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瘥后二十症
四肢浮肿
瘥后四肢浮肿,因大病脾土受伤,脾虚不能制水,饮食骤进,气血滋荣,流于四肢,夜则如常,日则浮肿。脾健自愈,误用温补,反添蛇足。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大便燥结
瘥后饮食渐增,而大便或十日、半月不下,亦不觉其苦。此因热病肠胃干燥,血不能润,气不能送。
误用通利,死不终朝矣。
卷下 瘥后二十症
皮肤痛痒
毒火最重之症,气血被其煎熬。瘥后饮食渐进,气血滋生,串皮肤而灌百骸,或痛或痒,宛如虫行,最是佳境,不过两三日,气血流通而自愈矣。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半身不遂
疫症失治于前,热流下部,滞于经络,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卧不能动。误作痿治,必成废人。(经验)
卷下 瘥后二十症
食少不化
瘥后不欲饮食,纵食亦不化,此乃脾胃虚弱,宜健脾养胃。
卷下 瘥后二十症
惊悸
瘥后血虚,肝失其养,胆无所恃,怯而惊悸。
卷下 瘥后二十症
怔忡
病后水衰火旺,心肾不交,故躁动不宁。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失音
瘥后有声不能言,此水亏不能上接于阳也。
卷下 瘥后二十症
郑声
郑声者,声战无力,语不接续,乃气虚也。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喜唾
瘥后喜唾不能自止者,胃中有寒也,宜温之。热病愈后吐津不止,虽属胃虚,犹有余热,不宜温之,只用梅枣丸噙之立愈。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多言
言者心之声也。病中谵妄,乃胃热乘心;瘥后多言者,犹有余热也。譬如灭火,其火已息,尚有余烟。
卷下 瘥后二十症
遗精
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肾。瘥后心肾气虚,不能管摄,故遗。
卷下 瘥后二十症
恐惧
瘥后触事易惊,梦寐不宁,乃有余热;热极生痰,痰与气搏,故恐惧。
卷下 瘥后二十症
昏睡
终日昏昏不醒,或错语呻吟,此因邪热未尽,伏于心胞络所致。
卷下 瘥后二十症
自汗盗汗
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在外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症未有不从心、肾而得者。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阴虚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心神不安
瘥后心血亏损,心失其养,以致心神不安。
卷下 瘥后二十症
虚烦不寐
瘥后气血两虚,神不守舍,故烦而不寐。
卷下 瘥后二十症
劳复
大病瘥后,早犯女色而病者,为女劳复。女犯者为男劳复。其症头重不能举,目中生花,腰背疼痛。四肢无力,憎寒发热,阴火上冲,头面烘热,心胸烦闷。《活人书》以 鼠屎汤主之,有热者竹皮汤、烧 散主之。《千金》以赤衣散,虚弱者以人参三白汤调赤衣散最妙。脉沉细,逆冷,小腹急痛者,以当归四逆散加附子、吴萸,调赤衣散救之。更以吴萸一升酒拌炒熨小腹最妙。凡男卵缩入腹,女乳缩,脉离经者,死不可救。余治劳复,用麦冬汤每每取效。
卷下 瘥后二十症
食复
瘥后余热未尽,肠胃虚弱,不能食而强食之,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搏,两阳相合而病者,名曰食复。
卷下 瘥后二十症
阴阳易
男子病后,元气未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阳易;女人病后,元气未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阴易。其状男子则阴肿入腹,绞痛难忍;妇人则乳抽里急,腰胯痛引,腹内热攻胸膈,头重难抬,仰卧不安,动摇不得,最危之症。
