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草部中品之下#1
蒟音矩酱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温中,破痰积。生巴蜀。
《唐本》注云:《蜀都赋》所谓流味于番禺者。蔓生,叶似王瓜而厚大,味辛香,实似桑椹,皮黑肉白。西戎亦时将来,细而辛烈。或谓二种。交州、爱州人云:蒟酱,人家多种,蔓生。子长大,谓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又有荜拨,丛生,子细,味辛,烈于蒟酱。此当信也。
今注:渝、泸等州出焉。唐本先附。
《图经》曰:蒟酱,生巴蜀,今夔州、岭南皆有之。昔汉武使唐蒙晓谕南越,南越食蒙以蒟酱,蒙问所从何来。答曰:西北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武帝感之,于是开牂牁、越巂也。刘渊林注《蜀都赋》云:蒟酱,缘木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时正青,长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辛香,调五脏。今云蔓生,叶似王瓜而厚大,实皮黑肉白,其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两说大同小异,然则渊林所云乃蜀种。如此今说是海南所传耳。今惟贵荜拨而不尚蒟酱,故鲜有用者。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波斯国文,实状如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黔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以刀刮去粗皮便捣,用生姜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干。每修事五两,用生姜汁五两,蒸干为度。
《食疗》云:温。散结气,治心腹中恶气。亦名土荜拨。岭南荜拨,尤治胃气疾。巴蜀有之。
《齐民要术》:蒟子下气消谷。
萝摩子
味甘、辛,温,无毒。主虚劳。叶食之功同于子。陆机云:一名艽兰,幽州谓之雀瓢。
《唐本》注:按雀瓢是女青别名。叶盖相似,以叶似女青,故兼名雀瓢。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萝摩条中,白汁主蜘蛛、蚕咬,折取汁点疮上,此汁烂丝煮食补益。按陶注枸杞条云:傅肿。东人呼为白环,藤生篱落间,折有白汁,一名雀瓢。此注又云:雀瓢是女青,然女青终非白环,二物相似,不能分别。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尔雅》云:雚,艽兰。释曰:雚,一名艽兰。郭璞云:雚荒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如此注,则似雚艽一名兰,或传写误。艽,衍字。
《外台秘要》:治白癜风。以萝摩草白汁傅上,揩令破再傅,三度瘥。
《梅师方》:治火丹毒,遍身赤肿不可忍。以萝摩草捣绞汁傅之,或捣傅上,随手消之。
青黛
味咸,寒,无毒。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并水研服。亦摩傅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傅热恶肿,蛇虺螫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今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青黛,君,味甘,平。能解小儿疳热消瘦,杀疳虫。
陈藏器云:青黛并鸡子白、大黄,傅疮痈、蛇虺等毒。
《图经》曰:文具蓝实条下。
《宫气方》:疳痢羸瘦毛焦方歌曰: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恰似脊傍多变动,还如瘦疾困耽耽。又歌曰:烦热毛焦鼻口干,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赤黄青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欲看。忽然泻下成疳淀,又却浓涕一团团。唇焦呕逆不乳哺,壮热增寒卧不安。腹中有病须医药,何须祈祷信神盘。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来看。
初虞世:治诸虫毒所伤。青黛、雄黄等分,同研为末,新汲水调下二钱匕。
《太平广记》:青黛,杀恶虫物,化为水。
《梅师方》:治伤寒,发豌豆疮未成脓方。以波斯青黛大枣许,冷水研服。
《衍义》曰: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鯏鱼、松脂、黄丹之类。涂上,疮愈热,痛#2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痛疮上,实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败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乃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余患内#3痔。
郁金
潮州
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唐本》注云:此药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一子根,去皮火干之。生蜀地及西戎。马药用之,破血而补,胡人谓之马蒁。岭南者有实似小豆蔻,不堪啖。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郁金,单用亦可。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亦啖马药,用治胀痛。
《图经》曰:郁金,《本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生蜀地及西戎,胡人谓之马蒁,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四月初生,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古方稀用。今小儿方及马医多用之。谨按许慎《说文解字》云:郁,芳草也。十叶为贯,百二十贯筑以煮之为郁。郁;今#4郁林郡也。木部中品有郁金香,云生大秦国。二月、三月有花,状如红蓝,其花即香也。陈氏云:为百草之英,既云百草之英,乃是草类。又与此同名,而在木部,非也。今人不复用,亦无辨之者,故但附于此耳。
《经验方》:治尿血不定。以一两捣为末,葱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盏,煎至三合,去滓,温服,日须三服。
《经验后方》:治风痰。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各为末,和令匀,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余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压之。
孙用和: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大,别细研二味同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丹房镜源》云:灰可用结砂子。
《说文》曰:郁金,芳草也。十叶为贯,百二十贯筑以煮之为鬯。日郁,鬯草之华。远方所贡芳草,合酿之以降神。
《周礼》云:郁人,凡祭祀宾客之裸,和事郁鬯。
