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疡、颧疽
颧疡颧疽渐榴形,风热积热小肠经,疡起 红浮肿痛,疽紫漫硬木麻疼。
颧疡 颧疽图(图缺)
【注】此二证发于颧骨尖处,属小肠经,不论左右,初小渐大如榴。发阳分者,由风热而生,初起 红,浮肿,疼痛,七日即溃,名为颧疡,毒轻根浅易愈;发阴分者,由积热而生,色紫,漫肿,坚硬,麻木,疼痛,三七方溃,名为颧疽,毒甚根深难愈。疡证初宜仙方活命饮,疽证初宜内疏黄连汤或麦灵丹。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 麦灵丹(俱见肿疡门)
颧疔
颧疔初起粟米形,证由阳明火毒生,坚硬顶凹根深固,寒热交作麻痒疼。
颧疔图(图缺)
【注】此证生在颧骨之间,属阳明胃经,不论左右,初如粟米黄色小 ,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按似疔头,麻痒疼痛。多因过食炙爆、药酒,以致胃经积火成毒而生。初宜蟾酥丸,或麦灵丹汗之,次服黄连消毒饮清之。外治法同疔门,凡疔皆属迅速之证,初觉即当急治,迟则毒火攻心,令人昏愦谵语,恶证悉添,多致不救。
蟾酥丸(见疔疮门)
麦灵丹(见肿疡门)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会疽)
面发毒
面发毒图(图缺)
面发毒在颊车生,初少渐多赤豆形,肿硬 疼津黄水,证属风热客阳明。
【注】此证生面上颊车骨间。初生一个,渐发数枚,形如赤豆,色红 痛,坚硬似疔,时津黄水。由风热客于阳明,上攻而成。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若胃火盛,则唇焦口渴,便燥者即服凉膈散下之,外以清凉消毒散敷之即愈。
凉膈散
黄芩 薄荷 栀子(生研) 连翘(去心) 石膏(生) 甘草(生) 芒硝 大黄(各等分)
水二盅,苦竹叶二十片,煎八分;加蜂蜜三匙和服。
【方歌】凉膈散医肺胃热,口渴唇焦便燥结,芩薄栀翘石膏草,芒硝大黄苦竹叶。
清凉消毒散
白芨 乳香 雄黄 天花粉 麝香 乌药 山慈菇 黄柏
各等分,共研细末,鸡子清和蜜水调敷。
【方歌】清凉消毒去风热,及乳雄黄花粉麝,乌药慈菇黄柏研,鸡清蜜调毒即灭。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面游风
面游风燥热湿成,面目浮肿痒虫行,肤起白屑而痒极,破津黄水津血疼。
面游风图(图缺)
【注】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浓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痒甚者,宜服消风散;痛甚者,宜服黄连消毒饮,外抹摩风膏缓缓取效。
摩风膏
麻黄(五钱) 羌活(一两) 白檀香(一钱) 升麻(二钱) 白芨(一钱) 防风(二钱)当归身(一钱)
用香油五两,将药浸五日,文火炸黄,即捞去渣,加黄蜡五钱,溶化尽,用绢滤过,搅冷涂抹疮上。
【方歌】摩风膏抹游风证,麻黄羌活白檀升,及防归身香油泡,炸黄去渣加蜡凝。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会疽)
腮
腮胃热是其端,初起 痛热复寒,高肿 红风与热,平肿色淡热湿原。
腮图(图缺)
【注】此证一名髭发,一名含腮疮。生于两腮肌内不着骨之处,无论左右,总发端于阳明胃热也。初起 痛,寒热往来。若高肿、色红、 热者,系胃经风热所发;若平肿色淡不鲜者,由胃经湿热所生。始则俱以柴胡葛根汤表之。若口渴便秘,宜四顺清凉饮解之。表里证俱解,肿痛仍作者,势必成脓,宜托里消毒散托之。脓熟者针之,体虚者宜平补之。其余治法,按痈疽溃疡门。此证初起,若过服凉药,令毒攻喉者险。
柴胡葛根汤
柴胡 葛根 石膏( ) 花粉 黄芩(各一钱) 甘草(生,五分) 牛蒡子(炒,研)连翘(去心) 桔梗(各一钱) 升麻(三分)
