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类存目一
△《董子文集》·一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汉董仲舒撰。仲舒有《春秋繁露》,已着录。《隋书·经籍志》载《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亡。”《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后两本并佚。明正德己亥,巡按御史卢雍行部至景州,为仲舒故里。因修复广川书院,祀仲舒,并裒其逸文以成是集。然自采录本传外,仅益以《西京杂记》、《古文苑》所载数篇,不及张溥《百三家集》之完备,故仅存其目于此焉。
△《诸葛丞相集》·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朱璘编。璘字青岩,常熟人,官至南阳府知府。是编首卷所录诸葛亮遗文一卷,陈寿所上目录皆不载。盖摭拾《三国志注》及诸类书而成。其《黄陵庙记》,明杨时伟作《诸葛书》,尝以摭用苏轼“大江东去”词语驳辨其伪。今考陆游《入蜀记》作于乾道六年,记黄牛庙事,引古谚及李白、欧阳修诗,张咏赞甚详,独一字不及亮记。袁说友所刻《成都文类》作于庆元五年,亦无此文。然则赝托之本出于南宋以后明甚,璘乃仍然载入,绝无考订。至《心书五十条》,显然伪托,亦取以苟充卷帙。且《武侯十六策》其伪与《心书》同,晁氏《读书志》着录,则犹出宋人之手。既取《心书》,又不取是策,何也?二卷以下皆为附录,所列《八阵图》及分野诸条,猥杂尤甚。末一卷全为璘及其子瑞图诗文。是非刻亮集,乃刻璘家集矣。
△《陶诗析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黄文焕撰。文焕有《诗经考》,已着录。崇祯中文焕以召试擢翰林。会其乡人黄道周以论杨嗣昌、陈新甲逮问,词连文焕,同下诏狱。狱中笺注《楚辞听直》八卷,并着此书。《自序》所谓“首夏之廿五日,襆被就白云”者是也。其析义之例有三,一曰练句练章,不专平淡;一曰忧时念乱,不徒隐逸;一曰理学标宗,圣贤自任。每首附批句下,而又总论于篇末。陶诗之妙,所谓寄至味于淡泊,发纤秾于简古,其神理在笔墨之外。可以涵泳与化,而不可一字一句求之于町畦之内。如伯英、逸少之迹,不可钩摹以波磔;襄阳、云林之书,不可比量以形象。文焕遭逢世难,借以寓意则可,必谓得陶之精微则不然也。别本或作四卷,又附以文焕自作《赭留集》一卷,虽意求附骥,而事类续貂,今析出别着于录焉。
△《陶诗笺》·五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国朝邱嘉穗撰。嘉穗有《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已着录。是编乃所注《陶潜集》。摸索语气,全类时文批语。其力辨潜不信佛为能崇正学,远异端,尤为拘滞。潜之可重,在于人品志节。其不入白莲社,特萧散性成,不耐禅仪拘束,非有儒佛门户在其意中也。嘉穗刻意讲学,故以潜不入慧远之社为千古第一大事,不知唐以前人正不以是论贤否耳。
△《陶诗汇注》·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吴瞻泰撰。瞻泰字东岩,歙县人。是编成于康熙乙酉。首卷载宋吴仁杰、王质二家年谱,末卷附诗话百馀条。其诗注则采宋汤汉、元刘履、明何孟春、张尔躬、黄文焕诸家之说。履未尝注陶诗,盖自其《文选补遗》摭出也。其中如辨《辛丑岁游斜川诗》之“开岁倏五日”,亦仍旧注,未为特解。辨《读山海经诗》之“形夭无千岁”句,则持疑于曾季貍、周必大二家之说,不能遽断。案精卫本属衔冤,故借以寓忠臣志士之报复。若刑天争帝不成,本属乱贼化形而舞,仍为妖魄,正可为卓莽之流逆常干纪之比。《山海经》之文,班班可考,潜何取而反尚其猛志耶?瞻泰不考其本,而徒争于字形疑似之间,未为得也。又《赠长沙公族祖》一首,吴仁杰、张縯往复考证,终与世系不合。惟杨时伟所订陶集,谓序首“长沙公于余为族”当读一句,“祖同出大司马”当读一句。其题中“族祖”二字乃后人误读序文“祖”字为句,因而妄增诗题。其说颇确,而瞻泰不引,岂偶未见其本乎?集中《归田园诗》末首,据《遯斋闲览》定为江淹诗,有《文选》可证。《问来使诗》题一首,据《七修类稿》定为苏舜钦诗,有《苏子美集》可证。其《四时》一章,但据许顗《彦周诗话》定为顾恺之诗。而恺之诗于古书别无所见,似尚当存疑,末可遽删也。《读史述》九章,旧本不入诗集,瞻泰以其为四言韵语,移于卷末。然画扇诸赞亦四言韵语,何独舍彼取此乎?
△《漫叟拾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是编选录唐元结之文,不着编辑者名氏。卷末有《竹冈居士跋》云:“《元次山全集》广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详矣,兹复何言。顾此数篇于警策人心,感激时事颇切,故别录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着年号。以湛若水官翰林年月计之,盖正德十三年也。
△《李诗钞述注》·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诗经多识编》,已着录。兆珂守衡州时,曾刻《杜诗钞述注》。兹其守安庆时所刊,以白游迹多在皖,犹在衡刻甫诗意也。其书亦分体选钞,每篇首笺故实,终加阐发,亦颇以考订为事,欲突过萧士赟、张齐贤旧本。然其中有本诗误者,如《王昭君诗》“一上玉关道”,玉关与西域相通,非汉与匈奴往来之道。《怀子房诗》“我来圯桥上”,东楚谓桥为圯,不应于“圯”下加“桥”字。有传写误者,如《拟古》“因之寄金徽”,据《汉书·和帝纪》、《唐书·地理志》,“金徽”当作“金微”,乃山名。《听新莺》“百啭歌还过,茝石听新莺”,据《西都赋》“茝石”当作“茝若”,乃殿名。今注内皆未辨及。至于诗之必须注而后明者,如《拟古》之“苍然五情热”,乃用《尔雅》“春苍天”,郭注“万物苍苍然”语,言五情苍然而生也。《开元寺赠衡岳僧》之“五峰秀其骨”,乃用《传灯录》慧可大师一日头痛,其顶骨如五峰秀出事。今注内亦未证明,文义便不可晓。凡此不一而足,尚未可谓之善本也。
△《杜律注》·二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记》,已着录。是编所注杜诗,凡七言近体一百四十九首。卷首《杨士奇序》,称其解《题桃树》一篇,了然于仁民爱物之旨,深得杜意,必伯生所为。然欧阳玄撰集墓碑,不载其有此书。观其词意,亦皆浅近。考元赵汸学诗于集,而所注杜诗乃无一语及其师。董文玉为《赵注》作序,亦疑虞注之非真,然不云实出谁手。案曹安《谰言长语》,称元进士临川张伯成着《杜诗演义》,曾昂夫作传有此名,又有刊版,惜其少传,往往误以为虞伯生。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亦云:“徐竹轩以道尝谓予曰:‘《杜律》非虞伯生注。宣德初已有刊本,乃张姓某人注,渠所亲见。’”合二家之言观之,则此注实出张伯成手,特后人假集之名以行耳。王士祯《池北偶谈》谓伯成名性,江西金谿人,尝注《尚书补传》。吴伯庆有輓诗云:“笺疏定令传杜律,志铭谁与继唐碑。”此尤可为明徵也。
△《读杜愚得》·十八卷(通行本)
明单复撰。复字阳元,会稽人。《千顷堂书目》作嵊县人,洪武中为汉阳河泊官。又云一名复亨,举怀才抱德科,授汉阳知县。传闻异词,未详孰是。是编前有宣德九年《黄淮序》,称杨士奇得其本于湖湘,以授江阴朱善庆兄弟刻之。考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尝撰《杜诗编年集》,则编年实始自伯思。其本今已不传。后鲁訔、黄鹤诸家穿凿字句,钩稽岁月,率多未安。是编冠以新定年谱,亦未免附会。其笺释典故,皆剽掇千家注,无所考证。注后隐括大意,略为训解,亦循文敷衍,无所发明。至每篇仿诗传之例,注“兴也”、“赋也”、“比也”字,尤多所牵合矣。
△《杜诗通》·十六卷、《本义》·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张綖注。綖字世文。《千顷堂书目》作字世昌,疑传写误也。高邮人,正德癸酉举人,官至光州知州。是编因清江范德机批点杜诗三百十一篇,每首先明训诂名物,后诠作意,颇能去诗家钩棘穿凿之说,而其失又在于浅近。《本义》四卷,皆释七言律诗。大抵顺文演意,均不能窥杜之藩篱也。
