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史记 » 三国史记全文在线阅读

《三国史记》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八。

关灯直达底部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零零零零

百济本纪第六。

[义慈王]。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元年

○[义慈王],[武王]之元子,雄勇有胆决。[武王]在位三十三年,立为太子。事亲以孝,与兄弟以友,时号[海东曾子]。[武王]薨,太子嗣位。[太宗]遣祠部郞中[郑文表],册命为柱国[带方郡]王{公}[百济]王。秋八月,遣使入[唐],表谢,兼献方物。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贡。二月,王巡抚州郡。虑囚,除死罪皆原之。秋七月,王亲帅兵,侵[新罗],下[  ]等四十余城。八月,遣将军[允忠],领兵一万,攻[新罗][大耶城]。城主[品释]与妻子出降。[允忠]尽杀之,斩其首,传之王都,生获男女一千余人,分居国西州县,留兵守其城。王赏[允忠]功,马二十匹谷一千石。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贡。冬十一月,王与[高句丽]和亲,谋欲取[新罗][ 项城],以塞入朝之路,遂发兵攻之。[罗]王[德曼]遣使,请救于[唐],王闻之罢兵。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四年

○四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贡。[太宗]遣司农丞[相里玄奬],告谕两国,王奉表陈谢。立王子[隆]为太子。大赦。

秋九月,[新罗]将军[庾信]领兵来侵,取七城。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五年

○五年,夏五月,王闻[太宗]亲征[高句丽],征兵[新罗]。乘其间,袭取[新罗]七城。[新罗]遣将军[庾信],来侵。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七年

○七年,冬十月,将军[义直],帅步骑三千,进屯[新罗][茂山城]下,分兵攻[甘勿][桐岑]二城,[新罗]将军[庾信],亲励士卒,决死而战,大破之。[义直]匹马而还。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八年

○八年,春三月,[义直]袭取[新罗]西鄙[腰车]等一十余城。夏四月,进军于[玉门谷],[新罗]将军[庾信]逆之,再战大败之。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零九年

○九年,秋八月,王遣左将[殷相],帅精兵七千,攻取[新罗][石吐]等七城,[新罗]将[庾信][陈春][天存][竹旨]等,逆击之,不利,收散卒,屯于[道萨城]下,再战,我军败北。冬十一月,雷。无氷。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一年

○十一年,遣使入[唐]朝贡。使还,[高宗]降玺书,谕王曰:"海东三国,开基日久, 列疆界,地实犬牙。近代已来,遂构嫌隙,战争交起,略无宁岁。遂令三韩之氓,命悬刀 {俎},筑戈肆愤,朝夕相仍。朕代天理物,载深矜悯。去岁,[高句丽][新罗]等使, 来入朝,朕命释兹 怨,更敦款睦。

[新罗]使[金法敏]奏言:'[高句丽][百济],唇齿相依,竟举干戈,侵逼交至,大城重鎭, 为[百济]所倂,疆宇日蹙,威力 谢,乞诏[百济],令归所侵之城。若不奉诏,卽自兴兵打取,但得古地,卽请交和。'朕以其言旣顺,不可不许。昔,[齐][桓]列士{土}诸侯,尙存亡国, 朕万国之主,岂可不恤危藩!王所兼[新罗]之城, 宜还其本国,[新罗]所获[百济] 虏,亦遣还王。然后,解患释纷,韬戈偃革,百姓获息肩之愿,三蕃无战争之劳。比夫流血边亭,积尸疆 ,耕织 废,士女无聊,岂可同年而语哉?王若不从进止,朕已依[法敏]所请,任其与王决战,亦令约束[高句丽],不许远相救恤。[高句丽]若不承命,卽令[契丹]诸藩,度[辽],深入抄掠。王可深思朕言,自求多福,审图良策,无贻后悔。"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贡。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大旱。民饥。秋八月,王与[倭]国通好。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二月,修太子宫,极侈丽。立[望海亭]于王宫南。夏五月, 马入[北岳][乌含寺],鸣 佛宇数日死。秋七月,重修[马川城]。八月,王与[高句丽][靺鞨],攻破[新罗]三十余城。[新罗]王[金春秋],遣使朝[唐],表称:"[百济]与[高句丽][靺鞨],侵我北界,没三十余城。"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三月,王与宫人,淫荒耽乐,飮酒不止。佐平[成忠][或云[净忠]。]极谏,王怒,囚之狱中,由是,无敢言者。[成忠] 死{不食}。临终上书曰:"忠臣死不忘君,愿一言而死。臣常观时察变,必有兵革之事。凡用兵,必审择其地,处上流以延敌,然后可以保全。若异国兵来,陆路不使过[沈岘](+一云[炭岘]),水军不使入[伎伐浦](+一云[白江])之岸,举其险隘以御之,然后可也。"王不省焉。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七年

