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
痹症章
痹与风病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故多沉着且痛。大凡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金匮》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
痹症有五原归一,皮脉与肌筋与骨。风行寒痛湿着彰,《内经》三气风寒湿。以致麻木疼痛加,不能行动但能食。痹者闭不通之云,邪阻正气经络塞。皆由虚损腠理开,三气乘虚自外袭。留滞于内为病多,湿痰浊血都凝涩。法治法邪养正先,畅达气血通络脉。峻补真阴为属阴,风燥之品用不得。舒筋赤芍草姜黄,沉(香)汁归(当归)羌(活)海桐(皮)益。
湿热致痹(宜舒通脉络,使清阳流行)
生 法半夏 防风 桑枝膏 生术 川羌活 姜黄 川桂枝 陕当归 羚羊角肉桂 炙甘草 汉防己 苡仁 生地 白茯苓 炙龟版 杏仁 阿胶 川通草 料豆皮紫川朴 天花粉 绵茵陈 石膏 老苏梗 川石斛 湖丹皮 郁金暑伤气,湿热入络为痹人参 生于术 广皮 生姜汁 茯苓 半夏 川黄连 枳实 鲜竹沥 泽泻寒湿为痹(宜微通其阳,兼通补法)
金狗脊 川杜仲 仙灵脾 熟附子 生虎骨 淮牛膝 川桂枝 白术 杞子 茯苓防己 晚蚕砂 当归 萆 泽泻 苡仁肝胆风热为痹(宜甘寒和阳法)
羚羊角 元参 桂枝 茯苓 石斛 杞子 白蒺藜 丹皮 桑枝 生地 天冬肝胃虚滞为痹(阳气烦蒸当两补厥阴阳明)
黄 首乌 白蒺藜 于术 归身 料豆衣气滞热郁为痹(因病后过食肥腻)
栝蒌皮 苏梗 广郁金 苦杏仁 橘皮 半夏曲血虚络涩为痹鲜赤首乌 童桑枝 黑芝麻 九制首乌 川桂枝热入下焦血分为痹归身 柏子仁 钩藤 川萆 牛膝 丹皮 白菊花 苡仁 生虎骨 茯苓风寒湿入下焦经隧为痹(宜辛温以宣通经气)
活络丹 川乌 地龙 穿山甲 大黑豆皮卫阳疏,风邪入络为痹(风淫治以甘寒法)
羚羊片 杏仁 海桐皮 元参 童桑枝 川桂枝 花粉 汉防己 连翘 绿豆皮肝阴虚,疟邪入络为痹大熟地 阿胶 天冬 五味 龟版胶 秋石 麦冬 茯神气虚成痹舒筋汤加黄 、广皮、茯苓、桂枝、防风根营虚成痹人参 归身 炙草 南枣 茯苓 白芍桂枝精血虚延痹鹿角胶 枸杞子 桑椹子 天冬 茯苓 淡苁蓉 川杜仲 沙苑子 虎骨陈参曰:治痹之法只宜峻补真阴,宣通络脉,使气血得以流行,不得过用风燥药,以再伤真阴。
杂症
痿症章
邪中于络为痿,又络热则痿。痿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肺主气,为清高之脏,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润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而不能束筋骨以利机关。经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四肢软弱痿症成,不痒不痛难趋行。五痿筋脉骨肉气,治法独取阳明经。阳明本为宗筋长,主润宗筋合相养。虚则宗筋纵不收,束骨利关职不掌。总由肝肾肺胃伤,四末无用肝脾殃。肺热何由得濡润,高源化绝水涸彰。清心补肾二四(四君四物等汤)利,栀芩化热桔引肺(杜)。仲(牛)膝(栝)蒌(麦)冬(黄) (五)味(木)瓜,木通通窍(升)麻提气。治痿之法专补阴,壮骨补虚药须备。
肺热叶焦如形瘦脉数,玉竹、地骨皮、百合、北沙参、麦冬、杏仁、桑叶。如面瘰跗软,连翘。
湿热蒸铄筋骨为痿茅术 川柏 寒水石 防己 茵陈 茯苓 晚蚕沙 萆 杏仁 飞滑石 木通 龙胆草胃气窒塞为痿(气塞胃呆,筋骨不利)
加味温胆汤、更衣丸。
邪风入络为痿(口鼻歪斜而起)
羚角 大生地 元参 川石斛 犀角 川萆 黄柏阳明虚,营络热,内风动成痿(宜清营热、熄内风法)
犀角 元参 明天麻 钩藤 生地 连翘 冬桑叶 丹皮胃阳督任皆虚为痿(当两固中下)
鹿角胶 淡苁蓉 巴戟肉 归身 牛膝 柏子仁 补骨脂 白茯苓 杞子 川斛肝肾两虚为痿(熄风纳下)
河间地黄饮子 熟地 巴戟肉 山萸肉 淡苁蓉 附子 官桂 石斛 白茯苓 石菖蒲 远志 麦冬 五味子虎潜丸熟地 虎胫骨 知母 当归 川柏 败龟版 锁阳 白芍 牛膝 广陈皮 羚羊肉脾肾阳虚为少女(晕中肌麻,腹鸣瘕泄,用脾肾两补)
