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謚烈愍諸臣(下)
府谷遊擊李顯宗,籍貫未詳;崇禎三年,流寇王嘉引合亂兵陷府谷,闖賊於是起關中,顯宗戰死於清水營(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河西道兵備副使張允登,漢州人;清勤有惠政。崇禎四年,督餉至甘泉,流賊劫餉,允登力禦不敵,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都司王世虎、守備姚進忠,籍貫俱未詳;崇禎四年,從曹文詔復河曲,點燈子入山西,連敗之桑落鎮、花地窊、霧露山,世虎等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指揮郭伏羌,環縣人;崇禎四年,防守曲子鎮,賊至,血戰死(見甘肅通志)。
同知李增,環縣人,里居。崇禎四年,賊至,獨立街衢,罵賊被殺(見甘肅通志)。
寧夏副總兵吳(一作史)開先,歙縣人,寓陽城。崇禎五年,賊犯山西,監司王肇生署為將,恃勇渡沁,殺賊數百人,砲盡,無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協鎮直隸通津等處副總兵魏都粱,沁州人;崇禎五年,里居,流寇逼境,力戰死(見山西通志)。
寧武守備猛忠,籍貫未詳;崇禎五年,賊犯沁水,與戰,死於平頭山(見明史及輯覽)。
遼州知州李呈章,信陽州人;崇禎五年,流賊至,拒守力屈,城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真定遊擊童維坤,嵊縣人;崇禎六年,勦賊乘勝至內邱,戰死於磨天嶺北(見浙江通志)。
內邱知縣王世泰,遼東人;崇禎六年,寇掠西山,與弟世寧禦之豹子口,俱戰死(見盛京通志)。
遊擊越效忠,籍貫未詳;崇禎六年,闖賊至修武,於清化鎮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車駕主事李中正,盧氏人;崇禎六年,流賊由澠池來犯,知縣金會嘉棄城遁,中正率家人及里中壯士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平順知縣徐明揚,浮梁人;崇禎六年,流寇至,設法守禦,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隆德知縣費彥芳,浙江崇德人;崇禎六年,城陷,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寧夏後衛指揮韓嘉(一作加)爵,寧夏人;崇禎六年,從總兵賀虎臣禦流賊,會察罕合套寇攻之,力戰被執,支解死(見甘肅通志)。
固原鎮總兵官殷體信,朔州人;崇禎六年,闖賊入關中,誓死報國,戰歿於陣(見山西通志)。
武安守備曹鳴鶚,大興人;崇禎六年,賊犯武安,戰死(見明死及輯覽)。
遊擊賀奇勳,都指揮使石崇德,籍貫俱未詳;崇禎七年,流賊圍靜海,從參政陸夢龍禦之,戰死於老虎溝(見明史及輯覽)。
湖廣總兵右都督楊正芳,籍貫未詳;屢戰奏捷。崇禎七年,督筸兵援雒南,與賊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鎮鎮將張上達(一作選),籍貫未詳;崇禎七年,與都督楊正芳戰死雒南(見明史及輯覽)。
甘泉知縣蒲來舉,蓬溪人;崇禎七年,闖賊至,守備孫守法等擁兵不救,賊陷城,來舉手刃數賊,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順慶知府楊呈秀,華陰人;大計罷歸。崇禎七年(一作九年),賊至,佐有司守禦,力戰被執,大罵被磔死。其弟呈芳單騎入賊營,斬賊數十,重創死(見明史及輯覽)。
興山和縣劉定國,江南人;崇禎七年,獻賦至,誓死守城,比陷,遣吏懷印送上官,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康知縣方國儒,歙縣人;事母以孝聞。崇禎七年,獻賊攻城,率鄉兵力禦,不支,城陷,被執,罵賊,中七刃死(見明史及輯覽)。
崇信知縣龐瑜,公安人;縣無城,築土垣為衛。崇禎七年,大雨垣圯,賊掩至,端坐堂上,賊脅以刃,使跪,厲聲大罵,剖心裂屍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鳳縣主簿永吉祚,輝縣人;致仕未行。崇禎七年,賊至,知縣棄城遁,永祚倡義固守,城陷,罵賊死。子士樞、士模,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通江守備郭震辰、指揮田實,籍貫未詳。崇禎七年,擊賊百丈關,兵敗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通江指揮王永年,籍貫未詳;崇禎七年,禦賊力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中都留守朱國相,鳳陽人;崇禎八年,賊犯鳳陽,國相率兵禦之,多所斬獲,力竭,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鳳陽指揮袁瑞徵、呂承蔭、郭希聖、張鵬翼、周時望、李鬱、岳光祚、陳永齡(一作程永寧),俱鳳陽人;崇禎八年,流賊至,與留守朱國相守皇陵,俱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霍邱教諭倪可大,儀徵人;崇禎八年,賊至,知縣逸去,督民壯逆戰,以奇計斬賊數百,分守北門,賊以砲攻陷南門,被執,嚙指血噴賊,被磔死。妻女皆自縊,僕倪表亦死(見明史及輯覽)。
雲南參政張鶴騰(明史作勝,騰字之訛),潁州人;總督鶴鳴弟。行誼醇篤,譽過其兄。崇禎八年,潁州城陷,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湖知縣金應元,會稽人;崇禎八年,流賊至,據城東,大豪奸人導賊渡濠,為所執,斫未殊,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潛山知縣趙士彥,籍貫未詳;崇禎八年,流賊攻城,被重傷死(見明史及輯覽)。
霍山教諭龔元祥,長洲人;崇禎八年,賊掩至,知縣逸去,督民固守,城陷,整衣冠危坐,賊欲屈之,厲聲罵賊,被害。其子炳衡,亦以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巢縣知縣嚴覺,歸安人;崇禎八年,賊至,率民守禦,力竭城陷,被執罵賊死。子有芑同死,一門皆殉(見明史及輯覽)。
江西右參政盧謙,婺源人;引疾里居。崇禎八年,流賊犯廬江,竭力捍城,砲盡城陷,罵賊,為所殺,投屍於池(見明史及輯覽)。
保德州副總兵柳國鎮,籍貫未詳;崇禎八年,從艾萬年與闖賊戰襄樂鎮,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新蔡知縣王信,籍貫未詳;崇禎八年,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盧氏知縣白楹,莘縣人;崇禎八年,已被劾,闖賊至,守城,比陷,率民巷戰,力竭自刎(見明史)。
