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心方 » 医心方全文在线阅读

《医心方》卷第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治疔疮方第一

  《病源论》云:疔疮者,风邪毒瓦斯搏于肌肉所生也。初如风疹搔破青黄汁出,里有赤黑脉。亦有全不令人知,忽以衣物触反手着则痛。亦有肉突起如鱼眼,赤黑久结皆变烂成疮,疮下有深孔如火针穿之状。初作时,突起如回钉盖,故谓之疔疮。令人恶寒,四肢强痛,疮便变焦黑色,肿大光起,根硬强,酸痛,皆其候也。在手足头面骨节间者最急,其余处则可也。毒入腹,则烦闷不佳,或如醉,如此者二三日便死也。

  《养生方》云:人汗入酒食内,食之作疔疮。

  凡有十种:一,疮头乌而强凹;二,疮头白而肿实;三,疮头如豆 色;四,疮似葩红色;五,疮头内有黑脉;六,疮头赤红而浮虚;七,疮头如葩而黄;八,疮头赤如薄色;九,疮头如茱萸;十,疮头似石榴子。

  《千金方》云:论曰:夫禀形之类,须存摄养,将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时代谢,阴阳递兴,此之二气更相击怒,当时也,必有暴气。夫暴气者,每月之中必有猝然大风。大雾、大寒、大热,若不时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体,顿折皮肤, 涩经脉,遂使腠理壅隔,营卫结滞,阴阳之气不得宣泻,变成痈疽疔毒恶疮诸肿。至疔肿,若不预识,令人死,死不迎辰。若觉讫乃欲求方,其人已入木矣。所以养生之士,须早识此方。凡是疮痍无所逃矣。

  又云:一、麻子疔,其状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少乌,四边微赤多痒,忌食麻子,及衣布并入麻田中行。(今按:《录验方》云:大小如忝米,头黑有部浆,肉色不异。)

  二、石疔,其状皮肉相连,色乌黑如乌豆,甚硬刺不入肉内,隐隐微疼。忌瓦KT 砖石之属。(今按:《录验方》云:头黑靥下疮加对,有部浆,四畔小赤并粟。)

  三、雄疔,其状疮头乌靥,四畔疮泡浆起,色黄,大如钱孔。忌房。(今按:《录验方》云:连根加头黑,刺不入,有部浆,无赤粟。)

  四、雌疔,其状疮头少黄向里靥,亦似灸疮,四畔泡浆起色赤,大如钱孔。忌房。(今按:《录验方》云:头赤四畔黑黄,泡浆,有汁无粟。)

  五、火疔,其状如火疮,头乌靥,四边有泡浆,有如赤粟。忌火灸烁。(今按:《录验方》云:头黑靥肉色赤赤粟多。)

  六、烂疔,其状少黑有白斑,疮中有脓水,形大小如匙面。忌热食烂物。(今按:《录验方》云:大小如拭面,脓血俱,有四畔,无赤粟。)

  七、三十六疔,其状头乌浮起,形如乌豆,四畔起,大赤。今日生一,明生两三乃至十,若满三十六,药所不治。不满者可治。俗名黑KT 。忌镇喜愁恨。(今按:《录验方》云:头黑两两俱生,但时满三十六,患者即死。)

  八、蛇眼疔,其状疮头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状,似蛇眼,体大。忌恶眼人见之及嫉妒人看之。(今按:《录验方》:头黑条,四畔有部浆,赤粟。)

  九、盐肤疔,其状大如匙面,遍疮皆赤,有黑粟起。忌咸食。(今按:《录验方》:头白赤大如小豆,赤粟广多,无部浆。)

  十、水洗疔,其状疮如钱形,或如钱孔大,疮头白里黑靥,汁出中鞭。忌饮浆水,水洗,渡河。(今按:《录验方》:头白 ,无部浆,有赤粟。)

  十一、刀镰疔,其状疮阔狭如薤叶,长一寸,侧内黑如烧烂,忌刺及刀镰切割。(今按:《录验方》一头三角,有部浆,无赤有粟,忌兵刃。)

  十二、浮瓯疔,其状疮体曲圆,少许不合,长而狭如薤叶大,内黄外黑白,黑白处刺不痛,里黄处刺痛。(今按:《录验方》:头高,肉上出四畔,无部浆,赤粟,忌疔铁。)

  十三、牛拘疔,其状肉内泡色起,掐不破。(今按:《录验方》:名羊疔疮,即有三角,有部赤粟。)

  上一十三疮,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太重者呕逆,呕逆者难治。其麻子疔一种,始末唯痒,所录之忌不得犯触,犯触者难治。

  其浮瓯、牛拘两种,无所禁忌。纵不治亦不杀人。

  又云:有此病者,忌房、猪、鸡、鱼、牛、生韭、蒜、葱、芸苔、胡荽、酒、酢、面、葵等。又见豹即死,大忌。(今按:《录验方》云:七日不得食盐及酒肉、五辛、生冷酢滑,不得带赤者,有毒。唯用纯白色者。)

  又云:凡治疔肿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边十余下令血出。去血敷药,药气入针孔中佳。

  若不达疮里,则不相得力也。

  又云:治一切疔肿方:苍耳根茎子叶皆得烧作灰,酢泔和作泥涂上,不过十易。枝根出。

  又方:涂雄黄末立愈,神验。

  又方:枸杞煮汁冷冻饮料一二盏,弥佳。

  《录验方》云:有疔毒疮,肉中突起如鱼眼状,赤黑,酸痛彻骨,是寒毒久结。及在此疾也,其烂成疮,疮下有深孔如火针穿也。初作突起状如细钉盖,故谓之疔毒者焉。初作即服汤及诸单行治如治丹方法便瘥也。北方饶此疾也,江东时有作者。喜着口里颊边及舌上也,看之正黑如珠子。含服汤、针刺去血如治丹疽法也。

