朔余强弱不合者十六家,以为未能推算入微。爰别立术,以日法朔余辗转相减,以得强弱之数。但使日法在百万以上皆可求,惟朔余过于强率者,不可算耳。授时术以平定立三差求太阳盈缩,梅氏详说未明其故。读明志,乃知即三色方程之法。谓凡两数升降有差,彼此递减,必得一齐同之数。引而伸之,即诸乘差,则八线、对数、小轮、椭员诸术,皆可共贯。读占经所载瞿昙悉达九执术,知回回、太西历法皆源于此。其所谓高月者即月孛,月藏者即月引数,日藏者即日引数,特称名不同,亦犹回历称岁实为宫日数,朔策为月分日数也。
其论婺源江氏冬至权度,推刘宋大明五年十一月乙酉冬至前以壬戌、丁未二日景求太阳实经度,而后求两心差,乃专用壬戌。今用丁未求得两心差,适与江氏古大今小之说相反。盖偏取一端,其根误在高冲行太疾也。西法用实朔距纬求食甚两心实相距,术繁而得数未确。改以前后两设时求食甚实引径得两心实相距,不必更资实朔,较本法为简而密矣。
西人割圜,止知内容各等边之半为正弦,而不知外切各等边之半为正切。乃依六宗、三要、二简诸术,别立求外切各等边之正切法,以补其缺。杜德美求员周术,用员内容六边形起算,巧而降位稍迟,谓内容十等边之一边,即理分中末线之大分,距周较近。且十边形之边与周同数,不过递进一位,而大分与全分相减即得小分,则连比例各率,可以较数取之。入算尤简易,可用弧度入算,不用弧背真数。然犹虑其难记,仍不能无藉于表,因又合两法用之,则术愈简,而弧线、直线相求之理始尽。钱塘项氏割圜捷术,止有弧矢求余线术,以为可通之割、切二线,因补其术。西人求对数,以正数屡次开方,对数屡次折半,立术繁重。李氏探源以尖锥发其复,捷矣,而布算术尤繁。且所得者,皆前后两数之较,可以造表而不可径求。戴氏简法及西人数学启蒙,又有新术,而未究其理。乃变通以求二至九之八对数,因任意设数,立六术以御之,得数皆合。复立还原四术,又推衍为和较相求八术,为自来言对数者所未有也。又谓对数之用,莫便于八线,而西人未言其立表之根,因冥思力索,仍用诸乘方差,迎刃而解,尤晚岁造微之诣也。其他凡近时新译西术,如代数、微分、诸重学,皆有所纠正,类此。
所著日算媵初、续编凡二卷。日九数存古,依九章分为九卷,而以堆垛、大衍、四元、旁要、重差、夕桀、割圜、弧矢诸术附焉,皆采古书而分门隶之。曰九数外录,则隐括四术为对数、割圜、八线、平三角、弧三角各等面体、员锥三曲线、静重学、动重学、流质重学、天重学,凡记十篇。曰六历通考,则据占经所纪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积年而加以考证。曰九执历解,曰回回历解,皆就原法疏通证明之。曰推步简法,曰新历推步简法,曰五星简法,则就原术改度为百分,省迂回而归简易,盖于学实事求是,无门户异同之见,故析理甚精,而谈算为最云。
同治元年卒,年六十四。其友人韩应陛,亦以表章算学显。
应陛,字对虞,娄县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少好读周、秦诸子,为文古质简奥,非时俗所尚。既而从同里姚椿游,得望溪、惜抱相传古文义法。西人所创点、线、面、体之学,为几何原本,凡十五卷,明万历间利译止前六卷。咸丰初,英人伟烈亚力续译后九卷,海宁李壬叔写而传之。应陛反复审订,授之剞劂,亚力以为泰西旧本弗及也。外若新译重、气、声、光诸学,应陛推极其致,往往为西人所未及云。
(清史稿)
熊其光
熊其光,字苏林,青浦人。少聪颖,读书过目不忘。通经学,尤以经世自期,凡天文、历算、舆地、河渠、农田之属,靡不淹贯。服膺顾炎武、洪亮吉、汪中之学,尝绘一师三友图以见志。其光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己酉,乞假归里,总理团防事,全活甚多。以积劳病卒。
(青浦县志)
张文虎
张文虎,字孟彪,一字啸山,居周浦。由诸生保举训导,援例加州同衔。性沈默而谦和,笃于友谊,有过必规。幼从同里姚炜琥游,家赤贫,几废学,炜琥曲成之。
甫弱冠,客授南塘,课余博览元和惠氏、歙江氏、海阳戴氏、嘉定钱氏所著书,慨然悟为学之本原,取九经三礼汉、唐、宋人注疏,博稽而约考之,融会而贯通之。佐金山钱熙祚辑守山阁丛书,复为其弟熙辅培名校续艺海珠尘、壬癸集、小万卷楼丛书。精天算术,西儒艾约瑟伟烈雅力造庐质疑难,为非彼国专家所能及。同治癸酉,入总督曾国藩幕,绾内军械局。时曾国荃方在安庆校刊王船山遗书,与仪征刘毓崧督理其事。明年,合肥李文忠总制两江,延与乌程周学浚管理江南官书局。蜀总督吴棠聘赴川中,主尊经书院讲席,以老病辞,不往。纂修华亭、奉贤及本邑志,皆谨严有法。学使者瑞安黄体芳创南菁书院于江阴,以经义词章课士,聘主教席。乙酉正月,卒,年七十八。所著覆瓿集。
子锡卣,原名锡庚,字仲和,诸生。性至孝,父病剧,冒暑驰数十里省之。及父病愈,而锡卣病喝,未数日殁。
(南汇县续志)
于 鬯
于鬯,字醴尊,号香草,南汇人。幼年聪慧,从其堂伯父冲甫治说文,于朴学启涂径。成童入邑庠,为学政王先谦赏识,拔置第一,食饩。后登光绪丁酉拔萃科。廷试后,以母老不仕,掌南汇芸香草堂经课。毕生研治经学,博洽群书,著作不辍。当时经师德清俞樾甚重之,以为好学深思,余畏友也。所作香草校书、续校书、战国策注、沣溪文集等多种。
宣统二年,卒,年五十七。
张锡恭
张锡恭,字闻远,一字殷南,娄县人。光绪十四年举人。二十五年,为两湖书院经学分教。三十三年,为礼学馆纂修,分编礼书,任凶礼。少治礼经,受学于南菁书院院长黄元同,晚年论次之,为丧服郑氏学。自注疏胡氏正义,以及古今说礼服之书,悉加搜采,校勘异文,剖别异义,依据郑注,以整齐百家之言。又为丧礼郑氏学,并礼记中说丧服、丧礼篇,条章众说而折衷之。所作又有茹荼轩文集,及续集。民国十三年,卒,年六十七。
(据曹元弼撰张闻远传)
常 州 府
陈
张 崖
张崖,晋陵人。与东阳郑灼、吴郡陆诩、吴兴沈德威,俱以礼乐自命。传三礼于同郡刘文绍。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唐
蒋 坚
蒋坚,元和中在永州学,为春秋师。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宋
张 巨
张巨,字微之。嘉祐初,举明经。少从胡安定学,与胡宗愈、蒋之奇、丁骘为四友。又学易于欧阳修。以荐充国子监直讲。王安石新经行,巨与同官数人隐去。有易解十卷,欧阳修为之序;文集四十卷。
(武进阳湖合志)
庞安仁
庞安仁,字宅道。通五经,尤长于易。张正素、邹道乡诸贤皆执经受业,学者宗之。
(武进阳湖合志)
丁 骘
丁骘,字公点。资性淳粹,践履笃实。举嘉祐二年进士。以经学倡后进,尤长于易、春秋。李定甫用事,辟为属,以疾辞。苏轼、曾肇、孔文仲交章荐之。司马光当国,骘独后谒,光曰:真自重士也!除太常博士,改左右正言。元祐间,士大夫险竞者相朋,有五鬼十物之号,骘上疏请穷治之。后出知处州。
(武进阳湖合志)
周孚先
周孚先,字伯忱,晋陵人。偕弟恭先从程伊川学,与杨龟山友善,伊川每谓孚先兄弟气质纯明,可与入道。在门十七年,闻父病,兄弟驰归,五日抵家,父已卒,哀甚,行路皆为之泪下。既葬,庐于墓。免丧,闻伊川讣,驰至洛哭之。归,为城东书院,以祀二程。生徒自远至者众,不能容,又于城西创书院,孚先主教于东,恭先主教于西。龟山至郡,遂以城西书院馆焉。谓诸生曰:先生实过予兄弟百倍,真尔师也。
孚先由乡荐入太学,调四明盐场,改建德尉,皆不就。朝廷命白衣上殿,赐承仕郎,改奉议。丐祠。后为临安教授。
所著有伊川语录,论语解,朱子多采其说。
绍熙间,郡守黄灏奉孚先兄弟祔飨城东书院。
(武进阳湖合志)
周恭先
周恭先,字伯温。伯忱弟也。气质淳厚,笃于信道。初见伊川,伊川曰:学者要自得,从事觉有所得否?问:如何可以自得?曰:思作睿,睿作圣,须是于思虑间得之。又问:如何可以有所得?曰:但将圣人言沉味久,则自有所得。当深求于论语,将诸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又问:颜子如何学孔子到此深邃?曰:颜子所以大过人者,只是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与能屡空耳。又问:心术最难,如何执持?曰:敬。其一生得力,率不外此。
由乡荐入太学。释褐,授坑冶干官,每以沽名为戒。终身恬于进取,谓子孙曰:吾没后,毋为志文碑铭,以重吾不德!与杨龟山、唐彦思为深交云。
(武进阳湖合志)
凌 浩
凌浩,字真翁,无锡人。学于胡瑗,以经术知名。治平乙巳进士。尝为蓬莱、武陟令,以能称。召拜太学博士,推胡瑗之学以诲士,士多从之。出守渠阳。
(江南通志)
唐 棣
唐棣,字彦思。政和五年进士。与晋陵周孚先、恭先同事程伊川先生。初见,问学,伊川曰:入德之门无如大学,今之学者赖有此一篇,其他莫如论、孟。棣于是知所致力。他日,问:格物如何?曰:但立诚意去格之,其迟速却在人明暗。又问:克己复礼,如何是仁?曰:非礼处便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后,只有礼方是仁。又问知言养气,曰:知言然后可以养气。问:养气以义否?曰:然。
棣不乐仕进,名不他见,独著于程氏遗书,编次伊川语录二卷。程门弟子中,棣最详明,观其问答,可为务实而笃志专事为己之学者矣。邑人周冲刻其所纪师说凡一百四十余条,盖将以风乡人之向道也。
历官秘书少监。
(参徐喈凤志、乡评备考、宜兴县旧志)
沈有开
沈有开,字应先。父松年。有开从吕祖谦游,其学志其大者,不务华藻口耳。淳熙五年进士。为太学博士,下帘竟讲,不妄请谒。刘正异之,揖与语,耸听移日。正拔擢淳熙知名士,有开实阴赞之,而不以为功。教嘉王邸,进讲必严君子小人之辨。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尝宣入禁中,赐坐,问民疾苦。忌者乃排以伪学,废斥十年。既而,起知徽州,改太平。不行,以直龙图阁致仕。家居落寞,贵者求见,皆以老疾辞,而独与朱熹通书问焉。
元
虞荐发