宏農衛世襲指揮李君賜、楊道泰、阮我疆,俱靈寶人;崇禎八年,城陷,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平安,籍貫未詳;從曹文詔討賊。崇禎八年,在湫頭鎮力戰,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都司陳保山,臨淮人;崇禎八年,流寇壓境,力戰於隆平寺,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陝西都指揮使張應春(一作龍)、都司田應龍,籍貫俱未詳。崇禎八年,獻賊至清水縣之張家川,並中伏,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朱陽關守將徐來臣,籍貫未詳;崇禎八年,獻賊至,軍潰,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羅田知縣梁志仁,江寧人;時修守備具,羅汝才以志仁長者,不忍加兵。崇禎八年,邑奸導其別校來攻,志仁巷戰,手刃數賊,被執,罵賊,支解死。汝才馳還,以擅害志仁,斬其別校,以禮斂之;妻唐氏,時亦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羅田守將郭金城,四川人。崇禎十六年,賊至,率所部兵斬賊百餘,追之英山,賊大集,困圍三日,被執,脅降,不屈,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龍江都司王寅,山陰人;調守泗州陵。崇禎十年,賊來犯,疾趨至盱眙,斬其先鋒,矢盡力竭,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泗州守備(一作都司指揮)陳正亨,江陰人;崇禎十年,與都司王寅同守泗陵,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盱眙知縣蔣佳徵,灌陽人;治縣有聲。崇禎十年,賊至,縣無城,設伏要害,率鄉勇力戰死。母聞之,亦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潛山天堂寨巡檢吳暢春,漢陽人;練鄉兵禦賊,斬獲甚多,屢卻賊;崇禎十年,賊再至,死守力竭,被執,不屈,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蘇州衛指揮同知包文達,蘇州人;崇禎九年,擊賊宿松,恃勝窮追,陷伏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鎮江永生洲副將程龍,歙縣人;崇禎十年,在宿松酆家店擊賊,夜設伏斬賊六十九級,明日賊七營並進,力戰不支,引火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百戶署永生洲守備薛自昌,武進人;隨程龍征流寇,血戰死(見江南通志)。
守備莫是驊、詹世龍,蘇州人;崇禎十年禦賊宿松,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劉河所守備(一作百戶)王(一作黃)宏猷,籍貫未詳;崇禎十年,禦賊宿松,奮勇殺賊,被執罵賊,鋸齒斷足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應撫新標營守備詹兆鵬,婺源人;崇禎十年,禦賊宿松,衝鋒陷陣,罵賊觸石死(見明史及輯覽)。
吳淞陸營守備米士允,籍貫未詳;崇禎十年,張國維遣往援潛山,在宿松五里鋪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蘇州衛百戶(一作干戶)功陞欽依守備陳於王,蘇州人;崇禎十年,禦賊宿松酆家店,執大力左右殺賊,傷重力竭,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參將范志驃,虞城人;崇禎十年,流賊攻汴,奉調督勦,戰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寧羌衛指揮徐大行,籍貫未詳;崇禎十年,闖賊陷城,大行守東角樓,力戰被執,大罵,匿印不與,見殺(見陝西通志)。
應城知縣張紹登,南城人;崇禎九年,獻賊來犯,率壯士出敵,力戰一日夜,斬獲甚眾,邑奸導賊破城,紹登坐堂上,為賊所殺,仍斂以冠帶嘉其忠焉(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一作兵部),左侍郎王瑊,應城人;里居。崇禎九年,因其子結怨於族黨,怨家導賊陷城,瑊被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廣濟典史魏時光,新建人;善舞雙刀。時教練排兵禦賊,賊據蘄州,憚時光,不敢渡河口,因益募死士殺賊。崇禎九年,賊大至,單騎據高坡,賊繞之,靷斷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真定通判呂之蔭,寧夏人;攝獲鹿縣事。崇禎十一年,竭力守城七日,賊破城,被執,罵賊死。妻張氏、妾劉氏,偕幼子二人及其奴僕俱殉(見明史及輯覽)。
昭化知縣(一作主簿)劉喬■〈木民〉(一作杶),陝西人。崇禎十一年,拒獻賊被執,大罵死之(見四川通志)。
真定副總兵督理團練事王震仲,蒲州人;為真定遊擊,嘗單騎諭降土寇,以全易州功,進副總兵。崇禎十二年,募兵擊賊。將任國寄於泊頭鎮,力戰歿於陣(見山西通志)。
湖廣副總兵楊世恩,籍貫未詳;屢著戰功。崇禎十二年,羅汝才、惠登相分屯興山、遠安,彝陵告急,世恩往援,由重陽坪深入,被圍援絕,陷賊伏死(見明史及輯覽)。
防守房縣遊擊(一作守備)楊道選,籍貫未詳;崇禎十二年,闖賊陷房縣,與知懸郝景春共守城,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信陽防守團練守備劉煋(一作惺),儀封人;崇禎十二年,城陷,巷戰力竭,死(見河南通志)。
降將張一川(即掃地王),籍貫未詳;後歸命,隸監軍萬元吉部中。崇禎十二年,與獻賊戰開縣,陷陣死(見明史及輯覽)。
降將張(一作王)載福,籍貫未詳;後歸命。崇禎十二年,與張一川等遇獻賊,戰死四川之開縣(見明史及輯覽)。
經理河南、山東副總兵戴國柱,慈溪人。崇禎十三年,奉調統兵援淮、徐,與流寇戰於徐州,力不支,歿於陣(見浙江通志)。
偃師知縣徐日泰,金溪人。崇禎十三年,率民守城,力竭城陷,罵賊,被臠割死(見一統志)。
密縣知縣朱敏汀,由宗貢為縣令;崇禎十三年,闖賊陷城,死之。妾張氏及一女、一孫同死,闔門俱殉(見明史及輯覽)。