冲任虚寒为痿(用薛氏加减八味丸)
督阳奇脉兼虚为痿鹿角 淡苁蓉 菟丝子 远志 白茯苓 覆盆子督阳虚为痿(如历节汗出,筋骨腰脊酸软,冬月尤甚)
麝茸 麝香 生羊肾子 归身 川乌酒煮为丸骨痿(由精血内夺,奇脉少气,当填精补髓)
鹿角屑 羊肉胶 虎骨 巴戟天 猪脊髓 线鱼胶 龟版 怀熟地 淡苁蓉 沙苑子 枸杞川黄柏 青盐 川杜仲 白茯苓 牛膝 陈归身陈参曰:治痿之法,经云独取阳明,无非流通胃气,以为脉主乎束筋骨利机关也。头颈轰然热蒸,痰涎涌出,味酸,此督脉不司纳束,肾虚收纳无权,阴火上炎,内风齐煽,宜通纳入脉,以收拾散失之阴阳。
杂症
麻木章
麻木不仁症何治,二陈四物汤须识。总是湿痰死血成,活血开痰法先试。两臂桂枝不可无,下部灵仙牛膝使。补中益气青(皮)附(香附)香(木香),白芥红(花)桃(仁)药兼备。
营虚,肝风挟痰,指末胀麻煨天麻 羚羊片 桂枝 茯苓 胆星 白芍 钩藤钩 石决明 桑枝 秦芄 归身肝肾虚,眩晕耳鸣,心悸指末麻生地 西杞子 远志 石菖蒲 桂枝 阿胶 羚羊角 茯神 炙龟版 牡蛎 归身白蒺藜 胡麻 湖丹皮 白芍 料豆皮 桑叶 炒山栀
杂症
痫症章
痫症或因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五内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猝然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平然后已。至于主治,要在辨其虚实耳。
痫 晕倒时流涎,声类畜叫五痫传。痫醒身软 反是,皆由痰与惊专权。惊则神志不守舍,舍空痰如心窍填。肝胆胃经挟痰火,三阳合并升而然。行痰为主清热次,犀角二陈(石)菖(蒲)胆(星)连(川连枳)。壳蒌(皮)藤橘姜竹沥,茯神郁(金远)志宜同煎。
惊恐痰火升,发痫黄连 山栀 广皮 胆星 黄芩 枳实 远志 菖蒲阳气郁窍,络阻发痫厥羚羊角 川柏 姜半夏 连翘 陈胆星 远志 广郁金 元参 钩藤钩 白芍 川黄连 煨天麻 广皮 清阿胶水火郁血滞,兼痫(妇人经来紫黑)
生地 紫丹参 炒山栀 西珀屑 丹皮 胡黄连 茺蔚子肝肾阳开发痫入冬不寐,阳不滑藏。虎潜丸,见前。
陈参曰:痫症有风热,有惊邪,皆兼虚与痰所致。幼科方书小儿有五痫,五脏各有畜所属。声如羊者心痫,声如犬者肝痫,声如牛者脾痫,声如鸡者肺痫,声如猪者肾痫。 ,风病也。《难经》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张仲景云:脊强者,五 之总名。其症卒口噤,背张而螈 。
杂症
癫狂怔忡不寐健妄等章
癫出积忧积郁,病在心脾包络之阴,蔽而不宣,致气郁痰迷,神志为之混淆。狂由大惊大恐,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致火炽痰涌,心窍为之闭塞。不寐总由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当连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内也。若因里症而不寐者,或焦劳过度而离宫内热,或忧劳积郁而耗损心脾,或精不凝神而龙雷振荡,或肝血无藏而魂摇神漾。胃病则阳跷穴满,胆热则口苦心烦,审病用方,法无一定。
狂症属阳主多怒,癫症属阴主多喜。心热为狂肝实癫,均为热症河间议。心经有损七情伤,镇心安神最为利。天王补心用三参(人参、丹参、元参),酸枣地归二冬味。远志柏仁桔茯神,灯草辰砂石菖配。怔忡健忘都可医,加减天王补心治。怔忡人呆将捕如,惕惕不宁神明殊。心为人主血为主,神不守舍心血虚。健忘虽因气血隔,盛怒伤志亦成疾。静则神藏躁消亡,心气不充神惫极。阳不变阴非外邪,此方亦可不寐吃(即天王补心丸)。
发狂木火动心神虚人参 元参 枣仁 天冬 丹参 茯神 川连 麦冬 生地 远志 桔梗 伯仁 菖蒲发癫,郁火,心肾不交(脉不鼓指)
生地 酒炒连 山栀 茯神 竹叶 川柏 炙坎版 菖蒲 远志心火不寐鲜生地 元参 竹叶心 净银花 麦冬 绿豆皮胆火不寐丹皮 半夏 钩藤 温胆汤 山栀 桑叶 橘红脾营虚用归脾汤为主不寐胃病,阳跷脉虚早服八味丸,晚服半夏秫米汤。