虞荐发,字君瑞,其先丹阳人。性孝友。未弱冠,乡试高等。宋亡,避地无锡,遂家焉。学成行修,而不肯为世用。无锡学久废,强起荐发为师,招诸生讲学义理,士皆闻风自远而至。时士人有田籍者,官俾给驿传,荐发极言于上官,得免。为乡校官十余年,未尝受廪禄。当路交辟,辞不就,自号薇山老人以见志,学者因称薇山先生。延祐元年,初行科举,左丞许某董试江浙,征之,乃曰:吾所避者利禄耳,今幸无是。遂应命。经疑问忠恕,或引天地忠恕以对,阅者乙其处,荐发曰:此程子之说。于是黜而复取者数人。
子志道。
陆文圭
陆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为文融会经传,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屡遣使驰币聘之,以老疾不行。所居在城东,学者称之日墙东先生。有墙东类稿二十卷。
(江南通志)
梁 益
梁益,字友直,江阴人。博洽经史,而工于文词。文圭卒后,浙西称学术醇正为世师表,惟益一人。所著有诗传旁通,发挥朱子之学为精。又有诗绪、史传姓氏纂。
(江南通志)
明
孙 作
孙作,字大雅,一字次知,门人弟子以清尚先生称之而不名。著书十二篇,号东家子。江西饶介之负才不轻与人,独喜其书,曰:勉成之,会有识者!至正兵起,挈家三吴间,尽弃他物,唯载先世藏书两敝簏而已。太尉张士诚闻而廪禄之,卒以母病谢去。久之,众为买田筑室,寓于淞。洪武癸丑,朝廷议采天下士纂修天文书,时学士宋濂与总裁,求士于礼部尚书午谅,谅首以作对,因荐入。诏与编修。越六月,书奏,例除翰林编修官。以老病乞外,授太平府学教授。三年,升国子助教。又明年,升国子司业。前后八载,皆儒官。
作器宇凝静,通亮过人,与人交,初若秋霜不可狎,久如冬曦不忍去。虽或以是非相煽,惟自切责,不以怨人。
性无杂好,惟著书自怡。宋潜溪先生得其图说、答性难等篇,极为推许,以为王鲁斋、金仁山、许白云诸公未知孰先后也。
谢应芳
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人。笃志好学,以道义名节自励。元至正初,隐白鹤溪上,授徒讲学。江南平,有司征修郡志,强起赴之。德望重东南,缙绅达官过郡,必访其庐。诗文典雅蕴藉。有辨惑编,龟巢稿,昆陵续志,思贤录。
(江南通志)
邵 宝
邵宝,字国贤。年十九,从江浦庄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改魏文帝庙祀汉献帝,易献曰愍,从昭烈所谥也。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推行朱子社仓法。
入为户部员外郎、郎中,擢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父母死,或数十年不葬。宝著令,不葬亲者不得与试,其俗遂革。宸濠每请为诗文,辄峻却之。濠败,有司校勘书札,宝独无一字。历迁浙江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拜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尝议事至京师,会刘瑾恶漕督平江伯陈熊,欲论杀之。一日,劫宝于左顺门,将逮之,尚书张彩、曹元自内出,谓:公第劾平江,则事释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瑾诛,起巡抚贵州,累进户部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以母老,乞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以便养,再疏辞免。嘉靖初,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比终母丧,未几,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宝生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病,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寿。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学以洛、闽为宗,尝曰:愿为真士夫,不愿为假道学。文章典诰碑版遍天下。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尝筑二泉书院于惠山之麓,世称二泉先生。
(明史本传、锡金志)
周 冲
周冲,字道通。正德五年举于乡。司训万安,人人自喜得师。擢应城令,务以德化民,民立生祠祀之。以耳疾,乞改教,得邵武府教授。日聚诸生讲学,士风丕变。迁唐府纪善。王世子以谗间失欢十余年,冲悟以慈孝至情,王为感动,爱世子知初。久之,闻母讣,一恸而绝。学者称静庵先生。
初,冲在万安,从王阳明讲学,得闻致良知之说。南元善辑阳明传习录,中卷有答学者要书七篇,答周道通书其一也。自应城之京,复从湛甘泉游,得闻随处体认天理之说,覃思研精,会而通之,曰:湛先生之体认天理,即王先生之致良知也。阳明尝称之曰:吾门颖悟莫如徐日仁,笃实莫如周道通。甘泉亦称之曰:知行博约,定其指归。冲既卒,其友晋陵毛给谏宪诔之曰:不溺于禅,不流于俗。是足以知冲之学矣。
著有养正录、会极约、希颜日钞、与蒋信新泉问辨录、孝经刊误。
(重刊宜兴县旧志,参节王阳明文集、徐志)
曹 珂
曹珂,字国用。天性笃孝。十岁时,常从十数里外负米归养,口吟昊天罔极之句。家贫,嗜学,志为圣贤,从湛若水游,闻体认天理之说,悠然有会。其学以敦伦实践为主,以不欺屋漏为宗。正德己卯,举于乡。再上公车,不第,遂不复应举。曰:吾早不能禄养,忍以禄自养乎?嘉靖二十三年,遥授都察院经历司都事。凡子侄得第,辄叹曰:人家博一科名,不如成一善士。家居严肃,不苟笑言。侄三旸任知府归,犹如童幼时禀请惟谨。建祠收族,抚育遗孤。居常,无一字干郡县。里有讦讼者,相戒无使曹都事知也。卒时八十有四。
(重刊宜兴县旧志,参唐鹤征府志,节徐志)
万 吉
万吉,字克修。为人方严刚峻,刻意师先儒,尤尊朱子。平生冠履饮食,拱揖趋走,一遵矩镬,未尝见其有戏谑笑傲箕踞跛倚之容。孝事父母,自持养及丧,皆中乎礼。友爱其弟善,至老未尝异钱帛。教诸子先志行后文艺。宽而有法,接人少寒暄,似落落寡情,然久与之处,真意流溢盎如也。其自奉俭薄,而性好施与,三族中待以饱暖者若干人。义所当济,虽百计委曲,未尝有倦色。人有善,辄叹不置;有过,必面折之。论当世事,讲义利,争是非,虽遇达官势人,反复辨析,必伸己说而后已。
年十七,游庠,为诸生三十余年,德成行尊,后学者多师事之,称为古斋先生,以其行古人之道也。其友同邑周冲学于阳明,闻致良知之说,归以语吉,吉以其说异朱子,不肯信。后得交唐荆川,其说与冲合,乃释然曰:道通爱我,其说固未尝背朱子也。
嘉靖己亥,以序贡司训桐庐。邑士鲜敦志操,吉与讲明义利之辨,时激以钓台故事。曰:若辈非子陵乡人耶?诸生乃稍稍振励。已而,二子士享、士和并举进士。诫之曰:吾愿汝做好人,不愿汝得好官也。吉晚年气象和易,如冬日煦人,人益乐亲之。卒时年六十有三。
(重刊宜兴县旧志节扬怀远乡评备考,参徐志)
薛应旂 薛近兖 薛敷政 薛敷教
薛应旂,字仲常,号方山。嘉靖十四年进士。初授慈溪知县,时知府方持苛黠,应旂锐意抚绥,有檄下县,辄格不行。知府怒,欲窘辱之,应旃乞改教职,授九江教授。徐阶督学两浙时,素知应旃,后又督学江西,檄掌白鹿书院。旋擢南京吏部主事,转郎中。大计考察,严嵩使尚宝丞诸杰贻书属黜给事中王烨,烨端士也,应旂留烨黜杰。降建昌通判。历迁浙江提学副使,调鄜延兵备道,罢归。洛川县赍赎锾干金为路费,却之。家居垂二十年,躬行理学,手不释卷。每一书成,凡几易稿,皆手自抄写点窜,为文亦磊落。
长子近鲁,居父丧过毁。疾且革,命以麻衣敛。四子近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官浙江、河南布政使,以清介绝俗闻。
近鲁子敷政,字以心,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永新知县。砥励清勤,举廉能第一,考选山东道御史。天启元年,巡按四川。会土司奢崇明反,杀巡抚徐可求等,攻陷夔、庆诸府。是时兵无统率,全蜀震惊,敷政趋入军门,收巡抚敕印图籍,随题请左布政朱燮元为巡抚。复以便宜调劲兵,倡义固守。昼夜登陴,躬冒矢石,大小百余战,屡挫贼锋。三月余,矢穷粮竭,斗粟累金,敷政碎布絮食之,三军感泣效死。乃檄石砫女土司秦良玉内外夹击,擒斩无算,贼奔溃。旋以大义勉良玉等,洒血誓师,恢复诸州郡。
敷政弟敷教,字以身,为诸生时,巡抚海瑞即以忠义士称之。万历十七年进士。与高攀龙同出赵南星门,益以名教自任。会御史王藩臣上疏不自宪长.吴时来、耿定向交劾之,敷教曰:是欲为执政箝天下口也。抗疏诋时来等。座师许国以贡举非人自劾,诏敷教归省过三年,以教职用。后起凤翔教授,寻迁国子监助教。时诏并封三王,具疏力谏,并贻书大学士王锡爵,锡爵恚甚,然并封事竟寝。赵南星被逐,复抗疏申救,谪光州学正,归从东林讲学。律身严苦,垢衣粝食,于物无忤。见恶人,辄望望然去。尝曰:学者苟不见性灵,即皦皦不污,终归一节耳。家居二十年,力持清议。诗文不事雕琢。卒,赠尚宝司丞。
(明史本传、锡金志)
王 升
王升,字世新,原名革,督学耿天台牒送岁贡,改名升。少孤,奉母以居,偶从友人饮,且奕,母有愠色,终身不饮,即遇奕,弗视也。为人志节坚贞,安贫好学。初受业于万古斋,又学于唐荆川,并游罗念庵、王龙溪之门,上下讨论,多所领受,自守绳墨益严。总督胡宗宪谋梓荆川左编,延升校雠。时幕府士如云,独升以严见惮。会有以失律论死者,胡公遣客邵生谕意曰:子为一言,千金可得。升曰:其人罪当死,死之由法;可以生,生之由总戎,何溷王生为?