  痈疽方 治疔疮方:以甘刀割十字,以铜铁箸烧火令赤,疮上置腊,少烧,刺名曰为烁,一、二遍,无毒肉时自热止,烧鼠屎作灰末,着疮穴满之即瘥。(今按:《经心方》:烧锥赤刺头上。)

  又云:治恶疮疔肿五香汤方:青木香 薰陆香 沉香 丁子香 藿香(各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得麝香二分去藿香。

  《极要方》治疔疮方:捣茺蔚茎叶敷肿上,服汁令疔毒内消也(一名益母草。)

  《百济新集方》治疔肿毒瓦斯入心欲困死方:取菊叶合茎捣绞取汁三升,顿服之。

  《医门方》疗疔毒肿不问雄、雌、麻子等一切毒肿毒瓦斯入腹杀人方:频煮枸杞根汁饮之。

  又云:治疔肿方:白僵蚕、白疆石末和,封之最佳。

  又方:水研白疆石服一盏,并针开疮敷上自消。

  《经心方》治疔肿新方:末附子,酢和涂上,燥复涂之。

  《陶景本草注》治疔疗方:人屎干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名破棺汤。

  《苏敬本草注》疔疮方:末白僵蚕封上,根当自出,极效。

  《崔禹锡食经》疔疮方:捣 茎叶根敷之,疮根即拨。

  《耆婆方》治一切疔疮神方:以 末少少敷即瘥。(今按:以冷水泼之。)

  又云:治人热毒疔疮在口中方:凝水石捣末研之,少少以敷疮上,日三、四敷,即瘥。

  

  治犯疔疮方第二

  《病源论》云:犯疔疮者,谓疔疮欲瘥,更犯触之。若大 及食猪鱼麻子并狐臭人气熏疮皆能犯之,则更剧乃甚于初。更令疮热 肿,先寒后热,四肢沉重,头痛心惊,呕逆烦闷则不可治之。

  《千金方》云:欲知犯状,但脊强,疮痛极甚,不可得忍。是犯状,治之方:多捣苍耳汁饮并涂上。

  又方:水四升,煮蛇蜕皮如鸡子大,三、四沸,去滓服,立愈。

  又云:若犯者:取枸杞根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取滓研一钱,上和汁一盏服之,日二、三服。

  并单饮冷汁一、二盏弥佳。

  《医门方》疗犯疔肿欲死者方:捣菊叶取汁服之,冬月取根,神验。

  《录验方》治患疔疮犯欲死方:取磁石和酢封,立拨根出。

  又方:石硫黄烧铁着之。

  又方:酢练磨 石遍敷之,立瘥。

  又方:取冬葵子服方寸匕,日二。

  《救急单验方》疗犯疔疮疮根入腹欲死方:取东行母猪粪和水绞汁饮一升,瘥。

  又云:已死者:取大黄龙汤一升,暖之,以木拗口,灌即活,甚验。

  

  治毒肿方第三

  《病源论》云:毒肿之状,与风肿不殊,时令人壮热,其邪毒甚者,入腹杀人。

  《经心方》治毒肿五香汤方:沉香 青木香 薰陆香 丁香(各一两) 麝香(半两)

  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刘涓子方》五香丸治恶气肿毒方:薰陆香(二分) 藿香(二分) 青木香(二分) 鸡舌香(二分半) 鬼臼(二分) 大黄(八分) 当归(五分) 升麻(三分) 朱砂(一分半) 牡丹(二分) 雄黄(一分)

  上十一物,捣,下筛,蜜和为丸,清白饮一服四丸,丸如小豆大,日再。

  又云:五毒膏治恶气毒肿方:蜀椒(二两) 当归(二两) 朱砂(二两) 乌头(一升) 苦酒(一升半) 猪肪(六斤) 巴豆(一升去心) 雄黄(二两)

  上八物, 咀,以苦酒淹一宿,纳猪肪,合煎微火上,三上三下,药成,向火摩肿上,日三。

  《集验方》治风热毒肿结赤夜干膏方:夜干(二两) 常陆(切一升) 防己(四两) 升麻(三两)

  四物,切,以猪膏三升,微火煎常陆小焦黄,绞去滓以摩病上。

  《葛氏方》治猝患恶毒肿起稍广急痛方:烧牛屎末,以苦酒和敷上,燥复换之。

  又方:捣荏子如泥涂上,燥复换之。

  又方:以苦酒、升麻及青木香、紫真檀合磨以指涂痛处良。

  又方:但以甘刀破上,泄去毒血及敷药,弥佳。今按:取水蛭令吮去恶血,其方在治痈疽之方。

  《千金方》治恶毒肿,或着阴卵,或偏着一边,疼急痛变,牵入少腹不可忍,一宿杀人方:取茴香草捣取汁饮一升,日三、四服。滓敷肿。此外国神方,从元嘉末来,用之起死人,神验。

  《救急单验方》疗一切恶肿疼痛不可忍无问冷热大小方:取莨菪子三枚,捻熟,捋勿令破,吞之验。

  《孟诜食经》毒肿方:末赤小豆和鸡子白,敷之立瘥。

  《陶景本草注》毒肿方:煮青木香浴大佳。

  又方:服蓝汁。

  

  治风毒肿方第四

  《病源论》云:风毒肿者,其先赤痛飙热,肿上生瘭浆,如火灼是也。

  《短剧方》云:有风热毒相搏为肿,其状先肿 热,上生瘭浆如火烁者名风热毒也。治之如治丹毒法也。

  《葛氏方》若风毒兼攻通身渐肿者方:生苦参 菖蒲根 三白根锉,各一斗,以水一石五斗,煮取一斗,去滓纳好酒一升。温服半升,日三。又洗身。

  《极要方》疗风毒初肿令消方:大黄(二两) 葶苈子(二两,熬) 通草(二两) 莽草(二两)

  上为散,水和敷肿上,燥易之,神效。

  《耆婆方》治人风肿在皮上发有时方:升麻(三两) 夜干(二两) 夕药(二两)