△《杜律意注》·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赵统撰。统字伯一,临潼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是编诠释杜甫七言律诗。首论拗体,谓为杜之粗律,是全然不解声调者。所诠释亦皆臆度,不甚得作者之意。《凡例》称所见杜诗惟虞注二卷,故虽颇有所校正,而漫无考证。如《崔氏东山草堂诗》以“芹”字为出韵,是未知唐韵“殷”字附真不附文,至宋贾昌朝乃移之。许观《东斋纪事》、王应麟《玉海》皆可考也。
△《杜诗钞述注》·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官西曹时即手纂是帙,及守衡州,遂刊刻之。谓甫尝游衡,刻甫诗于衡,所以为衡重也。《自叙》以为博撷群书,增释未备,时或附以己见,分体选注,成十六卷。然甫诗全集凡一千四百馀首,巨制名章,往往不录。而于《杜鹃行》、《虢国夫人》二诗,向因黄鹤、陈浩然二本误入者,反并登选。其《秦州杂诗》二十首,则仅录八首。《游何氏山林》十首,则仅录六首,竟以“其一”、“其二”标写次第,似原诗止有此数,尤不可解。至注中援引事实,多不注出典。此又明代着述之通病,非独兆珂一人矣。
△《杜律意笺》·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颜廷榘撰。廷榘字范卿,永春人,官九江府通判,终岷府左长史。是编取杜甫诗七言律一百五十一首,先用疏释,次加证引,名曰《意笺》。盖取以意逆志之义。其讥伪虞注之草草,持论良是。然核其所解,与伪虞注正复相等也。
△《杜诗分类》·五卷(内府藏本)
明傅振商撰。振商字君雨,汝阳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杜诗分类始于王洙《千家注》。振商此编,则又因《千家注》本小为更定,殊无所取也。
△《杜诗解》·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德周撰。德周有《澹圃芋纪》,已着录。是编裒诗家之论杜诗者为第一篇。盖即蔡梦弼《草堂诗话》之意,推而广之,然分类不免于琐屑。其最不检者,如八卷补注例第一条云:“韩昌黎曰:‘人各有能有不能。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故杜云“束带发狂欲大叫”。’如此注,那得不补”云云。是杜诗乃用韩语,天下宁有是事。他如杨慎辨“槎”字一条,既全载于订讹字中,又复见于正讹例中。如斯之类,亦往往失之嗜博也。
△《杜律注评》·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着录。是编因元张性《杜律演义》略施评点。每首皆有旁批,注文亦时有涂乙,大致皆刘辰翁之《绪论》也。
△《杜诗说》·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黄生撰。生有《字诂》,已着录。此书以杜甫诗分体注释,于句法、字法皆逐一为之剖别。大旨谓前人注杜求之太深,皆出于私臆,故着此以辟其谬。其说未尝不是。然分章别段,一如评点时文之式,又不免失之太浅。中如谓《行经昭陵诗》非禄山乱后所作,《寄裴施州诗》据《文苑英华》本增“遥忆书楼碧池映”七字于末。虽亦间有考证,然视其《字诂》、《义府》相去不止上下床矣。盖深于小学而疏于诗法者也。
△《读书堂杜诗注解》·二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溍撰。溍字上若,磁州人,顺治壬辰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是编乃其晚年家居所作。以《千家注》为本,而稍节其冗复。凡称原注者,皆《千家注》。每诗下评语及圈点,则溍所增入也。自称起己丑迄癸丑,阅二十四寒暑,五易稿而成。其用力甚勤,然多依傍旧文,尚未能独开生面。
△《杜诗会稡》·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张远撰。案康熙中有两张远。其一侯官人,有《超然诗集》,别着录。此张远字迩可,萧山人,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朱彝尊《曝书亭集》有《送远之桂林诗》,即其人也。是书采诸家之注而成,故曰《会稡》。其分析段落,训释文意,颇便初学。然不免寻行数墨。诗依年谱编次,与诸本互有异同,考核亦未为详审。
△《杜诗论文》·五十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见思撰。见思字齐贤,武进人。是编成于康熙壬子。据其《凡例》,盖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曰《杜诗论事》。故此编但诠释作意,谓之《杜诗论文》。夫笺注典故,所以明文义也。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是已两无据矣。而所论之文,又皆敷衍。即以开卷言之,《望岳诗》“齐鲁青未了”,正极写“望”字耳。其注乃云“行至于齐,初见岱色,及行至于鲁,岱色依然,故曰青未了”。《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诗》杜甫自注曰:“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其语已明矣。其注乃云“落到执金吾结”。如此之类,皆颇嫌于词费。《重题郑氏东亭诗》“华亭入翠微”句,《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古有明训。其注乃云“山曰翠微,秋山也”。如此之类,考证亦多未详。首列章法、句法、字法诸论。其三折句法一条,引“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一联,谓“尘中”字、“岁晚”字一折,“老”字、“病”字一折,“尽力”字、“伤心”字一折,已嫌破碎。又引“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一联,谓“峡”字、“湖”字一折,“云笼”字、“日落”字一折,“树小”字、“船明”字一折,诗家有是句法乎?
△《杜诗阐》·三十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卢元昌撰。元昌有《左传分国纂略》,已着录。是书成于康熙壬戌。前有《自序》,称杜诗有因注而显者,有因注反晦者。一晦于训诂之太杂,一晦于讲解之太凿,一晦于援引之太繁。反是者,又为肤浅凡庸之词曰:“吾以杜注杜也则太陋。”其持论甚当。然其注如《四书讲章》,其评亦如时文批语。说诗不当如是,说杜诗尤不当如是也。
△《杜律疏》·八卷(洗马刘权之家藏本)
国朝纪容舒撰。容舒有《唐韵考》,已着录。此书因顾宸所撰《辟疆园杜诗注解》繁碎太甚,又多穿凿,乃汰其芜杂,参以己意,以成是编。初名《杜诗详解》。后以所解皆律诗,又字字句句备为诠释,体近于疏,因改今名焉。
△《读杜心解》·六卷(通行本)
国朝浦起龙撰。起龙有《史通通释》,已着录。其书虽总题六卷,而卷首分上下二册,不入卷数,卷一分子卷六,卷二分子卷三,卷三分子卷六,卷四分子卷二,卷五分子卷五,卷六分子卷二,实二十六卷也。自昔注杜诗者,或分体,或编年。起龙是编,则于分体之中又各自编年,殊为繁碎。如《江头五咏》,以二首编入五言古诗、三首编入五言律诗,尤割裂失伦。其赋及杂文,旧本皆系卷末,起龙亦散附各诗之后,如《杂述》附《送孔巢父诗》后,《秋述》附《秋雨叹》后,《祭房琯文》附《别琯墓诗》后,《说旱》附《大雨诗》后,《封西岳赋》附《赠献纳使田舍人诗》后,事尚相属。以《三大礼赋》附《赠崔国辅于休烈诗》后,因诗中有“谬称三赋在”句;以《皇甫淑妃碑》附《宴郑驸马宅诗》后,因公主为淑妃所生;以《华州试进士策问》附《洗兵马》后,因所问乃中兴之政,已为牵合。至以《天狗赋》附《灵湫诗》后,以《雕赋》附《义鹘行》后,以《画太乙天尊图文》附《李道士松树障子歌》后,则强缀之甚矣。自有别集以来,无此编次法也。其间考订年月,印证时事,颇能正诸家之疏舛。而句下之注,漏略特甚。篇末之解。缴绕亦多。又诠释之中。每参以评语,近于点论时文,弥为杂糅。与所撰《史通通释》评与注释夹杂成文者同一有乖体例。殆好学深思之士而不善用所长者欤?