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歌】柴胡葛根发表证, 腮肿痛或平形,石膏花粉黄芩草,牛蒡连翘桔梗升。
四顺清凉饮
防风 栀子(生研) 连翘(去心) 甘草(生) 当归 赤芍 羌活(各一钱) 大黄(二钱)
水二盅,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四顺清凉攻里强,口干便秘 腮疮,防风栀子连翘草,归芍灯心羌大黄。
托里消毒散(见肿疡门)
颊疡
颊疡胃经积热生,初如红粟渐榴形,脓出肿消易敛愈,脓稀难敛漏因成。
颊疡图(图缺)
【注】此证生于耳下颊车骨间,由阳明胃经积热而生。始发如粟,色红渐大如榴,初起宜犀角升麻汤清解之。若失治,或过敷寒药,以致肌冷凝结,坚硬难消难溃者,宜升阳散火汤宣发之。将溃,宜托里消毒散。脓熟针之,脓出肿退,疮口易敛者则愈。或牙关紧急不开,或旁肿不消,脓水清稀,因而成漏,复被寒侵疮孔,致生多骨,经年缠绵难愈者,服桂附地黄丸,外用豆豉饼垫灸艾壮,初用九壮,以知热痒为止,每日灸之以朽骨脱出,脓渐少而肌渐平为度。兼用红升丹,捻入疮口内,万应膏盖贴,每日一易。
患者当慎起居,戒腥发等物,渐渐收功。
犀角升麻汤
犀角(二钱五分) 升麻(一钱七分) 黄芩(八分)白附子(面裹煨熟,八分) 生甘草(五分) 白芷(八分) 川芎(八分) 羌活(一钱二分)防风(八分)
水三盅,煎一盅,食远热服。
【方歌】犀角升麻医颊疡,色红初起服之良,黄芩白附生甘草,白芷川芎羌活防。
升阳散火汤
抚芎(六分) 蔓荆子 白芍(酒炒) 防风 羌活 独活 甘草(半生,半炙) 人参(各一钱)柴胡 香附(各一钱五分) 葛根(一钱) 升麻(一钱) 僵蚕(炒,一钱五分)
生姜一片,红枣肉一枚,水三盅,煎一盅,食远温服。
【方歌】升阳散火过敷寒,牙叉拘急木痛坚,抚蔓芍防羌独草,参柴香附葛升蚕。
托里消毒散(见肿疡门)
豆豉饼(见灸法内)
红升丹 万应膏(俱见溃疡门)
骨槽风
骨槽风火三焦胃,耳前腮颊隐隐疼,腐溃筋骨仍硬痛,牙关拘急夹邪风。
骨槽风图(图缺)
【注】此证一名牙叉发,一名穿腮发。乃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也。起于耳前,连及腮颊,筋骨隐痛,日久腐溃,腮之里外筋骨,仍然漫肿硬痛,牙关拘急,皆由邪风深袭筋骨故也。此证属在筋骨阴分,故初起肿硬难消,溃后疮口难合,多致不救。
初起热不盛者,内宜服清阳散火汤,外以清胃散擦牙,真君妙贴散敷腮,如初起发表之后,人壮火盛者,用皂刺、大黄、甘草节、白芷、僵蚕下之,后减大黄,加生石膏以清之。然亦不可过用寒凉之药,恐其凝结也。有硬肿日久失治,不能尽消者,脓势将成,宜用中和汤托之。已溃按痈疽溃疡门治法。亦有过服寒凉,以致肌肉坚凝腐臭,非理中汤佐以附子不能回阳,非僵蚕不能搜风。如法治之,诸证俱减,惟牙关拘急不开,宜用生姜片垫灸颊车穴二七壮(其穴在耳垂下五分陷中处),每日灸之,兼用针刺口内牙尽处出血,其牙关即开。若寒热不退,形焦体削,痰盛不食,或口内腐烂,甚则穿腮落齿者,俱为逆证。当腐烂之初,治法即同牙疳,亦不过稍尽人事耳。
清胃散
姜黄 白芷 细辛 川芎
各等分,共研细末。先以盐汤漱口,擦牙痛处。
【方歌】清胃散擦牙肿疼,姜黄白芷细辛芎,同研先以盐汤漱,后擦此药有奇功。
中和汤
白芷 桔梗 人参 黄 (各一钱) 藿香(五分) 肉桂(五分) 甘草 白术(土炒) 川芎当归 白芍(酒炒,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加酒一杯食远服。
【方歌】中和汤治骨槽风,日久不消欲溃脓,芷桔参 藿桂草,术芎归芍麦门冬。
理中汤(见溃疡门)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升阳散火汤(方见颊疡)
发颐
发颐肿痛结核般,经属阳明身热寒,伤寒疹毒汗失表,肿至咽喉调治难。
【注】此证又名汗毒,发于颐颔之间,属足阳明胃经。初起身发寒热,肿如结核,微热微痛,渐肿如桃如李,疼痛倍增,由伤寒发汗未尽,或疹形未透,壅积而成。初起宜荆防败毒散汗之,外以二味拔毒散敷之即消。如消之不应者,肿痛日增,势必溃脓,宜服托里透脓汤,溃后按痈疽溃疡门治法。