卷下
瘟毒发疮
瘟毒发斑,毒之散者也;瘟毒发疮,毒之聚者也。初起之时,恶寒发热,红肿硬痛,此毒之发扬者;但寒不热,平扁不起,此毒之内伏者。或发于要地,发于无名,发于头面,发于四肢,种种形状,总是疮症,何以知其是疫?然诊其脉、验其症而即知也。疮症之脉洪大而数,疫则沉细而数;疮症先热后寒,疫则先寒后热;疮症头或不痛,疫则头痛如劈,沉不能举;是其验也。稽其症,有目红、面赤而青惨者,有忽汗忽燥者,有昏愦如迷者,有身热肢冷者,有腹痛不已者,有大吐干呕者,有大泄如注者,有谵语不止者,有妄闻妄见者,有大渴思水者,有燥躁如狂者,有忽喊忽叫者,有若惊若惕者,神情多端,大都类是,误以疮症治之,断不能救。
卷下
娠妇疫疹
娠妇有病,安胎为先,所谓有病以末治之也。独至于疫,则又不然,何也?母之于胎,一气相连,母病即胎病,母安则胎安。夫胎赖血以养,母病热疫之症,热即毒火也,毒火蕴于血中,是母之血亦为毒血矣。毒血尚可养胎乎?不急有以治其血中之毒,而拘拘以安胎为事,母先危矣,胎能安乎?人亦知胎热则动,胎凉则安。母病毒火最重之症,胎自热矣。极力清解凉血,使母病一解,而不必安自无不安矣。至于瘥后以及病中适逢经来,当以类推。若以产后、经期,药禁寒凉,则误人性命,只数日间耳!急则治其标者,此之谓也。
卷下 疫疹之形
松浮
松而且浮,洒于皮面,或红,或紫,或赤,或黑,此毒之外现者,即照本方治之,虽有恶症,百无一失。
卷下 疫疹之形
紧束有根
疹出紧束有根,如从肉里钻出,其色青紫,宛如浮萍之背,多见于胸背。此胃热将烂之色,即宜大清胃热,兼凉其血,务使松活色退,方可挽回。稍存疑惧,即不能救。
卷下 疫疹之色
红活
血之体本红,血得其畅,则红而活,荣而润,敷布洋溢,是疹之佳境也。
卷下 疫疹之色
淡红
淡红有美有疵。色淡而润,此色之上者也;若淡而不荣,或有娇而艳、干而滞,血之最热者。
卷下 疫疹之色
深红
深红者,较淡红而稍重,亦血热之象。一凉血即转淡红。
卷下 疫疹之色
艳红
色艳如胭脂,此血热极之象,较深红而愈恶。必大用凉血始转深红,再凉之而淡红矣。
卷下 疫疹之色
紫赤
紫赤类鸡冠花而更艳,较艳红而火更盛。不即凉之,必至变黑。
卷下 疫疹之色
红白砂
细碎宛如粟米,红者谓之红砂,白者谓之白砂。疹后多有此症,乃余毒尽透,最美之境,愈后脱皮。若初病未认是疫,后十日、半月而出者,烦躁作渴,大热不退,毒发于颔者,死不可救。
卷下
疫疹不治之症
疫疹初起,六脉细数沉伏,面颜青惨,昏愦如迷,四肢逆冷,头汗如雨,其痛如劈,腹内扰肠,欲吐不吐,欲泄不泄,男则仰卧,女则覆卧,摇头鼓颔,百般不足。此为闷疫,毙不终朝矣。如欲挽回于万一,非大剂清瘟不可,医家即或敢用,病家决不敢服,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含药而亡。虽然,难矣哉!
卷下
疫疹诸方
败毒散(《活人》) 治时行疫疠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声重,咳嗽痰喘,眼赤口疮,热毒流注,脚肿腮肿,诸疮斑疹,喉痹吐泄。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茯苓 薄荷 甘草疫症初起,服此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盘踞经络,有斑即透,较升、葛、荆、防发表多多矣。如口干舌燥加黄芩,喉痛加豆根,倍加桔梗、甘草。古方引用生姜,姜乃暖胃之品,疫乃胃热之症,似不宜用,以葱易之。
此足太阳、少阳、阳明药也。羌活入太阳而理游风;独活入太阴而理伏邪,兼能除痛;柴胡散热升清,协川芎和血平肝,以治头痛目昏;前胡、枳壳降气行痰,协桔梗、茯苓以泄肺热而除湿消肿;甘草和里;而发表更以薄荷为君,取其辛凉,气味俱薄,疏导经络,表散能除高巅邪热。古人名曰败毒,良有以也。
凉膈散(《局方》)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诸风螈 ,胃热发斑,发狂,惊急抽风。