△《类笺王右丞集》·十卷、附《文集》·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顾起经撰。起经字长济,更字元纬,无锡人,嘉靖中以国子监生官广东盐课副使。是集以王维诗分类重编。五言古诗分十一门,七言古诗分六门,五言律诗分十一门,五言排律分八门,五言绝句分七门,七言绝句分五门。各为笺注,而以刘辰翁评散附句下。冠以本传、年谱。别以外编、遗诗及同咏、赠答、画评附后。其文集四卷则绝无笺注。大都区别繁碎,更甚于王洙之割裂杜诗、王十朋之窜乱苏集。如《清如玉壶冰》诗,虽题出鲍照《白头吟》,然实省试之作,列之闺情,殊为不类。配隶尤多乖舛也。
△《樊绍述集注》·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尚书大传》,已着录。樊宗师之文见称于韩愈。愈所为墓志,称其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以下杂文凡二百九十一篇,又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一十九。《唐书·艺文志》云:《樊宗师集》二百九十一卷。而今传于世者止此二卷。绛守居《园池记》旧有宋王晟、刘忱所注,至元时已不传。其载于《辍耕录》者凡有二本,其一为氵栾阳赵仁举字伯昂者所笺注,其一不着注者姓名。然宗仪亦仅着其句读,而不尽着其笺注。此本以宗仪所得前本为主,而以后一本及他本注释并题跋附焉。至《绵州越王楼诗序》一篇,则得自计有功《唐诗纪事》,旧无句读,之騄以意创补之。宗师文故为诡异,本非正轨。韩愈以交游之故,曲以文从字顺许之。然所谓二百九十一卷者,卒以无传,则是非之公,虽愈不能夺也。之騄乃掇拾废弃,为之注释,谓之好奇则可,如谓有当于文章则未也。故特存旧注绛守居《园池记》一篇,示好奇之戒,而此则附《存目》焉。
△《香山诗钞》·二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杨大鹤编。大鹤字芝田,武进人,康熙己未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谕德。是编用明马元调所刊《白氏长庆集》本。录十之三四,芟其所分门目,但以五言、七言分古今体编之。
△《玉川子诗集注》·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騄撰。卢仝诗,《唐书·艺文志》一卷;《书录解题》作二卷,又《外集》一卷;明正德中刊本作二卷,盖无《外集》;《全唐诗》增多二十二篇,编为三卷。之騄又增入《栉铭》一篇、《月诗》一篇,编为五卷。然《月诗》见《锦绣万花谷》,其词不类。《栉铭》则仅与《梳铭》异数字,乃一诗而讹为两题,不当重入。且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据罗衮《四铭小序》,知《栉铭》乃衮所作,《唐文粹》误题为卢仝。之騄均未能订正,殊考之未详也。(案朱彝尊《明诗综》以《栉铭》为明人所作,仅删去二“兮”字,尤为舛谬,并附订于此。)仝诗故为粗犷,非风雅之正声。之騄嗜奇,故特注之。卷首《月蚀》一篇,考据元和庚寅时事,笺注最详。然“后幅天若不肯信,试唤皋陶鬼一问,而今三台文昌宫”云云。应以“问”字为句。之騄乃以“而今”字为句,殊为割裂。其他注亦多支蔓。如《客答蛱蝶》一首,引罗隐诗以释黄雀字,不顾其人之在仝后,亦未免失检矣。
△《西昆发微》·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乔撰。乔一名殳,字修龄,太仓人。是编乃所说李商隐诗。案《唐书·商隐传》,称与温庭筠、段成式俱以四六得名,号三十六体。则商隐所作,别无西昆之名。杨亿《西昆倡酬集序》,称取玉山册府之义,名曰西昆。则西昆之名,又非商隐所作。此书标题先已失考。其所说,凡《无题》之诗又无一不归于令狐綯。如《锦瑟》一首,刘攽《中山诗话》以为令狐楚青衣之名,其说本谬。计有功《唐诗纪事》称为令狐丞相青衣,盖沿此文,特省书楚名耳。乔不考其源,但据丞相之文,亦执为綯之青衣。他如《少年》一首,明言“外戚平羌第一功”;《富平少侯》一首,明言“十三身袭富平侯”;《可叹》一首,明言“赵后楼中赤凤来”,与綯何与,皆锻炼入之。然则《柳枝》五首非商隐明作一序,亦必谓为綯作矣。
△《李长吉歌诗汇解》·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琦撰。琦有《李太白诗注》,已着录。注昌谷集者,宋有吴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又有宋刘辰翁评本。然贺诗镂心刿肾,意匠多在笔墨之外,往往可以意会,不可言诠。诸家多钻研字句以求之,失之愈远。琦此注兼采诸家之本,故曰《汇解》,亦不免寻行数墨之见。或附会穿凿,或引据失当。如《雁门太守行》“塞土胭脂凝夜紫”句,旧注引古今注紫塞为解,本不为谬,而琦必从别本作“塞上”,引王勃“烟光凝而暮山紫”句,以就“凝紫”二字,是岂塞上夜景耶。又如《勉爱行》“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句,旧本误“惭”为“斩”。曾益注遂云“斩老马以祖别”。直谓杀马食客,固非事理。余光注“斩”为绝,谓厩中无马可乘,亦牵强未安。琦不从之,是矣。然不知此用陶潜诗“马厩讲肆”之意,明儒者之不得志,而以为无俎豆以饯行,即乘马亦非强壮,仍郢书燕说也。至《苏小小墓诗》“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下与雨叶,乃用古音。集中如读来为厘,押入支韵之类,不一而足。琦乃易末句为风雨,改以就“待”、“彩”二韵,尤失古法矣。此类不可枚举,与诸家亦鲁、卫之政也。
△《丰溪存稿》·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唐吕从庆撰。前有任启运所撰小传,称从庆字世膺,大梁人。从其祖伸官于金陵。广明元年黄巢攻金陵,从庆走歙之堨田。及朱温篡唐,遂遁居旌德万山中,隐居不仕,称唐遗民。至南唐时乃卒,年九十七。其集历代史志书目皆不着录。此本为乾隆庚申其裔孙积祚所刊,称其从叔高祖元进所手录。黄之隽、邵泰、储大文皆为之序,称其湮没八百年而始显。然其书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传于世,论者颇以为疑。其诗如《贼警》之“何以慰时匆”,《游多宝寺》之“先供座佛歆”,《村径即景》之“啼鸟断还仍”及“长此乐清礽”,《草堂坐雨》之“惫黍转馀精”,《薄暮步村径》之“飞虫抟涧舞,鸣鹊抱巢修”,《醉卧田间里人扶归》之“垂手引模糊”,《咏菊》之“风雨困秋曦”,皆不似晚唐、五代人语。又其中有《怀严子陵前辈》一题,案李肇《国史补》,称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无称古人以前辈之事。杜甫诗“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埸”,又“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亦仅用为词藻,无称人以某前辈之事。况远隔千年,忽被此目,唐人诸集,实未前闻。又《春雪往栅山》题中有“敲诗驴子背上”语。案贾岛咏“推敲”二字不定,见《唐摭言》。郑綮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见《唐诗纪事》。在今日则为故典,在唐末犹为近事,不应从庆用之。且称吟诗为推敲,已属割裂。至改为敲诗,明以前人实无此语。疑为赝鼎,盖亦有由矣。