嘉靖四十三年岁贡,司训京兆。而邵生者复入宰相高拱幕,见升,笑曰:犹然老儒耶?相君欲重用子,试往一见,何如?升不听。久之,迁国子学录。张居正相,亦欲致升门下,托友艾穆要之,曰:行典制敕矣。升谢不应。出为成都通判,有廉誉。迁盐课提举,遂挂冠归。
升之学以程、朱为准的,尝曰:孔、孟而后,元公、淳公具体也,正叔,晦翁正脉也。万历十七年,知县陈遴玮延修县志。所著有左氏鲁史、读左赘言、四书辑略、四先生论宗,及五伦分疏、五经七书解等书。学者称为孚斋先生。
(重刊宜兴县旧志,参唐鹤征府志、乡评备考,节徐志)
顾宪成
顾宪成,字叔时。父学,倜傥负气,自邑之上舍,独身徙泾皋,日食一糜,而信孚乡党。久之,遂用起家。
宪成以乡试第一人举万历八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寝疾,朝士群为祷于神,同官代署宪成名,宪成闻,亟驰赴,手削之。改吏部。
会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以斥尚书何起鸣忤执政,为言官劾罢,宪成上疏,语侵阁臣,谪桂阳州判。稍迁处州府推官,累擢至吏部员外郎。时有三王并封之议,宪成以太子为天下本,与诸王就王爵有不可者九,乞令皇元子早正储位。语甚恺切。并上书大学士王锡爵,其后并封议遂寝。
二十一年内计,吏部尚书孙钱、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南星罢,宪成亦自劾,请与同罢,不报。寻掌选事。又会推阁臣,宪成所举益与执政抵牾,坐削籍。宪成在文选,尝言阁部既不同心,惟有三十巡抚、十三提学、吏部犹可选择,使皆得其人,天下事庶几少补。未几,竟得罪去。
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虚日,悉不报。归,修复东林书院,与高攀龙辈讲学其中,月为一会,悉遵朱子白鹿洞规。时有管氏之学,一贯三教,而宪成独排无善无恶之说,以发明性善为宗。尝曰:圣人教人为善去恶而已。为善为其所固有,去恶去其所本无。又曰:论本体只性善二字,论工夫只小心二字。
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遗书叶向高、孙丕扬。御史徐兆魁以其出位,疏攻之。吴炯上言:宪成被诬,恐天下以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亦不报。
宪成初以投简讲学,未尝欲树坛坫,久之,应和既广,颇以操持国是激扬清浊。自是发科场弊,勘熊廷弼,争三案,攻魏阉,其人率目为东林。而群邪害正者,遂益以东林为的,致类东汉党人之祸。自宪成归十余年,起南光禄少卿,不拜。寻卒。熹宗立,赠太常卿。魏忠贤乱政,其党石三畏追论之,又削夺。崇祯初,赠吏部右侍郎,谥文端。
(明史本传、锡金志)
钱一本
钱一本,字国瑞。万历十一年进士。知江西庐陵县,建王守仁祠,以倡明理学为己任。擢御史,即发江西巡按祝大舟贪墨状。已,请崇祠曹端、陈真晟、罗伦、罗洪先于文庙。出按广西,屏供亿之费。时册立东宫改期,申时行柄国,不敢言,一本即疏请建储,劾首相,言极切直。留中三月,削籍归。
知府欧阳东凤建先贤祠,旁构经正堂讲学,推一本主之。梁溪顾宪成倡东林书院,一本与讲论,往复不绝。朝议与东林为难,一本曰:不见是而无闷,不见知而不悔,正吾辈得力处也。潜心六经、濂洛诸书,下至天文地理,无不披究,尤精易学。先卒数日,预营兆域,自作寄窝逋客长言数十首,翛然而逝。
子春,自有传。
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材孙。万历十七年进士。出吏部员外郎赵南星之门。授行人。四川佥事张世则进所著大学初义,其说一遵古本,诋程、朱章句之误,请颁天下。攀龙上言,极陈其邪妄,非祖宗之训。帝嘉纳。
时当国者颇持异同,部院大臣,多以不合去国,至是,谪南星等,吏部一空。攀龙疏言:中外群言皆曰:辅臣除不附已,近侍不用正人。陛下深居九重,曾以诸臣贤否较量,果皆由圣怒,则自孟化鲤而外,未闻忤旨。辅臣王锡爵等,是非邪正尚不能辨,不过泄其私愤,利于斥逐之尽。末言郑材、杨应宿辈谗谄,宜黜。应宿亦讦攀龙。谪揭阳典史。既归,筑水居于漆湖而居之。会顾宪成亦以言事罢,因相与修复东林书院,读书讲学垂三十年。
天启初,起光禄丞,进少卿。劾戚畹郑养性及其党,不报。转太常寺。礼部尚书孙慎行追论红丸,归罪旧辅方从哲,事下廷臣议。攀龙议从哲之罪非止红丸:最大者在交通国戚,表里为奸,所以谋危先帝者不一。此贼臣也,无逃首恶之诛,且讨贼则为陛下之孝。说者乃谓为先帝圣母隐讳为孝。明如圣谕,目为假托;忠如杨涟,谤为居功。人臣避居功,甘居罪,君父有急,袖手旁观,是忠孝之说皆可变乱,何事不可妄为!时从哲辈奥援甚固,摘疏中不孝语激帝怒,将加严谴。阁臣叶向高力救,得免。迁太仆寺卿。
都御史邹元标、冯从吾建首善书院于京师,攀龙时与讲会,给事中朱童蒙因疏讦为朋党,于是元标等皆去位。攀龙乞休,不许。进刑部右侍郎,寻擢左都御史。时赵南星为吏部尚书,攀龙谓师弟子不当分掌部院,力辞,不得。既就职,则劾罢魏忠贤私人御史崔呈秀。
先是,副都御史杨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于是其党嗾使忠贤曰:东林必杀公!御史陈九畴遂因会推,奏部院徇私,而南星、攀龙俱罢。明年,尽毁天下书院,戍南星,逮杨涟、魏大中等杀之,而削攀龙职。既,又逮周顺昌等,并攀龙七人。收者至,攀龙先一日拜遗表,自沈园池以死。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初,海内学者率宗王守仁,攀龙心非之,著无善无恶辨。其学本于静,而以真知实践为主,粹然一出于正。进修次第,详所著困学记中。方之揭阳时,憩旅舍小楼,读二程语,至万变俱在人,其实无一事,恍然曰:果无事也。自是,学日进。
卒,年六十有五。
(明史列传)
宿梦鲤
宿梦鲤,字龙吉。万历三十四年举人,除松阳知县。问民疾苦,请行弭三大患,平田六大议。以魏阉株连党祸,遽归。少砥文行。高攀龙命其三子师事于家塾者十有六年。
吴桂森
吴桂森,字叔美,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贡生。学易于武进钱一本,受所著管见像钞,因广其意,作像象述。东林之兴,每居讲席,及高攀龙赴召,以会讲属桂森。天启六年,拆毁书院。崇祯初,有旨修复。乃建丽泽堂,又筑小斋,名来复,日讲易其中。尝言:有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格物,知善无恶是致知。其自署曰东林素衣。
弟桂萼,亦预东林讲席,先桂森卒。
(武阳志)
储漧 储秬
储漧,字刚夫,改字康夫。少为诸生,有声。时武进钱一本以理学为己任,漧往受学,遂弃举子业,专心求道。人多以为迂,独浙江章正宸一见执弟子礼。直指使祁彪佳闻其贤,请见,不得;欲索所著书荐于朝,漧以疾辞,乃表其门曰:理学真儒。所著有周易疑义、春秋属比、直书精义、几希日记数十卷,藏于家。生平好静坐,不耐俗纷。读性理至天地混辟一气,涣然有得,自此人我无间,处喧不乱云。
子秬,字二禾,克绍家学。著周易集义,识者称之。
(重刊宜兴县旧志,参徐志)
严 珏
严珏,字佩之,无锡人。性孝友。家贫,屏迹不出。笃学好古,经史百家靡不研究。尝读高子遗书,叹曰:吾舍是将安归?高世泰推为东林主讲。张能鳞欲罗致之,不赴;赠以力扶正学额,不受;或劝以野服谢,亦不答。著有易说,易同,春秋论,春秋集说,尚书讲义,四书讲义,生存轩稿。
王彝叙
王彝叙,为诸生时,与无锡顾瑞文齐名、友善。同邑若史孟麟、吴正志、张纳升,皆出其门。尝偕王别驾升共修邑志。后以贡仕为马平知县,卒。
(重刊宜兴县旧志)
吴 鼎
吴鼎,字肩之。博极群书。弱冠,即有志于圣贤,潜心理学。受业孚斋王先生门,以正心诚意为务。既壮,益自砥砺,受业武进薛元台、钱启新、无锡顾泾阳、高景逸诸先生门,讲学问道,所得益深,养益粹。归,与史玉池切劘靡间。玉池创明道书院,一时名贤云集,鼎皆与焉,造就后进,门人骎骎日盛。
著有四书心见录、四书考、壁经考、观省语、知非篇、莫忘篇、蒙养诗、醒迷诗篇、师门问答、切磋日记、游艺录、应世稿、往答书柬、海完诗稿若干卷。
(重刊宜兴县旧志)
谈孺傈
谈孺傈,字养蒙。少颖敏,通经术,笃志宋儒之学,与永定邵维桢霁寰为道义交。晚以布衣主讲东林、明道书院,所至拥篲、负笈如云,升堂析疑,闻者莫不叹服。著有东林讲义行世。
(重刊宜兴县旧志)
顾 枢
顾枢,字所止。宪成孙。天启元年举人。世承家学,又受业高攀龙之门,故于忠孝出处之道,少而习焉。其学以无欲为体,以居静为功,以阐明性道为家法,而皆探本于易。值鼎革,屏居泾皋,结茆故庐之旁,取陶靖节语,名之日西畴。
(锡金县志)
浦凌云
浦凌云,字伯登。诸生。与弟冲汉并游钱一本、高攀龙之门。学以居静为本。当东林难作之日,独与邹期桢、期相兄弟按节修讲会不辍。尝以学行被荐,予冠带。居家一遵古礼。