《衍义》曰: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
卢会
广州
味苦,寒,无毒。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兄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一名讷会,一名奴会,俗呼为象胆。盖以味苦如胆故也。生波斯国,似黑锡。今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卢会亦可单用。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南海药谱》云:树脂也,本草不细婺之,谓象胆者,殊非也。兼治小儿诸热。
《图经》曰:卢会,出波斯国,今惟广州有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俗呼为象胆,其味苦而云耳。卢会治湿痒,搔之有黄汁者,刘禹锡着其方云:余少年曾患癣,初生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用斑猫、狗胆、桃根等诸药,徒令蜇蠚,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卢会一两研,炙甘草半两末,相和令匀,先以温浆水洗癣,乃用旧干帛子拭干,便以二味合和傅之,立干,便瘥,神奇又治?齿。崔元亮《海上方》云:取卢会四两#5,杵末,先以盐揩齿令净,然后傅少末于上,妙。
雷公云:凡使,勿用杂胆,其象胆干了,上有青竹文斑并光腻,微微甘,勿便#6和众药捣,此药先捣成粉,待众药末出,然后入药中。此物是胡人杀得白象,取胆干入汉中是也。
马先蒿
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屎蒿。生南阳川泽。
陶隐居云:方云一名烂石草。主恶疮。方药亦不复用。唐《本草》#7云:此叶大如茺蔚,花红白色。实八月、九月熟,俗谓之虎麻是也,一名马新蒿,所在有之。茺蔚苗短小,子夏中熟。而初生二种相似也。
今按:《别本》注云:近#8道处处有。三月、八月采茎、叶,阴干。
禹锡等按:《尔雅》云:蔚,牡菣。释曰:蔚,即蒿之雄无子者。又曰:蔚,一名牡菣。《诗˙蓼莪》云:匪莪伊蔚。陆机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叶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
《图经》曰:文具第七卷中白蒿条下。
《圣惠方》:治大风癞疾,骨肉疽败,百节疼酸,眉鬓堕落,身体习习痒痛。以马先蒿细剉,炒为末。每空心及晚食前,温酒调下三钱匕。
《外台秘要》:治癞。马先蒿一名马矢蒿。捣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如更赤起,一年都瘥。
延胡索
味辛,温,无毒。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今附。
禹锡等按:《日华子》云: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海药》云: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风通经络,蛀蚛成末者,使之惟良。偏主产后病也。
《圣惠方》:治产后秽污不尽腹满方。延胡索末,调酒服一钱,立止。又方:治堕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用延胡索一两,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豆淋酒调下二钱。
《胜金方》:治膜肉#9气及气块方。延胡索不拘多少为末,猪胰一具切作块子,炙熟蘸药末食之。
《产书》:治产后心闷,手脚烦热,气力欲绝,血晕连心头硬,及寒热不禁。延胡索熬捣为末,酒服一钱匕。
《拾遗˙序》云:延胡索,止心痛。酒服。
肉豆蔻
广州
味辛,温,无毒。主鬼气,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冷疰,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其形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生胡国,胡名迦拘勒。今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豆蔻,君,味苦,辛。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日华子》云: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味珍,力更殊。
《图经》曰:肉豆蔻,出胡国,今惟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续传信方》治脾泄气痢等,以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于灰中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了欓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匕煎作饮,调前二物三#10匕,日一暮各一服,便瘥。
陈藏器云:大舶来即有,中国无。
《海药》云:谨按《广志》:生秦国及昆仑,味辛,温,无毒。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雷公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塘灰中炮,待米圆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勿令犯铜。
《圣惠方》:治冷痢,腹痛不能食。肉豆蔻一两去皮,以醋面裹煨令面熟为度,捣为散,非时粥饮下一钱匕。
《衍义》曰:肉豆蔻,对草豆蔻言之。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虚者下等。亦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来#11其气。
补骨脂
梧州
味辛,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一名破故纸。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树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苛。其舶上来者最佳。今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婆固脂,一名破故纸。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日华子》云: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南蕃者色赤,广南者色绿。入药微炒用。又名胡韭子。