不寐怔忡,胆液亏,阳升虚烦《金匮》酸枣仁汤 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不寐健忘,肝肾阴亏,阳浮(咸苦酸收甘缓法)
龟版胶 熟地 萸肉 五味子 宁淡菜 川柏 远志 白茯苓 鹿角胶 大熟地 淡苁蓉 羊肾子何书田曰:癫之实者,以滚痰丸开痰之壅塞,清心丸泄火之郁勃。虚者当养神而通志,归脾丸、枕中丹。狂之实者,以承气汤、白虎汤直折阳明之火,生铁落饮重制肝胆之邪。虚者当壮水以制火,二阴煎之类。
生地 枣仁 元参 茯苓 麦冬 甘草 黄芩 木通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怖,不寐,胁中动跃,治以酸枣仁汤。
枣仁 知母 川芎 甘草 茯苓 补心丹 枕中丹 清营之热佐以敛摄神志。
陈参曰:《灵枢经》云:阳气下交于阴,阳跷脉满,令人得寐。
杂症
黄胆章
疸分阴阳,而总以湿得之。阳疸者,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相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变赤,其色明,阳主明,治在胃。阴黄者,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蕴于皮肤,黄如熏,其色晦,阴主晦,治在脾。黄胆者,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
黄胆分五名固有,黄汗女劳湿热酒。总归湿热相郁蒸,脾胃兼虚为日久。茵陈五苓散主之,随病增减方堪施。病久腹胀兼黑色。此为不治先当知。
谷疸(不宜下犯足太阴,防变胀)
猪肚丸 猪肚 苦参 白术 牡蛎又方 绵茵陈 茯苓皮 蔻仁 花粉 枳实 苦桔梗疸后郁伤心脾用归脾丸酒疸四君子汤加陈皮 白芍 当归 柴胡 生姜 大枣陈参曰:酒客多蕴热,宜先清中分利,后顾脾阳。
湿热郁蒸黄胆湿在上宜辛散法,取以风胜,防己、大豆卷、苡仁、银花、滑石、生牡蛎、枳实、法半夏、姜汁。
湿在下宜苦泄法,取以淡渗,黄柏、赤小豆、石膏、杏仁、山栀、连翘、通草、花粉。
疸变肿胀大腹皮 海金沙 粉猪苓 鸡肫皮 紫川朴 川通草黄胆,脉络瘀热,此与水谷气交蒸河间金铃子散加枳实 柴胡 半夏 黄芩 山栀 谷芽黄胆脾液外越(夏热泄气。脾虚为黄,非湿热之疸)
人参 白扁豆 茯神 炙草 怀山药 米仁何书田曰:脉弦胁痛少阳未罢,仍主和。渴饮水浆阳明化燥,急当泻热。如狂蓄血主攻,汗后溺血主补。表虚者实卫,里虚者建中。女劳有秽浊,始以解毒,继之滑窍,终当峻补肾之真阴。
杂症
梦遗章
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病,湿热为小肠膀胱失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
其精血下注,湿热混淫而遗滑,所致者责在小肠膀胱,故治是症,不外宁心益肾,填精固摄,清热利湿诸法。有梦治心,无梦治肾。
左肾藏精右气火,相火一动精不固。外动酒浆湿热欲,内动多思多想故。精者有水本静居,无以扰之凝然如。一扰便动且妄行,遗精滑精渐致虚。年少元阳气极盛,如瓶之满满而溢。心有妄念邪火乘,如瓶之侧侧而出。相火易动真元虚,精道不固肾液竭。如瓶之罅漏渐干,此病最重最难涩。安神降火主治之,四物归脾收涩吃。
阴虚阳越兼遗滑(用浓味填精,介类潜阳,养阴固摄诸法)
熟地 覆盆子 芡实 山药 湖连 桑螵蛸 茯神 川斛 沙苑 线鱼胶 生地萸肉 麦冬 远志肉 天冬 川柏 女贞 金樱膏 柏仁 青盐 牡蛎 炙坎版 淡菜 炙草阴虚湿热遗滑(苦泄兼通腑)
川柏 川萆 知母 泽泻 川莲 苡米仁 芡实 茯苓 猪苓汤下损及中梦遗(有梦而遗,烦劳过度,致脾胃两伤,心肾不交,上下两损,当培土固摄)
妙香散、补心汤、生脉、四君、归脾汤、冬术膏、桑螵蛸散。
肾气不摄,梦遗兼滑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湖莲 金樱子 五味 紫河车 芡实 龙骨 菟丝子 覆盆子 沙苑子兼失血熟地 五味 山药 人参 枸杞 茯神 牛膝 鱼螵蛸花 龙骨 桑螵蛸何书田曰:房劳过度,精竭阳虚,寐则阳陷而精道不禁,随浊随泄,不梦而遗,当用《济生》固精丸(花龙骨、左牡蛎、菟丝子、家韭子、白茯苓、五味子、桑螵蛸、白石脂)升固八脉之气。饮食宜浓,脾胃酿成湿热,留伏阴中而梦泄者,当用刘檀石脂肚丸(白术、牡蛎,以猪肚、苦参一具同煎),清脾胃蕴蓄之温热。无梦遗精,肾关不固,精窍滑脱而成也用桑螵蛸散(人参、菖蒲、远志、秦当归、茯神、龙骨、龟版、桑螵蛸)与阴固摄滑涩互施。上实下虚,火风震动,脾肾液枯,用斑龙二至百补丸(人参、鹿角、菟丝子、熟地、杞子、山萸肉、五味子、天冬、茯苓、淮牛膝、芡实、龙眼、西黄 、麦冬、山药、金樱子、楮实)通摄下焦。龙相交炽,阴精走漏,用三才封髓丹及滋肾丸、大补阴丸(熟地、金狗脊、知母、川柏、炙龟版)峻补真阴,承制相火,以泻阴中伏热。