张云鸾
张云鸾,字羽臣。从顾宪成、高攀龙游,以经师教授里中。时温陵李贽以异学蛊惑人心,其说尚行,云鸾为经正录辟之。崇祯中,赍书自献于朝。命学臣察其平生行谊以闻,有诏充贡。
秦 镛
秦镛,字大音。父尔载,见孝友传。镛崇祯十年进士,知清江县。邑素佥富民为马户,富民窜入胥吏累贫户,镛以胥吏佥,而给其直。剧盗啸聚,以计擒斩之。筑梅家畲,建义仓,教民稼穑。福王时,擢监察御史,屡上封事,不报。寻归,南都亦亡。镛独居城东弓河之上,自题曰千休馆,惟与门弟子讲习主静之学,闭门读易,谢绝人事,垂十余年。疾革,或请归,镛曰:硁硁者志,安可移耶?遂卒。
弟锳、,并以文学知名,鼎革后,弃诸生服。
堵景濂
堵景濂,字濂生。维恒孙。幼学于东林,晚中崇祯十五年举人。巡抚祁彪佳延之幕府,以目疾辞归。未几,失明,家居教授生徒,日使人诵书于前,因为剖析其义。先后从学者盖八百余人。一念虑之失,辄自记注,名曰自知录。
周濂学
周濂学,字仲瀛,原名硐,寺渎里人。生平精研理学,于宋儒之书,靡所不究。尝问道于同邑储先生刚夫,偕游锡山,谒道南祠,过访吴先生素衣、华先生认庵。两先生俱称之,授以真儒一脉二册,曰:了此,即可以入道矣。濂学受之以归,学问大进。明亡后,隐居教授以卒。
所著有易学金针。又广搜逊国时与难诸臣一百九十六人,都为一集,颜曰靖献录。及所为诗稿,悉藏于家。
(重刊宜兴县旧志)
恽日初
恽日初,字仲升,武进人。明崇祯五年副贡生,崇祯癸酉方正。有气节。少游刘宗周之门,黄宗羲尝称为宗周门下第一人。崇祯末年,上备边五策、守边十策,不报。宗周殉国难,为位以哭。载书三干卷,隐天台山中。遭乱,崎岖闽、越。顺治十一年,复归里,拜宗周墓于下蒋,纂刘子节要十四卷。无锡高世泰重葺东林书院,日初与同志习礼其间。尤长于易学,因作高、刘两先生正学说。知府骆钟麟屡求见,不纳。去官后,与一见,言中庸要领。喜而去,曰:不图今日得闻大儒绪论也!康熙十七年卒,年七十八。学者称逊庵先生。
著驳陆桴亭论性书一卷,野乘五卷,见则堂四书讲义,语录,逊庵诗文集。
吴光 陆卿鹄 杨瑀
吴光,字与严,武进人。明诸生。十龄丧母,哀毁如成人。及长,从伯父钟峦讲学东林,即契其说。由诸生入太学。有声。为文说理而华。既究心经济,博综典坟,及九流百氏,自成一家言。明亡,太息流涕,取所著焚之,结庐滆东僻壤,玩易自适,作野翁传以见志。家徒四壁,口不言贫,遇拂逆,自谓反多进境。盗厔李颐至常州,与光论学,甚契称。光所著易粕十笺,象数易理,兼诣其极,足为来学指南。他著有大学格致辨、中庸臆说、论孟合参各一卷,弄丸吟一卷。
同时邑人陆卿鹄、杨瑀,皆尝与颙论学。卿鹄,字?公,明副贡。瑀,字雪臣,与昆山顾炎武友善,炎武著日知录,每就正焉。尝与瑀书曰:仆所以深服先生者,在不刻文字,不与时名,教子文籍而不求进仕。又曰: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雪臣。其倾倒如此。
蔡所性
蔡所性,字仲全,武进人。少喜读儒先语录,通五经。明亡,绝意干禄,研究诸史,及历算律吕皇极洪范诸书,以绝学自任。友人从之讲五经同异,所性踞高坐,言如河汉,听者皆屏息。又尝诣陆世仪于娄中,诸贤与接席者,无不称叹。
性孝友。父病目,舐以舌。病结,以指导粪。居丧,蔬食异寝如古礼。修脯所入,辄代弟完逋赋。然有机权,谈言能微中。大盗高三俄,官兵莫敢以兵,往说之,即诣城中降。里中人素有城府者,见所性无不立化也,时人以比康节西山。
著有律吕解。
张 夏
张夏,字秋绍,无锡人。明诸生。隐居菰川,孝友力学。初受学于马世奇,博通经史。后从高世泰学,归本自治,积十余年,遂入世泰之室。世泰殁,其子弟相与立夏为师,事之如世泰。汤斌抚吴,至东林,与夏讲学,韪其言,聘讲孝经、小学于学宫。退而著孝经解义、小学瀹注、五经衍义补。于诗、书、易、春秋,皆有解义。
其论学谓东林顾、高两先生,一提性善,以破无善,一提格物,以救良知。辨析丝毫,俾夜复旦。著雒闽源流录十九卷,取有明一代之儒,分别其门户。大旨阐洛、闽之绪,而力辟新会姚江之说,然于陆氏之说,亦节取所长。又以东林之学,始宋杨时,因重辑杨文靖年谱二卷。又著锡山宦贤考略三卷。年八十余,以遗民终。
汤之锜
汤之锜,字世调。安贫力学,于书无所不读,尤笃信周子主静之说。或议其近于禅,之锜曰:程子见学者静坐,即叹其善学。易言:斋戒,以神明其德。静坐,即古人之斋戒,非禅也。性至孝。居亲丧,一循古礼,就地寝苫,久之,受湿,致隐疾。事诸父悉体先人志,力为庶叔完配,诸昆仲无间言。既而得高忠宪复七日规,喟然曰:此其入学之门乎?于是一宗其说,为春、秋两会,闻风者不惮数千里来就学焉。
年二十四。遭甲申之变,即弃举子业。尝论出处之道曰:潜龙勿用,潜要确,若不确,则遁世不见知而悔矣。古来多少高明人,只为此一悔所误。郡守骆公请关西李中孚讲学毘陵,特遣使聘之锜,坚辞不赴。后延陵书院暨锡山东林亦争延致之,俱不往。学校高其行,欲举之锜节孝,及门体其意,力沮焉。
之锜为学,专务切近,绝无缘饰。或询朱、陆异同、阳明致良知之说,则曰:顾吾力行何如耳。自问较前贤奚若,徒多辩论,其何益?一日,抱疾,整襟危坐而逝,年六十有二。及门金敞、梁溪顾培辈,建书院于惠山之麓,奉其主春秋祀之。
著有静坐约言、易论、偶然吟诸稿。
(宜荆县志)
清
杨怀远
杨怀远,字文来。诸生。读书有疑义,必究析其所以然,虽儒先不敢遽信。积四十年,成四书明辨录,微言大义及名物典故皆在焉。又考古限田、均田制为一书,古今祭礼为一书。又纂周礼疑、五经疑、诸儒源流考、乡评备考诸编。
家贫,常苦饥寒,而一介不苟取。卒金陵邸舍。
章大士
章大士,字我任。少慕包拯、海瑞为人,及长,谒金沙王古,方得闻程,朱学。后从金敞游,引见宜兴汤之锜,因语以高攀龙静坐说,正居敬穷理入手处,益契之,检束身心,学日进。与人谈忠义事,须髯辄张。商榷学问,细入毫发。病亟时,诵上天生我诗,笑而逝。所著有格致说,诚意说,圃轩集。
(武进阳湖合志)
吴晋剡
吴晋剡,字锡儒。髫年即慕圣贤之学,规行矩步,不失尺寸。顺治九年登进士,授廉州推官,讼狱多所平反。有重囚嘱吏授厚贿,至怒而笞之,曰:何敢污我!以母忧归。结庐墓侧,哀毁骨立,遂无仕进意。
学宗阳明致良知,又仿紫阳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之法,与同邑汤之锜循高忠宪公复七规,砥砺汲引,至老不懈。
康熙十一年,邑令史宗尧奉宪檄,延修县志。笔削惟严,不能为世家作佳传,纨裤子弟多衔之者。乃扁舟游浙,稿未及竣,君子惜之。
(宜荆县志)
龚士燕
龚士燕,字武仕。少颖异,能文。尝从娄东陆桴亭,与同邑马一庵、蔡仲全诸人,讲究性理,发明蔡氏律吕新书,推衍黄钟圜径、开方密率诸法,而于元太史郭守敬授时历,尤得其秘钥。如求冬至时刻,上推百年加一,下算百年减一,其一乃谓岁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之内,满百年消长一分,是为万分中之一,非万分为日之一日也。核之春秋日食三十七事,多与符合。又如推晦、朔、弦、望,以太阳之盈与太阴之迟,以太阴之疾与太阳之缩皆相并,为同名相从;以太阳之盈与太阴之疾,以太阴之迟与太阳之缩皆相减,为异名相消:乃得盈、缩、迟、疾化为加减时刻之差。以此加减朔望之大、小余分,得定朔、弦、望诸时刻。至盈、缩、迟、疾,郭太史创平、立、定三差,理隐数繁,审其机括,绘图以明之。
又如赤道变黄道之法,谓在二至后者,以度率一零八六五除赤道积度变为黄道宿度。在二分后者,以度率一零八六五乘赤道积度变为黄道宿度。凡此授时之术,引伸益明。其余月离五星等法,与回回、西洋诸历,遇有疑难,无不洞悉。至日、月体径有大小,交食限数有浅深,具见其奥。且悟唐荆川先生孤容直阔之法,以推求太阴出入黄道,在内在外,不离乎六度。自是一应七政、气朔、交食诸端,按法而推,百不失一。
著有历言大略一卷,象纬考一卷。又著有天体论、暗虚论、中星论、交食论、定朔论、五星论六篇。同时如毛贻哲、杨尔京、杨导声、徐紫威,皆相与往还讲论。
康熙六年丙午,诏募天下知历之士,于是士燕入都。其时监中用大统历算七政多不合天,奉旨在观象台每日测验,而金星比算差至十度,畴人束手。士燕修改古法,乃据丁未全年所测表影,推测太阳盈缩,又据日测五星行度,考其迟疾。彼此推求加减,气、闰、转、交诸应,测验与天吻合。盖其法亦本郭太史,太阳为气应,推冬至与日躔用之;太阴周天为转应,朔望用之;日月地球之运,同在一直线,视点上为交应,推日月食用之;合气盈、朔虚之奇零为闰应,推闰月用之;此外有金、木、水、火、土同聚一宿为合应,推五星用之。
修改诸应,取甲申为元,以应世祖章皇帝是年抚有中夏之祥,监中名为改应法。既改气、闰、转、交诸应,复改迟、疾限,及求差诸法,又改冬至黄道法,日出分依步中星内法。又盈、缩、迟、疾无积度,月食无时差,一一订定修改。用推以前日食,皆与天合。