《图经》曰:补骨脂,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坂间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苛,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或云胡韭也。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自叙云:余为南海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益之药,百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颡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病验。自尔常服,而#12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破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捣筛令细,用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搅令匀如饴糖,盛于瓷器中。旦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酒,以暖熟水调亦可。服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台、羊血、余毒#13。此物本自外蕃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蕃人呼为补骨鸱,语讹为破故纸也。《续传信方》载其事,其义颇详,故并录之。
《海药》云:恶甘草。
雷公云:凡使,性本大燥毒。用酒浸一宿后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三夜,却蒸,从巳至申出,日干用。
《经验后方》:治腰疼极妙。用破故纸为末,温酒下三钱匕。又方: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乌髭鬓,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却#14播去,只取补骨脂为末#15,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早晨温酒、盐汤下二十丸。
零陵香
濠州 蒙州
味甘,平,无毒。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令体香,和诸香作汤圆用之,得酒良。生零陵山谷。叶如罗勒。《南越志》名燕草,又名熏草,即香草也。《山海经》云:熏草,麻叶方茎,气如蘼芜,可以止疠,即零陵香也。今附。
禹锡等按:陈藏器云:熏草,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疼。一名蕙草,生下湿地,三月采,阴干。脱节者良。按熏草,即蕙#16也。叶如麻,两两相对,此即是零陵香#17也。
《日华子》云:治血气腹胀,酒煎服茎、叶。
《图经》曰:零陵香,生零陵山谷;今湖岭诸州皆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气如蘼芜,常以七月中旬开花,至香,古所谓熏草是。或云蕙草,亦此也。又云:其茎、叶谓之蕙,其根谓之熏。三月采,脱节者良。今岭南收之,皆作窟灶,以炭火焙干,令黄色乃佳。江淮间亦有土生者,作香亦可用,但不及湖岭者芬熏耳。古方但用熏草,不用零陵香。今合香家及面膏、澡豆诸法皆用之,都下市肆货之甚多。
《唐本》注云:生水山间,可和诸香,煮汁饮之亦宜。合衣中香。
《海药》云:谨按《山海经》生广南山谷。陈氏云:地名零陵,故以地为名。味辛,温,无毒。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凡是齿痛煎含良。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气喘。
《衍义》曰: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凡入药绝可用。妇人浸油饰发,香无以一加,此即蕙草是也。
缩纱蜜
新州
味辛,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痢,腹中虚痛,下气。生南地。苗似廉姜,形如白豆蔻,其皮紧厚而皱,黄赤色,八月采。今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缩纱蜜,君,出波斯国。味苦、辛。能主冷气腹痛,止休#18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方曰:燥为末,羊子肝薄切,用末逐片糁,瓦上焙干为末,入干姜末,饭为圆。日二服五十丸。又方: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
陈藏器云:缩钞蜜,味酸。主上气咳嗽,奔豚鬼疰,惊痫邪气。似白豆蔻子。
嵩阳子曰:止痢。味辛、香。
《日华子》云: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能起酒香味。
《图经》曰:缩纱蜜,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五七十枚作一穗,状似益智,皮紧厚而皱如粟#19文,外有刺,黄赤色。皮开#20细子一团,八漏,可四十余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七月、八月采。
《海药》云:今按陈氏,生西海及西戎诸国。味辛,平,咸。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多从安东道来。
孙尚药: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堕高伤打,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缩纱不计多少,熨斗内盛,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人,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即胎已安。神效。
蓬莪荗
端州 温州
味苦、辛,温,无毒。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饮食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丈夫奔豚。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子似干椹,叶似蘘荷,荗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今附。
禹锡等按:陈藏器云:一名蓬莪,黑色;二名蒁,黄色;三名波杀,味甘,有大毒。
《药性论》云:蓬莪荗,亦可单用。能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以酒、醋摩服,效。
《日华子》云:得酒、醋,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此即是南中姜黄根也。
《图经》曰:蓬莪荗,生西戎及广南诸州,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色,长一二尺,大五寸已来,颇类蘘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荗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京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雷公云: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
《十全博济方》:治小儿气候止疼。蓬莪荗炮过,热捣为末,用一大钱,热酒调下。
孙用和:正元散治气不接续,气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王丞相服之有效。蓬莪荗一两,金铃子去核一分,右件为末,入鹏砂一钱,炼过研细。都令匀,每服二钱,盐汤或温酒调下,空心服。
积雪草
味苦,寒,无毒。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生荆州山谷。
陶隐居云:方药不用,想此草当寒冷尔。
