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围炉诗话 » 围炉诗话全文在线阅读

《围炉诗话》●卷二

关灯直达底部

  问曰:“五言古诗如何?”答曰:“此体之名,失实久矣!汉固有高澹、浓诡二种诗,皆入歌喉,皆在乐府。乐府乃武帝所立官署之名。《古诗十九首》,谓是古不知何人所作之诗,亦在乐府中。故乐府之‘青青河畔草’,‘驱车上东门’,即《十九首》中之第二第十三首。而《文选》注所引《十九首》,谓之枚乘乐府也。《十九首》皆是高澹之作,後人遂以此为古诗,而以《羽林郎》、《董娇饶》等浓诡者为乐府。後人所见固谬,而此二种诗,终不可相杂也。”余友常熟冯定远班有《古今乐府论》,考据精详,而文多难尽载,举其要义曰:古诗皆乐也,文士之词曰诗,协之于律白乐。後世文士不娴乐律,言志之文,有不可入于声歌者,故诗与乐判。如陈思王、陆士衡所作乐府,其时谓之“乖调”。刘彦和以为“无诏伶人,故事谢管弦”是也。乐府之题有可赋咏者,文士为之词,如《铙歌》诸篇是矣。乐府之词,文采可爱,文士拟之,如《相逢行》、“青青河畔草”是矣。二者乃乐府之别支也。七言创于汉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诗有“东飞伯劳”,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杂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声成文谓之歌。《宋书乐志》所载魏、晋乐府有歌行。行之为名不可解,仍其旧而已。亦有不用乐府而自作七言长篇,亦名歌行。故《文苑英华》又分歌行与乐府为二也。今人谓歌行为古风,不知所始。唐人不然,故宋人有七言无古诗之说。齐、梁之前,七言古诗有“东飞伯劳”、“卢家少妇”二篇,不知其人代,故曰古诗。或以为梁武帝,盖误也。唐初卢、骆所作,有声病者是齐、梁体;李、杜诸公不用声病者,乃是古调。如沈期“卢家少妇”,体同律诗,则唐乐府亦用律诗也。《才调集》目录云“古律杂歌诗一百首”。古者,五言古也;律者,五七言律也;杂者,杂体也;歌者,歌行也。此是五代时书,故所题如此,最为得之;今亦鲜知者矣!汉人歌谣之采入乐府者,如《上留田》、《霍家奴》、《罗敷行》之类,多言当时事。少陵所作新题乐府,题虽异于古人,而深得古人之理。元、白以後,此体纷纷矣。总而言之:制诗以协于乐,一也;采诗入乐,二也;古有此曲,倚其声为诗,三也;自制新曲,四也;拟古,五也;咏古题,六也;并少陵之新题乐府而为七,古乐府尽此矣。唐末有长短句,宋有词,金有北曲,元有南曲,今有北人之小曲,南人之误歌,皆乐府之馀也。乐府不难知,而後人都不解。请具言之,太白歌行祖述《骚》、《雅》,下迄齐、梁七言,无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讽刺沉切,自古未有也。後人宜以为法。乐府本词多平美,晋、魏、宋、齐乐府取奏,多聱牙不可通,由乐人于不合宫商者增损其文,或有声无文,声词混填,至有不可通者,非本诗如是也。李于鳞乃取晋、宋、齐、隋《乐志》所载者,章截而句摘之,生吞活剥,谓之“拟乐府”。而宗子相所作,全不可通。陈子龙辈效之,读之令人笑来。王元美论歌行云“内有奇语夺人魄者”,直以为歌行,而不知其为拟古乐府也。乐府词体不一,汉人承《离骚》之後,故歌谣多奇语。魏武悲凉慷慨,与诗人不同。而史志所载,亦有平美如班婕妤《团扇》“青青河畔草”,皆乐府也。《文选》注引古诗多云枚乘乐府,则《十九首》亦乐府也。伯敬承于鳞之说,遂谓奇诡聱牙者为乐府,平美者为诗。至谓古诗某篇某句似乐府,乐府某篇某句似古诗,谬之极矣!乐之大者惟郊祀,渠乃曰:“乐府之有郊祀,犹诗之有应制。”何耶?李西涯之乐府,其文不谐金石,则非乐也;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又不咏时事,则不合于汉人歌谣及杜陵新题乐府,当名为咏史乃可。夫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惟取达志。李氏之词,引绳切墨,议论太重,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此语历六百年来,惟定远言之耳。而序讥太白用古题,过矣!其集古诗多可观,惜哉无是可也。古来言乐府者,惟《宋书》最详整,其次则《南齐书》,《隋书》及《晋书》皆不及也。郭茂倩《乐府诗集》为诗而作,删诸家《乐志》作序,甚明白而无遗误,作歌行乐府者,不可不读。左克明《乐府》只取堪作诗料者,童蒙所读也。杨铁乐府,其源出于二李、杜陵,有古题,有新题,文字自是创体,颇伤于怪。然笃而论之,不失为近代高手,太白之後,亦是一家,在作者择之。今之太常乐府用诗,黄心甫《扶轮集叙》云“今不用诗”,非也。《史概》所载乃元曲调。

  唐乐府亦用律诗,而李义山又有转韵律诗,杜牧之、白乐天集中律诗多与今人不同,《瀛奎律髓》有仄韵律诗,严沧浪云“有古律诗”,今皆不能辨矣。

  问曰:“定远好句如何?”答曰:“好句何足以论定远?弘、嘉人岂无好句耶?唐人妙处,在于不着议论而含蓄无穷,定远有之。其诗曰:‘禾黍离离天阙高,空城寂寞见回潮。当年最忆姚斯道,曾对青山咏六朝。’金陵、北平事尽在其中。又有云:‘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马、阮、四镇事尽在其中。又有云:‘席卷中原更向吴,小朝廷又作降俘。不为宰相真事,留得丹青《夜宴图》。’以韩熙载寓讥刺时相也。又有云:‘王气消沉三百年,难将人事尽凭天。石头形胜分明在,不遇英雄自枉然。’以孙仲谋寓亡国之戚也。所谓不着议论声色而含蓄无穷者也。论定远诗甚难,若直言六百年无是诗,闻者必以为妾,若谓六百年中有是诗,则诗集具在,有好句之佳作有之,未有无好句之佳作如定远者也。”问曰:“二十年前叶文敏公题两先生诗草,有‘邢夫人见尹夫人’之句,人久以为定论。今之推重定远如此,得毋自以为地乎?”答曰:“心实让焉,何自为地?有好句之诗不让定远者,何独不佞?无好句之诗,他人不敢相强,余则实不敢与之并辔。十年以前,犹无此意,近日识见稍进,故如是耳。孰有无端退屈者乎?此中甘苦,心自知之。如张承吉诗云:‘马嵬宫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地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一往读之,似轻薄谑笑。夫僖宗之西狩,由奄人田令孜致之。承吉诗不言令孜而其意自见,此唐人能事也。见唐人意者尚不能作唐人诗,定远四绝句,能作唐人诗者也。”问曰:“先生近日所进如何?”答曰:向者谓古诗、唐诗各自成体,作唐体者不受困于宋、明,即得成诗。今知不然。汉、魏诗如手指,屈伸分合,不失天性。唐体如足指,少陵丈夫足指,虽受行,不伤跬步。凡守起承转合之法者,则同妇女足指,弓弯纤月,娱目而已。受几许痛苦束缚,作得何事?唐诗尚不称余意,何况定远,又况自所作者而欲为之地耶?直是前步既错,末知之何耳!犹忆四十年前,见贺黄公《铜雀台妓》诗云抚金炉嗟薄命,八年两度见分香。’其刺子桓隐而切矣,定远敌手也。”

