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续通典 » 续通典全文在线阅读

《续通典》●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州郡一

关灯直达底部
  (臣)等謹按杜佑作州郡典以後世郡國推而上之附於古之九州因以考歷代郡縣沿革之故誠可為稽古之助宋馬端臨撰輿地考亦仿此例惟杜書以九州為綱以其時之州郡為自由唐而上逆溯之以合於唐虞馬書之九州為綱以朝代為目由唐虞以降順推之以逮於宋此其所以異也本館續修二書止於明代其輿地考自可依例序輯若此書標目竟用有明州郡實義無所取又九州之名三代以前分合可考秦置郡縣隴西內史屬雍而郡以南入梁鉅鹿上谷屬冀而郡以東入兗齊郡屬兗而南境入青南郡屬荊而北境入豫三川南陽碭皆屬豫而三川之北入冀南陽之東入荊碭之東北入兗其餘諸郡莫不彼此參互犬牙相錯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平帝復襲九州之名而徐之臨淮其南侵楊兗之泰山其南侵徐牂牁梁分而東北侵荊西河冀分而西南侵雍漢中分屬梁豫江夏分屬荊揚宏農一郡實為雍揚豫三州之域首晉魏以下更置彌繁愈分望殊難牽合杜氏限於體例遂致一郡之地析載數州而歷代土疆轉難詳核至如蟠水交阯古登圖籍而杜氏以州無所屬別為化外揆之大一統之義亦未允協今稍變其體例以代相屬自五代迄明謹為續輯云

  五代一

  ○五代一【梁】

  梁

  △梁

  唐之盛時以天下為十道泊其衰也置軍節度號為方鎮兵驕則逐帥將強則叛上而其勢以分僖昭以來日益割裂當是時天下別為十一南有吳浙荊湖閩漢西有岐蜀北有燕晉而朱氏僅有七十八州以為梁莊宗滅梁臣岐破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為唐石氏入立獻十有六州於契丹合一百九州以為晉劉氏代晉合一百六州以為漢郭氏代漢合一百十八州以為周此中國五代之大略可記其沿革焉其餘外屬者閩最先亡而存者七國自江以下二十一州為南唐自劍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為蜀自湖南北十州為楚自浙東西十三州為吳越自嶺南北四十七州為南漢自太原以北十州為東漢而荊歸峽三州為南平合中國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軍不在焉又自唐有方鎮而史官不錄地理之書後世因習以軍目地而沒其州名且置軍者徒以虛名升建為州府之重此不可以不書也其外屬於閩與七國與契丹諸州則隨其時而附於五代云唐自黃巢肆虐群雄逞凶四方擅命者南有吳浙荊湖閩漢西有岐蜀北有燕晉朱溫據汴遂成篡弒僣號曰梁西至涇渭南逾江漢北瀕河東際海有州凡七十八 【 案朱梁盡得河南境內諸州亦兼有關內河東河北山南之境然鎮冀易定兩鎮仍各有其地魏博既得而旋失朔方定難諸鎮亦僅同羈屬所云七十八州非實有其地也謹附議】

  汴

  洛

  雍

  兗

  沂

  密

  青

  淄

  濟

  棣

  登

  萊

  徐

  宿

  鄆

  曹

  濮

  宋

  亳

  輝

  潁

  陳

  蔡

  許

  汝

  鄭

  滑

  襄

  均

  房

  鄧

  隨

  郢

  泌

  復

  安

  申

  蒲

  孟

  懷

  晉

  絳

  陝

  虢

  華

  商

  同

  崇 岐

  邠 岐

  寧 岐

  慶 岐

  衍 岐

  鄜 岐

  坊 岐

  丹

  延 岐

  夏

  銀

  綏

  宥

  靈

  鹽

  魏

  博

  貝

  衛

  澶

  相

  邢

  洺

  磁

  鎮

  冀

  深

  趙

  易

  祁

  定

  附外屬州

  ·汴

  汴 唐汴州宣武軍節度梁太祖開平元年受唐禪都此升為開封府建名東都以開封浚儀為赤縣尉氏封邱雍邱陳留為畿縣三年以滑州之酸棗長垣鄭州之中牟陽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考城 【 更曰戴邑】 許州之扶溝鄢陵陳州之太康九縣來屬仍俱升為畿縣 【 按以九縣來屬五代史職方考以為開平元年考冊府元龜開平三年敕東都云自升州作府建邑為都未廣邦畿頗虧國體其滑州酸棗長垣等九縣並割屬開封府仍升為畿縣王溥五代會要亦作三年今並據之】