连翘 生栀子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生石膏 竹叶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古方用大黄、芒硝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予忆疫疹乃无形之毒,投以硝、黄之猛烈,必致内溃。予以石膏易去硝、黄,使热降清升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意也。
清瘟败毒饮(《一得》)治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不论始终,以此为主。后附加减。
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 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 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中剂三钱至四钱,小剂二钱至四钱)
真川连(大剂六钱至四钱,中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 生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竹叶 甘草 丹皮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劈,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即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如斑一出,即用大青叶,量加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
此内化外解、浊降清升之法,治一得一,治十得十。以视升提发表而愈剧者,何不俯取刍荛之一得也。
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斑疹虽出于胃,亦诸经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剂,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
疫疹之症:头痛倾侧,本方加石膏、玄参、甘菊花。
骨节烦痛,腰如被杖,本方加石膏、玄参、黄柏。
遍体炎炎,本方加石膏、生地、川连、黄芩、丹皮。
静躁不常,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丹皮、黄芩。
火扰不寐,本方加石膏、犀角、琥珀、川连。
周身如冰,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黄柏、丹皮。
四肢逆冷,本方加石膏。
筋抽脉惕,本方加石膏、丹皮、胆草。
大渴不已,本方加石膏、花粉。
胃热不食,本方加石膏、枳壳。
胸膈遏郁,本方加川连、枳壳、桔梗、栝蒌霜昏闷无声,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黄芩、羚羊角、桑皮。
筋肉 动,本方加生地、石膏、黄柏、玄参。
冷气上升,本方加石膏、生地、丹皮、川连、犀角、胆草。
口秽喷人,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
满口如霜,本方加石膏、川连、连翘、犀角、黄柏、生地。
咽喉肿痛,本方加石膏、桔梗、玄参、牛子、射干、山豆根。
嘴唇 肿,本方加石膏、川连、连翘、天花粉。
脸上燎泡,本方加石膏、生地、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马勃、归尾、丹皮、玄参。
大头天行,本方加石膏、归尾、板蓝根、马勃、紫花地丁、银花、玄参、僵蚕、生大黄(脉实者量加)。
腮,本方加石膏、归尾、银花、玄参、紫花地丁、丹皮、马勃、连翘、板蓝根。