  诗至《十九首》,方是烂然天真,然皆不知其意。以辞求意,其诗全出赋义乃得;兼有比兴,意必难知。

  苏武、李陵诗,余疑是汉人送别之作,名苏、李。诗之叙景,必不绝远,而苏诗有“俯视江汉流”,“行役在战场”,何也?李诗亦不似二人情景。

  《焦仲卿妻诗》,于浓诡中又有别体,如元之董解元《西厢》,今之数落《山坡羊》,一人弹唱者也。

  魏武终身攻战,何暇学诗,而精而老健,建安才子所不及。

  魏文《代刘勋妻》二诗及《折杨柳行》,思无邪而词温厚,《三百篇》之遗声也。“西北有浮”,宜是为中原人流寓江南者作。

  王粲《从军诗》曰:“讨彼东南夷”者,乃建安十三年戊子曹操败于赤壁事,故又曰“白露沾裳衣”,“愁思当告谁”也。其曰“相公征关右”者,乃建安十六年操平韩遂、马超,故又曰“拓地三千里”也。其曰“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者,当时十八年进军濡须,相守一月退军之事,故又曰“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也。赤壁、濡须事,措词得体。

  凡拟诗之作,其人本无诗,诗人知其人与事与意而拟为之诗,如《拟苏子送别》诗及魏文帝之《刘勋妻》者最善;其人固有诗,诗人知其人与事与意而拟其诗,如文通之於阮公,子瞻之於渊明者亦可。《十九首》之人与事与意皆不传,拟之则惟字句而已;皮毛之学,儿童之为也。阮籍、郭璞诗有忧时虑患之意,文通所拟皆失之。

  阮公《咏怀》诗云“驾言发魏都”,是司马未篡时所作。又曰“修竹隐山岑,射干临增城”,是为曹爽、贾充。其曰“葛ぱ延幽谷”,必言夏侯玄、荀勖辈也。又有曰“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言罹祸者且自危也。阮公一生长醉,而诗不言酒。傅玄诗云“秋兰岂不芬,鲍肆乱其旁”,必说时事。郭璞《游仙》诗有“逸翮思拂霄”一篇,是悒郁语,可见游仙是方外以自遣也。

  沈约“生平少年日”、柳恽“汀洲采白”二篇,可以继美《十九首》。

  杨素诗朴劲不似隋人。

  《选》体之名,最为无识。西汉至宋、齐诗皆在《文选》中,以何者为《选》体?

  贞观至景龙之五古,严为汰择,有善者止百篇。

  张曲江五古胜于燕公。晚唐人诗之得理者,不下于曲江,而措词太远。

  陈伯玉诗之复古,与昌黎之文同功。卢照邻《咏史》诗似子美,王《古离别》似非排律。

  陈伯玉之“故人洞庭去”,薛稷之《秋日还京》诗、《鱼山亭》诗,五古之至善者也。

  王右丞五古,尽善尽美矣,《观别者》篇可入《三百》。孟浩然五古,可敌右丞。储光羲诗是沮、溺、丈人语。高达夫五古,壮怀高志,具见其中。子美称“岑参识度清远,诗词雅正”。杜确云:“岑公属词尚清,用志尚切,迥拔孤秀,出于常情。”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恻,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李颀五古,远胜七律。常建五古,可比王龙标。崔颢因李北海一言,殷目为“轻薄”;诗实不然,五古奇崛,五律精能,七律尤胜。崔曙五古,载《英灵集》者五篇,高妙沉着。殷谓其“吐词委婉,情意悲凉”,未尽其美。谓薛据“骨鲠有气魄”,斯言得之。陶翰诗沉健、真恻、高旷俱有之。又谓刘虚“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得其真矣。馀如张谓、丘为、贾至、卢象诸君,俱有可观,合于李、杜以称盛唐,洵乎其为盛唐也。钱起、韦应物,体格稍异矣。

  储不仿陶,而兴趣酷似。龙标“奸雄乃得志”篇,必为曲江、安禄山而作。

  “《大雅》久不作”诸诗,非太白断不能作,子美亦未有此体。《上之回》,刺学仙也。《妾薄命》,刺武惠妃之专宠也。太宗武功最大,高宗孱主,犹蒙其馀威以下高丽。《塞上曲》,美太宗也。《邯郸才人》,身去而心不忘宗国也。《月下独酌》诗“月既不解饮”,是敷衍,似宋诗。《送裴十八》之“归时莫洗耳”四语,亦是敷衍无味。“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思无邪而词清丽,妙绝可法。

  《咏怀》、《北征》,古无此体,後人亦不可作,让子美一人为之可也。退之《南山诗》,已是後生不逊。诗贵出于自心。《咏怀》、《北征》,出于自心者也;《南山》,欲敌子美而觅题以为之者也。山谷之语,只见一边。

  诗贵和缓优柔,而忌率直迫切。元结、沈千运是盛唐人,而元之《舂陵行》、《贼退诗》,沈之“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已落率直之病。乐天《杂兴》之“色禽合为荒,政刑两已衰”,《无名税》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轻肥》篇之“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买花》篇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率直更甚。东野《列女操》、《游子吟》等篇,命意真恳,措词亦善;而《秋夕贫居》及《独愁》等,皆伤于迫切。韦苏州《寄全椒道士》及《暮相思》,亦止八句六句,而词殊不迫切,力量有馀也。贾岛之《客喜》、《寄远》、《古意》,与东野一辙。曹邺、于、聂夷中五古皆合理,而率直迫切,全失诗体。梁、陈于理则远,于诗则近。邺等于理则合,于诗则违。宋人虽率直而不迫切。

  杜确云:“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荡绮靡之词,名曰‘宫体’。厥後沿袭,务于妖艳,谓之‘ゼ锦布绣’。其有欲尚风格颇有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由此废阙。”

  《诗法源流》云:“诗者,原于德性,发于才情,心声不同,有如其面,故法度可学而神意不可学。是以太白自有太白之诗,子美自有子美之诗,昌黎自有昌黎之诗。其他如陈子昂、王摩诘、高、岑、贾、许、姚、郑、张、许之徒,亦皆各自为体,不可强而同出。”

  又云:“唐人以诗为诗,宋人以文为诗。唐诗主于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诗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古诗于《三百篇》近,唐诗于《三百篇》远。”

  太白云:“梁、陈以来,艳薄殊极,沈休文又尚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梁、陈,谓宫体以下,非谓陶、谢诸公也。休文声律,谓平仄也。

  五言古诗,须去其有偶句者而论之,以自西汉至中唐为全局,犹七言律诗以自初唐至晚唐为全局也。汉、魏五古之变而为唐人五古,欲去陈言而趋清新,不得不然,亦犹七律初、盛之变而为中、晚唐,不得不然也。

  弘、嘉人惟见古人皮毛,元美仿《史》、《汉》字句以为古文,于鳞仿《十九首》字句以为诗,皆全体陈言而不自知觉,故仲默敢曰“古文亡于昌黎”,于鳞敢曰“唐无古诗”也。此与七律之瞎盛唐而讥大历以下者一辙。去有偶句者,以其为唐体之履霜也。去晚唐者,晚唐已绝也。

  诗之关系名教风化者,非五古不可。其贵重可见。

  柳子厚《芍药》诗曰:“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近体中好句皆不及。可见体物之妙,古体胜唐体。

  古体宁如张曲江、韦苏州之有边幅。子美之古诗只可一人为之。子瞻古诗如搓黄麻绳百千尺。子瞻极重韦、柳,而自作殊不然,何也?