  ·洛

  洛 唐東都置河南府梁開平元年建名西都

  ·雍

  雍 唐上都置京兆府昭宗遷洛廢為佑國軍節度梁開平元年改京兆府為大安府長安縣為大安縣萬年縣為年縣仍置佑國軍三年改永平軍 【 按職方考但云改京兆府為大安府不載縣名沿革今據五代會要】

  ·兗

  兗 泰寧軍節度

  ·沂

  沂

  ·密

  密 開平二年改輔唐縣為安邱縣 【 按五代史密州膠西故曰輔唐梁改曰安邱不言何年今據五代會要】

  ·青

  青 平盧軍節度

  ·淄

  淄

  ·濟

  濟

  ·棣

  棣

  ·登

  登

  ·萊

  萊

  ·徐

  徐 武寧軍節度

  ·宿

  宿

  ·鄆

  鄆 天平軍節度

  ·曹

  曹

  ·濮

  濮

  ·宋

  宋 唐屬宣武軍節度德宗興元初宣武軍移治汴州梁開平元年以汴州為東都因徒宣武軍於此割濮鄆潁三州隸之四年以輝州楚邱縣還屬 【 按職方考無割濮鄆潁三州之文楚邱還屬亦不言何年今並據五代會要】

  ·亳

  亳 開平四年升為防禦 【 按此據馬端臨輿地考】

  ·輝

  輝 唐昭宗光化二年朱全忠以宋州之碭山虞城單父曹州之成武表置輝州徒治單父三年置崇德軍 【 按職方考云屬縣置徒傳記不同今領單父碭山成武魚臺四縣後又云楚邱故屬單州梁割隸宋州新唐書注又有虞城縣是所領四縣乃就宋地理言之而五代時不僅此也又輿地考及樂史太平寰宇記並云後唐以兗州魚臺來屬則魚臺縣梁時尚屬兗州也今據新唐書注而並識其異同於此】

  ·潁

  潁

  ·陳

  陳

  ·蔡

  蔡

  ·許

  許 唐忠武軍節度梁開平二年改匡國軍 【 按開平二年據五代會要】

  ·汝

  汝 開平四年升為防禦 【 按此據樂史太平寰宇記】

  ·鄭

  鄭 防禦 【 按此據輿地考】

  ·滑

  滑 唐義成軍節度以避梁王父諱改曰宣義 【 按梁太祖父名誠因諱改義成為宣義考梁本紀唐大順元年以梁王兼宣義軍節度則諱改軍額在唐昭宗時故猶稱梁王又按當時州縣軍額多有以犯嫌名改者然如河陽三城軍及韓城澄城等縣亦未盡改謹於初見處附識之】

  ·襄

  襄 唐山南東道節度唐梁之際改忠義軍後以延州為忠義軍復曰山南東道

  ·均

  均

  ·房

  房

  ·鄧

  鄧 唐屬山南東道節度梁開平三年破趙匡凝分鄧州置宣化軍節度割泌隨復郢四州隸之復置淅川縣 【 按職方考無四州割隸之文今據五代會要又歐陽忞輿地廣記云五代時復置淅川縣屬鄧州河南通志亦云梁於故淅川縣地置淅水縣後唐晉漢周因之是縣固梁置而淅水淅川未知是謹附識】

  ·隨

  隨 改唐城縣為漢東縣

  ·郢

  郢

  ·泌

  泌 唐唐州昭宗天祐三年朱全忠始徒治泌陽表更名

  ·復

  復 太祖乾化二年以監利縣入江陵 【 按乾化二據五代會要】

  ·安

  安 開平元年改應城縣為應陽縣置宣威軍 【 按改應陽縣據太平寰宇記】

  ·申

  申

  ·蒲

  蒲 護國軍節度以同州郃陽澄城韓城三縣來屬 【 按五代會要後唐同光三年河中府奏韓城郃陽澄城三縣偽梁割屬當府其澄城縣今請卻隸同州韓城郃陽縣且屬當府從之寰宇記輿地考並云梁以韓城郃陽澄城屬河中府今據之又按新唐書注韓城縣天祐二年更名韓原疑梁初即復舊名謹附識】