仁壽知縣劉三策,鄱陽人;崇禎十三年,闖賊至,矢死守城;城陷,巷戰被執,罵賊,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撫標參將張寶山,四川人;守桐城,戰輒有功。崇禎十四年,禦賊於魯■〈石共〉山,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開封同知盛以恆,潼關衛人;為商城令,擊卻流賊,擢任未行。崇禎十四年,獻賊襲城,適雨雪,守者不能戰,督家人射賊十七人,墜馬,賊益集,中矢,巷戰,城陷被執,罵賊,支解死。其孫覺(一作寬)同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宿遷副總兵(一作參將)古道行,江都人。崇禎十四年,與賊將袁時中戰於睢寧之雙溝,歿於陣(見江南通志)。
山西陽和兵備道副使洪允衡,商城人;為寧波守,有治聲,以艱歸。崇禎十四年,分守東門,賊陷城,力竭,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新鄭知縣劉孔暉,邵陽人;崇禎十四年,闖賊至,固守不能支,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鎮平知縣鍾其碩,成縣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宏農衛世襲指揮許佳允,靈寶人;兵部尚書論孫。崇禎十四年,流賊陷城,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防守葉縣副總兵劉國能,米脂人;即降寇闖塌天。奉母命歸順,慷慨思滅賊。崇禎十四年(一作十三年),闖賊陷葉縣,奮力殺賊,大罵死之。妻、妾皆自縊。子小蠻子,方七歲,亦罵賊死,部下無一降者(見明史及輯覽)。
洧川知縣柴薦禋,江山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罵賊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寶豐知縣朱由椷(一作棫),新建人;由宗貢為縣令。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泌陽知縣王士昌,雲南南寧人;崇禎十四年,獻賊陷城,懷印端坐,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鄢陵典史杜邦舉,富平人;崇禎十四年,助知縣劉振之同守城,守者或遁,捕斬以徇;城陷,被執,大罵不屈,斷舌含血噴賊,遂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南陽參將劉士杰,籍貫未詳;在諸將中,勇敢思立功。崇禎十四年,諸軍追獻賊開縣之黃陵城,士杰深入,所當披靡,以軍孤無繼,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郭開,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與參將劉士杰同追獻賊至黃陵,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守備猛先捷,榆林人;總兵如虎子。崇禎十四年,與參將劉士杰等追獻賊黃陵城,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英山知縣高在崙,成都人;崇禎十四年,賊襲城,冒矢石禦之,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襄陽推官鄺曰廣,番禺人;耿介自持,善理冤獄。崇禎十四年,獻賊圍城,與副使張克儉同禦賊,中刃死。妻譚氏、妾季氏同二女被害。子逢明、逢泰,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襄陽遊擊黎民安,金溪人;崇禎十四年,襄城火,率所部搏戰,矢盡被縛,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隨州知州徐世淳,嘉興人;侍郎必達子。時集士民守城,歲荒,分粟以振。崇禎十四年,流賊逼隨,寢食城樓固守,援絕;巷戰,中亂刃死。妾趙氏、王氏及家眾十八人同死。其子生員肇梁,罵賊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信陽知州高孝誌,江都人;崇禎十四年,獻賊陷城,力竭被執,大罵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興山都司徐日耀,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獻賊自蜀來攻興山,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下川南道副使黃諫卿,莆田人;崇禎十四年,獻賊至瀘洲,被執,抗節不屈,死。書記陳韶英從之,僕鄭寄、陳松等五人俱殉(見福建通志)。
瀘洲衛指揮使王萬春,瀘洲人;崇禎十四年獻賊之亂,招義勇拒賊,被執,不屈,闔門遇害(見四川通志)。
涇州知州婁琇,湘陰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罵賊受戮,妻亦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潛山知縣李孕嘉(一作朱應嘉),沈邱人。崇禎十四年冬,獻賊至,再陷潛山,罵賊死(見一統志)。
太湖參將邱壯猷,六安人;崇禎十五年,獻賊入城,血戰死(見江南通志)。
太湖知縣李盛英,榆林人;崇禎十五年,流賊掠縣境,率兵禦之許家寨,初多斬獲;後賊益眾,力戰死(見一統志)。
太湖守備徐際相,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與知縣李盛英同禦賊,力戰死(見一統志)。
廬州通判趙興基,雲南太和人;崇禎十五年,獻賊薄城,城中官大半遁走,興基分守水西門,陷城,手刃數賊,身被重創而死(見明史輯覽)。
廬州衛指揮同知趙之璞,廬州人;崇禎十五年,與通判趙興基等分守東門,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亳州知州何燮,晉江人;拊循殘黎,修戰守具。崇禎十五年,賊至,居民逃竄,空城不能守,遂陷,被執,欲降之,罵賊,斷足剖胸而死。懸首市上三日,耳鼻猶動(見明史及輯覽)。