《唐本》注云:此草叶圆如钱大,茎细劲,蔓延生溪涧侧,捣傅热肿丹毒,不入药用。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之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生处亦稀。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积雪草,主暴热,小儿丹毒,寒热,腹内热结,捣绞取汁服之。又按:《别本》注云:今处处有,并入药用。生阴湿地,八月、九月采苗、叶,阴干。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连钱草亦可单用。能治瘰疬鼠漏,寒热时节来往。
《日华子》云:味苦、辛。以盐挼贴,消肿毒并风疹疥癣。
《图经》曰:积雪草,生荆州川谷,今处处有之。叶圆如钱大,茎细而劲,蔓延生溪涧之侧,楚人以叶如钱,谓之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八月、九月采苗、叶,阴干用。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地钱叶圆,茎细有蔓,一曰积雪草,一曰连钱草。谨按《天宝单行方》云:连钱草#21,味辛#22,平,无毒。元生咸阳下湿地,亦生临淄郡、济阳郡池泽中,甚香。俗间或云叶圆似薄荷,江东吴越郡丹阳郡极多,彼人常充生菜食之。河北柳城郡尽呼为海苏,好近水生,经冬不死,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蔢荷,所在有之。单服疗女子小腹痛。又云:女子忽得小腹中痛,月经初来,便觉腰中切痛连脊间,如刀锥所切,忍不可堪者。众医不别,是谓鬼疰,妄服诸药,终无所益,其疾转增。审察前状相当,即用此药。其药,夏五月正放花时,即采取暴干,捣筛为散。女子有患前件病者,取二方寸匕,和好醋二小合,搅令匀,平旦空腹顿服之。一日一服,以知为度。如女子先冷者,即取前件药五两,加桃人二百枚,去尖、皮,熬捣为散,以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腹以饮及酒下二十丸,日再服,以疾愈为度。忌麻子、蔷麦。
陈藏器云:东人呼为连钱草,生阴处,蔓延地,叶如钱。
《衍义》曰:积雪草,今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今人谓之连钱草,盖取象也。华#23叶各生,捣烂,贴一切热毒痈疽等。秋后采之,阴干为末,水调傅。
白前
越州 舒州
味甘#24,微温,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微寒。无毒。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陶隐居云:此药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气嗽方多用之。
《唐本》注云:此药叶似柳,或似芫花,苗高尺许,生洲渚沙碛之上。根白,长于细辛,味甘,俗以酒渍服之。主上气,不生近道。俗名石蓝,又名嗽药。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
今按:《别本》注云:三月、八月采根,暴干。根似牛膝、白薇。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白前,味辛。兼主一切气。
《日华子》云:治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
《图经》曰:白前,旧不载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出近道,今蜀中及淮、浙州郡皆有之。苗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亦有叶似柳,或似芫花苗者,高尺许。生洲渚沙碛之上,根白,长于细辛,亦似牛膝、白薇辈。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二月、八月采根,暴干。深师疗久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鸡者,白前汤主之。白前二两,紫菀、半夏洗各三两,大戟七合,四物以水一斗,渍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禁食羊肉、肠大佳。
《唐本》云:微寒。主上气冲喉中,呼吸欲绝。
雷公云:凡使,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候,漉出,去头须了,焙干,任入药中用。
《梅师方》:治久患?呷咳嗽,喉中作声,不得眠。取白前捣为末,温酒调二钱匕。
《衍义》曰: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余如《经》。
荠苨
蜀州 润州
味甘,寒。主解百药毒。
陶隐居云: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
今按:《别本》注:根似桔梗,以无心为异,无毒。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臣禹锡等按:《尔雅》云:苨,菧苨。释曰:苨,一名菧苨。郭云:荠苨也。
《日华子》云:荠苨,杀蛊毒,治蛇虫咬,热狂温疾,罯毒箭。
《图经》曰:荠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根,但无心为异。润州尤多,人家收以为果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古方解五石毒,多生服荠苨汁,良。又《小品方》疗蛊毒。取荠苨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
《食疗》云:丹石发动,取根食之尤良。
《千金翼》:封丁肿。取生荠苨根汁一合,去滓傅之,不过三。
《食医心镜》:荠苨,主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蒸切作羹粥食之,?菹亦得。
《金匮玉函方》:钩吻叶与芹叶相似,误食之杀人。荠苨八两,水六升,煮取三升,为两服解之。
《朝野会载》:野猪中毒药箭,多食此物,即出。
《别说》云:今多蒸压匾乱人参,但味淡尔。
《衍义》曰:荠苨,今陕州采为脯,别有法,甚甘美,兼可寄远。古人以谓荠苨似人参者是此。解药毒甚验。
白药
施州小赤药 洪州 临江军 施州 兴元府
味辛,温,无毒。主金疮生肌。出原州。《唐本》注云:三月苗生,叶似苦苣,四月抽赤茎,花白,根皮黄,八月叶落,九月枝折,采根,日干。
今按:《别本》注云:解野葛、生金、巴豆百药毒,刀斧折伤,干末传之。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白药亦可单用,味苦。能治喉中热塞,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肿胀。
《日华子》云:白药,冷。消痰止嗽,治渴并生#25血,喉闭,消肿毒。又云:剪草根名白药。
《图经》曰:白药,出原州,今夔、施、江西、岭南亦有之。三月生苗,似苦苣叶,四月而赤,长#26似葫芦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子,亦名苽蒌。九月采根,以水洗,切碎,暴干,名白药子。江西出者,叶似乌臼,子如绿豆,至八月,其子变成赤色,施州人取根,并野猪尾二味,洗净去粗皮,焙干,等分,停捣筛,酒调服一钱匕。疗心气痛,解热毒,甚效。又诸疮痈肿不散者,取生根烂捣傅贴,干则易之。无生者用末水调涂之亦可。
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天行。取白药研如面,浆水一大盏,空腹频服之,便仰卧一食顷#27,俟心头闷乱,或恶心,腹内如车鸣?刺痛,良久当下吐痢数行,勿怪。欲服药时,先令煮浆水粥于井中悬着待冷。若吐痢过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