  唐体诗有涯,後之作者,患在薄弱,不患泛滥。古体诗无涯,後人泛滥之弊,遂同于五七字为句之文。“简贵”二字,时刻须以自警。

  诗法须自《十九首》,方烂然天真。唐诗已是声色边事,况宋、元、明耶!

  六朝尚有本非诗人偶然出语绝佳者。如刘俣云:“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十三字说身境心事如见,以六朝诗法宽故也。唐诗韵狭,有平仄,黏须对偶,故非老手不佳。

  冯定远曰:“五言虽始于汉武之代,而盛于建安,故古来论者,止言建安风格。至黄初之年,则诸子凋谢,止有子桓、子建,不须赘言黄初体也。永明之代,王元长、沈休文、谢一时有盛名,始创声病之论,以为前人所未发。文体骤变,皆避八病,一简之内,音韵不同;二韵之间,轻重悉异。其文两句一联,四名一绝,声韵相避,文字不可增减。自永明至唐初,皆齐、梁体也。沈、宋新体,声律益严,谓之律诗。陈子昂始法阮公为古体诗,唐因有古、律二体,始变齐、梁之格矣。齐时江文通诗不用声病,梁武帝不知四声,其诗仍是太康、元嘉旧体,严沧浪何以混言‘齐、梁诸公’,元长、玄晖没于齐朝,沈休文、何仲言、吴叔庠、刘孝绰并入梁朝,故声病之格通言齐、梁,而其体直至唐初也。白太傅尚有格诗,李义山、温飞卿皆有齐、梁格诗。律诗既盛,齐、梁体遂微,後人不知,咸以为古诗。”

  又云:“古诗之视律体,非直声律相诡也,其筋骨气格,文字作用,亦迥然不同。然亦人人自有法,无定体也。陈子昂上郊阮公,为千古绝唱,不用沈、宋格调,谓之古诗,唐人自此有古、律二体。云古者,对近体而言也。《古诗十九首》,或云枚叔,或云傅毅。词有东都、宛、洛,锺参军以为陈王,刘彦和以为汉人。既人代未定,但以其是古人之作,题曰古诗耳,非以此定古诗之式,必当如是也。李于鳞云:‘唐无古诗,陈子昂以其诗为古诗。’全不通理。如律诗始于沈、宋,开元、天宝已变,可云盛唐无律诗,杜子美以其律诗为律诗乎?子昂法阮公,尚不许是古诗,则于鳞之古诗,当以何时为断?若云未能似阮,则于鳞之五古,视古人定何如?”

  又云:“《古诗十九首》机杼甚密,文外重旨,隐跃不可反捉。李都尉诗皆直叙无作用,尤为古朴。江淹所拟,《从军》一篇最合。严沧浪都不解此。”

  又云:“潘、张、左、陆以後,清言既盛,诗人所作,皆老、庄之赞颂,颜、谢、鲍出,始革其制。元嘉之诗,千古文章于此一大变。请具论之:汉人作赋,颇有模山范水之文,五言则未有。後代诗人之言山水,始于康乐。士衡对偶已繁;用事之密,始于颜延之,後世对偶之祖也。《三百篇》言饮酒,虽曰‘不醉无归’,然亦合欢成礼而已;‘彼醉不臧’,则有沉湎之刺。诗人言饮酒不以为讳,自陶公始之也。《国风》好色而不氵㸒,朱子始以郑、卫为男女相悦之词,古实不然。《楚辞》美人以喻君子。五言既兴,义同《诗》、《骚》,虽男女欢娱幽怨之作,未极氵㸒放,《玉台新咏》所载可见。至于沈、鲍,文体倾侧,宫体滔滔,作俑于此。永明、天监之际,鲍体独行,延之、康乐微矣。严沧浪于康乐之後不言延之,又不言沈、谢,则齐、梁声病之体,不知所始矣;不言鲍明远,则宫体红紫之文,不知其所法矣。虽言徐、庾,亦忘祖也。于时诗人,灼然自名一体者,如吴叔庠,边塞之文所祖也。又如柳吴兴、刘孝绰、何仲言,皆唐人所法,何以都不及?子美‘颇学阴、何’,又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则子坚之体,亦不可缺。齐、梁以来,南北文章颇为不同。北多骨气,而文不及南。邺下才人,卢思道、薛道衡皆有盛誉。自隋炀有非倾侧之论,徐、庾之文少变,于时文多雅正。薛道衡气格清拔,与杨素酬唱之作,义山极道之。唐初文字,兼学南北,以人言之,道衡亦不可缺。”

  又云:“严沧浪云:‘《玉台》,徐陵所集,汉、魏、六朝诗皆有之。人谓纤丽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班按:梁简文在东宫,命徐孝穆撰《玉台集》,其序云:‘撰录艳歌,凡为十卷。’则专取艳词明矣。其文止于梁朝,非六朝也。”

  又云:“陆士衡《拟古诗》,江文通《拟古三十首》,如搏猛虎,捉生龙,急与之较力,不暇气格悉敌。今人拟诗,床上安床,惟见怯处,种种不逮耳。然前人拟诗,往往只取大意,不尽如陆、江也。”

  又云:“南北朝人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亦通谓之文。唐自中叶以後,多以诗与文对言。愚按:有韵无韵皆可谓之文,缘情之作则曰诗。诗者,思也。情动乎中而形乎言,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有美有刺,所谓诗也。不如是则非诗,而为有韵之文耳。《礼记》有汤之盘铭、孔子之诔,《左传》有卜筮繇词,皆有韵,而《三百篇》中无此等文字,可知古人自有阡陌,不以为诗也。”

  又云:“汉人碑铭多谓之诗,体相涉耳,非诗也。”

  又云:“赋出于诗,故曰‘古诗之流’也。《汉书》云‘《屈原赋》二十五篇’,《史记》云‘作《怀沙之赋》’,则《骚》亦赋也。宋玉、荀卿皆有赋,荀赋便是体物之祖。赋颂,本诗也,後人始分。屈原有《橘颂》。陆士衡云:‘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赋不同也。”

  又云:“《雅》、《颂》多艰深,《国风》则通易。《风》或出于里俗,《雅》、《颂》必朝廷作者为之。虽有寺人孟子辈,然皆列于《雅》,亦必是当时能文者。《尚书》是朝廷文字,语多难解,非特古今言语不同。盖古人之文人煅炼文字,其体如此,不以平易者为善也。《孔丛子》中已有明说。”