  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治风肿方第五

  《病源论》云:风肿者,肿无头无根浮在皮上如吹也,不赤不痛,移无常处而兼痒。由腠理虚而逢风所作。

  《葛氏方》云:凡毒肿多痛,风肿多痒,按之随手起,或痱瘰、隐疹皆风肿。治之方:但令人痛以手摩将抑,按数百过自消。

  又方:炒蚕矢并盐布裹熨之。

  又方:苦酒摩,桂若独活以敷之。

  又方:楸叶浸水中以裹肿上。

  又方:以铍刀决破之出毒血便愈。

  《经心方》白蔹贴治风肿毒核痈疽方:白蔹(二两) 黄芩(半两) 草(半两) 夕药(一两) 黄 (一两) 当归(一两) 大黄(半两) 赤石脂(二两)

  八味,为散,以鸡子白和粥涂纸粘贴,燥复易。

  《本草云》:柞蓖麻子油涂之。

  

  治热肿方第六

  《病源论》云:其热毒作者,亦无正头,但急肿色赤而时恶寒壮热,烦闷不安。

  《极要方》疗热毒肿秘之不传方:皂荚刺(一握去两头)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之,取利,其肿如汤沃雪。

  又云:疗一切热毒肿忽发颈项胸背上即封不成脓方:生地黄(二升) 香豉(半升) 芒硝(五两)

  上捣令熟,以敷肿上,浓二分,日五、六付,消止。

  《救急单验方》疗热毒肿方:取桑树东南根下土,和水作泥饼安肿上,以艾灸之,取热应即止。男女并同。

  《广济方》疗热毒肿方:取牛胁骨烧为灰,以大酢和如泥涂上,干易。

  《耆婆方》治人热肿疼痛方:升麻(三两) 夜干(二两) 大黄(二两) 芒硝(二两) 青木香(一两) 栀子(一两) 甘草(半两)

  七味,锉,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芒硝搅令调。分三服,得下利即瘥。

  

  治气肿方第七

  《病源论》云:气肿病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是也。此风邪搏于气所生也。

  《短剧方》云:有气肿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觉痛。

  此由体热当风复被暴冷凉折之,结成气肿也。

  宜服五香连翘汤,白针气泻之,敷蒺藜薄,亦用小豆薄并得消也。(今按:五香连翘汤在治恶核之方中。)蒺藜薄方:蒺藜子二升,下筛,以麻油和如泥,熬令焦黑,以涂细故热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拓之,无蒺藜可舂小豆下筛,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复涂之并得消也。(《集验方》同之。)

  

  治气痛方第八

  《病源论》云:气痛者,人身忽然有一处痛,发作有时,痛发则小热,痛静便如冰霜所加,故云气痛也。亦由体虚为风邪所侵,遇寒气而折之,邪气不出故也。

  《短剧方》云:有气痛病,身中忽有一处痛如打掴之状,不可堪耐,亦左右走身中,发作有时,痛发时则小热,痛静时便觉其处如冷水霜雪所加。此皆由冬时受温风,至春复暴寒凉来折之,不成温病乃变作气痛也。

  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数剂及竹沥汤,摩丹参膏及以白酒煮杨柳树皮,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见处宜 去血也,其间将白薇散。

  小竹沥汤 治气痛方:淡竹沥(二升) 夜干(二两) 杏仁(二两) 茵芋(半两) 黄芩(半两) 白术(二两) 木防己(二两) 防风(二两) 秦胶(二两) 茯苓(三两) 麻黄(一两) 独活(二两) 枳实(二两) 夕药(二两) 甘草(二两)

  凡十五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折半乃可纳竹汁,煮取三升,分四服,少嫩人分作五服。

  白薇散 治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 疹起者,积服汤,余热未平复,宜此白薇散以消余热方:白薇(六分) 葳蕤(四分) 当归(四分) 麻黄(三分) 秦胶(五分) 天门冬(四分) 蜀椒(二分) 木防己(四分) 柴胡(三分) 草(二分) 独活(四分) 枳实(四分) 乌头(二分) 术(六分) 人参(四分) 夜干(六分) 山茱萸(四分) 防风(六分) 白芷(三分)

  凡二十物,捣下绢筛,以酢浆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少嫩人随长少减服之。毒微者可用酒也。(以上《集验方》同之。)

  

  治恶核肿方第九

  《病源论》云:恶核肿者,肉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有如豆粒,皮内酸痛,左右走身中,猝然而起,此风邪挟毒所成。其亦似射工毒。初得无常处,多恻恻痛。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也。久不瘥,则变作 。

  《短剧方》云:有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累累如梅李核状,小者如豆粒,皮肉中酸痛,左右走人身中,壮热 KT 畏寒是也。与诸疮痕瘰 、结筋相似。其疮痕瘰 要因疮而生,是缓疾无毒。其恶核病,猝然而起,有毒,不治,入腹烦闷则杀人。南方多有此疾,皆是冬月受温风,至春夏有暴寒冷相搏,气结成此毒也。宜服五香连翘汤,以小豆薄涂之得消也。

  亦煮五香汤,去滓,时时洗渍之,消化之后,以丹参膏敷余核令消尽,不消尽者,还敷小豆薄也。

  五香连翘汤 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气痛方:青木香(二两) 麝香(半两) 沉木香(二两) 薰陆香(一两) 鸡舌香(一两) 连翘子(二两) 夜干(二两) 升麻(二两) 独活(二两) 寄生(二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淡竹沥(二升)

  凡十三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计水减半许可纳竹沥汁,又克取三升,分三服。

  丹参膏 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气肿痛方:丹参(二两) 蒴 根(二两) 草(半两) 秦胶(一两) 独活(一两) 踯躅花(半两) 蜀椒(半两) 白芨(一两) 牛膝(一两) 菊花(一两) 木防己(一两)

  乌头(一两)