盱眙主簿胡淵,永年人;縣故無城,屢經賊躪藉。崇禎十五年,賊至,淵獨拒守力戰,馬蹶,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雲南參政程楷,合肥人;初令平湖,有政聲,致養歸。崇禎十五年,與經歷鄭元綬守南薰門,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督標下監軍道僉事任棟,永壽人;從征屢捷。崇禎十五年,從總督楊文岳援汴,會左良玉大潰於朱仙鎮,力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河南監軍兵部職方員外郎余爵,禹州人;崇禎十五年,闖賊犯開封,監平賊將軍左良玉軍,援汴敗績,被執,罵賊死之。其姪敦華,亦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保定督標副總兵甄奇傑,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從總督楊文岳攻賊河南,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賈悌、馮名聖,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從總督楊文岳戰死於汝寧(見明史及輯覽)。
歸德衛守備蔡浩,汝寧人;崇禎十五年,守汝寧城,力戰死。子東,同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指揮張國正,六安人;崇禎十五年,流寇襲汝寧,巷戰,中流矢死。子斯美奔救,亦死(見江南通志)。
歸德衛指揮熊應呂、梅振英、張鴻光,俱汝寧人;崇禎十五年,守汝寧,力戰死(見河南通志)。
汝寧遊擊朱崇(一作榮)祖,汝陽人;崇禎十五年,分城固守,城陷,戰死。妻孫氏,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督標副總兵張輿,籍貫未詳;守歸德,城破,奮勇殺賊,被執,罵賊死(見河南通志)。
歸德通判(一作經歷)徐一源,海鹽人;有拒寇功。崇禎十五年,守城,殺賊甚眾,比陷,巷戰,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攝監紀同知事汝州吏目顧王家,會稽人;撫賊有功,當遷,汝人乞留。崇禎十五年,城陷,罵賊,被亂刀砍死。子國,亦以擊賊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開封遊擊李春桂(一作春貴),汴人;崇禎十五年,闖賊犯汴,單騎酣戰,中矢,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督標副總兵孫枝秀,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從總督孫傳庭擊闖賊於南陽,枝秀躍馬追賊,擊殺數十騎,馬蹶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督標參將黑尚仁,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從總督孫傳庭擊闖賊於南陽,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南陽知府邱懋素,貴州新添衛人;崇禎十五年,闖賊再陷城,罵賊不屈,全家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遂平知縣劉英,貴州人;崇禎十五年,闖賊至,嬰城死守,比陷,罵賊不屈,死(見貴州通志)。
上蔡知縣許永禧,曲沃人;性耿介,有惠政。崇禎十五年,嬰城固守,力不支,城陷,具袍笏拜闕,遂自刎(見明史及輯覽)。
內黃知縣周卜歷,郟縣人;以父喪,歸里。崇禎十五年,闖賊至,令執知縣以代其死;罵賊,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陳州知州侯君擢,成安人;崇禎十五年,闖賊攻城,身先士卒,運木石擊賊,城濠皆滿。後城陷,被縳,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懷仁知縣楊士英,西平人;里居。崇禎十五年,闖賊陷城,被執,罵賊死。媳王氏,亦罵賊,為所殺(見一統志)。
戶部主事崔泌之,鹿邑人;為雄縣令,多建豎,謫歸。崇禎十五年,闖賊破城,手殺賊,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平定知州梁可棟,陝州人;里居。崇禎十五年,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襄城守將副總兵李萬慶,延安人;即降寇射塌天,後歸命,從征自效,有守鄖功。崇禎十五年,從汪喬年與闖賊血戰襄城,力竭陣歿(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馬名廉,榆林衛人;崇禎十五年,汪喬年襄城被圍,名廉馳救,出入賊壘者三,竟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張國欽、張一貫(一作一貴),籍貫俱未詳;崇禎十五年,從總督汪喬年戰死襄城(見明史)。
總督監紀西安府同知孫兆祿,阜城人;崇禎十五年,隨總督汪喬年戰死襄城(見明史及輯覽)。
富平知縣馮正吉,太康人;里居。崇禎十五年,賊逼太康,出城冒矢石搏戰,城破,與妻任氏投井死。子昌辰,同殉節(見河南通志)。
東昌通判(一作濟寧州同知)黃一鵾(一作一鯤),永康人;崇禎十五年,流賊陷城,被執,罵賊遇害。一門三十餘口皆殉節(見浙江通志)。
刑部主事靳聖居,長垣人;崇禎十六年,由慶陽推官擢任,未行。闖賊至,捍守東門三晝夜,城陷,被執,罵賊,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祠祭司主事南居業,渭南人;企仲子。崇禎十六年,闖賊誘之降,與居益並受砲烙,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福寧道兵備副使樊維城,黃岡人;里居。崇禎十五年,守城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承天府同知盧學古,夏縣人;署荊門州事。崇禎十五年,闖賊寇荊門,堅守三晝夜,城陷,罵賊,剖腹死(見明史及輯覽)。
麻陽知縣夏統春,桐城人;由黃陂丞攝縣事,著廉能聲。崇禎十五年,賊犯黃陂,時擢任麻陽,未赴,督眾拒守十五晝夜,賊少退,繼大至,城陷,巷戰被執,罵賊,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漢,掖縣人;崇禎十六年,在永城為叛將劉超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河南守備李日舒,棲霞人;崇禎十六年,流賊寇開封,隨巡撫王漢力戰死(見一統志)。
密雲副總兵(一作參將)陳治邦,臨漳人;崇禎十六年,從王漢與劉超戰死,子亦殉(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連光耀,籍貫未詳;崇禎十六年,從王漢與劉超戰死,子亦殉(見明史及輯覽)。
開封府同知劉躍龍,安定人;里居。崇禎十六年,闖賊至,出資繕城郭、募鄉兵,偕知縣應昌士等捍禦,城破,罵賊死(見甘肅通志)。