《经验后方》:治妊娠护胎。以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清调撇于纸花上,可碗来大,贴在脐下胎存生处,干即以温水润之。
《衍义》曰:白药,今为治马肺热药,有效。
荭音红草
味咸,微寒,无毒。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一名鸿?音缬。如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采实。
陶隐居云:此类甚多,今生下湿地,极似马蓼,甚长大。《诗》称隰有游龙,注云:荭草,郭景纯云:即笼古也。
今按:《别本》注云:此即水红也。以为汤,浸疗脚气。
禹锡等按:《尔雅》云:荭,笼古。其大者蘬。疏引陆机云: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余。郭云:俗呼荭草为笼鼓,语转耳。
《图经》曰:荭草,即水红也。旧不着所出州郡,云生水傍,今所在下湿地皆有之。似蓼而叶大,赤白色,高丈余。《尔雅》云:红,笼古。其大者蘬丘追切。郑诗云:隰有游龙是也。陆机#28云:一名马蓼。《本经》云:似马蓼而大。若然,马蓼自是一种也。五月采实,今亦稀用。但取根、茎作汤,捋脚气耳。
陈藏器云:作汤浸水气,恶肿疮,佳。
《唐本》注云:有毛,花红白,除恶疮肿,脚气,煮浓汁渍之,多瘥。
莎草根
澧州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一名薃音号,一名侯莎。其实名缇。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靃音髓靡音美。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
《唐本》注云: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而多毛。交州者最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人许。荆襄人谓之莎草根,合和香用之。
《图经》曰:莎草根,又名香附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或云交州者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人许。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二月、八月采。谨按《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颇相类,但味差不同。其方云:水香棱,味辛,微寒,无毒,性涩。元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之地藾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单服疗虚#29风。又云:其药疗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疹,饮食不多,日渐瘦损,常有忧愁,心忪少气等。并春收苗及花,阴干。入冬采根,切,贮于风凉处。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剉,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浸兼浴,其肺中风、皮肤痒即止。每载四时常用,则瘾疹风永差。其心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熬令香,以生绢袋#30盛贮,于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服一盏,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若不饮酒,即取根十两,加桂心五两,芜荑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汤饮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以瘥为度。
雷公云: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器,用之切忌。
《衍义》曰:莎草,其根上如枣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上,然根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其味苦。
荜澄茄
广州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生佛誓国。似梧桐子及蔓刑子微大,亦名毗陵茄子。今附。
禹锡等按:《日华子》云#31:治一切气并霍乱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
《图经》曰:荜澄茄,生佛誓国,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八月、九月采之。今医方脾胃药中多用。又治伤寒咳噫,日夜不定者,其方以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六分煎十#32余沸,入醋少许,搅匀和查#33,如茶热呷。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出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丸是也。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治病。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柄及皱皮了,用酒浸蒸,从巳至酉出,细杵,任用也。
胡黄连
广州
味苦,平,无毒。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生胡国,似干杨柳,心黑外黄。一名割孤露泽。今附。
《图经》曰:胡黄连,生胡国,今南海及秦陇间亦有之。初生似芦,干似杨柳枝,心黑外黄,不拘时月收采。今小儿药中多用之。又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用猪胆#34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甚效。
《唐本》云:大寒。主骨蒸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治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八月上旬采。恶菊花、玄参、白藓皮,解巴豆毒。服之忌猪肉,令人漏精。以人乳浸点目甚良。苗若夏枯草,根头似乌觜,折之内似鸜鹆眼者良。
孙尚药: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南蕃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
《别说》云:谨按:胡黄连,折之尘出如姻者为真。
船底苔
冷,无毒。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并豉汁,浓煎汤旋呷。又主五淋,取一团鸭子大,煮服之。又水中细苔,主天行病,心闷,捣绞汁服。新补。见孟诜、陈藏器、日华子。
陈藏器云:主五淋。取一鸭卵大块,水煮服之。
《圣惠方》:治乳石发动,小便淋涩不通,心神闷乱。用船底青苔如半鸡子大,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子母秘录》: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水中苔捣末,傅上良。
红豆蔻