○十七年,春正月,拜王庶子四十一人为佐平,各赐食邑。夏四月,大早{旱},赤地。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一九年

○十九年,春二月,众狐入宫中,一白狐坐上佐平书案。夏四月,太子宫,雌 与小{黄}雀交。遣将侵攻[新罗][独山][桐岑]二城。五月,王都西南[泗 河],大鱼出死,长三丈。秋八月,有女尸浮[生草津],长十八尺。九月,宫中槐树鸣,如人哭声。夜,鬼哭于宫南路。

二八卷百济本纪六义慈王二零年

○二十年,春二月,王都井水血色。西海滨,小{群}鱼出死,百姓食之,不能尽。[泗 河]水,赤如血色。夏四月,虾 数万,集于树上。王都市人,无故惊走,如有捕提{逐}者,  而死百余人,立{亡}失财物,不可数。五月,风雨暴至,震[天王][道让]二寺塔,又震[白石寺]讲堂。玄云如龙,东西相鬪于空中。

六{五}月,[王兴寺]众僧皆见:若有船楫,随大水,入寺门。有一犬状如野鹿,自西至[泗 河]岸,向王宫吠之,俄而不知所去。王都群犬集于路上,或吠或哭,移时卽散。有一鬼入宫中,大呼:"[百济]亡,[百济]亡!"卽入地,

王怪之,使人掘地,深三尺许,有一龟。其背有文曰:"[百济]同月轮,[新罗]如月新。"王问之巫者,曰:"同月轮者满也,满则亏。如月新者未满也,未满则渐盈。"王怒杀之。或曰:"同月轮者盛也,如月新者微也。意者国家盛,而[新罗]寝{ }微者乎。"王喜。[高宗]诏: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摠管,率左卫将军[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贵]左骁卫将军[庞孝公],统兵十三万,以来征,兼以[新罗]王[金春秋],为[ 夷]道行军摠管,将其国兵,与之合势。[苏定方]引军,自[城山]济海,至国西[德物岛],[新罗]王遣将军[金庾信],领精兵五万以赴之。王闻之,会群臣,问战守之宜。佐平[义直]进曰:"[唐]兵远涉溟海,不习水者,在船必困。当其初下陆,士气未平,急击之,可以得志。[新罗]人恃大国之援,故有轻我之心,若见[唐]人失利,则必疑惧,而不敢锐进。故知先与[唐]人决战,可也。"达率[常永]等曰:"不然。[唐]兵远来,意欲速战,其锋不可当也。[新罗]人前屡见败于我军,今望我兵势,不得不恐。今日之计,宜塞[唐]人之路,以待其师老。先使偏师,击[罗]军,折其锐气,然后,伺其便而合战,则可得以全军,而保国矣。"王犹豫,不知所从。时,佐平[兴首]得罪,流窜[古马弥知]之县,遣人问之曰:"事急矣,如之何而可乎?"