  又云:“古诗法汉、魏,近体学开元、天宝,如儒者之学周、孔也。近世恶主、李者,并此言而排之,过矣!顾学之何如耳。学王、李者乃自许汉、魏、盛唐,轮扁必笑之。”

  又云:“看齐、梁诗,看他学问源流,气力精神,有远过唐人处。或问:如何是谢惊人句?’答之曰:‘叔源失步,明远变色。’”

  又云:“钱牧斋教人作诗,惟要识变。余得此论,自是读古人诗,更无所疑,读破万卷,则知变矣。”乔曰:“皎然《诗式》言作诗须知变复,盖以返古为复,以不滞为变也。金正希举业之于王济之,最得此意。变而不复,成、弘至启、祯矣。定远见处实胜牧斋,见者每惑于名位。”

  冯定远又云:“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皆与古人相应,一也;博识多知,文章有根据,二也;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三也。”

  严沧浪云:“‘行行重行行’,自‘越鸟巢南枝’以下,《玉台》别作一首。”定远云:“北宋《玉台》正本止作一首,永嘉陈玉甫本误耳。”

  严沧浪云:“‘仙人骑白鹿’篇,余疑‘山上亭’以下,其义不同,当别为一篇,郭茂倩不能辨也。”定远云:“此本二诗,乐工合之耳。《乐府》或于一篇止取半首,或合二篇以为一,或一篇之中增损其字句。盖当时歌谣,出于一时之作,乐工取以为曲,增损之以协律。故陈思王、陆机之诗,时人谓之乖调,未命乐工也。具在诸史乐志。沧浪不省而讥茂倩。”文人讥诃前人处,须细细点勘,不可随人步趋。

  五绝即五古之短篇,如婴儿笑,小小中原有无穷之意,解言语者定不能为。

  诗至于五绝,而古今之能事毕矣。窃谓六朝、三唐之善者,苏、李犹当退舍,况宋以後之人乎!以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故也。

  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女子,儿童女子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崔国辅《魏宫词》,妙在意深。而崔颢《长千曲》云:“君家住何处?妾佳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绝无深意,而神采郁然,後人学之,即为儿童语矣。

  丁仙芝《采莲曲》,五绝句也。《品汇》联为一篇,收之五古中,误也。此诗落想最为飘忽,如云:“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何处得来?

  五古五绝亦可相收放。高《哭梁少府》诗,只取前四句,即成一绝,下文皆铺叙也。

  解大绅应制《题画虎》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迥顾”。时文皇以高煦谮,意不快于东宫,见诗释然。诗如此,善矣。

  妇人诗,如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刘采春云:“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借问东园柳,枯来有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侯夫人云:“妆成多自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宫女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殷勤红叶,好去到人间。”鲍令晖云:“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沈倩云:“独自凭楼望,霏霏细雨来。桃花如有意,恰对小窗开。”

  仙鬼及梦中之诗,如云:“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落花》云:“流水难穷目,斜阳易断肠。谁同砑光帽,一曲《舞山香》?”又有云:“午睡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又云:“点点愁侵骨,绵绵病欲成。须知潘岳鬓,强半为多情。”又云:“不信心相忆,丝从鬓里生。来倚楼立,相望几含情?”又云:“命笑无人笑,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又云:“楚水平如练,周回白鸟飞。金陵几多地,一去不知归。”又云:“河汉已倾斜,神魂欲超越。愿郎更回抱,终天从此诀。”又云:“海门连洞庭,一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又云:“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作四字诗多受束于《三百篇》句法,不受束者惟曹孟德耳。《太平广记》载刘讽宿山驿,月明,有数女子自屋後出,命酌庭中,歌曰:“明月清风,良宵会同。星河易翻,欢娱不终。绿尊翠杓,为君斟酌。今夕不饮,何时欢乐?”山谷、子瞻谓为鬼中子建。又有一篇云:“玉户金,愿陪君王。邯郸宫中,金石丝簧。郑女卫姬,左右成行。纨绮缤纷,翠眉红妆。王欢瞻盼,为王歌舞。愿得君欢,长无灾苦。”子瞻谓“邯郸宫中,金石丝簧”二句,不惟人不能作,知之者亦极难得。诚然诚然。孟德英雄,此女贵姬,各言其实境,不受束缚耳。

  问曰:“七言古诗如何?”答曰:“盛唐人山奔海立,掩前绝後。此体忌圆美平衍,又不可槎牙狰狞。初唐圆美,白傅加以平衍,昌黎稍槎牙,刘叉狰狞,卢仝牛头阿旁,杜默地狱饿鬼。”

  诗忌出正面,七古尤甚。

  初唐七古多排句,不如盛唐无排句而矫健。中唐此品遂绝,何况宋、明!

  长篇结紧,方收得往。结前若紧,结却宜宽。

  长诗宜于趋承贵要,故世事之用非五排即七古,诗那得佳!

  七古须于风樯阵马中不失左规右矩之意。

  五古易于冗,七古易于滥。

  长篇于意转处换韵则气畅,平仄谐和是元、白体。高《燕歌行》云:“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问首。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之繁于词者,七古五排也。五排有间架意易见,七古之顺叙者亦然。达夫此篇,纵横出没如中龙,不以古文四宾主法制之,意难见也。四宾主法者,一主中主,如一家惟一主翁也;二主中宾,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分身以主内事者也;三宾中主,如主翁之朋友亲戚,任主翁之外事者也;四宾中宾,如朋友之朋友,与主翁无涉者也。於四者中除却宾中宾,而主中主亦只一见,惟以宾中主勾动主中宾而成文章,八大家无不然也。《燕歌行》之主中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士卒之边将,故作此诗。而主中宾,则“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岂顾勋”,即“死是战士死,功是将军功”之意。其馀皆是宾中主。自“汉家烟尘”至“未解围”,言出师遇敌也。此下理当接以“边庭”云云,但迳直无味,故横间以“少妇”、征人”四语。“君不见”云云,乃出正意以结之也。文章出正面,若以此意行文,须叙李牧善养士能破敌之功烈,以激励此边将。诗用兴比出侧面,故止举“李将军”,使人深求而得,故曰“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也。王右丞之《燕支行》,正意只在“终知上将先伐谋”,法与此同。右丞之《陇头吟》,却又不然,起手四句是宾,“关西老将不胜愁”六句是主,主多于宾,乃是赋义。

  王翰《古长城吟》,只取後四句,可作一绝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几人归”。郭元振《古剑篇》,宋之问《明河篇》,正意皆在末四句。刘庭芝《捣衣篇》,通篇是赋。