味辛,温,无毒。主肠虚水泻,心腹搅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不宜多服,令人舌粗,不思饮食。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生南海诸谷。今附。
禹锡等按:《药性论》云:红豆蔻亦可单用,味苦、辛。能治冷气腹痛,消瘴雾气毒,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
《海药》云:择嫩者,加入盐,櫐櫐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此外无诸要使也。
莳萝
广州
味辛,温,无毒。主小儿气胀,霍乱吐逆,腹冷,食不下,两肋痞满。生佛誓国,如马芹子,辛香。亦名慈谋勒。今附。
禹锡等按:《日华子》云: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即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耳。
《图经》曰:莳萝,今岭南及近道皆有之。三四月生苗,花、实大类蛇床而香辛。六七月采实。今人多以和五味,不闻入药用。
艾蒳香
味甘,温,无毒。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广志》曰:出西国,似细艾。又有松树皮绿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也。今附。
禹锡等按:古乐府诗云: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毾?五木香,迷迭艾蒳与都梁。是也。
陈藏器云:主癣,辟蛀。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剽国,温,平。主伤寒,五泄,主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瘟疫,合整#35窠,浴#36气甚良。
甘松香
文州
味甘,温,无毒。主恶气,卒心腹痛满,兼用合诸香,丛生,叶细。《广志》云:甘松香出姑臧。今附。
禹锡等按:《日华子》云:治心腹胀,下气。作浴汤,令人身香。
《图经》曰:甘松香,出姑臧,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作浴汤,令人体香。
陈藏器云:丛生,叶细,出凉州。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源州,苗细引蔓而生。又陈氏云:主黑皮?,风疳齿?,野鸡痔。得白芷、附子良。和合诸香及裛衣妙也。
垣衣
味酸,无毒。主黄瘇#37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金疮内寒#38。久服补中益气,长肌好颜色。一名昔邪,一名乌韭,一名垣赢,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陶隐居云:方药不甚用,俗中少见有者,《离骚》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耳。
《唐本》注云: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江南少墙,陶故云少见。《本经》载之,屋上者名屋游。在下品,形并相似,为疗略同。《别录》云:主暴风口噤,金疮,酒渍服之效。
禹锡等按:《日华子》云:垣衣,冷。又云:地衣,冷,微毒。治卒心痛,中恶。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此是阴湿地被日晒起苔藓是也,并生油调,傅马反花疮甚良。
《图经》曰:文具海藻条下。
陟厘音离
味甘,大温,无毒。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生江南池泽。
陶隐居云:此即南人用作纸者,方家惟合断下药用之。
《唐本》注云:此物乃水中苔,今取以为纸,名苔纸,青黄色,体涩。《小品方》云:水中粗苔也。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
《药对》云:河中侧梨。侧梨、陟厘,声相近也。王子年《拾遗》云:张华撰《博物志》上晋武帝,嫌繁,命削之,赐华侧理纸万张。子年云:陟厘纸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也。
今按:《别本》注云:此即石发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且水苔性冷,陟厘甘温,明其陟厘与苔全异也。泽中石上名陟厘,浮水中者名苔耳。
《图经》曰:文具海藻条下#39。
《衍义》曰:陟厘,今人事治音池为苔脯堪啖,京城市中甚多。然治渴疾,仍须禁食盐。余方家亦#40罕用。
凫葵
味甘,冷,无毒。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莕音杏菜也。一名接俞。
《唐本》注云:南人名猪莼,堪食。有名未用条中载也。
今按:《别本》注云:即荇菜也,生水中。菜似莼,茎涩,根极长。江南人多食。云是猪莼,与丝莼并一种,以春夏细长肥滑为丝莼,至冬短为猪莼,亦呼为龟莼。比与凫葵殊不相似也。南人捣汁服之,疗寒热也。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41:《日华子》云:猪莼,解蛊毒,毒药。丝莼已见莼条解之。
今据《唐本》注云,有名未用条中,即无凫葵,猪莼盖经《开宝详定》已删去。
《图经》曰:凫葵,即莕菜也。旧不着所出州土,云生水中,今处处池泽皆有之。叶似莼,茎涩,根甚长,花黄色,水中极繁盛。谨按《尔雅》:莕,谓之接俞,其叶谓之符。郭璞以为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之深浅。江东人食之。《诗˙周南》所谓参差荇菜是。陆机云: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脆美,可以按酒。今人不食,医方亦不用。
女苑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苑,一名织女苑,一名茆音柳。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咸。
陶隐居云: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苑似紫苑,非此之别名也。
《唐本》注云:白苑即女苑,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一条。无紫苑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
禹锡等#42:今据有名未用中无白苑者,盖唐修本草时删去耳。
《衍义》曰:女苑,一名白苑。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苑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王孙
味苦,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疗百病,益气。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一名黄孙,一名黄昏,一名海孙,一名蔓延。生海西川谷及汝南城郭垣下。
陶隐居云:今方家皆呼为黄昏,又云牡蒙,市人亦少识者。
《唐本》注云:《小品˙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一物明矣。又主金疮,破血#43,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阳也。
禹锡等按:《蜀本》注云: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
土马鬃