杂症
浊症、淋症章
浊属心肾,淋为肝胆。痛则为淋,不痛为浊。遗由精窍,淋在溺窍,异出同力,最宜分别,切勿混治。
浊症原分赤与白,白属气分赤属血。脾胃湿热注膀胱,水液混浊皆属热(本《内经》。主治清心莲子饮,痰注膀胱二陈合。白由肾虚萆 饮,赤是血虚合四物。淋症血石劳气膏,滴沥疼痛常呼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犹动相火烧。欲住不住住又至,总将津液常煎熬。八正四苓合四物,山栀知柏淋应消。)
浊淋二症参看湿热下注萆 木通 海金沙 赤茯 猪苓 泽泻 川黄柏 山栀 茵陈 鲜竹叶 丹皮汉防己 子和桂苓饮 刘檀石猪肚丸阴虚湿热淋浊滋肾丸 丹溪大补阴丸合水陆二仙膏加牡蛎、金樱膏、六味丸,去萸肉,加车前、牛膝。
心火下陷淋浊(心阳亢而下注,利其火府)
厘清饮加山栀、丹皮、茯苓、猪苓。清利火府用导赤散加赤苓、瞿麦。又方川连、生地、人参、桔梗、川柏、茯苓、丹参、菖蒲气闭成淋紫苑 栝蒌皮 郁金 降香 杏仁 枇杷叶 山栀食入痞满便淋(照前方去紫菀、山栀,加苡仁)
膀胱蓄热血淋(小便短赤带血)
用导赤散加赤茯苓 西血珀屑(五分)
又方 黄柏 知母 山栀 生地 龙胆草 丹皮 酒大黄 淡竹叶 当归 郁李仁 元红花精浊阴亏炙龟版 熟地 天冬 肥知母 淡秋石 川柏 茯苓 猪脊筋肾虚不摄,淋浊(脉细腰酸,遗沥胃减,宜收纳肝肾)
茯苓 青盐 胡桃 肾气汤加淡苁蓉鹿角 大茴香败精浊瘀阻窍用虎杖散加韭白汁 制大黄 麝香(少许)
入络通血 白丑 桃仁 归须 桂枝 小茴 杜牛膝 归尾 山栀 川楝子 韭白两头尖 川柏 远志 淡苁蓉 柏仁 茯苓 生鹿角 大黄 小茴 加麝香又方阿胶 生地 女贞子 料豆皮 琥珀屑淋浊(奇脉病)
败精内滞因溺强出,积久精血皆枯,当以冲督任带调理,亦如妇人之漏带也。
鹿茸 小茴香 归身 人参 杞子 龟版心 茯苓 柏霜 补骨脂 覆盆子 菟丝子又方鹿茸 韭子 胡桃 沙苑子 舶茴香何书田曰:便浊只在气虚与湿热。实者宣通水道,虚者调养中州,虚实两兼又宜益脏通腑。精浊总由肝肾损伤,而有精瘀精滑之分。精瘀当先理离宫腐浊,然后补肾。精滑用固补敛摄,不应,从真元气调之。张景岳所谓其无形以固有形也。然人必知八脉,治用孙真人九法,升奇阳,固精络,使督任有权,漏卮自已。尿血一症,虚者居多,若有火亦能作痛,当与血淋同治。如清之不愈,专究乎虚,则上注心脾,下从肝肾,久则主乎八脉。
陈参曰:厥阴内患最急,少腹绕前阴如刺,小水点滴难通,环阴之脉络皆痹,气化机关已息,必须仿朱南阳法,兼参李 湖意用滑利通阳,辛咸泄急,佐以循经入络之品。古人云:九窍不和多属胃病,六腑为治,以通为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之土得阴则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张仲景急下存津,治中胃也。李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
八正散 治湿热便秘。
车前子 瞿麦 山栀 灯草 细木通 滑石 大黄 扁蓄草 甘草 木香湿热盛而宣彻其泉源也。陈注。
杂症
小便不通不禁、大便不通、二便秘、脱肛等章
人身秽浊二便消,通则浊降塞则淆(便通则浊降清升,否则清浊混淆矣)。小便不通膀胱热,用药可与淋同条。小便不禁膀胱火,火邪妄动难自料。水不得安故不禁,二神丸合桑螵蛸(川连、川芎、甘草、生地、当归)。大便不通肠液竭,活血润燥方无抛。二便闭时肝肾热,八正散服两可消。肛门秘结肺热致,肺与大肠表里明。脱肛肺脏虚寒甚,泻痢入虚陷下遭。汤用补中益气妙,热脱四物知柏邀。
阴jing囊肿,是湿甚而下坠入府,用河间法。
石膏 寒水石 杏仁 泽泻 滑石 紫川朴 猪苓小便不通,小肠火结导赤散加丹皮 赤茯苓膀胱气化失司用五苓散湿壅三焦(用河间分消法)