初,汉监正杨光先崇信大统,继复欲用回回历,士燕各如其术,推七政示之,最后示以授时七政,光先心折焉。监正交章保荐。戊申年,历书告成,奏对武英殿,授历科博士。维时有荐西洋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三人于朝,考其实测诸术,既验且捷,监中人咸以为便,遂定用西洋之法,而古历卒不行。
庚戌,以疾辞归里。
(武进阳湖合志录董志,又据行略及毛初锡记略增补)
许际科
许际科,字兆登,邑诸生。工古文辞。阐发经学,务得真铨。有尚书影言、壁经悬镜行世。尤邃易理,著韦编三续。一集曰训诂家言;二集谈经济大略;三集以六十四卦,谈战阵法,经纬变化,通古名将韬略。前哲汤之 锜、潘天成咸珍宝之。
(重刊宜兴县旧志)
顾秉信 石永芳
顾秉信,字确士。赋姿端颖,弱冠即讲求正学,关中李颙主延陵讲席,往观而慕之。尤悦娄东陆世仪所著书。师马负图,益淬厉,研索不懈。治心以刘宗周人谱、马负图知非录,治身以方正学日用箴,设教以朱子白鹿洞规。凡历象、方舆、农田水利、漕运、兵防诸经世务,悉贯通焉。章大士谓其厚呐寡言,矜重手笔;然或叩之,从原及委,井井不穷。有本者如是。其授徒程课,必先经史,指授者多掇科第。
秉信以布衣终其身,张伯行抚江南,闻其名,敦聘不往。未几,卒于家。
同时有石永芳,字桂祥,锐志求道,与秉信相砥砺。讲学习礼,反躬实践,推端士云。
(武进阳湖合志)
钱仲选
钱仲选,字禹田。性高洁,非其义,一介不取。穷研经义,尤多读儒先书。少以孝行闻。仪封张伯行抚吴,檄县令延主东林讲会。仲选讲有子孝弟章,一座倾听。平居不食肉,惟食蔬菜,间佐以鱼腥,而貌益丰腴。年九十一,卒。
(无锡金匮县志)
杨作枚
杨作枚,字学山。初受家学于其祖国钧。国钧,字定山,著历法大成十卷,而所精者中历也。中历即授时法,精而未密。至西人三角弦弧之术兴,而方圆幂浑,随所施之,无不尽妙。其法宣城梅氏文鼎得之最深,作枚尝从文鼎游。后入算学馆,掌馆事者,即文鼎孙珏成也。欲官之,遽卒。
鲍祖述亦精西法。
(无锡金匮县志)
是奎 是镜
是奎,字玉雯,邑诸生。博雅有声。讲求正学,立日录,记言动得失自警省。性坦夷温厚,衣冠朴率。尝集郡名士程香刻烛为诗文,奎操笔辄先就。旁及岐黄、青鸟二氏家言,悉洞其蕴。所著述甚黟,尤以易象元音为心得云。
子镜,字仲明,讲求理学,名誉四驰。学使博野尹会一式其庐,总河长白顾琮亦以经学荐,实不逮其父云。
(武进阳湖合志,参录卢志)
高 愈
高愈,字紫超。诸生。攀龙从孙。十岁,读攀龙遗书,即有志圣贤之学。既长,熟复诸儒语录,务躬蹈力行,不尚议论。谓士求自立,当自不忘沟壑始。家贫,父性豪,嗜酒,愈委曲承奉之。或父就人饮,则遣僮往候,而己屏立路旁,俟与主人别,则趋而翼以归,以为常。先后居亲丧,不饮酒食肉,不内寝。尝受知于学使高裔,岁科试皆第一。时山西姜楠主文幕,于江南之士,独赏愈与桐城方苞。及己卯,楝来典试,苞以第一领乡荐,而愈已不与试,橚叹息而已。巡抚汤斌旧识愈,雅重之,属县官致意再三,卒不往渴。晚年益穷困,尝錣糜七日矣,方挈其子登城眺望,意充然乐也。
生平覃精经术,为周礼解,凡数十易稿。华学泉以春秋相质,愈言圣人据事直书而义自见,为辨正诸家之失甚力。顾栋高少从受业,亦往往宗其说云。又尝作小学纂注。卒后四十年,学使尹会一颁行其书。
(无锡金匮县志)
恽鹤生
恽鹤生,字皋闻,武进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人,官金坛教谕。少师常熟钱陆灿为诗文。初喜禅学,既读宋儒书,服膺主静之学。又疑儒者之盛莫如宋,而国势之孱亦莫如宋。以朱子过称张浚,大非之。后游蠡,交李臻,见颜元、李臻所著书,大折服。以为宋世之不振,皆学术无用之故,遂为颜、李之学。尝与球会京师,出日记相质,球称其乾乾惕厉,谓可与共明斯道也。
生平研究经术,著有读易谱三卷。禹贡解一卷,思城堂说诗十二卷,春秋解属辞比事说六卷,大学正业一卷.先民易用二卷,文集五卷。其诗说初遵毛驳郑,臻贻书诤之,乃改从其说,并以毛、郑为宗。
卒,年七十九。
秦道然
秦道然,字雒生。松龄子。少时资颇钝,发愤诵读,遂能融贯经义、为文,卒成名家。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年已五十有二。寻官礼科给事中。挂藩邸事,在园扉十四年。著困知私记,明儒学录,貌益充,视听益精明。乾隆初,得释,优游十余年,卒,年九十。
(无锡金匮县志)
顾栋高 华孳亨
顾栋高,字复初。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以奏对越次,罢官。乾隆十六年,诏举经学,侍郎邹一桂以栋高荐,授国子监司业衔。尝入都,召见栋高,奏对,首及三吴敝俗,请以节俭风示海内。上嘉之,赐七律二章。二十二年南巡,晋祭酒衔,又赐传经耆硕额以宠之。
栋高少受经于舅氏华学泉暨高愈,通三礼学,于诸经沈潜往复,钩贯旁通。久之,用史迁诸表例,著春秋大事表一书,又著毛诗订诂五十余卷。并经呈。
同时华孳亨,字子宏,与栋高并习仪礼。尝画宫室制度于棋枰,以棋子记宾主升降之节,器物陈设之序,如以身揖让进退其间,盖笃学如是。栋高撰大事表,每一篇成,必以质诸孳亨。
(无锡金匮县志)
臧琳 顾文炳等
臧琳,字玉林。诸生。以读书考古为务。其教人先以尔雅、说文,曰:不识字,何以读书?不通训诂,何以明经?其论治经也,必以汉注唐疏为主,太原阎若璩称其深明两汉之学。
孙继宏,字厚庵,有孝行。
曾孙庸,与同里顾文炳从余姚卢文弨游,尽得其学。仪征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刊记、经籍纂诂二书,出庸搜录者为多。德清许宗彦称其好学深造,当求之唐以上。庸弟礼堂,字和贵,亦精汉学。饶至性,父殁,三日不食。母疾,刲臂以进,祷神请减己算益母。母愈。礼堂竟夭。庸子相,字木斋,传其父业,著汉学师承记,分别汉、宋,畛界划然。相子熙,字仲金,县学生。覃精经训,能世其家。
文炳,字子明,博通训诂,十三经义疏,条举无遗。道光元年,与相同举于乡。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华学泉
华学泉,字天沐。世居邑之鹅湖。与兄学瀚、弟学潜,并敦孝友。年四十余,键户一室,读书穷日夜不倦,足未尝蹑厅事。与黄瑚、陆楣共为古文,而学泉尤以经学著。所著仪礼丧服或问,高愈极称之。仪封张伯行抚吴,属教官某延主东林讲会,谢不赴。后数年卒,年七十六。平生尤邃于易,颜其室曰读易庐。
(无锡金匮县志)
刘齐 邵绪广
刘齐,字言洁。元珍曾孙。性耿介。以贡入太学,名声压其侪辈。应试顺天,有欲援而进之者,齐作闺女词五章谢之。教习官学生,期满,叙于吏部。例以十之八授县令,为正途;下则授州佐,为冗杂,且底滞无选期。是时某侍郎遣人礼先于齐,曰:君来见,必为选首。齐笑曰:吾不以一刺易科第,肯以此易县令耶?卒不往。某衔之,系籍州佐。或劝纳粟为教官,齐与邵绪广书,谓教官虽微,当为诸生分别义利之辨,奈何已先以纳粟进?卒却之。归数年,卒,年四十七。桐城方苞大书其墓道曰:狷者剞言洁先生之墓。
绪广,字经农,笃学好占,于六经子史靡不穷究,著书甚具,人品峻洁,与齐相埒。
(无锡金匮县志)
顾 培
顾培,字畇滋。与族弟鏊同受业于宜兴汤之锜,有志圣贤之学。时武进金敞长之锜三岁,而师事之锜,之锜卒,培与敞筑室于锡山之麓,曰共学山居,以招四方学者。其学以静为本,而以九容九思为入道之要。每春、秋两会,遵高攀龙复七规,远方至者,常不下百余人。敞卒,培与鏊主其事。家故丰裕,后日益贫。至晚年,日阕无储,而接引学者谆谆不倦。年七十九卒。
(无锡金匮县志)
周亦鲁
周亦鲁,字型曾,邑诸生。父涟,字濋芹,少负文望,康熙举人。
亦鲁承家学,能文章,尤以德行自励。其论学笃信考亭,尝病四书大全于朱子意未尽合,乃汇文集语类诸说,别成一书,名曰述朱大全,行世。
华希闵
华希阂,字豫原。以副贡生为泾县教谕,中康熙五十九年举人。雍正十三年,以博学鸿词荐,不赴。乾隆十六年,年八十,迎驾于惠山孝子祠,赐知县职衔。寻卒。
希闵笃儒先书,勤于著述,雅好修先贤古迹。如复邵文庄墓,筑高子水居,重建松滋王侯祠,皆钜举也。尝埋公遗金于地,抚幼弟希闳成立而予之。
平生慷慨尚气节。巡抚张伯行与总督噶礼互揭,主具狱者庇噶礼而罪伯行,希闵上书斥之,几罹祸,后卒如希闵言。
(无锡金匮县志)
蒋汾功
蒋汾功,字东委。康熙辛卯举人,雍正癸卯进士,湖北知县,乞养归。后官松江府学教授,课士有法,多所造就。平生屏声色,斥货利,经明行修,硕然长德。每云:内重则外轻,膏梁文绣,自不敌吾真乐。
性嗜书,自少壮至老,道途藩溷,疾病寝食不少辍。尤邃于孟子。所著说文绎文讲义、杂著考证,各若干卷。文章原本经史,根柢醇厚,故言无枝叶。学者称济航先生。
(录武阳合志)
吴绂 吴唐
吴绂,字方来。祖唐,邑诸生,嗜学耽书,经术茂美,著有四书大义、易学便蒙、儒术源流、南华纂注、确庵诗文若干卷。