△《谭藏用诗集》·一卷、《集外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唐谭用之撰。用之字藏用,其履贯时代不见于史。《新唐书·艺文志》载有谭藏用诗一卷,次于刘言史、黄滔之前。《全唐诗》亦载用之诗一卷,谓为五代末人。而《宋史·文苑传》又云:“开宝初,有颖贽、刘从义善为文章,张翼、谭用之善为诗,张之翰善笺启。”则又当为宋初人。厉鹗《宋诗纪事》遂系之于宋。众说纷纷,莫能考定。今此集前题“姑苏吴岫家藏本,悉依宋钞”十一字。后有谭氏子孙札一通,称集本元人抄宋版,抄书家珍藏,罕行于世云云。是其书当出于明之中叶。而《全唐诗》所载之七律四十首,则别为《集外诗》附之于后。盖亦其子孙所题以别于本集者。然自宋以来,阅数百年,收藏者从未着录,而忽得于吴岫家。又集外诸诗皆本于唐诗鼓吹,当时郝天挺所选录已不为少,乃无一篇出于本集。其故颇不可解。且反覆检勘,颇多疑窦。如经历官名不特《唐百官志》所无,即宋代亦未曾置,至元时始有此职。而集中《梦祝直诗》,乃有“忽梦浔州祝经历”句,其可疑者一也。又《吴真人奉旨求贤诗》,不似唐人语。考元时有道士吴全节,被遇成宗、仁宗、英宗,封崇文弘道真人,见于《元史》。而延祐中尝命真人王寿衍求访道行之士,与此所云奉旨求贤者情事相近,似当为吴全节作。其可疑者二也。又集中《赠胡守诗》,铺叙时事极详,其大略云:“因思闽广间,壤地有深阻。凶豪据深洞,老幼负戈弩。幸逢天子圣,元帅复神武。诏书一日下,海内尽歌舞。横筭罢舟车,求贤复科举。”而《金盘山诗》又有贞元纪年。案贞元为德宗年号,距唐末百馀岁,时代大不相及。而证诸《唐书》,亦无闽、广作乱之事。惟《元史》载,成宗元贞元年,昭、贺、藤、邕、澧、全、衡、吉、赣、南安等处,蛮寇窃发。二年,上思州叛贼黄胜许攻剽水口思光寨,其后屡见于《本纪》,似与闽、广凶豪之语相合。而仁宗皇庆二年始行科举,与“求贤复科举”语亦相近。盖元代未尝有此制,仁宗始法古举行,故谓之复。若唐则科举一代不绝,不可谓之复矣。贞元年号恐当是元贞之讹。特元贞尽二年,而此作七年为不相符耳。其可疑者三也。又《送赵容诗》云:“武林杨柳旧依依,甲第楼台有是非。莫道天涯龙已化,但看云际鹤还飞。”其意似指南宋之亡。若唐末、五代时,则钱氏据有临安,势方全盛,安得有此语。其可疑者四也。岂用之遗集散佚残阙,其子孙剽他人所作,搀杂其间,以足卷帙,故牴牾如是欤。
△《范文正公尺牍》·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范仲淹撰。仲淹有《范文正集》,已着录。是编皆其平生手简,为家书三十六首、交游八十一首。盖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当亦后人所附入。原本五卷,今止三卷,则陈振孙所改编也。
△《曾乐轩集》·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张维撰。维,乌程人,仁宗时官卫尉寺丞,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也。先尝摘维所自爱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密《齐东野语》备载其诗及《觉序》,并述是图始末甚详。此本乃安邑葛鸣阳所刊,即从《齐东野语》录出。原图残阙,佚其第五首,故此亦惟存九首焉。
△《别本公是集》·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刘敞撰。敞有《春秋传》,已着录。其文集久佚,今始从《永乐大典》编次成帙。此本乃钱塘吴允嘉从诸书中搜辑而成。考《宋文鉴》尚有敞所作《续谥法》一篇,唐顺之《右编》有奏议六篇,此集均未收入。又误载刘攽诗及诗文重复文同题异者数篇。又《舜让禹》以下三篇,抄录舛错,原目亦颇失先后之序。然较之新喻所刻《三刘集》,采摭稍富。故今仍存其目,不没其蒐辑之劳焉。
△《陈副使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陈洎撰。洎字亚之,彭城人,即师道之祖也。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宋国史、实录皆不为立传,故《宋史》亦失载其人。此本仅诗十二首,金侃跋语谓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者。前有熙宁九年曲阜颜复《序》。后有张徽、司马光、苏轼、任希夷、李五《跋》。《复序》谓其事业在卿大夫者,以补国利民传。《跋》亦谓景行懿文,知者益鲜。曲阜长道颜公、侯官宏中郑公而下诸大贤,表而出之,辑成巨轴,盖皆当时就题卷中者。《跋》作于嘉定癸酉。自皇祐改元至是一百六十馀年,贤士大夫犹相与珍其遗篇,景企不置,则洎之为人可知矣。金侃又谓跋其后者尚有林希、孙觉、苏辙、徐积、钱世雄诸人,惟遗侯官郑宏中一跋。今希等诸跋并佚不存,则已非侃所见之本。又颜复称诗二十二篇,苏轼称诗二十五篇,今所存仅及其半,亦不知何时散失。厉鹗《宋诗纪事》载洎诗十三篇,较此本多《过项羽庙》、《过田文墓》二篇。惟此本所有之《黄鹄诗》,鹗失采耳。
△《居士集》·五十卷(内府藏本)
宋欧阳修撰。前列《苏轼序》及《年谱》。旧本每卷有熙宁五年子发等编次数字。而《轼序》谓得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盖序作于元祐六年,时发已卒,故序中不及耳。庆元中周必大编次修集,自《居士集》外,有《外集》等九种,通一百五十三卷。此编仅三之一,然出自修所手辑。《文献通考》引叶梦得之言曰:“欧阳文忠公晚年取平生所为文。自为编次。今所谓《居士集》者,往往一篇阅至数十过,有累日去取未决者。”则其选择为最审矣。此本又取淳熙间孙益谦所校重镌,卷末列诸本字句异同,极为详核。又一本为明代朝鲜所刊,校正亦极精审。以周必大所编《文忠集》已全部收入,无庸复录,故今惟存其目焉。
△《欧阳遗粹》·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郭云鹏编。云鹏爵里未详。卷首有嘉靖丁未云鹏《自叙》。以陈亮《欧阳文粹》仅录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乃补录八十三篇,附刻其后。然亮所录持择精审,与本集多有异同。宋人旧本,存之可以备参考。此则全从本集采出,字句既无可互证。又其精不及亮所录,而其博又不及修所自定《居士集》。实两无所取,故析出别存其目焉。
△《老泉文》·(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郭祥鹏编,祥鹏,泰和人,成化辛丑进士。是集于《苏洵集》中摘取《权书》十篇、《衡论》十篇、《笺策》二篇,别为一集。案《洵全集》具存,其文章之妙,岂止于此。此选亦无谓甚矣。
△《东坡外集》·八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前有《焦竑序》,称“世传东坡集多乱以他人之作。如老苏《水官》、《九日上魏公》、《送僧智能》三诗,叔党《飓风》、《思子台》二赋,人知其谬。至《和陶拟古》九首、《大悲圆通阁记》,本子由作,见《栾城遗言》。《虚飘飘》三首,公与黄、秦倡和,见《少游集》。《睡乡记》、《拟无功醉乡记》而作,今并属子瞻。代滕甫辨谤,王铚谓为其父作四六话,备载其文。大率纪次无伦,真赝相杂。最后得《外集》读之,多前所未载。而卷帙有序。如《题跋》一部,游行诗、文字画等各以类从,而尽去《志林》、《仇池笔记》之目,最为精核。其本传自秘阁”云云。考《和陶拟古》九首虽见于《栾城遗言》,其实轼、辙各自有诗。所谓“客从远林薄,依墙种杨柳”者,辙诗也;“有客叩我门,系马门前柳”者,轼诗也。竑所纠摘,未为尽确。又辙所作轼墓志,载所作凡六集。晁陈二家所录,多《应诏集》十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凡十一集。皆无此八十六卷之本。且《外集》之名,以别《内集》。轼之诗文既已全载于此,别无所谓《内集》,则《外集》之名殊无根据。竑称得之秘阁,不知明代之书,尽于杨士奇、张萱所录。二家之目不载,竑又何从而得之。此直竑以意删并,托之旧本耳。