七省督師監軍、商雒道副使喬遷高,定襄人;崇禎十六年,河南軍叛,賊追至潼關,同督師孫傳庭殺賊,歿於陣。子象觀及妻史氏,同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山海關副總兵楊明,榆林人;移病歸。崇禎十六年,分守城東南樓,及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定邊副總兵張發,榆林人,郎中雲鶚子。崇禎十六年,分守城中,督清街道,城陷,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山海關總兵官侯拱極,綏德州人;崇禎十六年,闖賊犯榆林,與父世祿分城固守,比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寧夏總兵官尤世祿,府谷人;時居榆林。尤氏有八元戎,祿威望尤著。崇禎十六年,闖賊至,與兵道都任等守城,比陷,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宣府柳溝總兵官王世國,榆林衛人;里居。崇禎十六年,分守榆林城,捍禦闖賊,城陷,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天津防海總兵官王學書,榆林人;致仕家居。崇禎十六年,闖賊攻榆林,散家資,給兵餉守城,援絕,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靖邊副總兵尤翟文,府谷人;總兵世威弟。勇敢,善戰。崇禎十六年,守榆林南門,力戰陣亡(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李登龍、常懷,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分守榆林,戰歿(見明史及輯覽)。
孤山副總兵王永祚,榆林人;崇禎十六年,闖賊至,分守後東門樓,城陷,戰歿(見明史及輯覽)。
安邊參將馬明(一作鳴)節,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分守東南城隅,將陷,闔家焚死;巷戰,殺賊數十人,投火死(見明史及輯覽)。
西安參將李應孝,榆林人;解任在籍。崇禎十六年,分守城東北隅,將陷,先令妻女自縊,率子搏戰,矢盡,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榆林左營遊擊陳二典、右營遊擊劉芳馨(一作芳聲),俱榆林人。崇禎十六年,二典分守新添門樓,芳馨分守東南城隅,城陷,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右營遊擊尤養鯤(一作龍養坤),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守東門樓,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火器營都司郭遇吉(一作遇春),榆林人;性忠勇,善火攻。崇禎十六年,分守東南觀遠樓,用神槍佛郎機,殺賊甚眾;城陷,為賊執,送西安,至魚河堡,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孫貴、晏維新、文侯國、潘國臣、傅德、李國奇、守備李宗敘(一作全家敘),白慎衡、楊以偉、賀大雷、尤勉,俱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城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奇兵營遊擊楊正韚,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分守前東門空心樓,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撫邊守備惠漸,清澗人;崇禎十六年,守榆林,盡力殺賊,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指揮李文燦、李文焜,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分守榆林,城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彰德參將王榮,榆林人;崇禎十六年,為賊所執,大罵不屈,死。子師易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山海關鐵騎營左參將尤岱,榆林人;數著戰功,棄職歸。崇禎十六年,守榆林水西門,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靖邊指揮馬應舉,榆林人;崇禎十六年,乞師於套。城垂陷,套人引去,被執,梟於凱歌樓——即舊城南門(見明史及輯覽)。
世襲指揮使黃廷政,榆林人;崇禎十六年,力戰守城,中砲死(見明史及輯覽)。
綏德衛管屯指揮鍾茂先,榆林人,里居。崇禎十六年,督眾守城,力不支,拔匕首刺賊,先殺妻子而自刎(見陝西通志)。
西安參將李淮,榆林人;里居。崇禎十六年,賊至,先令妻女自縊,率子殺賊,遂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甘州副總兵(一作洪水營遊擊)張攀,安邱人;崇禎十六年,流寇來攻,攀力戰死,一家俱殉(見甘肅通志)。
臨潼副總兵歐陽袞,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圍甘州,焚其家,城陷,巷戰死(見甘肅通志)。
固原副總兵劉國棟,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賊陷甘州,率親丁巷戰,力竭,閤門自焚死(見甘肅通志)。
洪廣營遊擊楊威,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甘州,被執,罵不絕口,為賊斷喉折脛死(見甘肅通志)。
遊擊趙宗禮,甘州衛人;家居。崇禎十六年,賊陷甘州,僕欲負其幼子金剛保以逃,宗禮手刃之,閤家焚死(見甘肅通志)。
指揮趙宗祝,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城陷,父子率親丁巷戰,力竭,命妻妾投繯死,父子俱自刎(見甘肅通志)。
指揮李棲鵾,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入城,棲鵾衝戰力竭,自刎(見甘肅通志)。
指揮姚天寵,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迎戰被殺,閤家自焚死(見甘肅通志)。
指揮張洪勳,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入城,率家僮巷戰,力竭,自焚死(見甘肅通志)。
指揮王嘉官,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入城,射殺賊數十人,力竭自刎(見甘肅通志)。