若此证失于调治,或误投寒凉克伐之药,毒必内陷,肿至咽喉,痰涌气堵,汤水难咽者逆。
发颐图(图缺)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二味拔毒散(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时毒
时毒初发类伤寒,漫肿无头在项间,因感四时不正气,治分壮弱疏解痊。
【注】此证初起,状类伤寒,憎寒发热,令人恍惚不宁,肢体酸疼,或兼咽痛,一二日间,发于项腮、颔颐,作肿无头,渐渐 赤疼痛,或似结核有根,漫肿色赤,俱由感冒四时不正邪气,客于经络,酿结而成,非发于病后之颐毒也。惟在医者,精察疮色,辨别虚实。治法须宜疏解,不可骤用寒凉,致毒不外发,而内攻咽喉者险矣。初服荆防败毒散汗之,其肿不消者,宜服连翘消毒饮;肿仍不消,脓势将成,壮者宜服透脓散,弱者宜服托里透脓汤,外敷二味拔毒散,脓熟针之。溃按痈疽溃疡门治法。
时毒图(图缺)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连翘消毒饮(见背部酒毒发)
透脓散(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二味拔毒散(见肿疡门)
凤眉疽
凤眉疽生两眉棱,形长如瓜漫肿红,膀胱小肠肝胆热,烦闷呕逆不食凶。
【注】此疽亦名眉发,生于眉棱,无论左右,俱属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四经积热所致。形长如瓜,疼痛引脑,二目合肿,坚硬色赤,按之有根。
六日内刺之得脓则吉,无脓则险。甚则十四日不溃,烦闷、呕逆、不食者凶。初宜服仙方活命饮,次服托里透脓汤。速溃为妙,迟则恐攻眼损睛矣。其余内外治法,按痈疽溃疡门。
凤眉疽图(图缺)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眉心疽
眉心疽生在印堂,硬肿为疽浮肿疡,督经风热气凝滞,根坚木痛当疔防。
【注】此证生于两眉中间,疽名曰印堂疽。毒初起色暗根平,肿硬疼痛,至二十一日,腐溃出稠脓者顺,无脓黑陷者逆。疡名曰面风毒。疡毒初起,色赤浮肿, 痛易治,七日溃脓。若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即眉心疔也,俱由督脉经风热壅结气滞所成。疽疡二证,俱按百会疽,眉心疔治法同疔。
眉心疽图(图缺)
龙泉疽
龙泉疽起在人中,麻痒坚疼赤豆形,上焦风热攻督脉,憎寒壮热治同疔。
【注】此证生于水沟穴,即人中是也,属督脉经。形如赤豆,势小根深,坚硬木痛,色紫顶焦,寒热交作,不时麻痒,由上焦风热,攻于督脉而成。宜按疔门急速治之,迟则毒气内攻,令人烦闷,恶心干呕,神乱昏愦,腮项俱肿,多致不救。
龙泉疽图(图缺)
虎髭毒
虎髭毒在颏下生,胃肾积热入任经,痈 肿痛速溃易,疽坚硬痛麻痒疔。
【注】此毒一名颏痈,肿痛 赤,速溃易治;一名承浆疽,坚硬痛肿,迟溃难治。
若根深,形小似豆,麻痒痛甚,恶寒发热,心烦作呕者疔也,当从疔治。皆由过食炙爆,以致胃肾二经积热上攻任脉而成。痈疽二证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桔梗消之。
若便秘、唇焦、大渴者,宜内疏黄连汤清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初起麻痒如疔,治法按疔门。
虎髭毒图(图缺)
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俱见肿疡门)
燕窝疮
燕窝疮在下颏生,如攒粟豆痒热疼,形类黄水疮破烂,此证原来湿热成。
【注】此证生于下颏,俗名羊胡子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宜服芩连平胃汤,外搽碧玉散即效。