绂少承家学,性颖敏,读书过目成诵。稍长,才识高迈,经、史、子、集,靡不淹贯。困诸生者累年,益自淬厉。雍正二年,乡试第一。乾隆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将告假归省,任启运奏绂淹通三礼,告归则纂修者难其人。奉俞旨,留充三礼馆纂修官。甲子,简湖南正主考,所得皆知名士。回都,以病乞休。
绂文艺元奥,尤邃于性理之学,任钓台、储画山视为畏友,蔡芳三选本朝三十名家文,绂居其一。手葺旧作成帙,名鸡肋集。所著有周官考证,仪礼考证,周礼臆拟,仪礼臆拟,学礼识小录,礼记小笺,有司彻疑问,字学审声,字学订形,诗文杂稿,纂修三礼稿。晚年荟萃邑中行义节孝事,勒成一编,名梓里旧闻。
子徽,丁卯举人,世其业。
(宜兴县志)
黄施锷
黄施锷,字虞封。雍正元年进士。知登封县,锷条奏请开经筵,以广圣学。改淮安府教授。自河漕大府以及郡守,靡不重其人,凡兴利除弊、伸冤锄强,请无不行,行无不当人意,而锷无毫发私。寻以卓异,大学士陈世倌请讲周易,锷为说泰卦,谓内君子外小人为泰,此是今日要著,亦是公身上要著。是冬,世倌以体用兼优荐,授国子监博士。
性至孝,弱冠时,父遘常守秦某之祸,几不测,锷夜肩行囊,走二百八十里,沥血吁呈大府,事始白。
(无锡金匮县志)
杨方达
杨方达,字符苍。少凝重好学。举雍正甲辰乡荐。闭户著书,绝干谒。喜施与,方行矩步,乡里重之。所著易学图说会通、易学图说续闻、周易辑说存正、尚书通典略、尚书约旨、春秋义补注、正蒙集说、春秋属辞比事集说、学余序录若干卷,贯串经史,旁及诸子百家,无不采择。郡县交举经学,不应。年七十九,卒于家。
(武进阳湖合志)
蔡德晋
蔡德晋,字宸锡。雍正四年举人。年十五,即覃精三礼,至忘寝食。合仪礼、周礼为礼经。周礼以六官为序,而考工记不冠以冬官;仪礼以五礼为序,而阙军礼。又补逸礼八篇,为本义三十九卷。戴礼则删芜去复,博采周、秦、两汉之书,及先圣格言之有关于礼者,为礼传本义二十卷。又辑通礼五十六卷,积四十年,易稿而后成。
江阴杨名时荐为国子监学正,迁工部司务。德晋既以礼经名世,谓横渠以礼教人,最得孔门博约之旨,故其立身甚严,燕居能自检摄,饮酒至醉不乱。在工部,岁却常例数百金,妻、子啼饥号寒,弗恤也。
其论三礼,多发前人所未发。与方苞、李绂侃侃辩论,悉有据依。
(无锡金匮县志)
万松龄
万松龄,字星钟。雍正七年经魁。壬子,分校江西秋闱,称得士。考取内阁中书。乾隆二年,召试博学鸿词第一,授翰林院检讨、武英殿行走,充一统志纂修官,分修授时通考,分校御纂唐宋文醇,校对十三经、二十二史、明史,校录三朝宝训。壬戌,给假归。旋丁内艰。服阕,仍武英殿行走,掌教习宗学,充三通馆纂修官。赐宴瀛台,赓赋柏梁体,恭和御制玉瓮歌诗。教习乙丑科庶吉士,京察一等,以年老乞致仕归。孝友和易,好奖励后进,谆诲子弟,多所成就。编纂书史,至老不倦。著有思俭楼集十二卷。
弟春龄,国学生,亦能诗。
(宜兴县志)
王绳曾
王绳曾,字武沂。少受学于舅氏秦道然,讲主敬之学,墨守绳尺.言动必于礼。年五十余,以雍正八年进士,官扬州府教授。既归,主讲东林书院,尤能造就后学。及门如顾奎光、秦朝钎,后并以品学著。
(无锡金匮县志)
任启运
任启运,字翼圣,宜兴人。少贫,借书就月读,深夜不辍。事亲孝。年五十四,举于乡。雍正十一年会试入都时,上问有精通性理之学者,尚书张照以启运荐。召试,以太极似何物对进,得旨嘉奖。会成进士,命于胪唱前一日引见,授翰林院检讨,在阿哥书房行走。上问以朝闻夕死之旨,启运对以生死一理,未知生,焉知死?逾年,抱疾,赐药、赐医。
高宗登极,仍命在书房行走,署日讲起居注官,寻擢中允,晋侍读学士。四年,迁侍讲学士。七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八年,充三礼馆副总裁,升宗人府府丞。九年,卒,年七十五。赐帑金治丧,赐祭葬。
启运学宗朱子,尝以诸经皆有朱子传,独未及礼经,乃著肆献裸食礼三卷。以仪礼特牲、少牢、馈食礼皆士礼,因据三礼及他传记之有关三礼者推之,不得于经,则求诸注疏以补之。凡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吉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又宫室考十三卷,于李如圭释宫之外别为类次,曰门,曰观,曰朝,曰庙,曰寝,曰塾,曰宁,曰等威,曰名物,曰门大小广狭,目明堂,曰方明,曰辟雍,考据甚精。仪礼一书,久成绝学,启运研究钩贯,使条理秩然。又礼记章句十卷,以大学、中庸,朱子既成章句,则曲礼以下四十七篇,皆可厘为章句。但所传篇次叙列纷错,爱仿郑康成序仪礼例,更其前后,并为四十二篇。外有周易洗心九卷,四书约指十九卷,孝经章句十卷,夏小正注、竹书纪年考、逸书补、孟子时事考、史要、女史通纂、女孝经传、白虎通正讹、任氏家礼酌、任氏史册备考、同姓名考、记事珠、清棻楼文集等书。
启运总裁三礼馆,喜甚,因尽发中秘书,平心参订,目营手写,深夜不辍,而心神并耗,竟以是终。
十四年,诏举经学,上谕有任启运研穷经术、敦朴可嘉之谕。三十七年,命搜其遗集,与顾栋高、陈祖范等所著并上之,于是以启运所著四种入四库中。
(清史列传)
郑毓善
郑毓善,原名一鹏,字嵓九。生而隽异,博学工文章,尤好引掖后进。居乡尚气节,敦行谊。困诸生者二十余年。入都,寄沧州商灶籍。游庠,顺天督学某公访知为江南名宿,聘之幕中,相与商榷衡文,有得士声。
举雍正壬子顺天乡试。乾隆丙辰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尝与辇下士酌茗论文,户外之履常满。其有揣摩毓善之文,先后掇巍科者甚众。初,同乡王太岳生长于京师,从游在弟子列,毓善以大器称之。殁后数年,太岳由直隶定兴县籍登壬戌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宫至云南巡抚。其知人之鉴如此。
所著四书大成集,阐发多精义。又有性理提纲,谓太极之外无理,阴阳之外无气,五行之外无物,五常之外无性,是真深于宋儒之学者。
弟一鹗,邑诸生,能文善书;一鹍,亦名诸生。
(靖江县志)
秦蕙田
秦蕙田,字树峰。乾隆元年进士第三人,累官刑部尚书。
蕙田少承家学,以经术笃行,为江阴杨名时所知。本生父道然,以藩邸事久系县狱,蕙田既通籍,伏阙陈情,乞以身赎父罪,道然竟得释。领西曹最久。遇事沈毅果断,退则闭户著书。
其学以穷经为主,生平精力,尤萃于五礼通考一书。盖本朱子遗意,而参诸昆山徐氏读礼通考,凡阅三十八年而后成,因并徐书刻之。又请刊正韵书,上命与武进刘纶共任其事。蕙田建议,古韵二百六部,今并为一百七韵,如元与魂、痕当析为二,殷韵宜入真韵,不当入文韵,上声极韵、去声证韵宜分出,各自为韵。又考定四声表,欲通右音于等韵。时已遘疾,犹往复辨论不辍云。卒,谥文恭。
所著味经窝集,亦多说经文字,有已入通考者,故学者称味经先生。
(无锡金匮县志)
吴鼐 吴鼎 唐诚 龚灿
吴鼐,字大年。乾隆元年进士。鼐幼而嗜学,穿穴宋、元、明儒之书,而沈酣于六经。撰三正考,以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谬。于易、三礼尤深。暇与仲弟鼎及蔡德晋、秦蕙田、龚灿为经会。尚书杨名时以经学荐,未授官。成进士,授工部主事。闻父讣,归,寻殁。
鼎字尊彝,举人。质性过人。治经博而能约。以蕙田荐,举经学,授司业,历侍读学士。其学尤邃于易,与同时唐诚往复辩论。诚字以诚,精小学,谓文字与卦画同出一原,著勺文若干卷。既殁,鼎为叙其书。
鼎弟熙,进士,亦深于经,尤精律吕。龚灿,字绳中,早卒。
(无锡金匮县志)
庄存与
庄存与,字方耕。乾隆十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不数年,晋秩卿贰。历充乡试考官,会试总裁,督湖南学政,并充天文算法总裁官,及乐部大臣,命直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回翔仪部三十余年。以礼部左侍郎致仕归。
存与幼传山西阎若璩之学,尤长于书,而善于别择,立论平允。时阎氏所辟伪古文,信于海内,言官学臣言于朝,重写二十八篇于学官,颁天下考官命题,学者毋得讽读伪书。存与方直上书房,独曰:辨古籍诚伪,为术浅且近也。古籍坠湮十之八,颇藉伪籍存者十之二。帝胄不能旁览杂氏,惟赖习五经以通治。昔者大禹谟废,人心道心之旨,杀不辜宁失不经之诫已矣;大甲废,俭德永图之训坠矣;仲虺之诰废,谓人莫己若之诫亡矣;说命废,股肱良臣启沃之谊亡矣;旅獒废,不宝异物贱用物之诫亡矣;躅命废,左右前后皆正人之美失矣。今数言幸而存,皆圣人之真言也。乃为尚书既见凡若干卷,数称伪书,而古文竟获仍学官不废。
性廉鲠。典试浙江,巡抚馈以金,不受;遗以二品冠,受之。及途,从者曰:冠顶珊瑚也,直千金!急驰使返之。为讲官,上御文华殿,同官者将事,上起讲仪毕矣,存与奏:讲章有舛误,臣意不谓尔也。因进讲,琅琅尽其旨。上为少留,颔之。及归,萧然儒素,荣利之事,一不干怀。六经四子书,皆有撰述。独悟微言,宏深肃茂通其学者,为门人余姚邵晋涵、曲阜孔广森,及从子述祖、外甥刘逢禄数人而已。