  ·孟

  孟 河陽三城軍節度

  ·懷

  懷

  ·晉

  晉 唐屬護國軍節度梁開平四年置定昌軍節度割絳沁二州隸之末帝貞明三年改曰建寧 【 按職方考無絳沁割隸之文今據五代會要】

  ·絳

  絳

  ·陝

  陝 唐保義軍節度梁開平二年改鎮國軍 【 按開平二年據五代會要】

  ·虢

  虢

  ·華

  華 唐鎮國軍度梁改感化軍

  ·商

  商

  ·同

  同 唐匡國軍節度梁改忠武軍以京兆府同官奏先二縣來屬 【 按職方考無奉先縣五代會要云開平三年以京兆之同官奉先屬同州輿地考亦云以同官奉先屬同州而不言何年新唐書同州奉先縣注云天祐三年來屬疑為開平元年所割亦如職方考於磁州云梁改惠州新唐書以為天祐三年也又按職方考云美原故屬同州李茂貞置鼎州而治之梁改為裕州考新舊唐書美原縣並屬京兆府無割屬同州之文奧地考於同州亦云後唐廢裕州以美原來屬是美原在梁時實屬京兆後唐始割屬同州也謹附識】

  ·崇 岐

  崇 岐 本華原縣唐未屬李茂貞建為耀州置義勝軍梁末帝時茂貞養子溫韜以州降梁詔改耀州為崇州義勝軍曰靜勝軍

  ·邠 岐

  邠 岐 靜難軍節度

  ·寧 岐

  寧 岐

  ·慶 岐

  慶 岐 唐末李茂貞建安定軍節度梁改武靜軍 【 按職方考不載慶州軍名沿革今據寰守記及輿地考】

  ·衍 岐

  衍 岐

  ·鄜 岐

  鄜 岐 保大軍節度

  ·坊 岐

  坊 岐 唐末李茂貞以鄜城縣置翟州梁開平三年改曰禧州改縣為昭化縣 【 按職方考不載鄜城縣沿革五代會要云開平三年改鄜城縣為昭化寰宇記云李茂貞建為翟州開平三年改曰禧州又改縣曰昭化今並據之】

  ·丹

  丹 岐

  ·延 岐

  延 岐 唐屬保大軍節度梁置忠議軍

  ·夏

  夏 定難軍節度

  ·銀

  銀

  ·綏

  綏

  ·宥

  宥

  ·靈

  靈 朔方軍節度

  ·鹽

  鹽

  ·魏

  魏 唐故曰大名府置天雄軍節度梁因之

  ·博

  博 改高唐縣為魚邱縣 【 按此據寰宇記】

  ·貝

  貝

  ·衛

  衛

  ·澶

  澶

  ·相

  相 貞明元年以平盧軍節度使賀德倫為天雄軍節度使分其相澶衛州為昭德軍改永定縣為長平縣天雄軍亂遂入於晉 【 按職方考於相州下云故屬天雄軍節度梁未帝分置昭德軍考梁本紀云分其相澶衛州為昭德軍當是昭德軍治相而兼領澶衛今從本紀改永定縣據寰宇記】

  ·邢

  邢 唐屬昭義軍節度昭義所統澤潞邢洺磁五州唐未孟方立為昭義軍節度使徒其軍額於此而澤潞二州入於晉方立但有邢洺磁三州故唐未有兩昭義軍梁晉之爭或入於梁或入於晉開平二年以邢洺磁三州為保義軍

  ·洺

  洺

  ·磁

  磁 改曰惠州 【 按新唐書主天祐三年以慈磁聲一更名】

  ·鎮

  鎮 唐成德軍節度梁改曰武順又改行唐縣為彰武縣 【 按改彰武縣據王圻績輿地考】

  ·冀

  冀

  ·深

  深

  ·趙

  趙

  ·易

  易

  ·祁

  祁

  ·定

  定 義成軍節度開平三年改唐縣為中山縣 【 按此據續輿地考】

  ·附外屬州 【 按五代外屬諸州沿革職方考俱不載今謹據十國春秋寰宇記及各省志書修入】

  岐 【 鳳翔】 隴 涇 【 彰義】 原 渭 武 乾 【 李茂貞置治奉天縣後為威勝軍】  以上入岐

  秦 【 岐雄武蜀天雄】 成 階 鳳 【 蜀武興】  以上入岐蜀

  滄 【 梁乾化二年改為順化軍】  景 德 莫 瀛 幽 【 盧龍】  涿 檀 薊 順 營 平 蔚 朔 【 振武】  雲 【 大同】  應 新 媯 儒武 忻 代 【 雁門改唐林縣為白鹿縣】  嵐 石 憲 麟 府 并 【 河東】  汾 慈 隰 澤 潞 【 昭義梁末帝龍德三年改為匡義軍以李繼韜歸順故也】  沁 遼 【 唐儀州梁開平三年以兗州營內有沂州其儀州為遼州】  以上入後唐