杏仁 桔梗 滑石 川朴 连翘 木通 香薷 陈皮 猪苓 木瓜 川连 寒水石泽泻 芦根 黄芩 海金沙 防己 生石膏 枳壳 六一散湿郁热伏小肠痹用小温中丸肾阳不通五苓散加干姜 炮姜 附子 猪胆汁肾与膀胱阴分蓄热致燥,无阴则阳无以化,用滋肾丸 通下焦至阴之热闭。
湿热大肠痹宜清热燥湿小温中丸。
大便秘,火腑不通用更衣丸湿火便秘(用大苦寒坚阴燥湿法)
川柏 萆 独活 海金砂 细辛 川连 防己 蚕砂 川锦纹肾燥热便难(宜温通下焦,用滋肾丸)
郁热燥结气阻(苦寒泄热,辛以开郁,此三焦通治法)
川连 莱菔子 川楝子 广皮 芦荟 炒山楂 炒山栀 制朴 青皮 赤茯苓 杏仁 广郁金血结便秘桃仁泥 冬葵子 川郁金 郁李仁 降真香又方 桃仁承气汤血液枯燥,大便不通(宜养血润燥为法)
归身 柏子仁 麦冬 沙苑子 麻仁 松子仁 茯苓 奎白芍又方 生地 阿胶 龟版又方 红花 牛膝 菠菜 五灵脂 桃仁 丹皮 韭菜 郁李仁又方 枸杞子 天冬 人中白 川萆三才汤 五仁汤 虎潜丸去琐阳 加淡苁蓉 通幽汤 生地 红花 熟地 桃仁 甘草 归身 升麻老年阳衰风闭(用温润通调之法)
半硫丸二便闭,小肠火结芦荟 川楝子 桃仁 夜分胀用小温中丸 红花 当归须 李仁湿热肺气不降苇茎 桃仁 西瓜 翠衣 滑石 通草又养胃法 北沙参 麦冬 杏仁 薏仁 知母湿热壅腑便闭川连 山栀皮 枳实 青皮 黄芩 莱菔子 川朴 丹皮气血结痹便闭川楝子 桃仁 川桂枝 当归须 郁李仁 红花 制川军 小茴香 川芎 山楂炭肉桂 葱白 青皮 五灵脂 香附血枯经阻便涩大生地 牛膝 郁李仁 归身 车前子 淡苁蓉 柏仁 冬葵子 茯苓 小茴香厥阴热闭二便皆涩,少腹胀满,背寒烦渴,此为癃闭,当用秽浊气味之品,直泻厥阴之闭。
两头尖 韭根 小茴香 橘红 穿山甲 归须 川楝子 乳香 川连 山栀 通草海金沙 川柏 淡吴萸 青皮 滑石又仿李东垣治癃闭法,用滋肾丸。
陈参曰:凡小便闭而大便通调者,或膀胱热结,或水源不清,湿症为多。大便闭而小便通调者,或大肠气滞,或津液不流,燥症居多。二便俱闭当先通大便,则小便自利矣。肾司二便,肝主疏泄,须辨阴结阳结,或下病治上之法,开提肺气。喻嘉言:上燥治肺,下燥治肝。
脱肛,湿热气虚下陷从东垣治法,用补中益气汤 人参 西 于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柴胡 大枣 升麻 生姜脱肛,纯属气虚下陷人参 归身 白术 广皮 绿升麻 川连 白芍 炙草 乌梅 石莲子肾气不归(少腹痛,肛坠,便滑)
熟地 五味 远志肉 怀山药炭 茯苓 萸肉 菟丝饼 禹余粮年老气陷脱肛人参 补骨脂 阳起石 鹿茸 大茴香又 禹粮石脂丸陈参曰:脱肛一症,有因泻痢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酒湿欲伤而脱者,有因肾虚湿注而脱者。或年老气血已衰,或年少气血未旺,亦致脱肛。经云: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皆治脱肛之法。《叶天士指南》治此症不外升举、固涩、益气三法。对气热血热肛而反挺出者,则用芩连槐柏皮四物升柴之类。然亦间有此症,非可训之法,存之以备一说。脱肛症不宜过用苦凉,大约以叶氏治法为正。
杂症
三消症章
(嘈症附)
经云: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手足阳明也。手阳明大汤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是血中挟火,血不足也。未传能食,必发痈疽,不能食,必传如胀满,皆不治,经云:饮食入胃,精气输脾。又脾与胃膜相连,又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属阴,主血,胃属阳,主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故一阴一阳合冲和之气,而为后天生化之源也。若脾阴虚,则胃家游溢之精气全输于脾,不能稍留津液以自润,则胃过于燥而有火矣。故急欲得食以自资,迟则嘈杂尤甚。若失治则必延成消膈之症。
上消肺因心移热,二便如常饮水适。中消胃热食偏多,大便硬坚小便赤。下消肾热渴饮汤,耳叶焦干便淋沥,虽分肺胃肾三般,总是肾水不足得。肾水不足虚火炎,津液干枯血虚极。地黄饮子六味丸,清息用之定有益。