颈颌肿痛,本方加石膏、桔梗、牛蒡子、夏枯草、紫花地丁、玄参,连翘、银花、山豆根。
耳后痛硬,本方加石膏、连翘、生地、天花粉、紫花地丁、丹皮、银花、板蓝根、玄参。
耳聋口苦,本方加生地、玄参、柴胡、黄柏。
嗒舌弄舌,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黄柏、玄参。
红丝绕目,本方加菊花、红花、蝉衣、谷精草、归尾。
头汗如涌,本方加石膏、玄参。
切牙,本方加石膏、生地、丹皮、龙胆草、栀子。
鼻血泉涌,本方加石膏、生地、黄连、羚羊角、桑皮(生用)、玄参、棕灰、黄芩。
舌上珍珠,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连翘、净银花、玄参、花粉。
舌如铁甲,本方加石膏、犀角、川连、知母、天花粉、连翘、玄参、黄柏。
舌疔,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连翘、银花。
舌长(以片脑为末涂舌上,应手而缩,甚者必须五钱而愈。)
舌衄,本方加石膏、丹皮、生地、川连、犀角、栀子、败棕灰。
齿衄,本方加石膏、黄柏、生地、丹皮、栀子、犀角、川连、玄参、黄芩。
谵语,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丹皮、栀子、黄柏、龙胆草。
呃逆,本方加石膏、柿蒂、银杏、竹茹、羚羊角、枇杷叶。(不止,用四磨饮一钱,调服本方即止。
四磨饮:沉香、槟榔、乌药、枳壳)。
呕吐,本方加石膏、川连、滑石、甘草、伏龙肝。
似痢非痢,本方加石膏、川连、滑石、猪苓、泽泻、木通。
热注大肠(加同上)。
大便不通(蜜煎导法),本方加生军。
大便下血,本方加生地、槐花、棕炭、侧柏叶。
小便短缩如油,本方加滑石、泽泻、猪苓、木通、通草、 蓄。
小便溺血,本方加生地、桃仁、滑石、茅根、川牛膝、琥珀、棕炭。
发狂,本方加石膏、犀角、川连、栀子、丹皮、川黄柏。
痰中带血,本方加石膏、黄芩、棕炭、生桑皮、羚羊角、生地、栝蒌霜。
遗尿,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滑石。
喘嗽,本方加桑皮、黄芩、石膏、羚羊角。
发黄,本方加石膏、滑石、栀子、茵陈、猪苓、泽泻、木通。
循衣摸床,本方加石膏、川连、犀角、丹皮、栀子、胆草。
狐惑,本方加石膏、犀角、苦参、乌梅、槐子。
战汗(战后汗出、脉静、身凉,不用药;有余热即服本方小剂,一药而安)。
瘟毒发疮,本方加石膏、生地、川连、紫花地丁、金银花、(上加)升麻、(下加)川牛膝、(胸加)枳壳、蒲公英、(背加)威灵仙、(出头)皂刺。
以上五十二症按症加减。以下瘥后二十症,另载各症诸方于本症。
四肢浮肿 加味六君子汤人参(一钱) 于术(一钱) 云苓(二钱) 木香(三分) 砂仁(五分) 甘草(八分)
薏仁(五钱) 泽泻(一钱半) 生姜(一片) 黑胶枣(二枚)
大便燥结 当归润燥汤(气虚者加人参、黄 )
大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 麻仁(二钱) 郁李仁(三钱) 肉苁蓉(一钱半) 杏仁(一钱半)
白蜜(一匙)
皮肤痛痒八珍汤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半) 甘草(八分)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半) 生姜(一片) 黑枣(二枚)
半身不遂 小剂败毒饮加:木瓜 牛膝 续断 萆 、黄柏 知母 威灵仙。
食少不化 加味异功散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 山楂(二钱) 谷芽(三钱)
甘草(五分) 砂仁(八分) 生姜(一片) 黑枣(三枚)
惊悸 茯神镇惊汤人参(一钱) 黄 (钱半,炙) 当归(二钱) 茯神(三钱) 远志(钱半) 龙齿(二钱, )
白芍(一钱) 麦冬(二钱) 琥珀(一钱,研冲服) 炙甘草(八分) 龙眼(三枚) 灯芯(三十寸)
怔忡 琥珀养心汤人参(一钱) 当归(二钱) 茯神(三钱) 枣仁(钱半,炒) 远志(钱半,炙) 石菖蒲(一钱)