治骨热败烦,热毒壅,衄鼻。所在背阴古墙垣上有之,岁多雨则茂盛。世人或便以为垣衣,非也。垣衣生垣墙之侧,此物生垣墙之上,比垣衣更长,大抵苔之类也。以其所附不同,故立名与主疗亦异。在屋则谓之屋游、瓦苔;在垣墙则谓之垣衣、土马鬃;在地则谓之地衣;在井则谓之井苔;在水中石上则谓之陟厘。土马鬃,近世常用,而诸书未着,故附新定条焉#44。新定。
蜀羊泉
味苦,微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疗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积。一名羊泉,一名羊饴。生蜀郡山谷。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彼土人时有采识者。
《唐本》注云:此草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苗主小儿惊,兼疗漆疮,生毛发,所在平泽皆有之。
今按:《别本》注云:今处处有,生阴湿地,三月、四月采苗、叶,阴干之。
菟葵
味甘,寒,无毒。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
《唐本》注云:苗如石龙芮,叶光泽,花白似梅,茎紫色,煮汁极滑,堪啖。《尔雅˙释草》:一名莃,所在平泽皆有,田间人多识之。
今按:《别本》注云:蛇、虎毒,诸疮,捣汁饮之,及涂疮能解毒止痛,六月、七月采茎、叶,暴干。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尔雅》云:莃,菟葵。注#45: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汋啖之,滑蔬。汋,煮也。
《图经》曰:文具第二十八卷冬葵条下。
《衍义》曰:菟葵,绿叶如黄蜀葵,花似物#46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黄蕊,则蜀葵也。唐˙刘梦得还京云:唯菟葵、燕麦,动摇春风者是也。
薢草
味甘,寒,无毒。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一名斛荣。生水傍。
《唐本》注云: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亦堪啖。所在有之。
今按:《别本》注云: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六月采茎、叶,暴干。唐本先附。
鳢肠
滁州
味甘、酸,平,无毒。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傅之立已。汁涂发眉,生速而繁。生下湿地。
《唐本》注云:苗似旋复,一名莲子草,所在坑渠间有之。
今按:《别本》注云:二月、八月采,阴干。唐本先附。
禹锡等按:萧炳云:作膏点鼻中,添脑。
《日华子》云:排脓止血,通小肠,长鬓发,傅一切疮并蚕瘑。
《图经》曰:鳢肠,即莲子草也。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下湿地,今处处有之,南方尤多。此有二种: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苏恭云:苗似旋覆者是也,一种苗梗枯瘦,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南人谓之莲翘者。二种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黑色,故侈#47作乌髭发药用之,俗谓之旱莲子二。三月、八月采,阴干。亦谓之金陵草。见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益髭发,变白为黑。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拣择无泥土者,不用洗,须青嫩不杂黄叶乃堪,烂捣研,新布绞取汁,又以纱绢滤令滓尽,内通油器钵盛之,日中煎五日;又取生姜一斤绞汁,又白蜜一斤,合和,入煎中,以柳木篦搅勿停手,令匀调;又置日中煎之,令如稀饧,为药成矣。每旦日及午后各服一匙,以温酒一盏化下。如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大如梧桐子,依前法酒服三十丸。及时多合制为佳。其效甚速。
爵床
味咸,寒,无毒。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生汉中川谷及田野。
《唐本》注云:此药似香葇,叶长而大,或如荏且细。生平泽熟田近道傍,甚疗血胀下气。又主杖疮,汁涂立差。俗名赤眼老母草。
今按:《别本》注云:今人名为香苏。
井中苔及萍
大寒。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
陶隐居云:废井中多生苔、萍,及砖土间生杂草、菜蓝,既解毒,在井中者弥佳。不应复别是一种名井中蓝。井底泥至冷,亦疗汤火灼疮。井华水,又复炼法用之。
禹锡等按:《蜀本》云:井中苔及萍,味苦。
《日华子》云:无毒。
《图经》曰:文具海藻条下。
茅香花
淄州 丹州 岢岚军
味苦,温,无毒。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苗、叶可煮作浴汤,辟邪气,令人身香。生剑南道诸州。其茎、叶黑褐色,花白,即非白茅香也。今附。
禹锡等按:陈藏器云:茅香,味甘,平。生安南,如茅根。
《日华子》云:白茅香花塞鼻洪,傅久不合灸疮,詈刀箭疮,止血并痛。煎汤止吐血、鼻衄。
《图经》曰:茅香花,生剑南道诸州,今陕西、河东、京东州郡亦有之。三月生苗,似大麦。五月开白花,亦有黄花者。或有结实者,亦有无实者,并正月、二月采根,五月采花,八月采苗。其茎、叶黑褐色,而花白色者,名白茅香。
陈藏器云:白茅香,味甘,平,无毒。主恶气,令人身香美煮服之,主腹内冷痛。生安南,如茅根,作浴用之。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儿遍身疮疱,以桃叶同煮浴之,合诸衣#48香甚奇,尤胜舶上来者。
《肘后方》:治热淋。取白茅根四斤剉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令冷,仍暖饮之。日三服。又方: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取白茅根烧末,脂膏和涂之,亦治因风致肿。
《衍义》曰: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洁而长,皆可作浴汤,同藁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用。
马兰
味辛,平,无毒。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断血痢,蛊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诸菌毒。生捣傅蛇咬。生泽傍,如泽兰气臭,《楚辞》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49,下俚人多用之。见陈藏器及《日华子》。
《图经》:文具泽兰条下。
使君子
广州
味甘,温,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生交、广等州。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亦似诃梨勒而轻。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今附。
《图经》曰:使君子,生交、广州等,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青,如两指,头长二寸。其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月、八月结子如拇指,长一寸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人,白色,七月采实。