[兴首]曰:"[唐]兵旣众,师律严明, 与[新罗]共谋 角。若对阵于平原广野,胜败未可知也。[白江][或云[伎伐浦]。][炭岘][或云[沈岘]。],我国之要路也。一夫单枪,万人莫当,宜简勇士,往守之。使[唐]兵不得入[白江],[罗]人未得过[炭岘]。大王重闭固守,待其资粮尽,士卒疲,然后奋击之,破之必矣。"于时,大臣等不信曰:"[兴首]久在  之中,怨君而不爱国,其言不可用也。莫若使[唐]兵入[白江],沿流而不得方舟,[罗]军升[炭岘],由径而不得幷马。当此之时,纵兵击之,譬如杀在笼之 离网之鱼也。"王然之。又闻[唐][罗]兵已过[白江][炭岘],遣将军[ 伯],帅死士五千,出[黄山],与[罗]兵战,四合皆胜之,兵寡力屈,竟败,[ 伯]死之。于是,合兵御[熊津]口,濒江屯兵。[定方]出左涯,乘山而阵。与之战,我军大败。王师乘潮,  衔尾进,鼓而 。[定方]将步骑,直 眞都城{其都城},一舍止。我军悉众拒之,又败,死者万余人。[唐]兵乘胜薄城。王知不免,叹曰:"悔不用[成忠]之言,以至于此。"遂与太子[孝],走北鄙。[定方]围其城。王次子[泰],自立为王,率众固守。太子子[文思],谓王子[隆]曰:"王与太子出,而叔擅为王,若[唐]兵解去,我等安得全?"遂率左右, 而出,民皆从之,[泰]不能止。[定方]令士超堞,立[唐]旗帜,[泰]窘迫,开门请命。于是,王及太子[孝]与诸城皆降。

[定方]以王及太子[孝]王子[泰][隆][演]及大臣将士八十八人百姓一万二千八百七人,送京师。

国本有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至是,析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各统州县。擢渠长,为都督刺史县令以理之。命郞将[刘仁愿]守都城,又以左卫郞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其余众。[定方]以所 见上,责而宥之。王病死,赠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许旧臣赴临。诏葬[孙皓][陈叔宝]墓侧,幷为竖碑。授[隆]司稼卿。[文度]济海卒,以[刘仁轨]代之。[武王]从子[福信],尝将兵,乃与浮屠[道琛],据[周留城]叛,迎古王子[扶余豊],尝质于[倭]国者,立之为王。西北部皆应,引兵围[仁愿]于都城。诏起[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将[王文度]之众,便道发[新罗]兵,以救[仁愿]。[仁轨]喜曰:"天将富贵此翁矣。"请[唐]历及庙讳而行,曰:"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仁轨]御军严整,转鬪而前。[福信]等,立两栅于[熊津江]口,以拒之。[仁轨]与[新罗]兵合击之,我军退走入栅,阻水桥狭,堕溺及战死者万余人。[福信]等乃释都城之围,退保[任存城],[新罗]人以粮尽引还。时,[龙朔]元年三月也。于是,[道琛]自称领车{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徒众,其势益张。使告[仁轨]曰:"闻大[唐]与[新罗]约誓,[百济]无问老少,一切杀之,然后,以国付[新罗],与其受死,岂若战亡!所以聚结,自固守耳。"[仁轨]作书,具陈祸福,遣使谕之。[道琛]等,恃众骄倨,置[仁轨]之使于外馆, 报曰:"使人官小{卑},我是一国大将,不合参。"