琥珀(一钱 研冲服) 炙草(八分) 麦冬(二钱) 龙眼(三枚)
失音 六味地黄汤熟地(五钱) 山萸(一钱) 茯苓(钱半) 丹皮(钱半) 山药(二钱) 泽泻(钱半)
郑声 补中益气汤人参(一钱) 黄 (钱半,炙) 当归(二钱) 白术(钱半) 陈皮(一钱) 升麻(八分)
柴胡(一钱) 甘草(八分)
喜唾 梅枣噙化丸乌梅(十枚) 黑枣(五个;去核,共捣如泥,加炼蜜为丸,弹子大,每用一丸,放口噙化)。
多言 加味参麦饮人参(五分) 麦冬(三钱) 五味子(八分) 通草(八分) 石菖蒲(一钱) 川连(五分)
甘草(三分) 白芍(一钱) 灯芯(三尺)
遗精 茯神汤茯神(五钱半) 远志(钱半,炒) 枣仁(二钱,炒) 石菖蒲(一钱) 白茯苓(一钱)
川连(五分) 人参(一钱) 生地(三钱) 当归(钱半) 甘草(五分) 牡蛎(二钱, ) 莲子(七枚)
恐惧 补胆防风汤人参(七分) 防风(一钱) 细辛(五分) 川芎(八分) 甘草(五分) 茯神(钱半)
独活(八分) 前胡(八分) 黑枣(三枚)
昏睡参麦黄连汤人参(五分) 麦冬(三钱) 川连(四分) 生枣仁(五钱) 石菖蒲(一钱) 甘草(五分)
自汗盗汗 加味归脾汤人参(一钱) 黄 (钱半,炒) 白术(一钱,炒) 茯神(三钱)
枣仁(二钱,炒) 远志(钱半,炒) 甘草(五分) 当归(钱半) 麻黄根(二钱) 牡蛎(三钱)
红枣(三枚) 浮麦(三钱)
心神不安 宁志丸石菖蒲(一两) 远志(一两) 当归(三钱) 茯神(五钱) 人参(二钱) 麦冬(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早用米汤饮服三钱)。
虚烦不寐 酸枣仁汤枣仁(五钱,炒) 人参(八分) 甘草(八分) 茯神(三钱) 川芎(八分) 知母(一钱) 远志(一钱,炒) 龙眼(三枚) 灯草(三十寸)
劳复 加味当归四逆汤柴胡(八分) 当归(钱半) 白芍(一钱) 枳实(一钱) 甘草(五分,赤衣散:室女经布近阴处一片,烧灰,调服)。
食复 香砂平胃散苍术(一钱半,炒) 浓朴(一钱,炒) 陈皮(一钱) 木香(五分) 砂仁(八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有食积加山楂、麦芽、神曲、茯苓)
阴阳易 当归白术汤白术(一钱) 当归(一钱) 桂枝(一钱) 附子(一钱) 甘草(八分) 白芍(一钱) 黄 (一钱,炙)
人参(钱半) 生姜(三钱)
烧 散裆(八分,近阴处,男用女裆,女用男裆,烧灰,温水和服)
青竹茹汤竹茹(半斤) 栝蒌根(一两,水二升,煎一升服)
鼠屎汤韭白根(一把) 鼠屎(十四粒) 水煎服韭根散韭根 栝蒌根 青竹茹 炮姜(各五钱,共为粗末,分八分。用水盏半,煎五分,入鼠屎一钱和服。
治阴阳易危急之症)。
千金方 治劳复或食复发热者。
栀子仁(一钱) 生石膏(三钱) 鼠屎(十四粒) 淡豉(半合) 水煎服。
麦冬汤 治劳复气欲绝者,用之大效,能起死回生。
麦冬(一两,去心) 甘草(二两,蜜炙) 粳米(半合) 苏竹叶(十五片) 黑枣(二枚,去核)
上为细末,水二盏,煎米令熟,去米,约汤盏半,入药五钱,煎至一盏。温服,不能服者,绵浸滴口中。此方不用石膏,以三焦无火也。加人参更妙。
疫疹之形:松浮,本方加大青叶、玄参。
紧束有根,本方加石膏、生地、犀角、玄参、桃仁、紫草、川连、红花、连翘、归尾。
疫疹之色:红活,本方加大青叶、玄参。
淡红,本方加大青叶、玄参。
深红,本方加大青叶、玄参、生地。
艳红,本方加大青叶、生地、石膏、丹皮、玄参。
紫赤,本方加石膏、生地、玄参、川连、犀角、丹皮、桃仁。
红白砂,本方小剂加生地、当归、蝉衣。
卷下 附验案
附一紫黑相间治验