《衍义》曰:使君子,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经》中谓之棱瓣深,似令人难解。秋末冬初,人将入鼎、澧。其人味如椰子肉。《经》不言用人,为复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难得人,盖绝小。今医家或兼用壳。
干苔
味咸,寒。一云温。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烦闷者,冷水研如泥,饮之即止。又发诸疮疥,下一切丹石,杀诸药毒。不可多食,令人痿黄少血色,杀木蠹虫,内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见孟诜、陈藏器、《日华子》。
百脉根
味甘、苦,微寒,无毒。主下气,止#50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酒浸,若水煮,圆散兼用之。出肃州、巴西。
《唐本》注云:叶似苜蓿,花黄,根如远志。二月、八月采根,日干。唐本先附。
白豆蔻
广州
味辛,大温,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寸,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今附。
《图经》曰:白豆蔻,出伽古罗国,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苗类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生青熟白,七月采。张文仲治胃气冷,吃食即欲得吐。以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佳。又有治呕吐白朮等六物汤,亦用白豆蔻,大抵主胃冷,即宜服之。
地笋
温,无毒。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一切血病。肥白人、产妇可作蔬菜食,甚佳。即泽兰根也。新补。出陈藏器及《日华子》。
海带
催生,治妇人及疗风。亦可作下水药。出东海水中石上,比海藻更粗,柔韧而长,今登州人干之以宜束器物。新定。
陀得花
味甘,温,无毒。主一切风血。浸酒服,生西国,胡人将来,胡人采得花以酿酒,呼为王勒浆。今附。
剪草
润州
凉,无毒。治恶疮,疥癣,风疡。根名白药。新分条。见《日华子》。
《图经》曰:剪草,生润州。味苦、平,有毒。主诸疮疥痂瘘蚀,及牛马诸疮。二月、三月采,暴干用。
陈藏器云:剪草,味甚苦,平,无毒。主虫疮疥癣。浸酒服之。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江东用之。
《治劳疗方》云:婺、台州皆有,惟婺州者可用。状如茜草,又如细辛。每用一斤,净洗为末,入生蜜一斤,和为膏,以器皿盛之,不得犯铁器,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面东坐,不得语,令匙抄药,如粥服之,每服四两,服已,良久服稀粟米饮压之。药冷服,粥饮亦不可太热,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损咯血,只一服愈。寻常咳嗽,血妄行,再服一匙可也。有一贵人,其国封病瘵,其尊人尝以此方畀之,九日而药成。前一夕,病者梦人戒令翌日勿乱服药。次日将服之,为屋土坠器中,不可服。再合既成,又将服之,为藉覆器,又不得食。又再合未就,而夫人卒矣。此药之异如此。若小小血妄行,一啜而愈矣。
一十种陈藏器余
迭迷香#51
味辛,温,无毒。主恶气,令人衣香,烧之去鬼。《魏略》云:出大秦国。《广志》云:出西海也。
《海药》云:味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辟蚊虫。此外别无用矣。
故鱼网
主鲠,以网覆鲠者颈差。如煮汁饮之,骨当下矣。
故缴脚布
无毒。主天行劳复,马骏风黑汗。洗汁饮,带垢者佳。
江中采出芦
芦令夫妇和同。用之有法。此江中出波芦也。
虱建草
味苦,无毒。去虮虱。挼取汁沐头,尽死。人有误吞虱成病者,捣绞汁,服一小合。亦主诸虫疮。生山足湿地,茎叶似山丹,微赤,高一二尺。又有水竹叶,如竹叶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虱,人取水竹叶生食之。
含生草
主妇人难产,口中含之,立产。亦咽其汁。叶如卷柏而大。生靺羯国。其叶,煮之不热,无毒。
兔肝草
味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生肉,解丹石发热。初生叶细软,似兔肝。一名鸡肝,与蘩蒌同名。
石芒
味甘,平,无毒。主人、畜为虎、狼等伤,恐毒入肉者。取茎杂葛根,浓煎服之,亦取汁。生高山,如芒,节短。江西人呼为折草。六月、七月生穗如荻也。
蚕纲草
味辛,平,无毒。主蚕及诸虫,如蚕类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捣傅疮。生湿地,如蓼大,茎赤花白,东土亦有之。
问荆
味苦,平,无毒。主结气瘤痛上气,气急。煮服之。生伊、洛间洲渚,苗似木贼,节节相接,亦名接续草。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十五 竟
#1草部中品之下:此下原有药目,循本书体例删。
#2痛:晦明轩本『痛』下有『愈』字。
#3患内:原作一『心』字,据晦明轩本改。
#4今:原作『金』,据晦明轩本改。
#5两:晦明轩本作『分』。
#6便:晦明轩本作『使』。
#7草:晦明轩本作『注』。
#8近:原作『迄』,据晦明轩本改。
#9肉:晦明轩本作『外』。
#10三:晦明轩本『三』下有『钱』字。
#11来:晦明轩本作『平』。
#12而:晦明轩作『其』。
#13毒:晦明轩本作『无忌』。
#14却:晦明轩本作『即』。
#15末:原作『来』,据晦明轩本改。
#16蕙:晦明轩本『蕙』下有『根』字。
#17香: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8休:原作『依』,据晦明轩本改。
#19粟:晦明轩本作『栗』。
#20开:晦明轩本作『间』。
#21草: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2辛:晦明轩本作『甘』。
#23华:晦明轩本作『叶』。
#24甘: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5生:晦明轩本作『吐』。
#26长:晦明轩本『长』上有『茎』字。
#27顷:原作『须』,据晦明轩本改。
#28陆机:原作『郑诗』,据晦明轩本改。
#29虚:晦明轩本作『肺』。
#30袋: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31云:原作『去』,据晦明轩本改。
#32十:原作『干』,据晦明轩本改。
#33查:晦明轩本作『滓』。
#34胆:原作『肠』,据晦明轩本改。
#35整:晦明轩本作『螫』。
#36浴:晦明轩本『浴』下有『脚』字。
#37瘇:晦明轩本作『疸』。
#38寒:晦明轩本作『塞』。
#39下:此下原有『今按《别本》注云』一节文字,与上文重,今删。
#40亦:原作『以』,据晦明轩本改。
#41按: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42等:『等』下疑脱『按』字。
#43血:原作『而』,据晦明轩本改。
#44焉:原作『马』,据晦明轩本改。
#45注: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46物:晦明轩本作『拗』。
#47侈:晦明轩本作『多』。
#48衣:晦明轩本作『名』。
#49破:晦明轩本『破』下有『血』字。
#50止:原作『上』,据晦明轩本改。
#51迭迷香:晦明轩本作『迷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