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发第一
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刋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斵为砚,由是山下始传。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斲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今(令?)石工周全师之,尔后匠者增益颇多。今全最髙年,能道昔时事,并召少微孙明(今家济源)。访伪诰不获,传多如此。今山下叶氏繁息几数百户,迺猎者之孙。
○石坑第二
罗纹山,亦曰芙蓉溪。砚坑十余处,蔓延百余里,皆山前后沿溪所生,溪水中殊无石。好事者相传,多云:“水中石又见”。苏易简《砚谱》云:“歙州龙尾山石,亦端溪之亚。”访于彼俗,虽有龙尾山,而山实无石,葢好事者取其美名以咤于世。今次其石品与地坑之名如后:
眉子坑:在罗纹山,开元中发,属程于地。从溪下至取石处九丈五尺,其濶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无土相杂。
罗纹里山坑:在罗纹山后,李氏时发。今废五十余年,名色未详。
罗纹坑:在眉子坑之东,李氏时发。地向属王仁髙,今绝籍;为砚户戴义八人共请之,歳输山税三十金。自山下至取石处计七十五丈,濶十八丈,深十五丈三尺。石藏土中,今土深三四丈乃至石也。见石处谓之“寨头”也。
水舷坑:在眉子坑外,临溪,冬水涸时方可取,春夏不可得。发地丈余迺至石,率多金花眉子。地属程于。
水蕨坑:在罗纹山西北,地属王十五。景佑中发,今废四十年。自水舷至坑五丈五尺,濶一丈三尺,穿笼取之。久废不可得,葢石工不知攻取法。石理如浪纹。
溪头坑:又曰主持山。在罗纹山金星坑之北约二三里,废已二十年,不取其石。金星率多虚慢焉。
叶九山坑:在溪头坑之西约一里,不取已三十年。有眉子石,纹粗慢,与溪头相次也。
罗纹金星坑:在罗纹山西北,自罗纹坑相去四十五丈。今废不取,葢工用多,所得少也。
驴坑:在县之西北七十里,属詹观。景佑中曹平为令时取之,后王君玉为守又取之,近嘉佑中刁璆为尉又取之。其石有青绿晕也。
济源坑:在县之正北,凡三坑并列。
曰碧里坑:在山上,色理青莹。及半里有水步石、大雨点白晕。次十里入里山,石青细,有金纹花晕,厥状不常。
洞灵岩: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三洞相连。石产岩之左右无定处,材璞至少而瑕脉多,或有绝病。莹净者可拟端溪之品,而石理燥慢。
浙石:属衢州开化县,俗谓之“玳瑁石”。其纹正如玳瑁,傍视则有波纹者。可为碑材、帛碪、柱础之类,至易得。
○攻取第三
凡取石先具牲醪祝版,择日斋戒,至山下设神位十余于坛墠之上,祝讫发之。若稍亵慢,必有蜂虿虫蟒,毒物伤人之患立出。葢山川神物所拥护秘惜,尤不欲广传人间,所得不过百十枚即竭矣。又当再祝之,前后被啮死者十余人,今皆预祝飨也,冀其阴助,不得不爱重之。
○品目第四
眉子石。其纹七种:
金星地眉子;对眉子;短眉子;长眉子;簇眉子;阔眉子;金眉子。
外山罗纹。其纹十三种:
粗罗纹;细罗纹;古犀罗纹;角浪罗纹;金星罗纹;松纹罗纹;石心罗纹;金晕罗纹;绞丝罗纹;刷丝罗纹;倒理罗纹;乌钉罗纹;卵石罗纹。
里山罗纹。一等:
金星疎慢。
金星。其纹三种:
葵花;金晕;金星。
驴坑。一等:
青色绿晕。
洞灵岩:紫石大小者如肝色。今产孚梁县,岩岭处处有其匠者。或琢为茶瓯,凌冬不可用也。
浙石。一等:
纹如玳瑁斑。
水舷金纹。厥状十种:
金纹如长寿仙人者;青斑金纹如鹤舞者;金纹如双鸳鸯者;金纹如斗者;金纹如枯槎仙人者;如金云气者;眉如卧蚕者;如双鱼蹲鸱者;金纹如湖中寒雁者;如金壶瓶者。余常见之。
○修斵第五
砚斵初成,先以蜡涂内外,葢与石相益须借此,则温润光洁可爱,于石殊无损而便于洗濯,不惹墨渍。初便以生姜汁涂研处,即着墨。今人多不知此,云是瑕病。以墨蜡葢灭痕璺,又云不发墨光。始初磨墨兼带少蜡,滞暗墨色故也,使三五度则无此病矣。又出墨色者便使益好多渍难爱护,欲着手气,必成痕迹,故人多用蜡葢,免此患也。砚须每日洗浣,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也。
○名状第六
端様。舍人样。都官样。玉堂样。月样。方月样。龙眼样。圭样。方龙眼样。瓜样。方葫芦样。八角辟雍样。方辟雍样。马蹄样。新月样。鏊様。眉心样。石心样。瓢样。天池样。科斗样。银铤样。莲叶样。人面样。毬头样。宝瓶样。笏头样。风字样。古钱样。外方里圆筒砚样。蟾蜍样。辟雍样。方玉堂样。尹氏样。虾■〈虫麻〉样。犀牛样。鹦鹉样。琴样。龟样。
已上并择取样制古雅者绘之于圗,余数名虽多种,状样都俗也,不取。
○石病第七
鸡脚:如麻石黯色,类鸡脚印行迹。乌肫:有痕如木叶,若肉中之脞也。隔路:如墨痕,如蚓迹行路。浪痕:偏(遍?)纒如细帛纹,其色或浅或深墨色。赘子:若乌豆状,隠起碍手,靸藏于石中,或开之迺有大璺。搭线:斜纹若砚断。硬线:有起处隠手,名工亦不能砺平也。断纹:有纹两不相着。石上有微尘孔者,乃石之肤也。黄烂者,土中石皮也。
○道路第八
自歙州大路一百八十里至西坑口,入山三十里至罗纹山,皆山谷大林莽,盘屈鸟道也。自婺源县大路三十里过溪皆大岭,重复九十里至罗纹山下。自州至济源口一百九十里,入小路七十里至济源。自县至济口八十里,入小路七十里至济源。
○匠手第九
县城,三姓、四家、一十一人:
刘大,名福诚;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周四,名全,年七十;周二,名进诚;周小四;周三,名进昌。刘二,无官名。朱三,名明。
灵属里,一姓、三家、六人:
戴二,名义和;第三;第五;第六。戴大,名文宗。戴四,名义诚。
大容里济口,三姓、四人:
方七,名守宗;男,庆子。胡三,名嵩兴。汪大,号汪王二。
○攻器第十
箕畚。铳铁。大小锤。长短凿。钢屑。镦头。鵶觜锄。木■〈木欣〉。
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