撫標遊擊萬峘,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同巡撫林日瑞守城,殺賊甚眾,城陷,賊磔其屍(見甘肅通志)。
都司姜宏基,甘州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罵賊死(見甘肅通志)。
太湖知縣段自宏,甘州衛人;里居。崇禎十六年,闖賊犯甘,捐貲餉士守城,城陷,被執,罵賊,自刎死(見甘肅通志)。
陝西督標副總兵劉光先,榆林人;闖賊破西安,光先轉戰至渭上,沈河死。妻王氏亦投井死,一家死難五十餘人(見明史及輯覽)。
隰州知州周培忠,咸寧人;里居。崇禎十六年,闖賊陷西安,一門殉節(見陝西通志)。
延安副總兵解文英,寧夏人;崇禎十六年,闖賊破延安,被執,授以官,罵不絕口,囚諸獄。又約榆林總兵尤世威等舉義,賊怒,支解之(見甘肅通志)。
潼關衛指揮使張爾猷,潼關人;崇禎十六年,分守南城。潼關陷,率家人擊賊,被創,墜馬,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參將趙希魁,渭南人;崇禎十六年,從總督孫傳庭戰歿河南(見陝西通志)。
寧夏守備薛國蕙,華州人;家居。流賊盤踞石脆山峪,偕弟諸生國華同擊賊,力戰於柿村,陷陣亡(見陝西通志)。
指揮彭凌雲,寧夏人;崇禎十六年,與王風木等謀討賊,死之(見甘肅通志)。
慶陽城守都司周嘉彥,靖邊衛人;崇禎十六年,闖賊至,率眾巷戰,手殺數百人,自刎死(見陝西通志)。
延津知縣牛養傑,岐山人;事後母孝,歸家。崇禎十六年,遇闖賊之變,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兵部職方主事楊暄,高平人;崇禎十六年,以渭南令擢任,未行。闖賊至渭南,舉人王命誥開門迎賊,暄被執,索印不與,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泰安知縣朱呈瓘,長治人;崇禎十六年,賊陷城,縶至伏羗,脅令賺城,呈瓘大呼,使固守,罵賊,被殺(見山西通志)。
仁懷知縣雍締,寧夏中衛人;崇禎十六年,賊破城,閤家自焚死(見甘肅通志)。
巡撫湖廣右僉都御史宋一鶴,清苑人;幼習兵事,屢有戰功,時乞養候代。崇禎十六年,闖賊陷承天,城守不支,自刎死(見明史)。
嘉魚知縣王良鑑,霍山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被執,罵賊死(見明史)。
蘄州衛指揮岳璧,蘄州人;崇禎十六年,賊至,被執,脅降,罵賊,賊刺之,時大雪,血流丈餘死(見明史及輯覽)。
道州守備加鄖陽都司沈至緒,浙江人;崇禎十六年,獻賊攻道州,戰死於木壘鋪;其女雲英再戰,奪父屍還(見明史及輯覽)。
雲夢知縣諶吉臣,南昌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援絕被執,賊臨以兵,不為動;授以官,罵賊,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蒲城知縣朱一統,平定州人;崇禎十六年,逆闖陷西安,屬邑望風降;一統曰:吾家七世衣冠,安可降賊!率士民城守。以體肥,令家人擴井口;城陷,抱印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白水知縣朱迥滼,潞安人;明習吏事,下不敢欺。崇禎十六年,賊潛入城,手刃數賊,陣亡(見明史及輯覽)。
臨湘知縣林不息,蒲田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武昌,誓死守城,擒斬賊騎二十七人,城陷被執,罵賊,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安陸知縣濮有容(一作有宏),浙江分水(一作建德)人;崇禎十六年,城陷,一門十九人皆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城固知縣司五教,內黃人;篤學有志行,屢滅士寇有功。崇禎十六年,闖賊至,率士民固守,斬諸生為內應者,且戰且守,城陷,被執不屈,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楚府左長史徐學顏,永康人;以孝友廉潔,博物洽聞。舉薦入官,攝江夏縣事,繕修守具。崇禎十六年,獻賊至,新軍內叛;武昌城陷,率楚府新兵力戰,斷臂罵賊,支解死。閤門死者二十餘人(見明史及輯覽)。
寶慶知府李振珽,鄞縣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被執,大罵不屈,赴湘水死。弟振珽、僕李六鳳、周科、徐彩俱殉(見湖廣通志)。
衡州知府張任,三水籍,三原人。崇禎十六年,與賊戰舟中,力屈,死之,舉家殉節。(見湖廣通志)。
黃岡衛指揮郭以重,黃岡人;崇禎十六年,賊陷城,謂其妻曰:朝家畀我十三葉金紫,不能易一死哉?賊脅降,紿賊,先殺其妻,奪刀殺一賊,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湖廣大圍山守備王元封,建德人;崇禎十六年,流寇犯境,單騎入賊寨,酣戰,馬仆,猶步殺數人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湖廣都司徐至美,上虞人;崇禎十六年,獻賊圍武昌,分守黃鶴樓,率兵力戰,被重創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中軍哈維新、都司姚世儒,籍貫俱未詳。崇禎十六年,與巡撫林日瑞同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蒲圻知縣曾栻,臨川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衡州府教授蔣道亨,永明人;攝武陵事。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抱印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黃陂主簿(一作典史)薛開禮,武進人;嘗貸金以代民逋。崇禎十六年,獻賊至,士民殺獻賊所置偽官,聞禮令士民遠避,挺身任之,遂被殺(見湖廣通志)。
巴陵教諭歐陽顯宇,桂陽州人;崇禎十六年,攝縣事,獻賊陷城,被執,罵賊,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江陵知縣袁向科,珙縣人;里居。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避之鎮雄,賊索得之,閤門俱死(見四川通志)。
榆林都司吳繼武,稷山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入關中,繼武竭力守禦榆林七日,城陷,巷戰死(見山西通志)。
