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曰: “ 势来形止 ” 。是谓全气,全气之地,法葬其止。又曰: “ 其来若奔,其止若尸。 ” 是知来与奔,言其势之趋走者,动也;止与尸,明其形之端凝者,静也。势即来龙,形即穴星,势欲其来,形欲其止,故《经》曰: “ 过水所以止来龙 ” ,又曰: “ 外气横行 ” 。皆所以明其止也。
穴星万变不同,一如人形,虽大小、高下、肥瘠、俯仰、正侧各状之难齐,而其外貌之可必者,不出圆、扁、直、曲、方、凹之六体。六体之变不可胜穷,不合体者非穴星也,夫既明其体矣,又当求其气之所钟。
夫山体本静,故穴宜求动,动属阳,阳即生气。故《经》云: “ 葬者,乘生气也 ” 。后之明师更其说为隐语,云:先看金龙动不动者,即此也。龙从左来,其气倒右,故穴宜求之于右,龙从右来,其气倒左,故穴宜求之于左。故云:次看血脉认来踪。龙来正出者,落穴反多偏闪,龙来偏出者,落穴反多正结。故曰:梧桐叶上生偏子,杨柳枝头出正心也。
《经》云: “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 。何谓也?盖五行中以圆为金,以曲为水,以直为木。凡真穴必有圆动处,窝钳之圆在顶,乳之圆在下,突之圆在中。若窝钳之中更有突泡,乳突之上复有窝钳,名曰:罗纹土宿,即少阴少阳之穴也。孩儿头下有球檐,球檐下有葬口,葬口之上有正中曰人中,葬口之下余气曰球髯,此皆入穴动气证佐消息之异名也。
何为相水?盖有此圆可乘,左右必有微茫曲抱之水交揖于小明堂前内,后人更之曰:虾须、蟹眼、金鱼等名者,此也。
何为印木?盖微茫水外必有蝉翼沙两片,隐隐隆隆直夹过穴前,然后逼得微茫水合于小明堂内。昔人云: “ 上出明肩,下开暗翼,股明股暗,边短边长者 ” ,指此。非聚精会神含光洞视者莫能察见也。
有此三者,又须有五土四备,裁肪切玉之土,石山土穴取夫四备,土山石穴求乎肪玉。四征既具,中间必有暖气,即火也,此占穴之要法也。是故求穴大势所在,在乎水城堂局。而细察决疑则定于小明堂,次及近案龙虎鬼乐之情,看水城湾环所在即为有情,下砂须直面来收,即名 “ 得水 ” ,即穴不远矣!更审堂局何方平正,端的要以左右砂水相包适中处,对面登高望之合局处,自然而然不同,即穴不远矣,必欲无疑,看穴前有小明堂微茫水合处,可容人卧。昔人云:水证明堂堂证穴者,此也。小明堂内回首望穴星顶相,于圆、扁、直、曲、方、凹中随合一体,即是证佐。星体面上有窝、钳、乳、突、鸡心、鱼胞、灰中线、盏中酥、草中蛇等一项动气,即是真穴,或近案有情,或至此则砂水凶恶者皆消得穴中不见,名曰:神藏煞没;或至此则龙虎方驾得住,或直来横受到头,穴星是横山,则横龙出穴必有鬼,当以鬼星征应求之,惟孝顺鬼交抱于后,当从中取,又有无鬼者以托、乐证之,托乐之体不同,惟取逼近穴星为有力,又有无托乐者,或龙尽倒钩,或逆盘向里,则不拘托、乐有无。凡大龙尽处山尖薄,局势散,风吹水劫必不结穴,宜向腰脊求之,非腰结必骑龙,二者总须星辰端秀,穴情合法,夹从有情,局内水俱为之用,同称干龙正尽。大抵骑龙之穴,穴虽多种,不出倒、顺、横、侧这四势。倒顺之法不离龙脊,在龙脊者,山须开面,再出细 ** 星如过峡关,穴前小明堂宽平不觉水跌穴中,不见大水去穴前,去都亦出真面朝向转里,枝脚要抱回,当穴两旁,要有夹耳,即天乙太乙,罗城要周密无缺,水流去数十里必合,必有真水口,捍门收住,此顺骑龙之法也。若倒骑龙则多结于龙将尽处,倒望来龙结穴,元武须开大面,垂头须细嫩,小明堂近案夹耳一如前法求之,近身枝脚通应抱回,大水倒合会于后,或有捍门在后,罗城水口俱须紧密,水口以交互者为上,左顺侧骑,右顺侧骑,左倒侧骑,右倒侧骑四法。穴必偏向一边,亦以龙来左右定之,凡侧骑之势必偏,顺则取当面出一横案过宫收回,穴前之水,下砂枝脚趋来与横案相亲,如合盘之势必方佳。逆则取穴上收一边之水(凡言收一边水者,即指前界水而言,必无收后界水之理,记取、记取)。
面前另有横案遮阑,只取横而有情抱我更佳。盖逆势小案多顺,勿以为嫌。下砂逆砂收回,直面向里,明堂夹护应案罗城水口,一如常法检察,不可疏漏。唯有横骑龙结作不同各势,直与大龙腰落一体,或出一节二节星辰即结者,尚名横骑龙,若再抽数节,或开小障出脉作穴,方舟腰落,此其大略也。
大抵葬者,藏也。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藏之欲乘生气者,谓阳气聚处则无风、蚁、水三者侵体之患难夫也,。夫情与无情其本无二,山川交会何殊?有情者哉!信斯言也,求穴者思过半矣!