  王勃《滕王阁诗》,直是讥刺阎都督,“画栋”以下,皆言富贵之不久长也。今阁上有帖子是“画栋”二句,却是写景,有繁华气象,诗未必如是也。

  王宏《从军行》,正意在“杀身为君君不闻”,“可怜少年”、“秦王筑城”,皆宾也。结宜用四句,则不迫促。

  宋之问《放白鹇篇》,正意在末四语,以其寂寥,故以“绿绮”作伴。“著书”云云,亦是横间之语,与达夫《燕歌行》中之“少妇城南”同法,起手先出琴侧面也。

  岑参《盖将军歌》,直是具文见意之讥刺,通篇无别意故也。《走马川行》,以刺妄奏边功者。

  乔知之《绿珠篇》,有作绝句三首者。观其正意在末二句,是七古体,非必三绝句也。

  右丞《桃源行》是赋义,只作记读。《老将行》起语至“数奇”是兴,“自从”下是赋,“贺兰”下以兴结。《寒食城东即事》,若将次联意作流水联,即是七律。

  岑参《赤骠马歌》,前念五句皆言卫节度而带及马,末三句言马而带及卫节度,得宾主映带法。

  李颀《送李十四》,应酬诗也。

  崔颢《邯郸宫人怨》,自比也。

  读张谓《杜侍御送贡物》及《代北州老翁》,其人子美之流。

  太白云:“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无馀味。《襄阳歌》无意苟作。《听新莺歌》首叙境,次出莺,次以莺合境,次出人,次收归莺而以自意结,甚有法度。

  子美《白行》意在末四句。《马行》与岑参《赤骠马歌》意异格同。《兵车行》正意在中间“君不闻”数语,而“信知生男”下以浑语作结。《哀王孙》亦然。《哀江头》正意在“清渭东流”二句。陈陶斜之败,不为房讳,故曰诗史。子美如《苏端薛复篇》言饮酒者不多,而“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宛似太白语。《洗兵马》是实赋。《短歌行赠王郎》似太白诗。《丹青引》结处自伤也。《古柏行》结处比贤士,亦自比也。《释闷》“天子亦应”下,必是讥李辅国。

  钱起《送邬》、《送傅》、《送崔》皆应酬诗。韩《寄歌舒》亦然。

  昌黎《董生行》不循句法,却是易路《石鼓歌》。子瞻能为之。

  张籍、王建七古甚妙,不免是残山剩水,气又苦咽。

  《连昌》、《长恨》、《琵琶行》,前人之法变尽矣。

  冯定远云:“七言歌行盛于梁末,梁元帝为《燕歌行》,群下和之,有《燕歌行集》。其书不传,名见郑樵《通志》。”

  北朝卢思道《从军行》,全类唐人歌行矣。唐开元中,王摩诘之七古,尚有全篇偶句者。高常侍尽改古格。太白远宪《诗》、《骚》,近法鲍明远,而恢廓变化过之,蒸霞蔚,千载以来莫能逮矣。辞多风刺,《小雅》、《离骚》之流也。老杜创为新题,直指时事,一言一句,皆关世道,遂为歌行之祖,非直变体而已。

  古人七言歌行止有《东飞伯劳歌》、《河中之水歌》。魏文帝有《燕歌行》,至梁元帝亦有《燕歌行》,卢思道有《从军行》,皆唐人歌行之祖也。

  梁末始盛为七言诗赋,今诸集皆不传,类书所载可见。王子安《春思赋》,骆宾王《荡子从军赋》,皆徐、庾文体。王州、杨升不知,皆以为歌行。州云:“以为赋则丑。”误矣!

  七绝是七古之短篇,以李、杜之作,一往浩然,为不失本体。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後人无不宗之。

  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七绝与七古可相收放,如骆宾王《帝京篇》,李峤《汾阴行》,王冷然《河边枯柳》,本意在末四句,前文乃铺叙耳。只取末四句,便成七绝。七绝之起承转合者,衍其意可作七律,七律亦可收作七绝。

  七绝,唐人多转,宋人多直下,味短。

  刘梦得、李义山之七绝,那得让开元、天宝。

  岑参《凯歌》第二三句云“捷书先奏未央宫,天子预开麟阁待。”竟似平偶,何也?

  五排,即五古之流弊也。至庾子山,其体已成,五律从此而出。排律之名,始于《品汇》。唐人名长律,宋人谓之长韵律。此体无声病者不善,如唐太宗《正日临朝》等,虞世南《慎刑》,苏味道《在广》,皆不发调。陈拾遗《白帝》、《岘山》二篇,古厚敦重,足称模范。

  杜审言、宋之问、沈期此体诗,凡台阁、山水、行旅、关塞、赠饯、方外,无不极佳。

  长篇须有架,以杜氏祖孙二诗为法。审言《和李嗣真奉使存抚河东》,叙事之有间架者也。起手八联,宽衍大局也。“已属群生泰”以下,出朝廷存抚之意,即出嗣真也。“城阙周京转”以下,出河东也。“昔出诸侯静”,因河东为高祖兴王之地而追叙之也。“隐隐帝乡远”以下,叙嗣真之奉使也。“雨霈鸿私涤”以下,实叙存抚之事也。“杀气西冲白”以下,畅言旁及也。“缅邈朝廷问”以下,叙嗣真之眷注才学也。“澄清得使者”一语,完奉使之事也。“莫以崇班阂”以下,自托也。末联总收前文也。子美《上韦左丞》诗,人误置之古诗中,实排律言情之有间架者也。黄山谷所说最善:起手曰“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是一篇正意,略略点出作眼目破题也。故令韦静听而具陈之。如出题。“甫昔少年日”以下,言儒冠之求志也。“此意竟萧条”以下,言误身也。意举而文备,宜乎有是诗矣。是诗独献于韦者,以厚愧真知在赞诵佳句也。大臣职在荐贤,不徒爱士,故效贡禹之弹冠而跋涉也。知韦不能荐,故欲去秦也。临去有之情,故托意于终南、渭水也。去不可以不别知交,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也。一去不可复见,故结语云云也。余谓山谷之说是诗极善。然宋人知赋而不知兴比,用兴比则有纵横出没,与此二篇不同。韦左丞名济,山谷以为见素。

  兼兴比者,如义山《圣女祠》诗云:“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地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客梦,心断汉宫巫。从骑栽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後,月姊更来无?寡鹄迷苍壑,羁凤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首句,出题也。次句,自述也。三句,言圣女也。四句,又自述也。“消息”二句,赞圣女也。“肠回”句,谓异于襄王之侮。“心断”句,言不同巫蛊之狂邪,尊圣女也。“从骑”二句,又自述行踪,兴也。星娥”、“月姊”,比圣女之不可得见也。“寡鹄”,言想念之切也。结用“方朔”,以王母比圣女也。此本虚题,不可全用赋义,故杂出兴比以成篇,其间架亦不得如前二诗之截然也。

  玄宗排律,远胜太宗。

  盛唐排律,圣也;子美,神也。说子美则诸公自见。《玄元庙》云:“配极玄都,凭高禁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画于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皆秀发,旌旆尽飞扬。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风筝吹玉柱,露并冻银床。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方?”卢德水云:“唐自高祖追崇老子为祖,天宝中,现象降符,不一而足,人主崇信极矣。此诗直纪其事以讽也。‘配极’四句,讥其用宗庙之礼。‘碧瓦’四句,讥其宫殿逾制。‘世家遗旧史’,谓开元中敕升老、庄为列传之首,而不能改易子长旧史。‘《道德》付今王’,谓玄宗亲注《道德经》,直崇玄学。‘画手’以下,谓世代寥廓而画图亲切,‘冕旒’、‘旌旆’,同儿戏也。‘身退’以下,谓老子之要在清净无为,即今不死,亦当藏名养拙,岂肯凭人降形以博人主之崇奉乎?”此诗极意讽谏而词语浑然,德水读书,眼光透过纸背者也。余谓“谷神”二句,谓老子若有神,舍此庙尊崇之地,更居何方乎?前极严重,故以谑语为结。此诗得德水发明,圣人复起,必收之《三百篇》中。