  凡十二物,细切为善,以苦酒二升渍之一宿,夏月半日。急疾即煎之,以猪膏四升煎苦酒竭,勿令暴焦熬也,去滓以膏涂诸疾上,日五、六,至良。

  《葛氏方》治恶核肿结不肯散者方:乌 根 升麻(各二两)

  以水三升,煮取半升,分再服,以滓熨上。

  又方:烧白鹅屎,以水服三方寸匕,以肉敷肿上。

  又方:苦酒摩由跃涂之,捣小蒜敷之。

  《录验方》治恶核肿毒入腹五香汤方:薰陆香 射香 沉香 鸡舌香 青木香(各二两)

  凡五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适寒温分用三服。不瘥复作,云令剂可尽。

  五香各一两,水四升,煮取三升,亦为二服。又滓敷肿上,神良。

  《僧深方》:凡得恶肿皆暴卒,初始大如半梅桃,或有核。或无核,或痛或不痛,其长甚速,须臾如鸡鸭大,即不治之肿。热为进,烦闷拘挛,肿毒内侵,填塞血气,气息不通,再宿便杀人。初觉此病便急,宜灸当中央及绕肿边灸之,令相去五分,使周匝肿上,可三七壮。肿盛者多壮数为瘥。肿进者,逐灸前际取住乃止。

  又方:鲫鱼捣敷肿上。

  又方:啖鲫鱼脍蒜齑。

  《刘涓子方》治恶核肿毒汤方:乌扇(二两) 升麻(二两) 栀子仁(十四枚,破)

  上三物,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以滓敷肿上甚良。

  《张仲景方》治消核肿黄 贴方:黄 (三两) 真当归(三两) 大黄(三两) 芎 (一两) 白蔹(三两) 黄芩(三两) 防风(三两) 夕药(二两) 鸡子(十枚) 黄连(二两)

  凡十物,捣,筛,以鸡子白和涂纸上,贴肿上,燥易。

  又方:捣茱萸以囊盛,敷核上,亦可令速消开,多得效验。

  

  治恶肉方第十

  《病源论》云:恶肉者,身里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细细长乃如牛马乳大,亦如鸡冠之状,不痛也,亦久不治,长不已。春冬被恶风所伤,风入肌肉,结瘀血积而生也。

  《短剧方》云:有恶肉病,身中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长推出不息,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也。不治其为自推出不肯止,亦不痛痒也。此由春冬时,受恶风入肌脉中变成此疾也。

  治之宜服漏芦汤,外烧铁烁之,日日稍烁令焦尽也。烁竟以升麻膏敷之,积日乃瘥耳。

  (今按:漏芦汤、升麻膏在治丹之方。)

  

  治恶脉病方第十一

  《病源论》云:恶脉者,身里忽有赤络,脉起 聚如死蚯蚓状。看如似有水在脉中,长短皆逐其,络脉所出见是也。由春冬受恶风,入络脉中,其血瘀结所作也。

  《短剧方》治恶脉病方:宜服五香连翘汤及竹沥汤, 去恶血,敷丹参膏,积日则瘥。亦以白雄鸡屎涂之。(《集验方》同之。)

  《刘涓子方》治恶脉肿毒方:乌扇(二两) 升麻(二两,生者用一两) 栀子(十四枚,擘破)

  上三物,切,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以滓敷肿上甚良。

  又云:升麻汤治恶脉毒肿方:升麻(一两) 吴茱萸(一两) 薰陆香(二两) 鸡香舌(一两) 雄黄(一两) 鳖甲(一两,炙) 甘草(一两) 乌扇(三两) 青木香(一两)

  上九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适寒温,分三服,相去一里。治脉肿神良。(今按:升麻汤,又有《短剧》治丹之方,药种与此不同。)

  

  治编病方第十二

  《病源论》云:编病者,由劳役,肢体热盛,因取风冷,而为凉湿所折,入于肌肉,筋脉结聚所成也。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壮热。其发于脚者,喜从鼠仆起至踝,赤如编绳,故谓编病也;其发于擘者,喜腋下起至手也,不即治取,其溃去脓则筋挛缩也;其着脚,若不治,不消,复不溃,其热歇气不散,变作KT 。脉缓相薄,肿KT 已成脓。

  《短剧方》治KT 病方:宜服漏芦汤,自下外以锋针数 去血气,针泻其结核处,敷小豆薄则消。皆可依治丹法消之,亦用治痈三物甘焦薄薄也。及至溃成脓,火针,敷膏散,亦如治痈法之。

  《葛氏方》治皮肉猝肿起夹长赤痛名曰编方:鹿角(一两) 白 (一两) 牡蛎(四两) 附子(二两,炮)

  上四物,捣,下筛,苦酒和涂帛以贴之,干复换之。

  

  治瘰方第十三

  《病源论》云:风邪毒瓦斯容于肌肉,随虚处而停结为瘰 。或如梅、李、枣等核大小,两三相连皮间而时发寒热是也。久则变脓溃成 也。

  《录验方》云:疗瘰 ,唯须以员针针之,小者即消,大者即熟,然后出脓便瘥,隔日一针。

  《千金方》云:一切瘰 在项上及阴处,但有肉结凝似作 及痈疖者方:以独头蒜截两头却心,作艾炷,秤蒜大小贴 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热而已。七壮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

  又方:白僵蚕为散,水服五分匕,日三,十日瘥。

  又方:干猫舌末敷疮上。

  又方:野狼屎灰敷上。

  《医门方》治瘰 方:尖针针 子令穿通,以石硫黄如豆大安针孔中,烧针筋令赤烁之,药流入疮中,其疮瘥即消,极验也。

  《短剧方》治三十岁瘰 瘿方:海藻一斤,绢囊盛,好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二宿,服二合,酒尽复以酒二斗渍之,饮如上法,此酒尽爆海藻令燥,末,服方寸匕,日三,药无所禁。一剂不愈,更作不过三剂也。

  (今按:《葛氏方》治颈下瘰 累累如梅李,宜使速消。)