△《黄楼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鲁点编。胡廷宴补。点有《齐云山志》,已着录。廷宴,漳州人。点书成于万历甲辰,廷宴补刊则在丁未,相距二三年,而廷宴序称岁久浸坏,渐以失次,殆不可晓。盖明代朝觐官入都,例以重货赂津要。其馀朝官,则刊书一部,佐以一帕致馈,谓之书帕。其书即谓之书帕本。其仓卒不暇自刊者,则因旧官所刊,稍改面目而用之,动以旧刊漫漶为词,而偶忘其相去不久也。宋熙宁十年,苏轼守徐州,值河决澶渊,南溢于泗,城几没。轼捍御百方,城以无恙。乃取土克水之义,即城东门为楼,垩以黄土,名曰黄楼。其弟辙及秦观皆为之赋,陈师道为之铭,轼亦有《九日黄楼》、《黄楼观月》诸诗,遂为古迹。点官徐州,因裒轼诗文作于徐州者为一集,题曰《黄楼集》,实非皆为黄楼作也。入之《地理》,名实不伦,今仍入之《别集》,附轼集后焉。
△《东坡守胶西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阎士选编。士选字立吾,绥德州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是编乃士选为莱州府知府时采苏轼在胶西诗文刻为一帙。以尚有挂漏,及官按察使时补完之。其王宗稷年谱,亦仅摘录熙宁八年乙卯轼到密州,及十年丁巳自密移知河中府,复改知徐州一段。盖借轼以重胶西也。
△《苏文奇赏》·五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陈仁锡编。仁锡有《系辞十篇书》,已着录。是编取《东坡七集》分体选录,一以时文之法批点之。至于《志林》之属,亦皆摘录,不知是固不以文章论也。《飓风赋》乃苏过之作,后人误题其父。仁锡因而录之,亦漫无考证矣。
△《东坡禅喜集》·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凌濛初编。濛初有《圣门传诗嫡冢》,已着录。先是徐长孺尝取苏轼谈禅之文,汇集成编,唐文献序而刊之。濛初以其未备,更为增订。万历癸卯,濛初与冯梦祯游吴阊,携是书舟中,各加评语于上方。至天启辛酉,与《山谷禅喜集》并付之梓。濛初喜取前人小品,以套版刻之,剞劂颇工,而无裨艺苑,此亦其一种也。
△《东坡养生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如锡编。如锡字武工,江宁人。是编前有《王思任序》,则当成于前明之末,然又有康熙甲辰《邱象升序》,盖书成于崇祯中,批点行世则出象升手也。其书取苏轼诗文杂着有关于闲适颐养者,分《饮食》、《方药》、《居止》、《游览》、《服御》、《翰墨》、《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十二门。轼以文章气节雄视百代,其游戏诸作,大抵患难中有托而逃。如锡乃惟录其小品,所谓“飞鸿翔于寥廓,而弋者索之薮泽”也。使轼仅以此见长,则轼亦一明季山人而已矣,何足以为轼乎。
△《苏诗摘律》·六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长垣县知县无锡刘宏集注”,不详时代,惟取苏轼集七言律诗注之,潦草殊甚。
△《吕次儒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吕南公撰。南公有《灌园集》,已于《永乐大典》中裒辑成编。此本乃后人采掇而成。仅《麻姑山诗》二十四首,《福山诗》一首,文三首,仍以符行中《原序》冠之。其《麻姑山诗》盖出《麻姑山志》,前有《小引》。《西江诗话》所载之《葛仙峰诗》,即在其中,而题作《上葛仙坛》,标目小异。其《钱邓州不烧楮钅强颂》一首,则自吕祖谦《宋文鉴》中录出者也。篇帙寥寥,采摭殊为寒窘。今既别编巨帙,此为废稿矣。
△《支离子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一曰《竹堂集》。宋道士黄希旦撰。希旦,邵武人,一名晞,字姬仲,自号支离子。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无可证验也。此集为淳祐己酉九龙观道士危必升所编。后附小传云,希旦为九天弥罗真人,掌上帝章奏,语甚怪妄。其诗亦凡近无深致,不类出世有道者之言。且希旦没于熙宁甲寅,不云有诗。越一百七十五年,是集忽出于羽流,则非惟仙去之说事涉荒诞,并此集殆亦依托矣。
△《山谷刀笔》·二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黄庭坚撰。《庭坚全集》已着录,此乃所着尺牍也。以年为次,自初仕至馆职四卷,居忧时三卷,在黔州三卷,戎州七卷,荆渚二卷,宜州一卷,皆于《全集》中摘出别行者。然是编向有宋椠本,非后人所为。考《宋史·艺文志》,杨亿亦以刀笔别行,盖当时风气有此一体云。
△《精华录》·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任渊编。渊有《山谷内集注》,已着录。是集皆摘录黄庭坚诗文。前有《渊序》,不着年月。又有朱承爵题词,称尝得其《目录》,盖宋元祐间刻版,而亡其文。心宝其名而窃病其实。久之始获旁稽载籍,缘目寻词,以还故物。若《太史大全诗》,《宋文鉴》、《文苑英华》、《文翰类选》、《光岳英华》诸集悉掇拾无遗云云。考庭坚卒于徽宗崇宁四年乙酉。是书之选虽无年月,然称黄太史《山谷集》几万篇,尝节其略而谬注三十之一也,则成于所注《内集》后。《内集注》中已称徽宗为徽考,鄱海许尹叙《内集注》亦称作于绍兴时。此集既刻于元祐中,何以反在其后。且《录》中诗文以本集年月核之,已有崇宁中作,何以预刻于元祐时。集中之目,亦往往与本集不合。如《夜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一题,是时庭坚自武昌赴宜州贬所,故亲旧追送至于汉阳。此本割裂其文,作《汉阳亲旧追送》,则亲旧属之汉阳,“追送”字不可通矣。又用前韵《赠高子勉》一题,乃庭坚自用其韵,本集可考。此本乃作《和高子勉》,则事实全乖矣。《谢公定和二谢秋怀邀予同作》一题,有末四字,乃见倡和之意。此本无此四字,则《谢公定自和二谢》,与庭坚无关矣。甚至《双井茶诗》“人间风日不到处”四句,乃七言古诗之前半,而割为绝句,改其题曰《内直观化》。第十一首之《竹笋初生》一绝,改其题曰《二月江南》。《修水记》一篇乃取庭坚《书幽芳亭》一篇,摘其中一段,而略增末数语。其馀窜乱,不可胜数。渊所注《内集》,年经事纬,考证详明,何以此集愦愦至此。至于所录集中不载诸诗,《西湖徙鱼和苏公》二首,乃陈师道三首之二,见《后山集》中。渊亦尝注师道诗,何以两集并收,漫无一语之订正。其《新竹》一首,乃陆游诗,题曰《东湖新竹》,见《剑南集》中,渊何以能于数十年前预见之。其为伪托,固可不攻而破。且《承爵序》既称缘目寻词,集中一题数首者,目中并无明文。云摘选某首,何以摘选者较多。又称所采之诗有《文苑英华》,乃宋太宗时宋白等奉敕编撰,所录诗文,止于唐代,何以有庭坚之作。排律之名,唐、宋、元人皆无之,旧集具存,可以覆案。至元末杨士宏所选《唐音》,始以排律标目。明初高棅选《唐诗品汇》,仍之不改,乃沿用至今。何以此本刊于宋时,已有五言排律。其为承爵依托为之,亦确凿无疑。何景明曰:“山谷《精华录》任渊选者,其所采取,多不惬人意。”王士祯曰:“《精华录》八卷,有天社任渊《自序》,《录》中取舍,未惬人意。”张宗柟亦曰:“观其录取大意,只以备体,且多阑入游戏之作,非上选也。”宗柟所见者称嘉靖间摹宋椠本,士祯所见者称明章邱李开先家宋椠本,皆在承爵之后。何景明虽正德时人,而比承爵亦差后。盖皆即承爵此刻,托诸宋椠。观士祯所记《任渊序》,与此本不异一字。而承爵之《序》与《渊序》貌为轧茁,如出一手。其作伪之迹,固了然矣。向来藏书之家,珍为秘笈,盖以名取之,未及一一核其实耳。
△《山谷禅喜集》·二卷(内府藏本)
明陶元柱编。元柱始末未详。是集于黄庭坚集中录其阐发禅理者别为一书。盖欲以配《东坡禅喜集》也。
△《后山诗集》·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陈师道撰。师道有全集已着录。此本为雍正乙巳嘉善陈唐所刊。《正集》六卷,仍魏衍所编之旧。逸诗五卷、诗馀一卷则唐蒐辑诸书,补所未备者也。《正集》旧有《任渊注》,今皆削去。别本各行,未为不可。唐同里吴谆为作序,乃极论其注当削,则谬之甚矣。