郁火致消(善饥而渴目加瘪,心郁火燃当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
生地 麦冬 生白芍 石膏 知母 西甘草朱丹溪消渴方 生地 花粉 川连 藕汁 牛乳烦劳心营热(肌瘦饥渴,是上中二消病)
乌犀角 元参 沙参 地骨皮 鲜生地 麦冬 柿霜 生甘草又 固本丸加人参肝阳犯胃成消石膏 生地 生白芍 人参 川斛 粳米 阿胶 知母 生甘草 麦冬 陈皮 佩兰元阳变动,烁津成消(此甘缓和阳生津法)
河间甘露饮 炙黑草 生白芍 生地 麦冬 知母 生枣仁肾消(饥渴便浑,舌碎面赤,是阴虚阳气上燔)
六味丸加牛膝 车前 补足三阴肾阴虚,胃火胀成消(脉左数能食)
六味丸加天冬 麦冬 龟版 女贞子 川萆 旱莲肾阴虚,心火亢(形瘦脉搏,渴饮善食,三消症也)
陈曰:古人谓入水无物不长,入火无物不消。河间每以益肾水、制心火、除肠胃燥热、济身中液枯是真治法。用玉女煎。三消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外阴亏阳亢,津液枯涸,热淫而已。当以仲景之肾气丸、《本事方》之神效散为主。肾气丸助真火蒸化,升津液,上承神效散,取水中咸寒之物,遂其性而治之。方用白海浮石、蛤壳粉、蝉退为末,以大鲫鱼七个,捣烂调服。
肾消两腿渐细,腰足无力,此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销烁肾脂,令肾枯槁,溲如膏脂。晋人云:肺主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束精液。其精微者营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束,而精微者亦随溲下如膏脂也。
白茯苓丸茯苓 元参 人参 川萆 覆盆子 熟地 川连 川斛 蛇床子白蜜为丸,磁石汤下。
附嘈症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胃过于燥则火升,而嘈得食可止。久延便变消渴症。
阳升嘈杂生地 柏子仁 茯神 麦冬 料豆皮 川斛心肠热嘈,必烦热头汗淮小麦 茯神 南枣 柏子仁 炙草 辰砂血虚嘈杂(兼咽疮)
生地 麦冬 生白芍 炙草 天冬 女贞 火麻仁 茯神肝阴虚发嘈(妇人半日一发,夜则更甚)
生地 清阿胶 茯神 天冬 紫丹参 白芍陈参曰:脾阴虚则胃燥而有火矣。治当补脾阴,养营血,兼补胃阴,甘凉濡润,稍佐微酸。
杂症
脚气章
脚气脚膝时酸疼,赤肿兼患胀腹心。不肿热痛干脚气,气肿而痛湿气明。因风则麻因寒痛,呕吐喘急忧危临。寒温湿渗风宜汗,热下诸法须评论。又有下陷致跗肿,脾气虚弱胃气沉。脾坤静德干健运,中气冲和清浊分,脾土受伤不制水,水谷之气下陷应。足跗肿者用何法,补中益气汤提升。
湿热跗肿,酸软(足背赤肿,皮亮溲黄)
川独活 猪苓 木瓜 黑栀皮 滑石 赤茯苓 泽泻 椒目 料豆皮 知柏 八味丸寒湿腿酸,跗肿痛川桂木 熟附子 茯苓皮 蚕砂 川独活 宣木瓜 制香附 牛膝脾明虚寒,腿肚及跗浮肿(按指下陷酸冷)
巴戟肉 桂 香附 于术 金狗脊 川附子 茯苓 独活 牛膝 宣木瓜 淡苁蓉人参 炮姜 车前 五加皮 益智 山萸 山药足三阴虚,脚背足心跗肿,气逆喘怠,水泛为痰熟地 虎胫骨 杜仲 白芍 龟版 人参 熟川附 杞子 香附 牛膝 茯苓 上肉桂 麦冬 干姜 陈皮 广沉香 五味 附桂八味丸
杂症
疝症章
七疝在肝,《内经》谓冲脉为病,又谓任脉为病。男子结七疝,女子带下 瘕,同为肾经主之。胁中少腹皆肝脉,游行之所,气凝紧为腹聚,久结形为瘕疝。暴疝多寒,久疝多热。
《素问》诸经之疝云:任脉为病,结七疝,督脉生病。为冲疝。脾传之肾,病名疝 ,三阳为病,发寒热,传为 疝。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
陈参曰:少阳上聚为瘕,厥阴下结为疝。
气冲疝(上冲心不得前后,能上不能下,为冲)
狐疝(夜出昼入如狐,乃肝木病)
癃疝(肾脉滑甚为 癃疝囊,脓血溺秘,乃脾邪传肾也)
疝(顽痹不仁,丸大如升如斗)
厥疝(肝木乘脾,厥逆上升也)
疝瘕(脾传之肾,少腹实热而痛,状如黄瓜)
疝(足阳明病 疝,脉滑为 疝,乃肝木乘胃也,囊大脓血)
以上系七般疝气。