不答书,徒遣之。[仁轨]以众小{少},与[仁愿]合军,休息士卒,上表,请合[新罗]图之。[罗]王[春秋]奉诏,遣其将[金钦],将兵救[仁轨]等,至[古泗]。[福信]邀击,败之。[钦]自[葛岭道]遁还,[新罗]不敢复出。寻而[福信]杀[道琛],幷其还{众}。[豊]不能制,但主祭而已。[福信]等,以[仁愿]等孤城无援,遣使慰之曰:"大使等,何时西还?当遣相送。"二年七月,[仁愿][仁轨]等,大破[福信]余众于[熊津]之东,拔[支罗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杀获甚众,仍令分兵以鎭守之。[福信]等,以[眞岘城]临江高 ,当冲要,加兵守之。[仁轨]夜督[新罗]兵,薄城板堞,比明而入城,斩杀八百人,遂通[新罗] 道。[仁愿]奏请益兵,诏发[淄][靑][莱][海]之兵七千人,遣左威卫将军[孙仁师],统众浮海,以益[仁愿]之众。时,[福信]旣专权,与[扶余豊], 相猜忌。[福信]称疾,卧于窟室,欲俟[豊]问疾,执杀之。[豊]知之,帅亲信,掩杀[福信]。遣使[高句丽][倭]国,乞师以拒[唐]兵。[孙仁师]中路迎击破之,遂与[仁愿]之众相合,士气大振。于是,诸将议所向,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合先击之。"[仁轨]曰:"兵法'避实击虚。'[加林] 而固,攻则伤士,守则旷日。[周留城],[百济]巢穴,群聚焉,若克之,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及[罗]王[金法敏],帅陆军进,[刘仁轨]及别帅[杜爽][扶余隆],帅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以会陆军,同 [周留城]。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其舟四百 ,烟炎灼天,海水为丹。王[扶余豊]脱身而走,不知所在,或云奔[高句丽],获其宝剑。

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帅其众,与[倭]人 降。独[迟受信]据[任存城],未下。初,[黑齿常之]啸聚亡散,旬日间,归附者三万余人。[定方]遣兵攻之。[常之]拒战败之,复取二百余城,[定方]不能克。[常之]与别部将[沙 相如]据 ,以应[福信],至是皆降。[仁轨]以赤心示之, 取[任存]自效,卽给铠仗粮 。[仁师]曰:"野心难信。若受甲济粟,资寇便也。"[仁轨]曰:"吾观[相如][常之],忠而谋,因机立功,尙何疑?"二人讫取其城,[迟受信]委妻子,奔[高句丽],余党悉平,[仁师]等振旅还。诏留[仁轨],统兵鎭守。兵火之余,比屋凋残, 尸如莽。[仁轨]始命, 骸骨,籍户口,理村聚,署官长,通道涂,立桥梁,补堤堰,复坡塘,课农桑,赈贫乏,养孤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民皆悦,各安其所。帝以[扶余隆]为[熊津]都督, 归国,平[新罗]古憾,招还遗人。[麟德]二年,与[新罗]王会[熊津城],刑白马以盟。[仁轨]为盟辞,乃作金书铁契,藏[新罗]庙中,盟辞见『新罗纪』中。[仁愿]等还,[隆]畏众携散,亦归京师。[仪凤]中,以[隆]为[熊津]都督[带方郡]王,遣归国,安辑余众,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时,[新罗]强,[隆]不敢入旧国,寄理{治}[高句丽]死。[武后]又以其孙[敬]袭王,而其地已为[新罗][渤海][靺鞨]所分,国系遂絶。

○论曰:[新罗]古事云:"天降金 ,故姓[金]氏。"其言可怪而不可信,臣修史,以其传之旧,不得删落其辞。然而又闻:"[新罗]人,自以[小昊金天]氏之后,故姓[金]氏[见[新罗]国子博士[薛因宣]撰[金庾信]碑,及[朴居勿]撰[姚克一]书[三郞寺]碑文。],

[高句丽]亦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见『晋书』载记。]古史曰:"[百济]与[高句丽],同出[扶余]。"又云:"[秦][汉]乱离之时,[中国]人多窜海东。"则三国祖先,岂其古圣人之苗裔耶?何其享国之长也?至于[百济]之季,所行多非道,又世仇[新罗],与[高句丽]连和,以侵 之,因利乘便,割取[新罗]重城巨鎭,不已,非所谓亲仁善 ,国之宝也。于是,[唐]天子再下诏,平其怨,阳从而阴违之,以获罪于大国,其亡也亦宜矣。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八。

二九卷零零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