子逢原,乾隆三十年举人,全椒教谕;通敏,三十七年进士,詹事府左春坊中允;选辰,四十三年进士,内阁中书。俱能世其家。选辰著有史考若干卷,仿秀水朱氏经义考,列为篇目十二,博采诸家,详其存佚,末以己意申之。编纂至唐,未竞其业,惟刑法一门,粗有端绪。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孙星衍
孙星衍,字渊如。幼具异禀,读书过目成诵。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心通其义。毕沅巡抚陕西,撰关中胜迹志、山海经注,校正晏子春秋,皆属星衍手定焉。乾隆丁未,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散馆以主事用,签分刑部。每有疑狱,星衍依古义平谳,全活甚多。寻授山东兖沂曹济道,署按察司事,矜慎如在部时,平反数十百案,活死罪诬服者十余狱。丁忧归。主诂经精舍讲席,以经史疑义发问,旁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词章。听诸生搜讨条对,观其器识,不十年,舍中士登巍科,入馆阁,及撰述成家者,不可胜数。服阕,补山东督粮道,署布政司事,旋引疾归。
星衍早年文辞华丽,继乃沈潜经术,博极群书,虽仕宦,不废稽古。性善奖借后进,所至士争附之。好聚书,闻人家藏善本,借钞无虚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书画,靡不考其源委。撰述校定,共二十五种,二百二十七卷。
(武进阳湖县志)
张惠言 张琦
张惠言,字皋闻。生四年而孤,母姜守志,惠言以童子教授里中。乾隆五十一年举人。考取景山官学教习,期满,例得引见授职,闻母疾,急归。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大学士朱珪以惠言学行奏,改授编修。惠言乡、会试皆出珪门,未尝求私见、以所能自异,珪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惠言断断以善相诤,不敢隐。
惠言工篆书,初学唐李阳冰,后学汉碑额及石鼓文。少为辞赋,尝拟汉司马相如、扬雄诸家。及壮,为古文,效唐韩愈、宋欧阳修。后乃专治易、礼。言易,主吴虞氏翻;言礼,主汉郑氏玄。言微义奥,究极本原,于古今天人之统纪,言之皆亲切有味,天下士读其书者,皆称皋文先生。
弟琦字翰风,十八年顺天举人,历官山东邹平、章邱知县,补馆陶,所至有政绩。工诗,善书,精医术。治县时,值大疫,全活甚众。
惠言子成孙,字彦惟,国子监生,通小学,明术算。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许重炎
许重炎,字少来。廪膳生。自幼深沈刻苦,愿学古人,一言一行,立日记簿识之。长从溧阳潘铁庐、同邑史南澜游,益致力于身心之学。其于儒先书,必悉心参究,求其殊途同归。于阳明之学,则曰:良知何病?不致则为病。致则何病?失其良则为病。闻者爽然。殁后,滇南李鹤峰督学江苏,特表其墓曰学有本源。
(荆溪县志)
郑锡琪 郑忬
郑锡琪,原名钰,字仲儒。父忬,登乾隆戊辰会试第一,由庶常历官湖南永州、永顺府知府。
锡琪幼聪颖,为大父一鹗所钟爱,晚岁手钞尔雅课之。六岁,就外傅,孝经、尔雅已卒读。年八岁,父卒于秋曹任,一恸而绝,翌日始苏,见者感涕。
偕兄扶柩归,励志下帷,每夜读,至三鼓不辍。乾隆己酉,登拔萃科,举乙卯顺天乡试。嘉庆辛酉科,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壬戌,授户部主事。当散馆日,得怔忡疾,心荡移时始定,然犹竭力供职无稍懈。庚午岁,疾益不支,请急归里。沉绵床箦,逾二十年。病中口授诸子,成尚书疏证辟谬八卷,又积成纪事诗若干卷。其言皆有可传。泰兴陈观察启文为之铭于墓曰:啬其遇,丰其文。盖定论也。
(靖江志)
庄述祖
庄述祖,字葆琛。父培因。述祖十岁而孤。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山东潍县知县。明畅吏治,刑狱得中,豪猾敛迹。尝勘碱地,众以为斥卤也,述祖指路旁草,问何名?曰:马帚。笑答曰:此于经名蒋,夏正以蒋秀记时,凡沙土草莆者宜禾,何谓硷?众皆服。请终养,归。著书色养者十六年,未尝一日离左右。
述祖原本家学,研求精密,于世儒所忽不经意者,覃思独辟,洞见本末。著述皆义理宏达,为前贤所未有。五经悉有撰著,旁及逸周书、尚书大传、史记、白虎通。于其舛句讹字、佚文脱简,编辑次序,博引证据,不啻面稽古人也。
子文朔,字稚蓂,幼承庭训,学有家法,工篆、籀、楷书。
(光绪武进阳湖合志)
陈其难
陈其难,字克艰。诸生。志在博闻强识,凡三通、七略之书,购求满室,键户记诵,沿流溯源,矻矻终日。晚年潜心濂、洛、关、闽之旨,以道学为归宿。著周易图系图说。巡抚张清恪延致讲易,教谕鲍开、同邑杨文定咸心折之。与修邑志者再。齿登大耋,日夕偃卧,就学者诣榻前请质,手画口授无倦色。卒,年九十七。
(江阴县志)
路同申
路同申,字申宣,号蒙山,宜兴人。岁贡生。少俊迈,从舅氏史问和受朱、程书,究明性命之要。探讨六经,其论说往往发前人所未发。平居研究经史百氏,闭户自精,深入堂奥。与包安吴、周止庵掉鞅文坛,称江南十才子,李兆洛太史尊为师友。
其所学,皆以实践为归,慨然有志经世之务。尝谓天下名山大川、郡国利病,非躬历不能探其奇奥,其足迹所至,南尽沧海,北极流沙。于回、藏地理形胜、风俗沿革,尤所究心。所著西域三记,于新疆、回疆、卫疆本末尤详。为李兆洛太史所手定,以为事核文赡,深得体要,视万里如指掌。汤文正称为西域要书。
乃以诸生不得志于时,至垂空文以自见,疾病忧患,丹铅不废。其著述计二十余种,西域三记已刊行,此外有易诗书说,四礼疑疑,四礼翼翼,孟子编年,史说百原篇,九子辨,乡土语音伪转录,过庭录,蒙山诗文钞等。屡丁世变,浸以散失。
(宜兴县志、李兆洛西域三记序)
沈金鳌
沈金鳌,字芊绿。贡生。从华希闵治诗经、尚书,从秦蕙田治易,从顾栋高治春秋。数年穷一经,各有著述。其尚书随笔,采入四库书。晚潜心医学,著有沈氏尊生书。
(无锡金匮县志)
万中道 万梦弼
万中道,字体传。父梦弼,名诸生,学邃理醇,立品端洁,其教人一以清心主静为宗。
中道少承父训,刻苦自励。早岁补诸生,有文誉。乾隆十五年举于乡,联隽成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兼文选司。卒于京邸。
生平嗜学,于儒先传注悉融会贯通,得其要领。尤熟习三礼义疏,身体力行,动中绳尺。寡言笑,屏声色,口不言货财。常语人曰:礼以检身,静以养心,能使心地廓然,久久自然无欲。尤好引进后学,鼓舞善类。处世谦和,居官廉慎。著有周礼精义,春秋粹,史囊,易书诗皆有详本。
(宜兴县志)
臧 庸
臧庸,本名镛,字在东,武进人。高祖琳,已有传。与弟礼堂俱事钱塘卢文弨。
庸,沈默朴厚,学术精审,续其高祖琳之学,拟经义杂记为拜经日记八卷,高邮王念孙亟称之。其叙孟子年谱,辨齐宣王、湣王之讹,闽县陈寿祺叹为绝识。又著拜经文集四卷,月令杂说二卷,乐记二十三篇,注一卷,孝经考异一卷,子夏易传一卷,诗考异四卷,韩诗遗说二卷,订讹一卷,卢植礼记解诂一卷,尔雅古注三卷,说文旧音考三卷,蔡邕月令章句二卷,王肃礼记注一卷,圣证论一卷,尸子一卷,贾唐国语注一卷,萧该汉书音义二卷,校郑康成易注二卷。其辑子夏易传,辨为汉韩婴作。其诗考异,大旨遵王伯厚,但逐条必自考辑,不尽依循王本。
初因宝应刘台拱获交仪征阮元,后馆元署中,为免借其书写为副本,以供阅读。嘉庆十六年卒,年四十五。
(清史列传)
臧礼堂
臧礼堂,字和贵。庸弟。事亲孝。父病疟,冬日畏火,礼堂潜以身温被。父卒,居丧如礼,三年不见齿。母遘危疾,割股和药,私祷于神,愿减齿一纪。初娶妇时,教以孝弟,长言令熟听,乃合卺,一家感化之。
精小学,善校雠,师事钱大听,业益进。好许氏说文解字,以南唐徐氏兄弟治此,而世传小徐本转写讹异,缺者据大徐本补之,益失真,得元板熊氏韵会举要,所引小徐善本,因重辑说文系传十五卷。又刺取许引诸经,为说文经考三十卷。又为南宋石经考二卷,尚书集解案六卷,三礼注校字六卷,春秋注疏校正六卷,补严氏蔚左传贾服注三卷,辑减荣绪晋书二卷,爱日居笔记六卷。
嘉庆十年卒,年三十。
(清史列传)
庄有可 庄诜男
庄有可,字大久。幼沈粹内朗,喜读书,无歧好。迨长,取诸经传精研义理,句栉字比,合诸儒之书以正其是非,而自为之说。两游京师,不遇。子宦河南,迎养至署,晨夕一编,不废故业。年七十九卒。著书四百余卷,于春秋功力最挚。
子诜男,嘉庆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南召知县,擢怀庆通判,所至有政声。