热郁于中,寒包热,小腹急痛连睾丸。导气汤加荔橘核,附姜故(破故纸)仲青通餐。偏坠不痛本肾气,苍芷滑(石)半(夏)加可宽。妇人厥阴寒气聚,小儿食积治无难。
督任阳虚疝(气坠下结,升阳为主)
鹿茸 沙蒺藜 归身 鹿角 菟丝子 桂枝奇脉阳虚疝(疝瘕绕脐, 有声)
淡苁蓉 杞子 沙蒺藜 红枣 小茴香 归身 白茯苓筋疝(怒劳所伤也)
淡苁蓉 小茴香 归身 胡桃 山羊肾 补骨脂 家韭子 茯苓 青盐 捣为丸肝疝犯胃(纳食涌吐,宿疝上冲)
墨附子 淡吴萸 猪胆汁 淡干姜 川楝子浊阴聚肝络疝(脐旁动气,少腹结疝,睾丸偏坠)
淡苁蓉 枸杞子 白茯苓 安息香 归身 小茴香 川连 川楝子 广木香 吴萸延胡索 青橘叶 桃仁 穿山甲 炒橘核 归尾 小茴香 郁李仁 山楂 泡吴萸小青皮 左牡蛎 葱白 川桂枝 建泽泻膀胱寒湿,凝滞疝气(阴囊茎痛)
五苓散加防己 独活郁怒肝疝肿胀(用丹溪通阳泄浊法)
归须 橘核 小茴香 青皮 木香 炒山栀 青葱 川楝子 香附 小茴 延胡索久疝湿邪热郁川柏 龙胆草 山栀 芦荟 细辛 知母 海金砂 猪苓 泽泻 川连 木香 冬葵子 川桂枝 山栀 橘核 郁李仁 川楝子又方 肉桂 当归身 鹿角 川芎 小茴 炙甘草 茯苓 生姜 羊肉胶为丸疝兼疟母阴疟久延,邪入肝络,少腹痛渐硬,结阴前后处筋痛。
淡苁蓉 穿山甲 杞子 归身 大茴香 黑川乌 水安息 鹿茸 黑豆 小茴香陈参曰:疝不离乎肝,又不越乎寒。以肝脉络阴器,为至阴之脏,足太阳之脉属肾络膀胱,为寒水之经。故仲景以温散祛寒、调营补气为主,而子和又以辛香流气为主。胃肝得疏泄乃愈,则金铃子散、虎潜丸二法是也。
杂症
喉痹章
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夫二经之脉并络于喉,故气热则内结,结则肿胀,甚则痹,痹甚死。十二经惟太阳别下项,其余皆凑咽喉。《内经》何以独言一阴一阳,以君相二火独胜则热且痛矣。
喉痹总因风热冲,血虚虚火游行攻。更挟风痰喉间客,遂有此症肿痛凶。缓者祛风与清热,急用桐油探吐松。
风火上郁喉痹(用辛凉清上法)
薄荷 射干 大力子 杏仁 绿豆皮 连翘 桑皮 马勃绒 滑石 西瓜翠肺燥热喉痹北沙参 川斛 桑叶 地骨皮 川贝母 元参 花粉 绿豆皮 苡仁 芦根 枇杷叶 百部浊秽上受,咽喉肿痹(此清降开灌法)
连翘 广郁金 山栀 广橘皮 马勃 大力子 杏仁 竹叶丸气分热毒喉痹银花 马兜铃 连翘 芦根 川贝 白金汁 通草又方 杏仁霜 甘草 苦桔梗 川贝阴虚火炎喉痹(日久不愈)
生地 元参 鸡子黄 阿胶 麦冬 糯稻根须又六味丸 方内中牛膝、莲子、芡实煎丸皆可。又复脉汤加天冬、牛膝,去生姜、桂枝。又猪肤汤。
少阴喉痛(肌肉消烁,下焦易冷,骨髓已空)
用填髓法:生羊骨髓、猪骨髓、鹿角胶等分,捣为丸。
陈参曰:喉症古方法治法用辛散咸软,去风痰,解热毒为主,如元参升麻汤、《圣济》透关散,及玉钥匙、通圣散、《普济》消毒饮,皆缓本而以治标为急者也。恐缓则伤人,故急于治标。
陈曰:近时喉痹之证,多因失血从水,不制火而起。治法以滋水敛阳为主。
宜宗丹溪之说。
杂症
耳病章
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耳为清空之窍,阳交会流行之所。一受风热火郁之邪,及水衰火实,肾虚气厥者,皆致耳鸣失聪。
耳为肾窍病属肾,肾虚耳聋不能听。少阳脾湿绕耳中,邪气感之耳鸣应。湿热扰胃胃火炎,亦致耳鸣红肿甚。右属阳明左少阳,肿而出脓风热病。
风温上郁耳鸣温邪暑热火风侵窍,用轻可去实法轻清泄降。
薄荷 杏仁 通草 苦丁茶 菊叶 荷梗连翘 桔梗 马勃 绿豆皮 银花 川贝 羚羊片 大力子 元参 蔓荆子 荷叶汁夏枯花 滑石 鲜竹叶 石膏 黄芩 益元散 连翘 山栀胆火上郁耳聋(头痛耳胀,治法与上略同)
青蒿 丹皮 象贝 石决明 桑叶 山栀 连翘 滁甘菊郁伤心肾,胆火上炎,耳聋清泄耳呜,病由于郁,用煎方,以清少阳,丸药以补心肾。
生地 夏枯草 山栀 生草 丹皮 女贞子 赤苓 白芍 五味子 茯神 辰砂 磁石 建莲子沉香丸方用熟地 龟版 麦冬 牡蛎气闭耳鸣连翘 川朴 木通 苦丁茶 杏仁 广皮 防己 鲜荷叶汁肾虚耳聋阴虚阳亢,内风上施蒙窍,当壮水制阳,填阴镇逆,佐以咸味入阴,酸味和阳。
大熟地 琐阳 牛膝 磁石 萸肉 龟板心 茯神 远志 秋石 五味八十高年耳聋(且下虚上实,当填补下焦)
六味丸加磁石 龟板 五味 远志陈参曰:耳病治法不外乎通阳镇阴,补心益肾清胆等法。体虚失聪,治在心肾,邪干窍闭,治在胆经。