正阳门外,蒋家胡同口内,祥泰布铺,祁某,晋人也。长郎病疫,原诊谢以不治,又延一医,亦不治。及至邀余,已七日矣。诊其脉,六部全伏;察其形,目红面赤,满口如霜,头汗如雨,四肢如冰;稽其症,时昏时躁,谵妄无伦,呕泄兼作,小水癃闭,周身斑疹,紫黑相间,幸而松活,浮于皮面,毒虽盛而犹隐跃,此生机也。查看前方,亦用犀、连,大剂不过钱许,乃杯水之救耳!予曰:令郎之症最险,不畏予药过峻,死中求活,不然,变在十四日。祁恳甚切,予用大剂,石膏八两,犀角六钱,黄连五钱,余佐以本方之味,加伏龙肝一两,滑石五钱,木通三钱,猪苓、泽泻各二钱,更加生地一两,紫草三钱,归尾三钱,大青叶二钱。以色紫黑也,连投二服。至九日脉起细数,手足回温,呕虽止而泄如旧,仍用本方去伏龙肝,又二服。至十一日,脉转洪数,头汗遂止,黑斑变紫,小水亦利,大便亦实,但妄谵如前,身忽大热,烦躁更甚,大渴不已,以火外透也,仍用本方去滑石、木通、猪苓、泽泻,加花粉、山豆根。以喉微痛也,更以冰水与服,以济其渴。又二帖,色转深红,热势稍杀,谵妄间有,犹渴思冰,投本方减生地五钱去归尾、紫草、豆根、花粉。又二服,诸症已退十分之三,药减四分之一,但饮水而不思食。祁疑而叩曰:病虽减,而十数日不食,尚能生乎?予曰,生矣,按法治之,二十一日方可全愈。
又二服,斑化多半,胃气渐开,热亦大减,照本方药减四分之二,去大青叶。又二服,斑点全消,饮食旋食旋饿,方能起坐,诊其脉,尚有六至,犹有余热,不即清之,其势复张,更难为力,犹用石膏二两四钱,犀角三钱,黄连二钱,余亦类减。十九日用石膏一两二钱,犀角二钱,黄连一钱,加乌梅三个,酸以收之也。予曰:前言二十一日,方能成功,今已十九日矣,令郎如此,可见前言之不谬也。祁某喜曰:若非立定主意,几为众口所误,初立此方,体全堂不肯卖药,叩其所以,言误开分两,以八钱为八两、六分为六钱耳。予历指同乡服此得痊者颇多,虽卖。犹嘱以再三斟酌。二十日犹用石膏八钱,犀角钱半,黄连八分,加洋参二钱,麦冬三钱,归身二钱,川芎一钱,以调气血。二十一日用八珍汤加麦冬、五味,立方需大纸一张。昨言初方药店不肯发药,今令郎已愈,录一治法于方前,计服石膏、黄连。犀角若干,使彼知予用药之奇,即药铺亦未之见也。
录曰:瘟毒发斑,疫症之最重者,然有必活之方。无如医家不敢用,病家不敢服,甚至铺家不敢卖,有此“三不敢”,疫疹之死于误者,不知凡几,可胜叹哉!令郎之症,蒙相信之深,邀予延医。予用大剂连投十五帖,今已全安,计用石膏六斤有另,犀角七两有另,黄连六两有另。此前人所未有,后人所未见,故笔之于书,以征奇效。
卷下 附验案
附一紫黑呃逆治验
丙午夏四月,塞道掌侄孙兆某者,病疫已十一日,原诊辞以备后事。塞公另延一医,用理中汤,兆某妻舅工部员外伊芳公,素精医术,不肯与服。曰:若治此症,非余某不可。其家因有人进谗言予用药过峻,惧不敢请,伊芳公力争,恳予甚切。予因知遇之感,慨然同往。诊其脉,沉细而数;验其症,周身斑点,紫黑相间,加以郁冒直视,谵语无伦,四肢如冰,呃逆不止,舌卷囊缩,手足动摇,似若循衣。此实危症,幸而两目红赤,嘴唇焦紫,验其是热。查看前方,不过重表轻凉,此杯水投火,愈增其焰,以致变症蜂起。
予用大剂,更加玄参三钱,大青叶二钱,使其内化外解,调服四磨饮。本家惧不敢服,伊芳公身任其咎,亲身煎药,半日一夜,连投二服,呃逆顿止,手足遂温,次日脉转洪数,身忽大热,以毒外透也。予向伊芳公曰:按法治之,二十一日得痊。但此剂不过聊治其焰,未拔其根,药力稍懈,火热复起。一方服至五日,病势大减,药亦减半。服至八日,药减三分之二,去大青叶。服至十日,药减四分之三,以后诸症全退,饮食渐进。计服石膏五斤十四两,犀角四两六钱,黄连三两四钱,举家狂喜,始悔进谗言之误也。
卷下 附验案
附一昏愦呃逆治验
右营守府费公名存孝者,年近七旬,癸丑四月,病疫已八日矣。诊其脉,细数无至;观其形色,如蒙垢,头汗如蒸,昏愦如痴,谵语无伦,身不大热,四肢振摇且冷,斑疹隐于皮内,紫而且赤,幸不紧束。
此疫毒内伏,症亦危矣。如斑不透,毒无所泄,终成闷症,毙在十四日。查看前方,不外荆、防、升、葛。
不知毒火壅遏之症不清,内热不降,斑终不出,徒肆发表,愈增其势,燔灼火焰,斑愈遏矣。予用大剂,石膏八两,犀角六钱,黄连五钱,加大青叶三钱,升麻五分。使毒火下降,领斑外透,此内化外解,浊降清升之法。次日,周身斑现,紫赤如锦,精神若明若昧,身亦大热,手足遂温,间有逆气上冲,仍照本方加生地一两,紫草三钱,调服四磨饮。其侄惧逆气上冲,予曰:无妨,服此即止。进门时,见又帖有堂号,因问曰:又延医乎?其侄曰:相好请来,但诊其脉,不服药耳。予曰:予治此症,前人未有,昨日敢服此方令叔活矣。然见者必以为怪,君其志之。后医者至,果见予方,大叱其非,曰:一身斑疹,不按古法,用如许寒凉水注,斑疹如何能透?急宜提表,似或可救,即用荆、防、升、葛,更加麻黄,连服二煎,及至半夜,呃逆连声,四肢逆冷,足凉过膝。举家惊惶,追悔莫及。守城而进,叩门求见,问其所以,曰:变矣。问服何方?曰:他方。予曰:既服他方,仍请他治之。其侄见予不往,权将四磨饮原方,连灌二煎,呃逆顿止,手足遂温。转恳予素契者,登门叩恳,予怜其以官为家,又系异乡人,仍按本方大剂调治,二十一日全愈。计用石膏五斤四两,犀角五两二钱,黄连四两八钱。此癸丑四月间事也。