△《襄阳遗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范明泰编。明泰有《米襄阳外纪》,已着录。此乃所辑米芾遗文。考芾《宝晋英光集》,世有传本,明泰盖未之见。故蒐采各书,裒为此编,然阙略殊甚。至于倒书《心经》咒语一则,本佛书旧文,非芾所撰,亦登简牍,则更误矣。
△《斜川集》·十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旧本题宋苏过撰。过,轼之季子,字叔党,斜川其自号也,事迹附载《宋史·苏轼传》。其集《文献通考》作十卷,世无传本。王士祯《香祖笔记》称,康熙乙酉,有书贾来益都之颜神镇,携苏过叔党《斜川集》仅二册,价至二百金有奇。惜未得见之,其存佚今不可知。然士祯所记,多传闻之词,未必确也。此集乃近时坊间所刊。其本但有边阑,而不界每行之乌丝。此本染纸作古色,每页补画乌丝,而伪镌虞山汲古阁毛子晋图书一印,印于卷末,盖欲以宋版炫俗。然考晁说之所作《苏过墓志》,过卒于宣和五年。此集中所称乃嘉泰、开禧诸年号,以及周必大、姜尧章、韩侂胄诸人,过何从见之。其中所指时事,亦皆在南渡以后,尤为乖剌。案刘过《龙洲集》中所载之诗,与此尽同。盖作伪者因二人同名为过,而抄出冒题为《斜川集》,刊以渔利耳。《龙洲集》已别着录,此本本不足存。以世传刊本、抄本不一而足,且卷数与《文献通考》所载相合,恐其荧听,故存其目,而辩之焉。
△《双峰存稿》·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进士舒邦佐平叔撰。《宋志》及诸家书目皆不着录。厉鹗《宋诗纪事》亦不载其名。前有《自序》,称早困举子业,窃第后方学四六语。又称尚书刘公曾为辛丑省试官,余以晚出门生之礼事之。辛丑为徽宗宣和三年,则邦佐当为北宋末人。集中有《和洪龟父岁晏诗》。龟父,黄庭坚甥洪朋字也。庭坚最赏其诗。而刘克庄《后村诗话》称其早卒,则邦佐与之倡和,又在徽宗以前。《序》末题甲子岁四月,而中云“投绂西归,老于三径”。甲子为高宗绍兴十四年。则其老而退休在南宋之初.而集中有《贺黄察院启》,在绍熙四年;《迎潭帅朱殿撰启》,在绍熙五年。上距高宗甲子凡五十年,邦佐当已百有馀岁,乃复在仕途,似无此理。况邦佐及见洪朋,则与苏轼、陈师道、僧道潜皆同时人,特相距先后间耳。《自序》称愿借后山“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句,则陈师道语也。《真隐集序》称递相传写,不无鱼鲁,谨守昔人“白鸥没浩荡,采菊见南山”之戒,则苏轼语也。其诗复云:“不如陶靖节,客至空持瓯。不如苏东坡,胜败两忘忧。”又云:“大苏文章继老苏,魏徵勋业付魏谟。”又云:“参寥已似絮沾泥,天女虽来暖非肉。”皆作典故用之,尤为可疑。他如“池平初斗蛤,柳老半藏鸦”,即轼诗之“夜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也。“早为挂铜钲”,即轼诗之“树头初日挂铜钲”也。“小雨止还作,虚窗暗又明”,即轼诗之“微雨止还滴,小窗幽且妍”也。“蜜熟花蜂亦惯营”,即轼诗之“蜜熟黄蜂亦懒飞”也。“卷地风来忽吹散”,即轼诗之“蓦地风来忽吹散”也。即刻意学步,不应雷同至此。其为摭轼诗赝作,痕迹显然。至于宋璟《梅花赋》,宋已不传。故《李纲集》有补作,其序甚明。今集中有《读广平梅花赋诗》,知其出在刘埙《隐居通议》之后。“梅子又生仁”句,乃以唐寅诗“试尝梅子又生仁”句,截去二字,知其出于唐寅之后,是殆近时之所为耳。
△《别本海陵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周麟之撰。麟之《海陵集》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已着录。此本仅诗六十三首、文四篇,即《外集》一卷,书贾削去标题“外集”字,别作伪帙,以售欺耳。
△《李忠定集选》·四十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李纲撰。纲有《梁溪集》,已着录。此本凡录奏议十五卷、文十六卷、诗六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冠以本传一卷、行状三卷。明万历中闽人李嗣元所撰。其凡例称限于赀,不及全刊也。兵燹版佚。国朝康熙己酉,建宁李荣芳又重刊之,称购得三旧本,皆有残阙,合之乃成完帙,其用力颇勤。《梁溪全集》,大抵藏书旧家始有之,世不多见。今行于世者惟此本。故附存其目,不没剞劂之功云。
△《林泉结契》·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王质撰。质有《诗总闻》,已着录。是编乃商邱宋荦摘《绍陶录》中《山友辞》、《山友续辞》、《水友辞》、《水友续辞》、《山水友续辞》各为一卷。谓其有玩物适情之趣,改题此名,其文则无所增损也。
△《北山律式》·二卷、附《王炎诗》·一卷、《晁冲之诗》·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叶梦得所选程俱诗也。梦得有《春秋传》,俱有《麟台故事》,皆已着录。是编前有《梦得序》,称“致道《北山集》四十卷,既为之序。人皆知致道之文,而不知其诗。即知其诗,亦仅知其古风,而不知其律诗之妙。及门郑晦,系致道同里人,初学韵语。予谓其何舍近而就远也。因选录致道近体诗二卷,名曰《北山律式》”云云。其文浅鄙,不似梦得他作。《北山集》已别着录,此为骈拇枝指,无论真伪矣。卷后附录王炎《双溪类稿》十数首、晁冲之《具茨集》数首,尤不解其何意。大抵杂凑之本,姑充插架之数者也。
△《别本汪文定集》·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汪应辰撰。《应辰全集》已于《永乐大典》内裒辑成编,别着于录。此本乃明程敏政以内阁藏本选录而成,非其完帙。
△《延平文集》·三卷、《附录》·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侗撰。侗有朱子所辑《延平问答》,已着录。此本乃侗裔孙葆初更汇诗文一卷,附缀于后,改题此名,故《宋志》不载。前三卷均标曰“朱熹编”。其实朱子惟编《问答》,未编诗文,特借以为重耳。后二卷为《附录》,则朱子所为行状之类也。
△《别本芦川归来集》·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张元干撰。是集已于《永乐大典》中裒辑成编,别着于录。此本凡诗二卷、杂文三卷,末附《幽岩尊祖事实》一卷。诗仅有近体,又编次无绪,至以《题米元晖瀑布横轴》一诗、《题苏养直绝句后》一诗、《题江天暮雨图》一诗、《题江贯道绝壁古松》一诗入之《杂文跋类》中,盖残阙掇拾之本也。
△《陈文恭公集》·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陈康伯撰。康伯字长卿,弋阳人,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仕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文恭,事迹具《宋史》本传。是集为其裔孙以范编次,并以诰敕及诸书文字有涉于康伯者汇附于后。然遗文仅二卷,而附录乃十一卷。末大于本,殊非体例。且遗文亦多伪作。如所载《谢敕命修家谱表》,称昨进家谱,敕令史院编修填讳。自古以来,无是事理。其谢语称“伏惟圣躬保重,圣寿隆长”;而首称“臣康伯叩头拜谢曰”,末称“臣等不胜欣跃,无任感戴叩谢之至”,尤不晓宋人章表体例。又首载《原序》一篇,称“乾道七年新安门人朱熹顿首拜书于碧落洞天”。其词鄙陋殊甚。《朱子年谱》具在,不言有此师。朱子集中亦无此文。盖无往而不伪也。