  《重经昭陵》诗,前四联叙太宗功德,繁简得中,後二联以昭陵作结。此诗极其典重,锺伯敬以为悲凉,非也。《赠郑谏议十韵》,前四联赞美谏议,中三联自叙,後三联自。《遣兴诗》,前二联叙骥子,“世乱”下三句叙其依母在家中,“鸟道”句转出己不得见,“天地”联叙隔绝,结言得见为幸为难。《伤春》云:“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讥姑息也。“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忧根虚而尾大也。结言不用贤人也。《春归》云:“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直是无可如何,悲愤之极。《赠王侍御四十韵》,起手叙离合之情,“锦里”下粗自述,“客即”下言与王之交情,“粗饭”下细自述,“氵崩口”下叙侍御之胜境,“山阳”下叙主宾乐事,“农月”下言须别去,“列国”下出素心,“洗眼”下丁宁珍重之辞。《遣闷呈严公二十韵》,起手六联自述兼及幕府,“畴昔”二联叙得入幕,“露”下言出幕还家,“束缚”下又言入幕,“不成”下有不能任职之意。《行次古城》诗,起手二句是破题,“白屋”三联述道路景物,“王门”下有求先容之意。《谒先生庙》诗,前段叙先主、孔明事;“锦江”句言通和孙氏;“剑阁”句言前後出师;“旧俗”下叙庙;“绝域”出己生平之志也;“关张”“耿邓”以古人自许也;“应天”句自许名世;得士”句自许一个臣;“迟暮”句谓年已老,不能践生平志,愿犹可为谋臣;“飘零”,则绝望矣;“泪洒衣巾”,以时君非先主,而使己不比事业于诸葛、关、张、耿、邓也。子美忧王室之诗甚多,而自负之重,此诗独见之。《出瞿塘四十韵》,首二句破题也。凡长篇须得破题以为纲领,无此则读者茫茫矣。“入舟”二句,略出其情,以足上文之意。“窄转”下叙峡中景,“不有”下叙出峡後景。“意遣”下自叙,“丘壑”下追述壮年事。“哭穷途”言天宝间为李林甫所扼,“廷争”谓言房事也。“乞江湖”,则华州及依严尽在其中,故即继以“滟”、“沧浪”也。“浮名寻已已”,是收上文;“懒计却区区”,是启下文。天皇寺在荆州,帝子渚湘中地,苍梧则更南矣。子美卒于衡州,不知更南,欲於人焉依?“朝士”下言朝廷事,谓无明君贤臣,黎元受病,而宰相恃权相倾,势必相及于己也。《出江陵寄郑审》,起手四语,说尽穷途情景,便堪痛哭。“社稷”二联,言世乱使己困悴,无地可托也。“雨洗”联写出江陵途中景物自好。“鸣づ”、“别燕”自比也,“栖托”二句赋穷途也。“相沫”者“寂寥”,“报恩珠”而“浩荡”,则江陵人情相待可知,或郑审独有情而寄之以诗也。“溟涨”四语言前路也。“滥窃”句言审有甯戚之待也。“时忧”句,必江陵幕中人有谗谮之者。结联出审以见寄诗之意。郑审有《巡检两京路种果树》诗亦佳,必与公相契。读子美排律,即觉馀人皆在绳尺之内。

  钱起亦天宝人,而《湘灵鼓瑟》诗,虽甚佳而气象萧瑟;《过王舍人宅》诗,浓淡得宜。刘长卿《登于越亭》诗,前段尚宽和,至“得罪”三联,忽出哀苦之词,遂觉通篇尽是哀苦。唐人诗法如是,若通篇哀苦,失操纵法。李嘉《江亭》诗,失却此意。杨巨源《赠老将》诗,前十联极笔铺张,後四联收归“老”字意,只在“功成封宠将”一语,则前之铺张非虚语,“封宠将”所以老将困穷也。裴晋公度之“灰心缘忍事”,“苍蝇漫发声”,谓元稹辈也。蒋防《杜宾客》诗,命意布局措词皆可法。陈颜博《恩赐魏文贞诸孙旧第》诗亦然。义山《有感》排律二首,为甘露之变而作,可见其曾学子美也。《碧瓦》、《镜槛》、《拟意》、《独居有怀》四首,用意难测,未审是艳情否?《酬令狐郎中见寄》诗,有曰“天怒识雷霆”,又曰“危于讼阁铃”,已知意之不释然矣,其後复为彼所感。桓司马所谓“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者也。

  五言律诗,若略其形迹而以神理声调论之,则对偶而五联六联者,如杨炯之《送刘校书从军》,不对偶而八句者,如沈约之《别范安成》,柳恽之《江南曲》,皆律诗也。

  陈子昂之“故人洞庭去”,与岑参之《送卫凭》,文理何异,而可以一为古一为律乎?

  五七言律皆须不离古诗气脉,乃不衰弱,而五言尤甚也。五律守起承转合之法,如于武陵之“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平生无限事,至此尽知非。独倚松门久,阴昏翠微”。离古诗气脉者也。不离古诗气脉者,子美为多。

  太白五律,平易天真,大手笔也。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村夫子语。昔人谓此诗非子美作,余以此联定之。

  子美之《官定後戏赠》诗,略不见有介意处,胸次如何?

  《春望》诗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言无人物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乐事而溅泪惊心,景随情化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极平常语,以境苦情真,遂同于《六经》中语之不可动摇。《喜达行在所》云“生还今日事”,言昨日在途,生死犹不可必也。“间道暂时人”,言此後尚未可保也。“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痛定思痛,尤不堪也。《晚行口号》之“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不过是世乱怀乡耳。宋刘须溪便于“梁江总”三字作解,通篇绝无此意。《收京师》之“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谓仗回鹘以成功,而诸将滥赏也。《赠王中允》之“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深表维之异于均、、希烈也。《移华州掾》之“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追叙昔之艰危也。“近侍归京邑”,幸之也。“移官岂至尊”,子美实以雪房中肃宗怒,为尊者讳也。“无才日衰老”,自叹而不怨望朝廷也。“驻马望千门”,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忆太白云“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一个臣之胸襟矣。《秦州杂诗》之“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身在陇西不忘长安也。又曰“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是为攻相州九节度使平行无主帅也。《野望》之“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刺朝廷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归燕》之“故巢倘未毁,会傍主人飞”,不忘君也。《萤火》、《蒹葭》二诗,自道也。《苦竹》诗结处之“幽人”,必其良友矣。《捣衣》诗以其时兵戍正多,闺情以言之。《月夜忆舍弟》之悲苦,後四句一步深一步。《除架》诗之“人生亦有初”,乃“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之叹。《病马》诗仁人之言。《後游》诗之“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江亭》诗之“水流心不竞,在意俱迟”,非其人必无此诗思。《漫成》诗之“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谁人将此情景作诗材耶?《落日》诗之“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此景亦人所时遇者,经老杜笔即绝妙。《赠别郑炼》云:“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余愿明之为瞎盛唐诗,而作“大漠清秋迷陇树,黄河日落见层城”以赠别者,一看此诗也。

  五律须从五古血脉中来,子美是也。集中有六百馀首,余尝手抄而时读之。

  《诗史》谓首句第二字仄声者为正格,平声者为偏格,而引“凤历轩辕纪”、“四更山吐月”以例之。当时论五律五排不及七律,五言偏格读之不亮,七律不然故也。凡雄劲台阁诗,必当用正格;幽寂诗,却是偏格有别致。

  唐太宗五律,殊无英雄帝王气象。中宗《幸秦始皇陵》诗,知大道理,不似其为人。题中“幸”字失体,前後同是天子,何言幸耶?