【白话释意】
《葬经》说: “ 势是奔驰而来的,形是聚结藏蓄的。 ” 这说的就是 “ 全气 ” 。 “ 全气 ” 之地,山水交会,龙脉结聚入穴,墓葬应当在这里。又说: “ 势来系奔驰着一样,它停下来后象尸体一样端凝不动 ” 。由此可知, “ 来 ” 和 “ 奔 ” 是说它的气势走得快,是动的, “ 止 ” 和 “ 尸 ” 是说明它的形态端凝,是静的, “ 势 ” 就是 “ 来龙 ” ,它是向穴山伸展的山脉; “ 形 ” 就是 “ 穴星 ” ,它是龙的气脉聚结的地方。势,应当要它奔驰而来,形,应要它能停下来藏蓄生气。所以《葬经》说: “ 经由水流以使来龙停下来,聚结融注生气。 ” 又说: “ 外气横形。 ” 就是通过水流来止聚龙脉生气。这些都是用来说明形的 “ 止 ” 。
“ 穴星 ” 千变万化,就象人的形貌,虽然大小、高低、肥瘦、俯仰、正面、侧面等各种状貌难以一致,但人们的外貌一定要概括为某些一类型的话,也不会超出圆、扁、直、曲、方、凹六科基本形体。这种形体的变化,是不能穷尽的。不合于一定体式的就不是穴星。已经认清它的形体,又应当探求气集中的所在。
山体原本是静的,因此穴应该求得动态,动属阳,阳就是生气。所以《葬经》说: “ 葬,就是为了乘得生气。 ” 后代的地理先生把这个说法改为隐语说: “ 先看金龙动不动 ” 就指的这意思。龙从左边来,它的气倒是在右边,所以穴位应该在右边寻求;龙从右边来,它的气倒时在左边,所以穴位应该在左边寻求。所以说:其次要看龙的血脉,认清它来的踪迹。龙年的方向是正面的,穴位的落定反而多偏侧;龙来的方向是偏侧的,穴位的落定反而是正面的多。所以说:梧桐是在叶的偏旁结成果实,杨柳反而是在枝头正中开花。
《葬经》说: “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 这是说什么的呢?因为五行中,把圆的作为金,把曲的作为水,把直的作为木,凡是真正有生气的穴,一定有圆动之处,窝穴(前平后突、两边鞠抱的阳结之穴)和钳穴(左右两边鞠抱特长而中平后凸的穴)的圆形在穴的顶部,乳穴(山势垂下复又高起所结之穴)的圆在穴的下部,突穴(平中起突之间穴)的圆在穴的中部。如果在窝穴和钳穴中还有泡突之形,在乳穴和突穴之上还有窝穴、钳穴的形态,就称为 “ 罗纹土族 ” ,也就是少阴少阳之穴。孩儿头(指圆形部分)下有球檐(穴场前),球檐下面有葬口(即 ** ),葬口上面正中之处叫 “ 人中 ” ,葬口下面的余气叫 “ 球髯 ” ,这都是印证说明穴之中有生气发动的别名。
什么叫 “ 相水 ” ?一般具有这种形态的穴相,左右两边一定会有微茫水(穴场外略低处)曲徊护抱着相交在穴前小明堂(指葬口之下平坦窝聚处)内,后人改称为:虾须、蟹眼、金鱼等名的,就是指这种情形。
什么叫“印木”?在微茫水外面一定有蝉翼沙(指穴前左右两翼略最高起之处)两片,隐隐约约,无形中有两股力量对夹过穴前,然后逼得微茫水相会合在小明堂内。前人说:上面长出明肩(第二分水内侧两道高的地方),下面开着暗翼(指蝉翼沙),一股明的气势,一股暗的力量,一边短一边长,说的就是上面的情形。如果不是聚精会神,具有明亮的目光去洞察巨细,就不能看得出来。
具有上面三种形体,还必须有“五土四备”和裁肪切玉之土,要是石头山泥土墓穴就取法“四备”,要是泥土山石头墓穴就从“肪玉”方面去求取。如果四种征象都已具备,中间一定会有暖气,就是火。就是推求龙穴的最重要的法则。所以找穴的大势所在,就在于水城(指围绕穴最重要的水流)的规模格局,而仔细观测判断疑难则以小明堂为依据,其次考察龙虎(指穴山前左右两山,称青龙、白虎、二山具有护卫龙穴不受风吹的作用)鬼(指横龙穴山背后手拖拽的小山)乐(龙脉由山侧横向入穴的穴山后方的山峦)的情态,看到水流弯曲环绕着的地方,就是富有情态,下砂(穴前水流的下方)应该当面朝穴,这就叫“得水”(指穴场四周水势环饶,水聚而穴气融结)这靠穴星就不远了。还要观察明堂的格局,哪边平正,重要的是看左右山水相环抱的适中之处,从对面登高远望过来。整个格局相配合的地方,它自然得体,与众不同,这就离穴不远了,在那地方定穴就没有错了。