△《志道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顾禧撰。禧字景繁,吴郡人。居于光福山,闭户诵读,不求仕进。绍兴间,有司以遗逸荐,不起。后筑室邳村,表曰漫庄。凡田居五十年而终。尝与吴兴施宿注苏轼诗,行于世。《陆游序》所谓助以顾君景繁之赅洽是也。兹编称禧子宏闻搜求遗稿,从江浙提刑转运任某抄得若干首,取鲁论隐居求志之义,题曰《志道集》。然莫知其所自来。卷首有禧侄长卿《序》,称禧以文章擅名,为里中同学所忌,指作周世宗宫词,祸几不解。会以遗逸荐,得白。于是杯酒释奠,尽焚生平所着述。凡百馀卷,无复只字存者。其叙述禧生平颇具。惟《序》末署至元壬辰,乃元世祖即位之二十九年。禧为宋高、孝时人,相距一百馀年,安得有其侄尚在,为之作序。又考集中多载洪兴祖倡和之作,兴祖当绍兴中以忤秦桧贬死,禧正与之同时,又似乎真出禧手。惟《赠行省任古》一首,宋时无此官名。而《序》中则作提刑转运任公,复与宋制相合。其长卿结衔称石泉书院山长、福州路教授,又非宋官,殊参错不可解。诗仅三十馀首,且多俚句,疑其出于依托焉。
△《千虑策》·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有《诚斋易学》,已着录。是编凡《君道》三策、《国势》三策、《治原》三策、《人才》三策、《论相》二策、《论将》二策、《论兵》二策、《驭吏》三策、《选法》二策、《刑法》二策、《冗官》二策、《民政》三策。前有《自序》,已载于《诚斋集》中。此江西所刊别行本也。本传称虞允文为相,见此策,荐为国子博士,则当时已别行矣。
△《锦绣论》·二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宋杨万里撰。考宋贡举条式,第二场试论一道,限五百字以上,则此编盖当时应试程式也。然体例拘陋,未必真出于万里,疑并书中国子监批点皆坊贾托名耳。
△《分类诚斋文脍后集》·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其书分三十二类。取杨万里《易传》、《千虑策》中之语摘录标题,各加批点,殊为庸俗。又有题见此集,而注云“文见前集”者,亦非完书。相其版式,乃麻沙旧刻,盖宋末书坊陋本也。
△《蕊阁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宋辛弃疾撰。弃疾有《美芹十论》,已着录。是编集六朝及唐人诗句为五七言近体,平声上下三十韵,韵为一首。前有弃疾《自序》。今按《唐韵》及《宋礼部韵》皆上平二十八部,下平二十九部。至理宗末,平水刘渊始并为上下平各十五部。弃疾当高、孝、光、宁之朝,平水韵未出,安得而用其部分。且平韵分上下,自《广韵》已然。集中顾以一先为十六先,至咸韵为三十,此向来韵书所无。又据魏了翁之说,《唐韵》下平作二十九先,而小变之者也。至集句始于晋傅咸。宋王安石、孔武仲皆有其体。今序首即云集韵非古。又舍王、孔而独举陈后山、林莆田,尤极疏舛,文笔亦颇类明末竟陵一派,决不出弃疾之手也。
△《别本攻愧文集》·三十二卷、《诗集》·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楼钥撰。钥有《攻愧集》,已着录。此本前后无序跋。又《文集》有目,而《诗集》无目,较原集少七十八卷,盖后人选录而成。然世所传写,大抵此本,今亦附存其目焉。
△《朱子大同集》·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陈利用编。明林希元增辑。希元有《易注存疑》,已着录。是编皆朱子官同安时所作。考《朱子年谱》,二十四岁为同安主簿。越二年,受学于李侗。又四年,秩满而归。凡莅事七年。其称大同者,唐贞观中于同安置大同埸,宋时亦有大同驿,从古名也。诗文皆全集所载,问答亦语录所收,别无新异。徒以贤者所莅,人争攀附以为重。故同安之人裒刻以夸饰其地。实不足以尽朱子,而朱子亦不藉此表章也。
△《晦菴文钞续集》·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崔铣编。铣有《读易馀言》,已着录。宣德中,常熟吴讷有《晦菴文钞》六卷。铣以其未备,复为续辑,而略释大意于每篇之末。盖与讷书相辅而行,《目录》以七卷为始,亦合讷书计之也。
△《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一百十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朱玉编。玉,建阳人,朱子十六代孙也。是编以朱子正、续、别三集合而为一,俾诸体各以类从。每体之中,又以编年为先后,分为八册。一册为道学渊源、世系、题赞、事实、年谱、祭文、行状、褒典、祠庙及门人姓氏附录,凡三卷。二册为赋、诗、诗馀,凡十卷。三册为封事、奏札,凡二卷。四册为政迹、宫观、经筵、表文、疏文,凡十一卷。五册为书劄,凡十四卷。六册为问答,凡三十五卷。七册为杂着,凡十五卷。八册为序记、祝文、碑文、行状、墓志、事实、年谱、遗事及庭训、墨迹,附编着书目,凡二十一卷。每卷各为之引,述其用力颇勤。然割裂烦琐,究不及大全集之原本,为能存其旧也。
△《别本象山文集》·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陆九渊撰。旧本题九渊门人傅子云编。首卷为年谱,次卷为讲学语录,后四卷为诗文,末附以谥议、行状。前有万历乙卯金谿傅文兆重刻《序》,称文集已经七刻,殊无善本。友人周希旦得全集而刻之金陵,集中不敢刊削一字。又称吾家子云与先生同里云云。考九渊子持之所作年谱云:开禧元年乙丑,持之编遗文为二十八卷、《外集》八卷,杨简序之。三年丁卯,抚州守括苍高商老刊于抚州。是为初本。又云:嘉定五年壬申八月,张衎编遗文成,傅子云序之,未言刊版与否。是为第二本。是年九月,江西提举袁燮刊其文集三十二卷于仓司,称为持之所裒益。是为第三本。绍熙四年辛卯,燮之子甫文重刊之。是为第四本。《文献通考》作《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与三十二卷数合,并载《燮序》于后。《宋史·艺文志》亦同,无所谓六卷之本,亦无所谓傅子云编之事。其文仅全集五分之一,则不敢刊削一字之说,尤为诞妄,盖后人选刻之本。文兆以宗族之故,借张衎本有子云作序一事,遂题其名,实非当日之旧。其年谱亦多所窜乱,如载形家占其先墓之言,有“糊糊涂涂生一个大孔夫子”之语,显为不学者所妄加也。
△《别本缘督集》·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曾丰撰。丰集久无完本,近始采《永乐大典》所载,葺缀成帙,已着于录。此本为其十世孙自明所辑。万历癸未,詹事讲为选而刻之。据事讲《自序》,其先本曾氏裔也。所选仅诗三卷、文九卷,挂漏颇多。今已采其中《永乐大典》所未载者,编入新本,故附存其目,不更缮录焉。
△《止斋论祖》·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陈傅良撰。傅良有《春秋传》,已着录。初,傅良讲学城南茶院时,以科举旧学,人无异辞。于是芟除宿说,标发新颖,学者翕然从之。此论五卷,盖即为应举而作也。首列《作论要诀》八章,中分《四书》、《诸子》、《通鉴》、《君臣》、《时务》五门,凡为论九十二篇。考《止斋文集》卷末附录杂文数首,编内《守令》、《文章》、《民论》三篇存焉,馀皆削而不录。疑傅良当日自悔其少作,故其门人编次之时,不以入集。特别录此本,私存为程试之用耳。
△《南塘四六》·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赵汝谈撰。汝谈字履常,太宗八世孙,居于馀杭,淳熙十二年进士,官至权刑部尚书,事迹具《宋史》本传。汝谈在当时,颇以诗名。历掌制诰,亦以文章典雅见称。其《嘉定贺玉玺表》,有“函封远致,不知何国之白环;瑑刻孔彰,咸曰宁王之大宝”四语。王应麟《困学纪闻》极称之。今全篇在集中。然他作不尽如是也。
△《别本后乐集》·十卷、《附录》·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卫泾撰。泾集本五十卷,刊于元代,岁久散佚。今从散见《永乐大典》中者编次成帙,已着于录。此本乃其十四世孙楫所辑。以志乘诸传及遗像弁卷首,而以廷试策为卷一。奏疏为卷二至卷九,各以时代编次。其末卷则泾与人往还书及所题诗,而以后人祠记之类附焉。楫之大旨,以奏疏为主,故诗别录于末。然与后人之文杂编,究非体例。其搜采颇为未周,亦不及新编之完备也。