卷下 附验案
附一痰中带血治验
安徽富藩台堂夫人病疫,初起但寒不热,头晕眼花,腰体疼痛。医者误认虚寒,用六味加杜仲、续断、牛膝、木瓜,两服后,昏沉如迷,呼吸将绝,并不知其为病所苦。令叔五公,现任兵部郎中,邀予往看。
诊其脉,沉细而数;稽其症,面颜红赤,头汗如淋,身热肢冷,舌燥唇焦。予曰:非虚也,乃疫耳。五曰:种种形状是虚,何以言疫?予曰:若是虚症,面颜不至红赤,舌不焦,唇不燥,通身大汗,乃元阳将脱之象,岂独头汗如淋、身热肢冷哉?大剂决不敢服,暂用凉膈散,清其内热,明日斑疹微露,症自明矣。次日斑点隐隐,含于皮内。五见骇然曰:几误矣。即投败毒中剂,加大青叶钱半,升麻五分。次日周身斑见,紫赤松浮,身忽大热,肢亦不冷,烦躁大渴,即换大剂,石膏八两,犀角六钱,黄连五钱,加生地一两,紫草三钱,大青叶三钱,连投二服,斑转艳红,惟咳嗽不止,痰中带血粉红。此金被火灼,即按本方加羚羊角三钱,桑皮三钱,棕炭三钱,丹皮二钱,又二服,嗽宁血止,色转深红,热亦大减。照本方去紫草、羚羊、桑皮、棕炭;减生地五钱,石膏二两,犀角二钱;加木通钱半,滑石五钱,以小水不利也。又二服,诸症已减十分之六,犹用石膏二两四钱,犀角二钱,黄连钱半,生地四钱,去木通、滑石。又二服后,用犀角钱半,黄连八分,石膏八钱,加人参一钱,当归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五分。连服二帖,饮食倍增,精神渐旺矣。
卷下 附验案
附一目闭无声治验
世袭骑都尉常公,系户部郎中观公名岱者,中表弟也。癸丑五月病疫。观公素精医术,调治半月,斑疹暗回,而诸症反剧,已备后事。乃弟因一息尚在,复邀予治。诊其脉,若有若无;观其色,目闭无声,四肢逆冷,大便旁流清水。予谢以不治。阖家拜恳,但求开方,死而无怨。予见嘴唇微肿,紫而且黑,知内有伏毒,非不可救。热乘于心肺,故昏闷无声;乘于肝,故目闭;乘于脾,故四肢逆冷;乘于大肠,故旁流清水。查看前方,亦是清热化斑等剂。观公素性谨慎,药虽不错,只治其焰,未拔其根,当此危急之秋,再一探视,死在三七。予按本方,用犀角八钱,黄连六钱,加滑石一两,木通三钱,猪苓、泽泻各二钱,桑皮三钱,栝蒌霜三钱,另用石膏一斤,竹叶一两,熬水煎药。连进三煎,次日脉起细数,手足遂温,旁流亦减,小水亦通,目开而声出矣。仍用本方去滑石、木通、猪苓、泽泻、桑皮、栝蒌。又一服,以后逐日减用,七日而痊。观公登门道谢曰:舍表弟之症,一百死一百,一千死一千,君能生之,敢不心悦而诚服!
卷下 附验案
附一谵妄若有所见治验
工部员外彩公名柱者,令亲内务府高某,病疫九日,邀予。其脉浮大而数,身热如炉,目红面赤,赤斑成片,忽然大叫,若有所见,卒然惊惕,若有所惧,语生平未有之事、未见之人。举家惊恐,疑有邪附。
本地风俗,最喜看香送祟,以至异端之术,不绝于门。予进屋内,香烟一室,满壁符签咒语。予曰:此邪予能去之,将此一概收去,只用大冰四块,安置四角。彩问何为?予曰:当此暑热,病此大热之症,加以香烛辉煌,内外夹攻,不狂何待?此邪热乘于肝胆,故发狂,外用多冰,收其熏蒸暑气,内服清凉解散之药,病除而狂自止,焉有邪附者乎?遂用大剂,七日而愈。
卷下 附验案
附一昏闷无声治验
理藩院侍郎奎公四令弟病疫,昏闷无声,身不大热,四肢如冰,六脉沉细而数。延一不谙者,已用回阳救急汤,中表兄富公,力争其不可。及予至,诊其脉,沉细而数;察其形,唇焦而裂,因向富公曰:此阳极似阴,非阴也。若是真阴,脉必沉迟,唇必淡而白,焉有脉数、唇焦认为阴症哉?此热毒伏于脾经,故四肢厥逆,乘于心肺,故昏闷无声,况一身斑疹紫赤,非大剂不能挽回。遂用石膏八两,犀角六钱,黄连五钱、余佐以大青叶、羚羊角。连服二帖,至夜半身大热,手足温,次日脉转洪大。又一服热减而神清矣。以后因症逐日减用,八日而愈,举家狂喜,以为异传。
卷下 附验案
附一鼻血泉涌治验