西寧副總兵魯暎昌,莊浪土司。崇禎十六年,闖賊陷西安,誓死殉國,提兵與賊將賀錦奮戰,歿於陣(見甘肅通志)。
平陽推官張僎,壽光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平陽,自刎死(見山東通志)。
建昌道督理糧餉分巡行都司僉事盧懋鼎,浙江東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被執,不屈死(見一統志)。
山西左布政使趙建極,河南永寧人;崇禎十七年,太原城陷,被執,罵賊,射死。子于巖、于渭、于磐、于藩、于宣,俱從死(見明史)。
分巡冀寧道僉事畢拱辰,萊州衛人;崇禎十七年,賊攻太原,與趙建極等同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郎中單崇,高密人;以□歸里。崇禎十七年,寇入城,罵賊死(見山東通志)。
太原知府孫康周,安邱人;崇禎十七年,太原城陷,猶巷戰,力竭,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忻州知州楊家龍,曲陽人;為寧鄉令,招集流亡。崇禎十七年,忻州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汾陽知縣劉必達,陝西山陽人;崇禎十七年,城陷,投井,賊出之,縛至太原,罵賊,不屈,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太原同知李之青(一作一清),廬江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太原,被執,罵賊死(見山西通志)。
掌理靈邱王府事朱慎鏤,陽曲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太原,慎鏤驅宗人入廟中,焚之,已亦投火死(見明史及輯覽)
整飭寧武道監軍副使王孕懋,樂安人(一作霸州人);崇禎十七年,賊至,同總兵周遇吉殺賊,賊陷城,自刎。妻楊氏,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寧武遊擊馬振麟,陽和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城,督兵巷戰,與周遇吉俱殉(見山西通志)。
寧武關遊擊高日晃,保德州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城,與周遇吉俱殉(見山西通志)。
副總兵曹文耀,大同人;總兵文紹弟。從征,屢有功。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忻州,戰死城下(見明史及輯覽)。
御史衛楨固,韓城人;有政績,監李建泰軍。崇禎十七年,與賊戰,力竭被執,罵賊不屈,自殺(見陝西通志)。
分守下川南道右參議張(一作陳)孔教,餘姚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至,佐巡撫龍文光守城,奮勇堵禦,力竭被執,罵賊死。妻孔氏,後聞孔教殉節,取刀斷喉死(見明史及輯覽)。
建昌道兵備僉事劉士斗,南海人;知太倉州,有政聲。崇禎十七年,由成都推官擢任,未行,佐巡撫劉之勃守成都。獻賊陷城,被殺。妾張氏、幼子晉,積薪闔署自焚,二十餘人同殉義(見明史及輯覽)。
鎮守四川總兵官都督僉事劉佳蔭,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獻賊薄成都,率兵戰敗,投浣花溪死(見明史及輯覽)。
威茂兵備道僉事羅銘鼎,三泊人;崇禎十七年,獻城犯川,拒守;城陷被執,罵賊死。妻段氏攜三子兆鶴、兆桂、兆昌俱投水死(見雲南通志)。
大理寺寺正王秉乾,華陽人;崇禎十七年,流賊陷成都,秉乾令闔門投井,罵賊死之(見四川通志)。
崇慶知州王勵精,蒲城人;仁恕,善折獄,有惠政。崇禎十七年,獻賊陷成都,將渡江,命縱火焚樓,觸刃貫胸死(見明史及輯覽)。
川北副將加銜總兵張奏凱,綦江人;崇禎十七年,分守東門,獻賊陷成都,血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指揮顧景,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重慶陷,護瑞王走,王為賊所殺,景從之死(見明史及輯覽)。
敘南衛指揮同知加陞遊擊曾印昌,敘州人;崇楨十七年,分守白水江,獻賊圍成都,戰死(見四川通志)。
四川參將徐明蛟,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督兵討賊,戰歿於陣(見四川通志)。
建昌行都司指揮使丁運選,建昌人;崇禎十七年,獻賊破成都,調援力戰,陣亡(見四川通志)。
建昌衛同知李甲,蒲圻人;由雙流知縣陞任,未行。崇禎十七年,會師榮經縣,流賊至,力戰,馬蹶被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雲南按察使莊祖誥,成都人;崇禎十七年,里居。獻賊至,衣冠端坐,罵賊,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觀政進士王起莪,安岳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蜀,舉義,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興文知縣艾吾鼎,漢川人;崇禎十七年,署宜賓縣事。獻賊陷城,閤門被難(見明史及輯覽)。
大寧知縣高日臨,鄱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自鹽井至,日臨齧血書牒請援,不報。兵敗被執,罵賊,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蘆山知縣金鼎祚,當塗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蜀,鼎祚閤門殉節(見江南通志)。
榮縣知縣秦民湯,漢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破城,被執,不屈,射死(見明史及輯覽)。
蒲江(一作蒲田)知縣朱蘊羅,江夏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罵賊,不屈,閤家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松陽知縣孫鵬舉,江夏人;致仕歸。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罵賊死,一門殉節十餘人(見湖廣通志)。
中江教諭署劍州事單之寶,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長沙知縣高明,建昌衛人;以艱歸里。崇禎十七年,流賊入建昌,明督鄉勇拒賊焦家屯,力不能支,舉家自焚死(見四川通志)。