  《刘涓子方》治寒热瘰 在颈腋下皆如李大方:人参(四分) 甘草(四分) 白芷(四分) 干姜(四分)

  凡四物,皆同分,冶合筛,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少小服半方寸匕,良。一方以酒服。

  《范汪方》治瘰 朝夕发热龙骨散方:龙骨(七分) 牡蛎(三分,一方分等)

  凡二物,冶合下筛,先食服五分匕,日三。

  《僧深方》治诸瘰 因疮壮热方:白蔹灰(二升)

  上一物,沸汤和如糜,热以掩其上。甚良。

  《广利方》疗瘰 成 作孔方:露蜂房二枚,炙末,和腊月猪脂,涂孔上。

  

  治瘿方第十四

  《病源论》云: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由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

  初作与樱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 然是也。恚气结成瘿者,但垂垒垒无核也。

  饮沙水成瘿者,有核垒垒无根,浮动在皮中。又云:三种瘿,有血瘿,可破之。有息肉瘿,可割之。有气瘿,可具针之。

  《养生方》云:诸山水里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动气增患。

  《短剧方》云:有瘿病者,始作与樱 相似。其瘿病喜生颈下,当中央不偏两边也。皮宽不急,垂 然则是瘿也。中国人患气结瘿者,但垂 无 及也。长安及襄阳、蛮人其饮沙水善病沙瘿,有 垒垒耳无根,浮动在皮中。

  治诸瘿良方:小麦一斗,以淳苦酒一斗渍小麦,令释,漉出,爆令燥,燥复渍之,苦酒尽,曝麦燥,捣下筛,以海藻三两,别捣末合冶之。温酒服方寸匕,日三,禁盐、生鱼、猪肉、生菜。数用有验也。(今按:《龙门方》加昆布三两。《范汪方》云:治三十年瘿及瘰 。)

  《千金方》治瘿方:昆布二两,切,如指大,酢渍,令咽汁尽则愈。

  又方:灸风府穴百壮,又灸大椎百壮。

  又方:灸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下垂各三十壮。(《短剧方》云:大椎上节以上属颈,崇骨也,大椎与崇骨相接处,其节最高硕也。)

  《葛氏方》治颈上猝结果渐大欲成瘿方:海藻一斤,酒二斗渍一宿,稍稍含一、二合咽之。酒尽取滓末服方寸匕,日三。

  《范汪方》治瘿昆布丸方:昆布(八两) 海藻(八两,洗)

  凡二物,捣下筛,和以蜜丸。先食,含如半枣大,稍稍咽之。日五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效验方》治瘿昆布丸方:昆布(二分) 松萝(二分) 海藻(五分)

  凡三物,冶合下筛,以白蜜丸如李子,含咀嚼咽其汁,日三夜二。

  《极要方》治瘿海藻散方:海藻(十分) 昆布(一两) 海蛤(一两) 通草(一两) 松萝(一两) 干姜(一两) 桂心(一两一方无干姜,代白蔹一两。)

  上七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耆婆方》治人气瘿方:松萝(二两) 海藻(三两) 通草(二两) 半夏(三两洗一遍) 桂心(二两) 海蛤(三两) 昆布(三两) 干姜(六两) 茯苓(二两) 细辛(三两) 桔梗(二两)

  上十一味,捣筛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三。

  又方:炒盐薄之。

  《玉箱方》治三十年瘿及瘰 方:海藻(八两) 贝母(二两) 土瓜根(二两) 麦面(二分)

  四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经心方》同之。)

  《广利方》疗瘿结气方:昆布(二大两,暖水洗,去咸味,寸切) 小麦(三大合)

  以水二大升,煮取小麦熟,择取昆布空腹含三、五斤,津液细细咽之,日再含。(忌生冷油腻。)

  

  治瘤方第十五

  《病源论》云: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大,渐长大,不痒不痛,又不结强。言瘤结不散,谓之为瘤。不治,乃至 大则不复痛。不能杀人,亦慎不可辄破之。

  《范汪方》云:发肿都软者,血瘤也。发肿状如 虽极大,此肉瘤非痈也。

  《千金方》治瘤病方:矾石 芎 当归 大黄 黄连 夕药 白蔹 黄芩(各二分) 吴茱萸(一分)

  九味,为末,鸡子黄和之,涂细故布上,随瘤大小以敷贴之,干即易。着药当熟作脓脂细细从孔出也。按却脓血尽,着生肉膏。若脓不尽,复起故也。

  又云:生肉膏主痈瘤溃漏及金疮凡百疮方:当归(一两) 附子(一两) 甘草(一两) 白芷(一两) 芎 (一两) 生地黄(五两) 薤白(二两)

  七味,切,以猪脂二升半,煎白芷黄,去滓稍以敷之,日三。《僧深方》同之。

  又云:凡肉瘤勿治,治杀人,慎慎之。

  《僧深方》治血瘤方:鹿肉割,炭火炙令热,掩上拓之。冷复炙,令肉烧燥,可四炙四易之。若不除,灸七炷便足也。

  《玉箱方》杨树酒治瘤瘿方:河边水所注杨树根三十斤,熟洗细锉,以水一石,煮取五斗,用米三斗,面三斤酿之酒成。服一升。(《集验方》同之。)

  

  治诸方第十六

  《病源论》云: 病之生,或因寒热不调,致血气壅结所作。或由饮食乖节,野狼鼠之精入于腑脏,毒流注脉,变化而生。皆能使血脉结聚,寒热相交,久则成脓而溃漏也。生身体皮肉者,亦有始结肿,与石痈相似。所可为异者,其肿之中。按之累累有数核,喜发于颈边,或两边俱起便是 证也。亦发两腋下及两颞 间,初作喜不痛不热,若失时不即治生寒热也。