燕窝疮图(图缺)
芩连平胃汤
黄芩(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浓朴(姜炒,一钱)苍术(炒,二钱) 甘草(生,五分) 陈皮(一钱)
水二盅,姜一片,煎八分,食后服。
【方歌】芩连平胃燕窝疮,除湿清热服更良,姜炒浓朴苍术草,陈皮同煎引生姜。
碧玉散
黄柏末 红枣肉(烧炭存性,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方歌】碧玉散搽燕窝疮,色红疙瘩津水黄,枣炭柏末香油拌,消疼止痒渗湿方。
雀斑
雀斑淡黄碎点形,火郁孙络血风成,犀角升麻丸常服,正容散洗渐无踪。
【注】此证生于面上,其色淡黄,碎点无数,由火郁于孙络之血分,风邪外搏,发为雀斑。宜常服犀角升麻丸,并治一切粉刺、酒刺、 靥子等证。外用时珍正容散,早晚洗之,以泽其肌,久久自愈。亦有水亏火滞而生雀斑者,宜服六味地黄丸。
雀斑图(图缺)
犀角升麻丸
犀角(一两五钱) 升麻(一两) 羌活(一两) 防风(一两) 白附子(五钱) 白芷(五钱)生地黄(一两) 川芎(五钱) 红花(五钱) 黄芩(五钱) 甘草(生,二钱五分)
各为细末,合均,蒸饼为小丸,每服二钱,食远临卧用茶清送下。
【方歌】犀角升麻治雀斑, 靥子亦能痊,犀升羌防白附芷,生地芎红芩草丸。
时珍正容散
猪牙皂角 紫背浮萍 白梅肉 甜樱 桃枝(各一两)
焙干,兑鹰粪白三钱,共研为末,每早晚用少许,在手心内,水调浓搓面上,良久以温水洗面。用至七八日后,其斑皆没,神效。
【方歌】正容散洗雀斑容,猪牙皂角紫浮萍,白梅樱桃枝鹰粪,研末早晚水洗灵。
六味地黄丸
怀熟地(八两) 山萸肉 怀山药(炒,各四两)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方歌】六味地黄善补阴,能滋肾水并生津,萸苓山药丹皮泻,研末蜜丸服最神。
黑痣
黑痣生面霉点斑,小如黍粒豆形圆,孙络之血阳束结,挑破水晶膏点痊。
【注】此证生于面部,形如霉点,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肤高起一线。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由孙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宜用线针挑破,以水晶膏点之,三四日结痂,其痣自落,用贝叶膏贴之,兼戒酱醋,愈后无痕。
黑痣图(图缺)
水晶膏
矿子锻石水化开,取末五钱,又用浓咸水多半茶盅,浸于锻石末内,以咸水高锻石二指为度。再以糯米五十粒,撒于灰上,如咸水渗下,陆续添之,泡一日一夜,冬天两日一夜,将米取出,捣烂成膏。挑少许点于痣上,不可太过,恐伤好肉。
【方歌】水晶膏能点黑痣,咸水浸灰入糯米,一日一夜米泡红,取出捣膏效无比。
贝叶膏(见溃疡门)
黧黑
如尘久炱暗,原于忧思抑郁成,大如莲子小赤豆,玉容久洗自然平。
【注】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宜以玉容散早晚洗之,常用美玉磨之,久久渐退而愈。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玉容散
白牵牛 团粉 白蔹 白细辛 甘松 白鸽粪 白芨 白莲蕊 白芷 白术 白僵蚕 白茯苓(各一两) 荆芥 独活 羌活(各五钱) 白附子 鹰条白 白扁豆(各一两)防风(五钱)白丁香(一两)
共研末。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搽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方歌】玉容散退黧 ,牵牛团粉蔹细辛,甘松鸽粪及莲蕊,芷术僵蚕白茯苓,荆芥独羌白附子,鹰条白扁豆防风,白丁香共研为末,早晚洗面去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