  王绩《野望》诗,陈拾遗之前旌也。

  贞观至景龙八十年中之五律,去其袭陈、隋气而可观者,仅有百篇。明皇五律,盛唐高手,元美谓“藻艳不及文皇”,是陈、隋之见。

  读王右丞诗,使人客气尘心都尽。《送梓州李使君》诗云:“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竟是山林隐逸诗。欲避近熟,故于梓州山境说起。下文“汉女输ㄅ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方说李使君。盛唐人避近熟,明之为盛唐者,专取近熟以图热闹。

  孟浩然诗宛然高士,然是一家之作。

  岑参云“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与韩一名所系无穷事,争肯当年便息机”,刘伯温《僧寺》诗云“是处尘劳皆可息,清时终未忍辞官”,皆正人由中之言。

  李光进掌禁兵,以兄光弼被谮,而出为渭北节度使。岑参送之诗云:“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可谓非诗史乎?

  李颀五律高澹,大胜七律,可与祖咏相伯仲。

  常建《听琴》诗云:“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宋人死句矣。“一弦清一心”,更不成语。《破山寺》诗,以视“红楼疑现白毫光,地接宸居福盛唐”,相去多少?

  张睢阳《闻笛》诗及《守睢阳》排律,当置《六经》中,敬礼之,勿作诗读。

  《咏蜀道画图》,故有“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句。余愿明之为老杜者,于乔太师宅饮别而曰“燕地雪霜连海峤”,一见此句也。《客夜》云:“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睡不着,故难得到晓。“月影”、“江声”,睡不着时之景也。“无衣食”、“仗友生”,睡不着时之情也。结语辗转无尽也。无有一字虚壳。《赠别韦赞善》云:“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病中送别,是两层不堪,而又不得归,其情何如?“应尽客泪”,收上二句三层之苦况也。复非掩荆扉”,掩扉,却扫之意,韦去则竟无往来者矣。“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愁别後之顺逆生死,无从得信也。“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久交心膂,所望以共患难相扶持,老而失之,心将何如耶!《倚杖》诗通篇叙景甚足乐,只结用“凄凉”二字,景物尽变。其曰“忆去年”,必彼时有失意事,还忆之而凄凉也。《弟占归草堂》诗,锺伯敬云:“家务琐屑,有一片骨肉友爱在其内。”此言最得。而锺之受病亦在此,日见子美细处,不见其大也。《别房太尉墓》云:“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亦有三层苦境苦情。“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上句意中事也,下句不知从何而来。在今思之,实有然者,当是意因境生耳。《去蜀》结云:“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眼中意中,无数过不得,说不能尽。《冬深》云:“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即罗隐之“风从昨夜吹银汉,泪拟何门落玉盘”意也。《宿昔》云:宿昔青门事,蓬莱仗数移。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花”、“龙”比贵妃、玄宗也。第三联,天地间何以有此绝妙好词耶?《西阁》结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读“尔”字觉有恨声出于纸上。《麂》诗为黎元也。“衣冠”、“盗贼”四字同用,笔罚严矣。其曰“蒙将”,曰“无才”,曰“不敢恨”,悲愤中之饰词也。《喜弟观即到》云:“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上句言见书即同于见人;下句言久别意其死,喜极之词。“人”字奇极。“猱ㄑ须髯古,蛟龙窟宅尊”,写瞿塘出人意表。《江汉》诗云:“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怨而不怒。子美何至一弃永不复收耶?“爱容霜鬓”,言王使君非知己也。

  卢世氵云:“五言律,至盛唐诸家而极矣,然未有富似子美者也,又富矣又有用也。何言乎用?动天地,格鬼神,︳谟定命,远猷辰告,蒿目时艰,勤恤民隐,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是诚有用文章,子美所独饶也。若夫好色则为《国风》,怨诽则为《小雅》,直于四十字内自制《离骚》矣。天荒地老,兀得少陵洋洋乎盈耳哉?”

  钱起《和成少府》,应酬诗也。第三联与上下文何涉?《送征雁》诗,与子美“吹笛关山”篇同体。

  刘长卿五律胜于钱起,《穆陵关》、《吴公台》、《漂母墓》皆言外有远神。《馀干旅舍》前六句叙尽寂寥之景,结以情收之,亦“吹笛关山”之体。

  韦苏州《送别覃孝廉》诗,风雅之音也。惟杜集多有此意。郎士元《长安逢故人》云:“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是子美诗也。

  韩《送李中丞》,应酬作也。第三联亦与前後不浃洽,结亦是套语。《送夏侯校书》、《送李》、《送元》、《送孙》皆然。

  皇甫冉《温泉即事》,有味。

  李端《过宋州》诗,言情叙景为第一。于良史《居》诗,得情得景。朱湾《露中菊》,自道也。戴叔伦“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宋诗也。崔峒之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小儿不作此语,戎昱《闻颜尚书陷贼》,是一朝有关系事。诗结云“同荣不同辱”,可谓有恒矣。《咏史》诗太露,何以贻误清泰耶!于鹄《题邻居》,体异陶而情则同。韩退之《次安陆寄周员外》诗,情景浃洽;《和裴公》诗,有味。吕温《笼中鹰》之“九天飞势在,六月目晴寒”,奇句也。通篇有寄托。张籍之“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独游无定计,不欲道来期”,“寒夜共来望,思乡独下迟”,深入人情。朱庆馀《宿姚少府宅》诗,起结大妙,惜中二联不浃洽。《湖中》之“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平常而妙。贾岛《代旧将》诗,子美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非叙景,乃引情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得幽居出。《旅游》之“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子美也。张祜《观李司空猎》诗,精神不下右丞,而丰采迥不同。义山《蝉》诗,绝不描写用古,诚为杰作。“幽人不倦赏”篇,情景浃洽。《落花》起句奇绝,通篇无实语,与《蝉》同,结亦奇。《月》诗次联虚灵。《李花》亦然。《後阁》第三联,苦心奇险句也。《晚晴》次联澹妙。许浑诗甚多,七律惟爱《南康阻浅》篇,五律惟《寓怀》虚灵。马戴《楚江怀古》、《淮上春思》、《落日》、《寻王处士》,不似晚唐人诗。李昌符《归故居》诗,情景浃洽。刘威之《秋夜旅怀》,调不高而有至情。张乔《送许棠》诗,情景浃洽。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崔涂《除夜有感》,说尽苦情苦境矣。李建勋《田家》诗,可见徐知诰之有功于民也。戴司颜之《江上雨》,情景皆真,故能浃洽。周朴之“禹功不到处,河声流向西”,诚苦心奇句,奈前後无味何!齐己《剑客》诗,杰作也。“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冢”,非晚唐人无此诗思。