杂症
目病章
经云: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者肝之窍也,肝与胆为表里,肝液胆汁充足,目乃能远视,故无论外感内症,皆与肝胆有关。六淫之邪,风火与燥气居多,内起之症,肝胆与心肾为多。
白睛属肺曰气轮,乌球属肝曰风轮。大小 心曰火轮,上下胞脾曰肉轮。瞳神属肾曰水轮,五脏五轮多肝经。目得血养视乃明,肝有风热目病生。
风温上郁目赤(左脉弦)
桑叶 夏枯草 连翘 草决明 菊叶 青菊花 苦丁茶 桑皮 料豆衣燥热目赤且痛鲜荷叶 山栀 赤芍 绿豆皮 夏枯草 生草 菊叶 苦丁茶 料豆衣 薄荷 桑白皮 连翘暑热郁蒸目红桑叶 谷精珠 通草 绿豆衣 米仁 望月砂 茯苓木火上郁目赤疼肿羚羊片 夏枯草 桑叶 谷精草 石决明 丹皮 绿豆皮 米仁 连翘 炒山栀 生地 菊叶血络虚热,眼痛,白上红丝羚羊片 连翘 川桂枝 青菊叶 丹皮 秦当归脾肺蕴热(目胞浮肿,不饥不运)
桑皮 大腹皮 苡米仁 通草 茯苓 广陈皮 生姜皮阴虚火郁(微寒汗出,下有痔漏,左眼疼)
六味丸去萸肉,加白芍,蔓荆子。
胃虚肝风(右眼多泪,心嘈杂)
嫩黄 归身 煨姜 大白芍 茯神 大枣肝阴虚(左目痛热泪,翳膜)
桑叶 望月砂 黄甘菊 石决明 杞子 料豆衣 赤首乌 小胡麻(即黑芝麻)
肝肾虚目痛(治法同前)
熟地 归身 茯神 白蒺藜 萸肉 五味 菊花 柏子仁 生地 山药 桑椹子大天冬 杞子 谷精草陈参曰:治法外感者必有寒热,头痛鼻塞,骨疼,脉见紧数浮洪方可清散。内固者如肝胆之风热盛,当散热除风,如肾经之水。火衰,当壮水益火。若阴血虽亏,而风热未尽,则当审其缓急,相参而治。
杂症
鼻病章
经云:肺和则鼻能知香臭。又云:胆移热于脑,令人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是知初感风寒之邪,久则化热,热郁则气痹而窒塞矣。 ,音蔑,鼻出血也。
无形之气运于鼻,鼻塞声重风寒被。胆热移脑鼻渊生,喜饮鼻赤伤肺气。
清邪郁久肺气窒塞 鼻起红椒,当开上宣郁法。
蔓荆子 连翘 鲜荷叶 苦丁茶 滑石 香白芷精虚鼻渊 脑髓不固,淋下无秽气,此劳怯之根也。
天真丸 人参 西 白术 天冬 山药 淡苁蓉 当归 羊肉热壅肺气知母 梨肉 贝母煎膏脑热鼻渊兼左鸣左甚初用苦辛凉散法 山栀 飞滑石 羚羊片 苦丁茶 夏枯草 菊叶 连翘 久则用咸降滋填镇摄法 虎潜丸又方 大熟地 虎骨 琐阳 羯羊肉 归身 怀牛膝 龟版 陈皮 肥知母 白芍加法天冬 淡菜 猪脊筋
杂症
口病舌病章
口属脾经舌属心,舌和五味自知音。肝热口酸心热苦,脾热口甘疳亦生。肾热口咸虚则淡,寒亦口咸食酸明。肺热口辣内热苦,口干欲饮皆热因。
心脾郁热,曰舌生疳,唇赤且燥小生地 生甘草 麦冬 鲜石斛 滑石 炒山栀 生薏米 银花 连翘心 通草湿温郁蒸(口舌满布糜疳,唇红秽气,胃火胸烦)
淡豆豉 犀角尖 黑山栀 金石斛 花粉 鲜生地 羚羊片 净银花 西甘草 川贝青蒿子 连翘 淡竹叶 郁金 鲜苇茎 野蔷薇 花露 荷花露 枇杷叶露 玫瑰露
杂症
牙痛章
牙痛不外风火虫虚,此但言其痛也。他如牙宣、牙FS 、牙疳、牙菌、牙痈穿牙、去骨槽风、走马青腿牙疳之类,皆由乎湿火热毒,肝郁湿痰,蕴结牙床。须分上下二齿,辨明手足阳明及少阴之异。
木生于土牙生床,床本阳明牙肾乡。下床嚼物大肠属,上床不动胃经当。牙宣肿痛胃湿热,竹叶石膏是主方。
温邪上蒸牙疼(痛连头颠,用玉女煎法)
火郁牙痛(连顶颠,属厥阴)
犀角 元参 生草 连翘 夏枯草 铃角 知母 银花 山栀风热牙痛(龈胀头痛,用轻清泄上法)
芦根 西瓜翠 连翘 滑石 绿豆皮 银花阴虚火炎牙痛(嗜饮,牙宣,衄血,咳血)
人中白 鲜石斛 大泽泻 旱莲草 生牡蛎 绿豆皮牙痛后络痹(颊车穴,闭口不能张,用宣通法)
羚角片 煨天麻 制僵蚕 桂枝尖 炒山栀 炒丹皮骨槽风痛(或缓或甚,连空穴胀痛甚,心烦)
先用阳和汤法 天桂 鹿角胶 大熟地 净麻黄 白芥子 甘草走马青腿牙疳即名牙啸,牙龈出衄紫色,口臭,脉反涩细,两腿青如靛,此湿热郁火蕴结阳明,肝肾阴亏。
犀角 石膏 知母 怀牛膝 银花 元参 郁金 生地 熟地 丹皮 人中白 麦冬旱莲 女贞子 连翘 碧玉散 茯苓 龟版心 炒山栀 羚羊片 生草 川石斛川贝 安南桂 料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