  所发之处,而有轻重。重者有两,一则发口上壁,有结核,大小无定,或如桃李大,此虫之窠窟,正在其中。二则发口之下,无有结核,而穿溃成疮。

  又云:虫毒之居,或腑脏无定。故 发身体,亦有数处,其相通者多死。其 形状起发之由,今辨于后章。

  《养生方》云: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经宿蚍蜉、蝼蛄、蜣螂游上,喜为九 。十二月,勿食狗鼠残肉,生疮及 出颈项及口里,或生咽内也。

  又云:决其死生者,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以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赤脉而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又云:方说九 者,是野狼 、鼠 、蝼蛄 、蜂 、蚍蜉 、蛴螬 、浮疽 、瘰 、转脉 ,此颈之九 也。

  又云:复有三十六种 ,方不次第显其名。而有蜣螂、蚯蚓等诸 ,非九 之名,此即是三十六种 之数也。

  《短剧方》云:有 者,始结肿与石痈相似,所可为异者,其一种中,按之累累有数核便是也。

  初作喜不痛不热,即以练石薄敷之,内服防己连翘汤下之,便可得消。若失时不治结脓者,亦以练石薄薄,令速熟,熟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

  又云:桐君说,赤小豆、白蔹、黄芩、黄 、牡蛎,凡五物,等分,下筛,酒服方寸匕。

  治瘿瘤诸 昆布丸方:昆布(八两,炙) 海藻(七两,洗,炙) 小麦(一升,熬) 海蛤(五两) 松萝(四两) 连翘(二两) 白头翁(二两)

  上七物,捣下筛,和蜜丸如梧子,服十九,日三。稍加三十丸。

  《千金方》云:凡 有似石痈,累累然作 子,有核,在两颈及腋下,不痛不热者皆练石散敷,内服五香连翘汤下之。已溃者,疗如痈法。(今按:五香连翘汤有治恶 方。)

  凡项边、腋下先作瘰 者,欲作漏也。宜禁五辛、酒、面及诸热食。

  又云:灸漏方:捣生章陆根,捻作拌子,置漏上,以艾灸上,拌子热易之。灸三四升艾,瘥。(《经心方》同之。)

  又方:葶苈子二合,豉一升,二味合捣,令熟,作饼如大钱,浓二分许。取一枚当疮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三炷一易,三饼九炷,日三。隔三日复一灸。

  又方:灸 周四畔即瘥。

  又云:治漏方:捣土瓜根敷之,燥复易,不限时节。

  又方:烧死蜣螂末,酢和涂之。

  又方:死蛇灰,酢和敷之。

  《葛氏方》通治诸 方:取地中潜行鼷鼠一头,破腹去肠干之,火炙令可成屑末,以腊月猪脂和,敷疮上。

  又方:烧蝼蛄作屑,猪膏和,敷之。

  又方:白犬骨烧末以猪膏和敷之。

  又云:治诸 着口里齿颊间者方:东行母练根细锉三、四升,以水浓煮,取汁含之。数吐易,勿咽之。

  《耆婆方》治人三十年 疮方:取蒴 根曝令土燥,槌去土,大釜中以水煮令熟,去滓,置大盆中,绞取清汁煎之,若盛复熟小器中煎,令如薄糊,纳器中。若有痂,去之纳煎。若病深,以鸡毛取煎冷暖软以纳中,瘥乃止。取煎蒴 ,滓举着其人,瘥。而不报息者,取滓烧还发 也。秘之。

  《广济方》疗 久不瘥方:巴豆(一两,去皮) 大枣(一升)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绞去滓,更煎如稠饧,敷疮上,日三。

  《刘涓子方》治 众方不瘥效验方:取牡蒙数两,捣之,汤和。适寒温,取一升许,薄疮上。冷复易。经日益佳。

  《新录方》治诸 方:露蜂房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兔皮灰敷之。

  又方:芥子末敷之。

  又方:桃叶捣如泥封之。

  《救急单验方》疗诸 疮方:煎楸枝叶,净洗疮,纳孔中大验。

  又方:石留黄末,置疮孔中,以艾灸立验。

  《陶景本草注》诸 方:玄参,酒渍,饮之良。

  又方:KT 鼠蹄,烧末,酒服之。

  《苏敬本草注》诸 方:马苋,捣,揩之。

  又方:食雉肉,良。

  《崔禹锡食经》诸 方:食一、两斤蕨,终身不病也。

  

  治野狼方第十七

  《病源方》云:野狼 者,年少之时,不自谨慎,或大怒,气上不下之所生也。始发之时,在于颈项,有根出缺盆,上转连耳本,根在肝。

  《刘涓子方》治野狼 为病,始发于颈,肿有根,起于缺盆,上转连耳本。此因忧、恚,气上不得下。

  空青(二分) 燥脑(二分) 燥肝(一具) 芎 (半分) 独活(一分) 女妇草(一分) 黄芩(一分) 鳖甲(一分) 斑蝥(一分) 干姜(一分) 当归(一分)

  蜀椒(三十枚) 茴香(一分) 矾石(一分) 地胆(一分)

  十五物,捣,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五日服之。

  

  治鼠方第十八

  《病源论》云:鼠 者,饮食之时不择,虫蛆之毒而变化,入于脏,出于脉,不去使人寒热。其根在肺,出于颈项。

  《千金方》疗鼠 疮瘥后复发,及不愈出脓血不止方:以不中水猪脂, 咀生地黄,纳脂中,令脂与地黄足相淹和,煎六、七沸。桑灰汁净洗疮去恶汁,以地黄膏涂上,日一易。

  又云:鼠 肿核痛未成脓方:以柏叶敷着肿上,熬盐着叶上熨之,令热气下即消。神良。

  又云:治风 及鼠 方:赤小豆 白蔹 黄 牡蛎凡四味,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今按:《短剧方》加黄芩治诸 。)

  《葛氏方》治鼠 方:取槲白皮浓煮取二升,服一升,当吐鼠子。

  又方:捣车前草以敷之。

  又方:巴豆去心皮,以和艾作柱,灸疮上。

  又方:取小鼠子剥去皮,炙令燥,捣末,以腊月猪膏和,敷之。

  又云:若已有口,脓血出者,以热牛屎涂之,日三。

  《范汪方》治颈鼠 累累方:贝母(二分) 干姜(一分) 桂心(一分) 蜀椒(一分) 吴茱萸(一分) 本(一分)