  七律造句比五言为难,以其近于流俗也。

  七律之法,起结散句,中二联排偶。其体方,方则滞。叙景言情,远不如古诗之曲折如意,以初唐古律相较可见矣。七律止宜于台阁,馀处不称。景龙既有此体,以其便于人事之用,日盛月滋,不问何处皆用七律,谓之近体,实诗道之一厄也。学初盛而端庄而不能快意,学中晚则流利而伤于浅薄。自宋以来,多伤浅薄。弘、正间人,矫语初盛,而浅心粗气,不能详求初盛命意遣词之妙,遂流为强梗肤壳,又唐体之一厄也。

  律诗有二体,如沈期《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双栖起兴也。“九月寒砧催木叶”,言当寄衣之时也。“十年征戍忆辽阳”,出题意也。“白狼河北音书断”,足上文征戍之意。“丹凤城南秋夜长”,足上文“忆辽阳”之意。“谁为含情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完上文寄衣之意。题虽曰《乐府古意》,而实《捣衣曲》之类。八句如钩钅巢连环,不用起承转合一定之法者也。子美《曲江诗》亦然。其云“一片花飞减却春”,言花初落也。“风飘万点正愁人”,言花大落也。“且看欲尽花经眼”,言花落尽也。“一片”,“万点”,“减却春”,“正愁人”,“欲尽经眼”,情景渐次而深,兴起第四句以酒遣怀之意。“小堂巢翡翠”,言失位犹有可意事。“高冢卧麒麟”,言富贵终有尽头时。落花起兴至此意已完。“细推物理须行乐”,因落花而知万物有必尽之理。“细推”者,自一片、万点、落尽、饮酒、冢墓,皆在其中,以引末句失官不足介怀之意。此体子美最多。遵起承转合之法者,亦有二体:一者合于举业之式,前联为起,如起比虚做,以引起下文;次联为承,如中比实做;第三联为转,如後比又虚做;末联为合,如束题,杜诗之《曲江对酒》是也。一者首联为起,中二联为承,第七句为转,第八句为合,如杜诗之《江村》是也。八比前後虚实一定,七律不然。

  冯定远云:“严沧浪言有古律诗,今不能辨。”余见七律有未离古诗气脉者,如姜皎《龙池乐章》云:“龙池初出此龙山,常经此地谒龙颜。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愿似飘五影,任从来去九天间。”又崔日用曰:“龙兴白水汉兴符,圣主乘时运斗枢。岸上蒙茸五花树,波中的千金珠。操环昔闻迎夏启,发匣先为瑞有虞。风色光随隐现,赤神化象江湖。”沈卿之“龙池跃龙龙已飞,”其第四章也。独孤及《早发龙沮馆》云:“沙禽相呼曙色分,渔浦鸣榔十里闻。正当秋风度楚水,况值远道伤离群。津头却望後湖岸,别处已隔东山。停舻目送北归翼,惜无瑶草持寄君。”子美多有此体,疑即古律诗。恨定远已成古人,不得相斟酌。严沧浪论古律诗,固云“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则余所举不误也。

  少陵七律,有一气直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者;又有前六句皆是兴,末二句方是赋。如《吹笛诗》,通篇正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说者谓首句“风月”二字立眼目,次联应之,名为二字格,盲矣!“风月”是笛上之宾,于怀乡主意隔两层也。“蓬莱宫阙”篇,全篇是赋,前六句追叙昔日之繁华,末二句悲叹今日之寥落。王建“先朝行坐”篇,与此二首同格。说者谓此诗首句言土木,次句言天子,次联应首句,三联应次句,谓之二字贯串格,盲矣!肃、代时何曾有土木耶?“童稚情亲”篇,只前二联,诗意已足,後二联无意,以兴完之。义山《蜀中离席》诗,正仿此篇之体。

  唐人七律,宾主、起结、虚实、转折、浓淡、避就、照应,皆有定法。意为主将,法为号令,字句为部曲兵卒。由有主将,故号令得行,而部曲兵卒,莫不如臂指之用,旌旗金鼓,秩然井然。弘、嘉诗惟有旌旗炫目,金鼓聒耳而已。

  正意出过即须转,正意在次联者居多,故唐诗多在第五句转。金圣叹以为定法,则固矣。昌黎《蓝关》诗,第三联方出正意,第七句方转。

  罗邺诗云“荻花芦叶满汀洲,一簇新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三句叙景已尽,第四句转云“玉簪恩重独生愁”,以“愁”字意总贯下文之“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也。罗邺此诗以“愁”字贯通篇,与崔珏《鸳鸯》同路。崔诗“情”字在次句,故易识;罗诗愁”字在中间,实则上文三句皆愁也。崔诗板,罗诗生动。

  中唐七律,清刻秀挺,学者当于此入门,上不落于晚唐之雕琢,中不落于宋人之率直,下不落于明人之假冒。盖中唐如士大夫之家,犹可几及;盛唐如王侯之家,不易攀跻,而又被假冒,坏为恶道。识力未到者,负高志而轻易学之,不似盛唐,先似假冒恶道。此余身受之害,非遥度也。

  学时文甚难,学成是俗体,七律亦然。问曰:“八比乃经义,何得目为俗体?”答曰:“自《六经》以至诗馀,皆是自说己意,未有代他人说话者也。元人就故事以作杂剧,始代他人说话。八比虽阐发圣经,而非注非疏,代他人说话。八比若是雅体,则《西厢》、《琵琶》不得摈之为俗,同是代他人说话故也。若谓八比代圣贤之言,与《西厢》、《琵琶》异,则契丹扮夹谷之会,与关壮缪之‘大江东去’,代圣贤之言者也,命为雅体,何词拒之?”

  严沧浪云:“八病敝法不必拘。”冯定远云:“八病出于沈隐侯,古人已有非之者。然齐、梁体正在声病,律诗则益严矣。沧浪既云‘有近体,有律诗’,而又云‘不必拘’,不知律诗之‘律’字作何解?”

  严沧浪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冯定远云:“律诗之有粘,不知所始,《河岳英灵集叙》云‘虽不粘缀’,是也。又韩致尧有联缀体,《梦溪笔谈》有偏格正格之论,是其说也。严言折腰而不详其故。盖绝句第二字之平仄平仄及仄平仄平,不用粘者也。”

  严沧浪云“西昆即义山体,而兼温飞卿及杨、刘诸公以名之。”冯定远云:“《西昆酬唱》是杨、刘、钱三人之作,和者数人,取法温、李,一时慕效,号为西昆体。不在此集者尚多。永叔始变之,江西以後绝矣。元人为绮丽语,亦附西昆体。而义山诗实无此名。”余注义山《无题》诗,名曰《西昆发微》,正嫌沧浪之粗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