看穴前面有小明堂微茫水相会合的地方,可容下一人躺着,前人说:以水来验证明堂,用时堂来验证穴,说的就是这种情形。从小明堂内回头望穴星顶上的形相,在圆、扁、直、方、凹这几种表态中只要且种相符合的,那就是证明。穴星的形体表面如果有窝穴、钳穴、乳穴、突穴、鸡心、鱼胞、灰中线、盏中酥、草中蛇等任何一项勃发生气,就是真穴。或者近案(穴山近前的矮山)很有情态,或者到这里后砂(龙穴前后左右诸山的总称)水的凶恶之形态都消失于穴中不见,叫做“神藏煞没”或者到这里后青龙、白虎才驾驭得住:或者是龙脉直来横受到头,穴星的山体是横着的,那么横龙出穴(龙脉从穴山之侧进入而结穴)一定有鬼山拖撑在后,应该以鬼星“即鬼山”征象去求取。要是孝顺鬼山交错抱特在后面,应从中间择取。还有的是穴山后没有鬼山的,就以乐山来验证。乐山的体态有不同,只要择其逼近穴星的为有力,还有的是穴山后没有乐山的,或者是龙脉已尽转过头,或者是反过来盘曲向星,就不论有没有乐山。凡是大龙脉尽头山形尖薄,格局气势分散,会受到风吹水劫,必然不能落结龙穴,应该向山的腰脊部位求取。
如果不在腰部结穴,就一定是“骑龙”的取法,腰结和骑龙,两种取法都应该使周围诸山端整清秀,穴的形态合乎法度,纵横之间富于情态,穴山形局之内的水流都能对穴有用,这两种都同称“干龙正尽”。一般来说,骑龙的地形,虽然可以有多种穴形,但不超出倒、顺、侧、横四种势态。倒和顺两种取法都要在龙脊部位,在龙脊结穴,山势必须开阔,然后再呈现出细嫩柔知的景象,穴星要有像经过两山相夹处那样的情状,穴前小明堂宽阔平坦,不感觉到水会跌流进穴中去,看不到大水从穴前而流去,即使有水流去也应该正面朝向转里,枝脚(龙脉主体两边所伸出的短小山峦,为龙脉分气所结。)要呈抱回之回势,相向着穴的两旁要有夹耳(从后边左右夹护穴场的两座山峦)。就是天已、太已两座山。罗城即穴山前水出口处众山布列,要周密严整,没有空缺裂隙,水流去几十里后一定会合,那里一定有真水口(指穴山前水流出口处),被捍门(即穴山前水流出口处如门户夹水对峙之山)收住,这就是顺骑龙法。要是倒骑龙法,则多把穴结在龙脉将尽之处,回过头来望着来龙结穴,元武(即玄武,指穴场后山)的山势要十分开阔,而且山势渐渐向穴场垂近,呈现十分舒缓柔和的情状,从小明堂去审察夹耳山的配合,方法如同顺骑龙一样;靠近穴场的技脚山全部应该呈现回抱之势,大的水渡反向会合在穴山后,有的有捍门山在后边,罗城水口都应该十分严整周密,水口以水浇交汇为上,左顺侧骑,右顺侧骑,左倒例骑,右倒例骑,这四种方法,穴都要偏向一边,也应该看龙脉来向的左右而决定。凡是侧骑的形势其位置一定偏,如果是顺向,则应择取一座横案山(穴山近前的横山)经过穴场而收回势,穴前的水流下砂和枝脚都趋向过来和横案山相亲近,有如合盘的势态,这样才好。如果是逆向,就择取穴上收一边之水(凡是说收一边水的,就是指收前界水,而绝没有说收后果水的道理。)前面另外还有横案山遮拦的话,就只择取横向而有抱峙穴山的为好。一般说,逆势小案山就多为顺向。不要嫌弃这种情形。下砂应该逆向插入收回,真面朝向里,夹护明堂的形势,应审察罗城、水口,就以常用方法去检验,不能有疏漏。只有横骑龙的结穴作法与各势不同。而跟大龙脉从腰部结穴的体式差不多,如果在大龙脉上派生出一座两座山峦,在那里结穴的,还叫做横骑龙,如果衍生出好几座山峦,或者象张开一片帐幔,山脉之势比较形阔,在这里落穴。就称为腰落。这些是察形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一般来说,葬,就是为了藏蓄生气。墓穴,就是山水相交,阴阳相融和凝注,情所集中的地方。藏蓄,为了乘得生气,是说阳气聚结处就没有风、蚁、水三者侵蚀骸体的忧患,而情和无情的本源都一样的并没有两个,为什么山水交会的地方就特别有情呢?要是相信了这话,求穴的人对察形的道理也就大体上都领悟超过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