  揚 【 唐淮南節度楊吳改為江都府】  楚 泗 滁 和 光 黃 舒 蘄 廬 壽 【 忠正改盛唐縣為灊山縣】  海 濠 潤 常 宣 【 寧國】  歙 鄂 【 武昌唐元宗天寶中鄂州置唐年縣吳順義七年改為崇陽南唐改為唐年其地唐末己屬楊吳而朱梁於郡國志尚存其空名改為臨夏縣】  昇 【 升為金陵府】  池 饒 信 江 洪 【 鎮南梁改豐城縣為吳皋縣】  撫 袁 吉 虔 以上入吳

  建 【 王審知改唐延平縣為延平鎮】  汀 漳 泉 福 【 武威梁乾化元年升梅溪場為閩清縣又改福唐縣為永昌縣】  以上入閩

  杭 【 鎮海錢繆奏改臨安縣為錦衣軍尋改為安國縣又改新城縣為新登縣唐山縣為金昌縣以湖州武康蘇州嘉興二縣來屬又於嘉興置開元府割華亭悔鹽二縣屬焉又割錢塘鹽官各半置錢江縣割富春二鄉入錢江又改富陽曰富春縣】  越 【 鎮東】  蘇 【 梁開平三年錢鏐奏置吳江縣】  湖 【 梁改長城縣為長興縣】  溫 【 靜海錢鏐奏改樂成縣為樂清縣】  台 【 德化錢鏐奏改樂安縣為永安縣又改唐興縣為天台縣】  明 【 開平三年錢鏐奏置望海縣又改鄮縣為鄞縣】  處 【 錢鏐奏改松陽縣為長松縣元瓘奏改白龍縣】  衢 【 錢鏐奏改信安縣為西安縣須江縣為江山縣龍邱縣為龍游縣】  婺 【 錢鏐奏改浦陽縣為浦江縣復武成縣為武義縣】  以上入吳越

  荊 【 荊南梁以監利縣來屬】  入南平

  金 【 武雄】  歸 峽 益 【 成都】  漢 彭 【 梁開平二年改永昌縣為歸化縣】  蜀 【 析青城地置永康縣】  緜 眉 嘉 劍 梓 【 劍南東川】  遂 【 武信】  果 聞 普 陵 資 榮 簡 卭 黎 雅 【 永平】  維 茂 文 龍 黔 【 武泰】  施 夔 【 鎮江】  忠 萬 興 利 【 昭武】  開 通 涪 渝 瀘 合 昌 巴 蓬 集 壁 渠 【 梁置潾山縣】  戎 梁 【 山南西道】  洋 【 武定】  以上入蜀

  潭 【 武安】  衡 澧 朗 【 武平】  岳 永 邵 辰 融 郴 連 昭 宜 桂 【 靜江梁開平元年復慕化縣為歸化縣】  賀 梧 蒙 嚴 富 柳 【 梁置龍城縣】  象 以上入楚

  容 【 寧遠】 邕 【 建武】  端 康 封 【 劉巖改封川縣為封興縣廢開建縣併入封興】  恩 春 新 高 【 梁改茂名縣為越裳縣】  寶 雷 化 韶 藤 白廉 欽 廣 【 清海梁乾化中改州為興王府改南海縣為咸寧常康二縣】  橫 賓 潯 循 【 劉巖析循州置正州改羅陽縣為博羅領歸善博羅海豐河源四縣徒循州治雷鄉領雷鄉濟昌二縣】  鬱林 瓊 【 省儋州之富羅縣併入臨高義倫二縣來屬】  崖 【 省瓊州之曾口顏羅二縣併入澄遇來屬】  儋 萬安 【 省富雲博遼二縣】  羅 潘 勤 瀧 【 改鎮南縣為嶺南縣】  辨 【 梁改為勳州尋復舊】  以上入南漢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