  凡六物,冶,下筛。先食,以酒服一撮,良。

  《录验方》:治鼠 及痈三十年:乌头散方:乌头(一两) 黄柏(二两)

  凡二物,冶下筛。酒服一刀圭,日八夜四,起令药热相继,初得痈,即服良。

  《刘涓子方》治鼠 方:又方:死蜣螂,烧作屑,苦酒和,涂之。

  《经心方》治鼠 方:烧地黄叶,粘贴得瘥。

  又云:鼠子 ,结核未破者,用大针针之,无不瘥。

  

  治蝼蛄方第十九

  《病源论》云:蝼蛄 者,食果瓜子,不避有虫,既便啖食之。有毒不去,变化所生也。

  在于颈上,状如蜗形,瘾疹而出,其根在大肠。

  《集验方》治蝼蛄 方:取蝼蛄脑二七枚,酒和敷上。

  《千金方》有蝼蛄 方:槲叶灰,先以泔渍,煮槲叶取汁,洗拭干,纳灰疮中。

  《刘涓子方》治蝼蛄 ,始发于颈,状如肿。此得之食果子瓜实毒不去核。

  龙骨(半分) 桂心(一分) 干姜(一分) 桔梗(一分) 矾石(一分) 附子(一两) 独活(一分) 芎 (半分) 蜀椒(一百枚)

  上九物,捣,下筛,别取干枣二十枚去核,合捣之,取酢浆和之便得丸。日服五,丸如大豆,温浆服之。

  

  治蜂方第二十

  《病源论》云:蜂 者,食饮劳倦,渴乏多饮流水,即得蜂毒,蜂毒不去,变化所生也。

  发在颈, 三、四处俱肿,以溃生疮,状如痈形,瘥而复移,其根在脾。

  《刘涓子方》治蜂 ,始发于颈,瘰 三、四处俱肿,连以溃移。此得之多饮流水,水有蜂余毒不去。

  蜂房(一具) 鳖甲(一分) 茴香子(一分) 茱萸(一分) 椒(二百枚) 干姜(一分)

  上六物,捣,下筛作散,敷疮孔口上,日十度。

  《千金方》有蜂 方:人屎,蛇蜕灰腊月猪膏和之,敷孔中。

  又方:蜂窠灰,腊月猪膏和,敷孔中。

  《葛氏方》云:若着鼻内外,查瘤血出者,是蜂 。取觚 、蜂房,火炙焦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一。

  

  治蚍蜉方第二十一

  《病源论》云:蚍蜉 者,因寒,腹中胪胀,所得寒毒不去,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使人壮热若伤寒,有似疥癣,娄娄孔出,其根在肺。

  《刘涓子方》治蚍蜉 ,始发于颈,初得如伤寒。此因食中有蚍蜉毒不去。

  桃白皮(一分) 白术(四分) 知母(一分) 雌黄(一分) 干地黄(一分)

  皮(四分) 独活(一分) 椒(一百枚) 青黛(一分) 斑蝥(一分) 白芷(一分) 柏脂(一分) 夕药(一分) 海苔(一分) 当归(一分)

  上十五物,合捣作散,下筛,服一钱匕,日三。病在里空腹服,在外先食后服之。又方:无斑蝥、术。

  

  治蛴螬方第二十二

  《病源论》云:蛴螬 者,恐惧愁忧思虑,哭泣不止,余毒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无头尾,如枣核,或移动皮中,使人寒热心满,其根在心。

  《刘涓子方》云:治蛴螬 ,始发颈,无头尾,如枣核块,块多在皮中,使人寒热心满。

  此因喜怒哭泣。

  空青(二分) 当归(二分) 细辛(一两) 干 肉〔一分(一方用皮)〕 枸杞根(一分) 斑蝥(一分,去翅) 地胆(一分) 干鸟脑(如三大豆)

  上八物,合冶下筛,作散。服方寸匕,日三,以酢浆下散。病在上,倒输卧;在下,高枕,使药流下。

  

  治浮沮方第二十三

  《病源论》云:浮疽 者,因恚结驰思,往反变化所生。始发之时,在于颈项,亦在腋下,如两指无头尾,使人寒热欲呕吐,其根在胆。

  《刘涓子方》:治浮疽 ,始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得之因思虑忧满,其根在胆。地胆主之。甘草为佐方:石硫黄(一分) 干姜(一分) 龙胆草(二分) 细辛(二分) 地胆(一分,去翅)

  石决明(一分,去皮) 续断(一分) 大黄(半分) 阴芦根(一分)

  上九物,下筛,敷疮上,日四、五。

  

  治瘰方第二十四

  《病源论》云:瘰 者,因强力入水,坐湿地,或新沐浴,汗入头中,流在颈上之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恒有脓,使人寒热,其根在肾。

  《刘涓子方》:治瘰 ,始发于颈,有根,令人寒热,此得之新沐,汁入头中,下流于颈。

  茯苓(一两) 续断(一分) 矾石(二分) 干地黄(一分) 空青(一分) 石(一分,炼) 干姜(一分) 桔梗(一分) 蜀椒(一分) 恒山皮(一分) 斑蝥(一分) 鸟脑(一分,熬) 附子(一合,炮) 干姜(一分)干狸肉(一分)

  上十五物,捣合下筛,以白蜜和,酒服如大豆十丸,日再。

  

  治转脉方第二十五

  《病源方》云:转脉 者,因饮酒大醉,夜卧不安,惊欲呕,转侧失枕之所生也。始发之时,在于颈项,濯濯脉转。身如振使人寒热,其根在小肠。

  《刘涓子方》:治转脉 ,始发于颈,濯濯脉转,身始振,寒热。此得之惊卧失枕。

  绿青(二分) 人参(二分) 当归(二两) 升麻(一分) 麦门冬(一两,去心) 大黄(二分) 钟乳(二分) 桂心(二两) 甘草(半分) 防风(一分) 白术(一分) 地胆(一分) 续断(一分) 麝香(一分,末) 石(半分生用之)