癸丑冬月,国子监司业五公名格者,二令媳病疫,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请一医者,用表散药,加藿香、半夏、苍术,其症反极。又延一人,用清凉之剂稍安,次日加石膏三钱,犀角八分,黄连五分,脉转沉伏,四肢逆冷,昏迷若昧,医者认为转阴。谢以不治。五公满服愁怀,徘徊庭院。夫人曰:数年前活我者谁乎?五公恍然大悟曰:非此人断乎不可,邀余述其所以。予诊其脉,验其症色,曰:此易事耳。五曰:明系热症,投凉药反剧,更有何术?予曰:治病犹用兵也,小固不可以敌大,弱固不可以敌强,病大药小,反增其势,予按法治之,管教十四日而愈。未几二令郎亦病,诊其脉,观其色,曰:令郎之症,受毒已深,较令媳更重。即按法治之,七、八日,种种变症难以枚举,好在二十一日。两服后,周身斑点紫赤相间,有紧有束,有松有浮。五公骇然曰:君言较前更重,何其验也。即用大剂,石膏八两,犀角六钱,黄连五钱,更加生地一两,紫草三钱,归尾二钱,大青叶三钱。一服三煎,更以四煎熬水,次日煎药。一方服至六帖,紧者松,束者浮,但鼻血泉涌,谵妄无伦。五惧去血过多。予曰:此热血妄行,毒犹因此而得发越,止之甚易。即照本方加棕炭三钱,桑皮三钱,羚羊角三钱,两服血止,去桑皮、棕炭、羚羊。又二服,胃气渐开,色转淡红,渐有退者,用石膏四两,犀角四钱,黄连三钱,去紫草、归尾,减生地五钱,大青叶钱半。又二服,斑全消,用生地三钱,犀角三钱,黄连二钱,石膏二两八钱。又二服,饮食大进,自颈至胸。复泛红砂,此余毒尽透也,用生地三钱,犀角二钱,黄连钱半,石膏一两六钱。又二帖,精神渐长,仍用生地三钱,犀角钱半,黄连八分,洋参一钱,麦冬三钱,归身钱半,石膏八钱,酸梅二个。又三服而安。五公喜而言曰:小儿之生,先生再造矣。
予曰,前治令媳,乃救令郎耳!此症若初服生姜、半夏、苍术、藿香,断不能救。斑乃胃热之症,诸药大能燥胃,火上添油,尚望生乎?嗣后一家连治七人,俱是大险,在我治之无难,五亦服之若素。
卷下 附验案
附一嘴唇肿治验
四川闻藩台二令媛。癸丑冬月一病即斑,其色深红而松浮,症原不重,但脉细数有力,此内有伏热。
即用中剂,加大青叶,连投五服,斑退而神安,再二服,可以无事。因年轻畏药,不肯多服,又不忌饮食,越七日,身忽大热,大渴,嘴唇 肿,牙缝流血,口秽喷人。予用大剂,加生地一两,次日热渴稍杀,而颈亦红肿,即于本方加牛子、夏枯草、银花各三钱,连投三服,颈虽消,右腮又肿,又于本方去牛子、夏枯草,加板蓝根、马勃。又三服而腮肿全消,唇亦稍散,周身泛砂,红白相间,又于本方去板蓝根、马勃,加大青叶。又三服,嘴唇全消,通身脱皮成片。彼按本方调理十余日方痊。此症计用石膏八斤有另,犀角八两,黄连七两。闻公任部曹时,与予契交,夫人信任无疑,是以得痊。
卷下 附验案
附一舌甲治验
正红旗护军活隆武者,乃太仆寺员外郎华公胞侄也,系予世好。丙午夏,出疹本轻,尊人畏予用药过峻,惧不敢邀,及至舌卷囊缩,方邀予治。诊其脉,细数有力;观其色,气壮神昂,非死候也;及验其舌,其黑如煤,其坚如铁,敲之戛戛有声。因问曰:前医何以不药?尊人曰:彼云满舌皆黑,前人列于不治。予曰:水来克火,焉有苔浓如甲哉?按此起病之初,舌苔必白而浓,此火极水化之象,误以为挟寒,妄肆温表,燔灼火焰,以致热毒阻于中焦,离不能下降,坎不能上升,热气熏蒸。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矣。治宜重清胃热,兼凉心肾,非大苦大寒,不能挽回。即用大剂,重用犀、连,更加生地、知、柏、抑阳扶阴,连投四服,其苔整脱亦如舌大,后用三小剂而痊。
卷下 附验案
附一半身不遂治验
癸丑四月,国子监冯公名海粟者,适至舍间,叙及陈令亲疫后又痢。予曰:若以痢治之,防变别症。
及至七月,冯公复至,言陈舍亲病痿两月,百药无效,相邀起之。及至,诊其脉,沉紧弦数;观其色,若无病然,但偃仰在床,不能反侧,自腰以下,痛如火燎。查看前方,总不外滋阴补气,杜仲、续断、牛膝、虎胫等类。予曰:以此症而施此药,谁曰不然?但以脉合症,以症合形,乃热毒流于下注,非痿也。
遂用小剂败毒饮加知、柏、木瓜、萆 、川膝、威灵仙、木通。两服痛减,而足能运动,六服扶起能立,未至十服,能挪步矣。后用汤药,每送扶桑丸,一月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