(光绪武进阳湖合志)
刘逢禄
刘逢禄,字申受。外祖庄存与,舅述祖,并以经术名世,逢禄尽传其学。嘉庆十九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部主事。二十五年,仁宗睿皇帝大事,逢禄搜集大礼,创为长编,自始事至奉安山陵,典章具备。道光四年,补仪制司主事。时河南学政请以尚书汤斌从祀文庙,议者以斌康熙中在上书房获谴,乾隆中尝奉驳难之,逢禄揽笔书曰:后夔典乐,犹有朱、均,吕望陈书,难匡管、蔡。尚书汪廷珍善而用之,遂奉俞旨。是年,越南贡使陈请为其国王母乞人参,得旨赏给,而谕中有外夷贡道之语,其使臣欲请改为外藩,部中以诏书难更易。逢禄草牒复之曰:周官职方,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去王国七千里,藩服九千里,是藩远而夷近。说文羌、狄、蛮、貊,字皆从物旁,惟夷从大从弓。考东方大人之国夷,俗仁,仁者寿,有东方不死之国,故孔子欲居之。且乾隆间奉上谕,申饬四库馆不得改书籍中夷字作彝、裔。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我朝六合一家,尽去汉、唐以来拘忌嫌疑之陋,使者无得以此为疑。越南使者遂无辞而退。逢禄在礼部十二年,恒以经义决疑事,为众所钦服,类如此。
治经务通大义,尤精春秋公羊家言。天性肫笃谦和,能益一字者,应时改定。撰著凡七十余卷。
次子承宠,字子中,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才藻绝俗,力学嗜古。甫壮,遽卒,士论惜之。
道光间,有薛子衡,县廪生,明提学副使应旂裔。尝馆于其家,独能私淑其学,研求经训,易、诗皆皆有论著。谓逢禄诗声衍,及庄述祖古文甲乙篇,皆厘订序例,分别部居,而引征未备,欲补成之。以客游死粤,未及卒业云。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董祐诚
董祐诚,字立方,阳湖人。基诚弟。嘉庆二十三年举人。五岁晓九九数。年十八,与同里张成孙共治算学,尽通诸家法。初工为汉魏六朝文,游陕西,成西岳华山神庙赋,名动西安。继复肆力于历数、舆地、名物之学,讲求典章政治礼仪之要。平居于世俗事无所嗜,特善深沈之思,凡钩棘难读之书,一见通晓。
研诸史历志,因撰三统术衍补一卷。已,复取三统以次迄明大统、万年、回回各术,计五十三家,拟撰五十三家历术,属稿未成,但有序目,载文余中。又撰割圜连比例三卷,斜孤三边求角补术一卷,堆垛求集术一卷。其精义所在,并著于自序中。祐诚虽精力过人,卒以用之无节,遂致耗竭。道光三年卒,年三十三。
其兄基诚取已成历算稿五种,附以水经注图说残稿四卷,文甲、乙集各二卷,兰石词一卷,刊行之。
(武进阳湖合志)
庄绶甲
庄绶甲,存与孙,字卿珊。诸生。承其家学,尽能通之,尤为述祖所爱重。著周官礼郑氏注笺十卷,尚书考异三卷,释书名一卷。
(清史列传)
张成孙
张成孙,字彦惟,武进人。父惠言,另有传。少从父学,惠言课以说文,令分六书谱之,成象形二卷。惠言著说文谐声谱,未竟而卒,成孙后从庄述祖游,得其大要,乃续成之。卷第篇例,多所增易,凡五十卷。其书分中、僮、薨、林、岩、筐、荣、蓁、诜、千、萋、肄、揖、支、皮、丝、鸠、芼、蒌、蛆二十部,此乃于毛诗中拈其最先出之字为建首,加以易韵、屈韵,而又以说文之声分从之,犁然不紊,有各家所未及者。尝以示仪征阮元,元叹为超卓精细。后临桂龙启瑞见其稿,以为较段氏书为密,而不失之拘,古韵之书,此为集其大成。时启瑞著古韵通说,因节录之以备考。遭乱,稿佚,惟节本九卷存。
成孙兼精天文学。同里董祐诚殁,为校刊遗书。又著有端虚勉一居文集。
董以宁
董以宁,字文友,府学生。负盛名,豪迈不可一世。喜为歌词及排偶文,后弃去,专意于诗,又弃去,专肆力于古文辞。天文、历象、乐律、方舆,多所发明。后益穷治经学。弟子数百人。
子大伦,亦工书。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周馨桂
周馨桂,字小山。诸生。学宗濂溪。年六十余,常静坐闭目,默诵十三经,月必一周,足不出户者数十年。著养斋诗文集、日省录。其阐明经旨,有诗说、经说、诗传补义诸书。尝谓道之所在,莫善于谦,故人目其斋曰谦斋。太平天国时,投水求死,遇救得免。生平落落寡合,不求人知,故知之者亦鲜。
(江阴县续志)
李 蓁
李蓁,字如玉,邑诸生,守贫力学,一以朱子为宗,遇有排击朱子者,必力斥之。而尤加意南华一书,谓此书多赝作,不独让王四篇为东坡所抉也,虽林西仲、宣茂公等皆有指摘,犹为未尽,若去伪存真,则固无一不与圣言性道之旨相吻合,与易、诗之意相发明者。因为辨晰是非,详加评注,作庄子意说六卷。又尝谓孔门之后,孟氏固中行,而庄生为狂,屈原为狷,乃遍阅骚经古注,多不当意,亦复注而评之,为楚辞咀剩四卷。又谓大学格致补传,未能申明辨善恶端好恶实义,则下诚意章如恶、如好二语无根,因就朱子即物穷理意,集古书成语,别作补传一章。临终时,犹反复中庸义理不辍。其好学如此。
(宜荆县志)
唐一麟
唐一麟,由贡生官江宁府学训导。撰周易晓义九卷,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不甚异同,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
(宜兴县志)
华蘅芳
华蘅芳,字若汀,金匮人。父翼纶,号遂秋。蘅芳年十四,得程大位算法统宗残帙,读而好之,中列飞归等题,皆世俗所谓难能者,不数日而通其术。父翼纶喜其早慧,因购求数理精蕴及九章算术等书相授,由是所学益进。嗣从同县岁贡生邹安鬯游,得读秦九韶、李冶、朱世杰诸家之书,豁然通天元四元之术,校补数书九章凡数百字,皆宋景昌校勘记所未详者。
咸丰初,西人开墨海书馆于上海,代数、几何、微积、重学、博物之书次第译出。是时西学初入中国,士大夫故见自封,率鄙不措意,独蘅芳与徐寿能以是相砥厉,目验手营。然无所得器械实试,偶有疑难,两人断断日夜不休,必求涣然冰释而后已。知三棱玻璃之分光七色也,求之不可得,乃用水晶印章磨成三角以验之。知枪弹之行抛物线,而徐寿疑仰攻与俯击之矛盾也,乃设立远近多鹄射击以测视之,盖好学深思有如此者。
既而,徐寿以同治元年应两江总督曾国藩辟召,蘅芳则偕往。而寿之造黄鹄轮船也,一切绘图测算推求动力,盖蘅芳之力居多,曾国藩遂以奇才异能奏保焉。已而,国藩奏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遂委蘅芳佐徐寿经始其事。
及国藩用徐寿议,于制造局附设翻译馆翻译西书,而蘅芳与徐寿分门认任,徐寿任化学汽机,而蘅芳则任算学地质,其后遂各以专门名家。而蘅芳译本文辞朗畅,论者谓足兼信、达、雅三者之长,西士傅兰雅曾著译书事略,备详其事。居上海几四十年,覃心译述,成书十二种,百六十卷。
尝以其间两至天津,一至湖北。其在天津东局也,驻德使署购归新出试弹速率电机一具,见者莫知其用,蘅芳以微分之理解之,理明而用亦明。其在天津武备学堂也,德教习购得法越战时所用行军了望轻气发球一具,主者欲新之,以授学生演放,而教习居奇,久之而功不就。蘅芳乃督工别制径五寸小球,用强水发轻气以实其中,演放飞升,观者赞叹。德教习内惭,廑乃竣事。
其教授上海格致书院、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及无锡竢实学堂也,一时承学之士闻风兴起。而蘅芳诱掖奖劝,日讲指画,务以浅显易明之语,达精奥之思,教授幼生。有时演算黑板故错舛,幼生或笑曰:先生误矣。则从容询误在何处。或以对,笑谓曰:我今老矣,算学竟不及汝曹。诸生忻然,弥鼓舞向学矣。
惟蘅芳尝谓讲学之功不如著书之功为尤大,盖讲学之启发者仅在一时一堂,而著书则可以垂之后世,传之海内而无穷。其著作之尤精者,如开方别术,并诸商为一商,海宁李善兰推为空前绝后之作。积较术三卷,与后来日本推差新法轨辙相同,而积较之成书远在推差法十数年前,则其于算学为先知先觉可知也。
与世接务崇谦抑,而每出一语,辄诙谐倾座人。同县杨模称其为人敛退似老,诡奇似庄,而论物理尚实验似英之培根,讲算术发明新理新例似英之奈端,至著书惟恐人不解,则又似宣城之梅文鼎,与世之作者好为艰深以蕲名高者用心殊焉。
光绪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三。
弟世芳,字若溪,拔贡生。得乃兄家学,著有恒河沙馆算草、近代畴人著述记。
(碑传集补)
缪 楷
缪楷,字啸仙。光绪丁酉拔贡。性孝,善体亲心。甫成童,能背诵十三经,故经学尤粹。廷试归,多病,闭户潜修,著述日富。有尔雅稗疏二十卷,玉篇笺证十卷,诗经大义八卷,经余随笔二卷,缪文贞编年纪事一卷,江阴方言一卷。
(江阴县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