  上十五物,合捣,下筛,麝香末筛合,更捣令调,白蜜和如大豆,温酒服十丸,日三。

  勿食生菜、生鱼、肥肉,忌房内,满百日令得,都瘥。

  

  治蜣螂方第二十六

  《病源论》云:蜣螂 者,由饮食居处,有蜣螂之毒瓦斯,入于脏腑,流于经脉所生也。

  初生之时,其状如鼠乳,直下肿如覆手,而痒,搔之疼痹,至百日有七,八孔,入三寸,中生蜣螂,乃有百数,蜣螂成尾,自覆刺人,大如盂升,至三年杀人。

  《千金方》:治蜣螂 方:牛屎灰,和腊月猪膏敷之。

  又方:热牛屎涂之。

  

  治蚯蚓方第二十七

  《病源论》云:蚯蚓 者,由居处饮食,有蚯蚓之气,或因饮食入腹内,流于经脉所生。

  其根在大肠,其状,肿核溃汁漏之。

  《集验方》:蚯蚓 方:取蝼蛄脑二七枚,酒和敷疮上。

  《刘涓子方》:治蚯蚓 方:鸭膏和胡粉,敷疮上,已灵。

  《千金方》:有蚯蚓 方:蚯蚓尿、鸡尿末之,以二月牡猪下颔髓和敷。

  

  治蚁方第二十八

  《病源论》云:蚁 者,由饮食有蚁精气,毒入于五脏,流出经脉,多着颈项,戢戢然小肿核细,而乃遍身体。

  《集验方》:蚁 方:半夏一果,捣作屑,以鸭膏和,敷疮上。

  《千金方》:蚁 方:皮、肝、心灰末,酒服一钱匕。

  又方:雄鸡灰末敷之。

  又方:鼠灰敷之。

  《葛氏方》:若疮多而孔少者,是蚁 。

  烧陵鲤鳃甲,猪膏和敷,佳。

  

  治蝎方第二十九

  《病源论》云:蝎 者,饮食居处,有蝎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经脉。或生腋下,或生颈边,肿起如蝎虫之形,寒热而溃成 。久则疮里生细蝎。

  《千金方》:有蝎 ,五孔,六孔皆相通方:捣茅根汁,着纳孔中。

  

  治虾蟆方第三十

  《病源论》云:虾蟆 者,饮食流于经脉,结肿寒热,因溃成 。服药有物随小便出,如虾蟆之状。

  《千金方》:有虾蟆 方:五月五日蛇头及野猪脂付水衣敷之佳。

  

  治蛙方第三十一

  《病源论》云:蛙 者,饮食居处有蛙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经脉而成 。因服药随小便出物,状如蛙形是也。

  《千金方》:有蛙 方:蛇腹中蛙灰敷之。

  

  治蛇方第三十二

  《病源论》云:蛇 者,居处饮食有蛇毒瓦斯,入于脏,流于脉。寒热结肿,出处无定,因溃成 。服药有物随小便出,如蛇形。

  《千金方》:有蛇 方:蛇蜕灰,腊月猪脂和敷之。

  

  治方第三十三

  《病源论》云: 者,由居处饮食,有 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经脉所生。初得之时,如枣核许,或满百日,或满周年,走不一处,成孔脓汁溃漏。

  《千金方》有 方:捣瓜根敷,至瘥。慎口味。

  

  治雀方第三十四

  《病源论》云:雀 者,居处饮食,有雀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脉,发无定处,因溃成。服药有物随小便出,状如雀KT 。

  《千金方》有雀 方:母猪屎灰,和腊月猪膏敷,虫出如雀形。

  

  治石方第三十五

  《病源论》云:石 之状,初起两头如梅李核靳实按之强如石而寒热,热后溃成 。

  《千金方》有石 从两头出者,其状坚实,令人寒热方:以大铍针破之,鼠粘草二分末,和鸡子一枚敷之。

  又方:捣槐子和井花水敷之。

  

  治风方第三十六

  《病源论》云:风 者,由风邪在经脉,经脉结聚所成也。

  《经心方》:治风 鼠 方:桑白皮七、八斤,细锉,水二斗,煮取汁一斗,更煎汁,取二升半,顿服下,虫瘥。

  又方:烧地黄叶粘贴得瘥。

  又方:杏仁一升,熟捣,和生猪脂敷上。

  《千金方》:风 及鼠 方:赤豆 白蔹 黄 牡蛎四味等分,酒服方寸匕,三。

  

  治内方第三十七

  《病源论》云:内 者,人有发疮,色黑有结内有脓,久乃溃出,侵食筋骨,谓之内 。

  《龙门方》:治内 方:取槐白皮十两捣丸绵裹,纳下部验。

  又方:煎楸叶,作煎稠,堪丸,以竹筒纳下部,蚶、痔、 悉瘥。

  

  治脓方第三十八

  《病源论》云:诸 皆有脓汁,此 独以脓为名者,是诸疮久不瘥成 ,而重为热气所乘,毒瓦斯停积生脓,常不绝,故谓之脓 。

  《千金方》有脓 方:桃花末和猪脂敷之。

  又方:盐,面和,烧灰敷之。

  《龙门方》: 脓出方:石硫黄末,置疮孔中,以艾灸立验。

  《本草》 脓出方:杨卢木,水煮叶汁。洗之,立瘥。

  

  治冷方第三十九

  《病源论》云:冷 者,亦是诸疮得风冷,久不瘥,因成 ,脓汁不绝,故为冷 。

  《千金方》:凡一切冷 方:烧人吐出蛔虫灰,先甘草汤洗 ,后着灰,无不瘥者,慎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