興都留守沈壽崇,宣城人;都督有容子。時為巡按李振聲誣劾,未行。崇禎十七年,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固始朱皋鎮巡檢郝瑞日,陝西人;攝盧山縣事。土寇萬明勳誘執以獻闖賊,瑞日殺之;將奔鳳陽,雨阻,復被賊縶,愛其勇,勸降,不屈,罵賊,支解死;二僕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河間同知張光斗,神木人;有政績。闖賊陷城,罵賊死;妻單氏殉之(見陝西通志)。
指揮同知高應詔,遼東人;分防水冶鎮,流賊至,拒之倪村,以孤軍戰死(見盛京通志)。
宣府參將熊維藩,威武堡人;致仕歸。高賊攻堡,力戰,傷賊甚眾,堡陷,自刎(見陝西通志)。
固原(一作甘峪)參將高從龍,榆林人;崇禎中,調征流寇,行至三水,遇賊,力戰死(見一統志)。
漢中守備范于殷,山東人;殺賊至經瓦舖,矢盡被執,城陷,罵賊,磔死(見陝西通志)。
署許州知州事同知韓澹,淄川人;崇禎中,賊至,欲得其官,即解圍去。澹恐州為賊所殘,遂縋城而下,賊殺之,城賴以全(見河南通志)。
仁壽知縣唐鳳翥,宿松人;為令,以慈得民。崇禎十七年,禦賊,吮血裹創,接戰而死(見四川通志)。
贊皇知縣宋德成,臨清人;城陷,賊入署,與子昌齡罵賊死(見山東通志)。
通許縣丞田汝現陝西人;崇禎中,攝縣事。流賊陷城,不屈,死;閤家遇害(見陝西通志)。
蔡旗堡守備馬良御,鎮番人;調征湖廣流賊,被執,不屈,支解死(見湖廣通志)。
環縣守備楊承芳,岷州人,里居;賊至,拒戰死(見甘肅通志)。
澠池知縣范道行,平遙人,里居;闖寇至,罵賊,被害(見一統志)。
四川鹽井大使賴華祖,長汀人;天啟中,獻賊陷四川,罵賊不屈死(見福建通志)。
成都同知沈受蒲,當塗人;獻賊陷城,與弟受躬死之,家口數十人俱被害(見江南通志)。
南康通判吳賜玉,歙縣人;勦賊,遇害(見江南通志)。
商州同知署知州事周文煒,清河人;闖賊犯境,竭力守禦,城陷,被執,大罵死之(見江南通志)。
利民參將時睽,沁州人,里居;寇至,拒敵陣亡(見山西通志)。
廣西掌印都司康四維,絳縣人;有勇略,賊至,悉力捍禦,城陷,戰死(見山西通志)。
整飭威茂道僉事蔡肱明,晉江人;獻賊犯境,檄總兵朱化龍來援,化龍兵變,脅之從,罵賊,與兄朝明俱遇害,一家三十二人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天津副總兵陳值,慈溪人;討流賊汴中,斬獲過半。至天津領水獅,陷陣而死(見浙江通志)。
副總兵李科,開州人;崇禎末年,流寇侵境,率兵次茶山渡戰歿(見貴州通志)。
雲南兵備道使竇可進,安岳人;家居;獻賊破安岳,大罵,不屈,被磔死(四川通志)。
諭德劉其德,興安州人;僑寓襄陽(一作歸守興安)。賊破城,罵賊死(見陝西通志)。
瓊州通判蹇遇泰,階州人;闖寇破階州,罵賊遇害(見甘肅通志)。
通判王懋烈,龍安人;獻賊踞蜀,舉義兵恢復,兵敗,全家死難。
山西布政司理問陳一韓,海澄人;崇禎間,署篆遼州。流寇至,募士死守,城陷,率家人巷戰死(見福建通志)。
守備周永康,金鄉人;流寇至,環甲禦之,馬蹶,手殺數十人而死(山東通志)。
湖東守備黃克嘉,合肥人;駐撫州,流寇入城,死之(見江南通志)。
漳南守備吳奇動,連城人;崇禎間,奉檄勦賊,歿於陣(見福建通志)。
肇慶守備鄒維勳,清流人;統兵赴援韶州,斬首六百;繼進,伏發,陷陣死(見福建通志)。
奉化訓導夏魁暘(一作魁楊),建平人;攝浦江縣。登陴守禦,賊陷城,抗罵不屈,殞於池(見江南通志)。
遊擊張榜,籍貫未詳;天啟二年,討徐鴻儒於鄒縣,兵潰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龔萬祿,籍貫未詳;天啟二年,徐鴻儒攻大壩,戰死(見一統志)。
守備冒紹宗,平遠人;積討賊功,由椽擢任。崇禎三年,擊流賊,單騎陷陣,墜馬,步戰死(見陝西通志)。
指揮謝某,志佚其名。崇禎四年,分守貴陽,賊陷城,被執不屈,支解死(見一統志)。
巡撫山東右副都御史徐從治,海鹽人;崇禎五年,叛將李九成等圍萊州,從治堅守,為議撫者所阻抑。援軍不至,中砲死(見明史及輯覽)。
萊州知府朱萬年,黎平人;有惠攻。崇禎五年,李九成陷登州,萬年以朝命往撫,為所執,罵不絕口,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萊州副總兵張奇功,真定人;與李九成等,戰敗,手刃數十人而死(見一統志)。
萊州守備熊渭,籍貫未詳;在黃縣與李九成等力戰,死(見一統志)。
登萊巡撫中軍管維城、遊擊陳良謨、守備盛洛、姚士良,籍貫俱未詳;崇禎五年,孔有德陷登州,維城等皆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王來聘,順天人;崇禎五年,率官軍攻孔有德於登州,城壞,將士踴入,為賊擊退;來聘先登,中傷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秦拱明,忠州人;都司邦屏子。普名聲之亂,與賊力鬥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朱永吉,桂林人;初從傅宗龍解安邦彥之圍。崇禎間,從討普名聲,軍潰,力戰自刎。偏將趙能從之(見廣西通志)。
都督僉事湯廷耀,餘干人;萬曆中,從劉綎征蜀有功。崇禎初,復調征流寇,血戰死。子應瑞,同與難(見四川通志)。
鳳陽通判姚若時,鞏縣人;致仕在家。崇禎十三年,土賊李際遇作亂,被執,不屈,罵賊死。其子生員城思報父仇,數請兵討賊,被執於路,抗罵,死之。姪丕顯、丕烈、丕振、族人麟徵,俱同時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安南衛指揮尋治本,崇禎間,統兵征毛口、六墜等寨陣亡(見貴州通志)。
遊擊張開祚,籍貫未詳;崇禎間,楚寇劉新宇攻詔州,往援,殺賊窮追,為賊所害(見湖廣通志)。
南湖營守備田化龍,德化人;勦永豐賊,孤軍深入,援絕戰死(見江西通志)。
泉州守備邱雋,寧化人;禦田仰潰卒,遇害。時吳維城亦以救雋死(見福建通志)。
廣東參將陳鵬,籍貫未詳;崇禎間,從勦連平猺賊,奮勇先登,焚其積聚,孤軍深入,戰死(見一統志)。
福建參政洪雲蒸,長沙人;崇禎八年,與鄭芝龍擊海寇劉香,戰死(見明史)。
五經博士程接道,嵩縣人,程子後裔。崇禎十四年,土賊於大忠作亂,力拒,死之(見河南通志)。
泰安同知張應徵,定遠人;土寇陷城,手刃數人,罵賊死(見江南通志)。
守備吳兆燫,同安人;崇禎中,與李魁奇戰於龍溪,伏發,歿於陣(見一統志)。
鄭州守備劉崇會,籍貫未詳。崇禎十二年,土寇逼城,屢擊敗之,為火焚死(見河南通志)。
以上寇難殉節諸臣三百五十二人(附入祠士人民四十二人)。
右自頗廷相以下,共五百七十六人。雖其生平事實無甚表見,然或身攖鋒鏑、或命畢疆場、、或遭際艱難、或慷慨引決,節烈堪矜,均通謚烈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