△《骚略》·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高似孙撰。似孙有《剡录》,已着录。是编皆所拟骚赋,凡三十三篇。其后《欸乃词》一篇,集杜甫诗八句、柳宗元诗四句为之,殊纤诡也。
△《棠湖诗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岳珂撰。珂有《金陀稡编》,已着录。兹编乃所作宫词一百首,皆咏北宋之事。前有珂《自序》,称“棠湖纶钓之暇,适有犹子从军自汴归,诵言‘宫殿钟虡,俨然犹在’。慨想东京盛际,文物典章之伟观,圣君贤相之懿范,辄用王建体,成一百首,以示黍离宗周之末志”云云。其本为鲍氏知不足斋所刊。宋以来公私书目悉不着录,不知其所自来。《珂序》亦无年月。考珂《桯史》,称绍熙壬子,年十岁,则端平甲午金亡之岁,其年仅五十二,固犹及见宋师之入汴。又据所作《玉楮集》,珂以绍定癸巳坐黜,至嘉熙戊戌乃重召,则灭金时珂正闲居,与《序》亦合。然汴京图籍,尽入于金,史有明文。诗中乃云“卷帙异书三十万,至今光采动奎星。”所谓今者,何时也?且褚摹《兰亭》,终存己法;苏和陶诗,不掩本色。珂《玉楮集》具存,其词与此迥殊。虽酷学唐人,未必遽失故步至于如此。又王建、王珪、花蕊夫人、宋徽宗、杨皇后诸家宫词,今或有不省为何语者。盖宫禁旧事,载籍不能备录,往往无徵。此一百首则检点宋人说部,无不可注其端委。何珂之所述,尽今人之所知也。昔厉鹗作《宋诗纪事》,凡鲍氏藏书,无不点勘,今所进本标识一一具存,独无一字及此书,则出在鹗后矣。疑鹗及符曾等七人尝合作《南宋杂事诗》,而其《北宋杂事诗》则未及成书。或遗稿偶存,好事者嫁名于珂耶。
△《松垣集》·十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旧本题宋幸元龙撰。元龙字震父,高安人。《宋史》不为立传。据集中所言,尝举进士。理宗朝任朝奉郎、郢州通判。以论史弥远,为陈所劾,罢归。是集《宋志》亦不着录。所载凡疏三篇、书四篇、记事六篇、序一篇、行状一篇、墓志铭一篇、诗十首。前有像赞及传,今已佚。后为事迹一卷,载所判岳飞、万俟卨子孙争田事,不知何人所记,疑即集中称滨谷居士者所为。滨谷名鸣鹤,即元龙后裔,搜辑遗稿,编成此帙者也。诗文各系以评语,间有注释,亦颇疏略。元龙事迹无考。其题曰幸清节公,亦莫详其得谥之由。首篇《论国是疏》内自引所作与陈、刘之杰二律,而终之曰二诗之意切矣。殊非臣子对君之体。他文亦多鄙浅。而诗谓一篇为一韵,尤古无是例,殆出依托。其《事迹类》中载万俟卨子孙与岳飞家争田,委问一十三州府县不能决,理宗御批金牌,敕赐诸侯剑、皂纛旗、衮龙笔架、玳瑁砚,委公裁断。又称判毕奏闻,上大喜,赐绯鱼袋一、象笏一、玉带一、金帛百端、梅花金台盏一副。是直委巷之语矣,古来有是事乎?
△《臞轩·四六》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王迈撰。迈有《臞轩集》,已于《永乐大典》中裒辑成编,别着于录。此乃所作骈体凡一百五首,盖即从原集中摘出别行者也。
△《献丑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许棐撰。棐有《梅屋集》,已着录。是集前有嘉熙丁酉《自序》,仅短文十一篇、樵谈三十则。载左圭《百川学海》中,似非完本。词旨浅俗,亦无可取。
△《渔父词集句》·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释少嵩撰。少嵩字亚愚。其《序》曰:“嘉定壬申,予年十九。其秋自穆湖买船由鄱阳九江之巴河,往来凡数月。每遇景感怀,因集句作《渔父词》以自适。”所集不甚工,亦李龏《翦绡集》之流亚耳。
△《断肠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朱淑真撰。淑真,钱塘女子,自号幽栖居士,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以没。宛陵魏端礼辑其诗为《断肠集》,即此本也。其诗浅弱,不脱闺阁之习。世以沦落哀之,故得传于后。前有《田艺蘅纪略》一篇,词颇鄙俚,似出依托。至谓淑真寄居尼菴,日勤再生之请,时亦牵情于才子,尤为诞语。殆因世传淑真《生查子》词附会之。其词乃欧阳修作,今载在《六一词》中,曷可诬也。(语详《词曲类·断肠词》条下。)王士祯记康熙辛亥见淑真绍定二年手书《璿玑图记》一篇,备录其文于《池北偶谈》中,且称《断肠集》不载此文。诸家撰闺秀诗笔者,皆未之及云云。然流传墨迹,千伪一真。此文出淑真与否,无从考证。疑以传疑,姑存是一说可矣。
△《巽斋·四六》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危昭德撰。昭德字子恭,昭武人,宝祐元年进士,官至权工部侍郎,事迹具《宋史》本传。昭德所着有《春山集》,今已久佚。此本摘录其骈体,仅四十九首,非完本也。
△《石堂遗集》·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陈普撰。普有全集,已着录。此本以《浑天仪论》十六条及各体文为第一卷。赋三首、词四首、歌二首及各体诗为第二卷。其三、四两卷七言绝句二百馀首,皆咏史之诗,末附以杂纂十二条。乃明天启中普里人阮光宁所选刻,非完帙也。
△《东涧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汤汉撰。汉字伯纪,安仁人,以荐授信州教授,度宗时,官至工部尚书,谥文清,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史称汉文集六十卷。今惟所编《妙绝古今》尚有传本,而文集则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杂掇史传所载奏疏七段,皆非全文。又益以《陶靖节诗注序》一篇、《重修杨龟山旧宅记》一篇、《真西山读书记序》一篇、《石鼓书院记》一篇、《妙绝古今序》一篇、《遗诗》三首。附以诸家题跋及告身。其于原帙,盖泰山一毫芒矣。
△《翦绡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龏撰。龏字和父,号雪林,菏泽人。是编皆集唐人之句。上卷凡二十八首,惟五言律一首,馀皆古体。下卷凡九十首,则皆七言绝句。殆以艰于属对故耶,不及石延年、王安石、孔平仲所集多矣。
△《汪水云诗抄》·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汪元量撰。元量有《湖山类稿》,已着录。此本末有崇祯辛未《旧跋》,称夏日晒书,理云间人抄诗旧册,得《水云诗》二百二十馀首,录成一帙。其刘辰翁所批点刊行者,藏书家必有全本。当与好事者共购之云云。盖其时《湖山类稿》尚无刊本,故所见止此。所附录元纳新《读水云集诗并序》,称其多记亡国时事,及与文天祥狱中唱和之作。此本无与天祥唱和之诗,盖亦从《金台集》中抄入,非原本所有也。
△《须溪记钞》·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刘辰翁撰。辰翁有《评点班马异同》,已着录。其集本一百卷,明代已不传。独存记七十篇,其十八世孙棻等重刻之,即此本也。今全集于《永乐大典》中重为裒辑,业已成帙。此残阙之本,可无庸复录,以孤行已久,姑附存其目焉。
△《鸡肋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何希之撰。希之,抚州乐安人,咸淳甲戌进士,署零陵教授。宋亡后,遁迹以终。此本首冠以廷试、省试策二篇,后附以诗文五十馀篇。皆其子孙搜辑而成,故体制舛错,编次殊为无法。文格亦多平衍。盖阙帙之馀,其菁华已不复存矣。
△《牧莱脞语》·十二卷、《二稿》·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陈仁子撰。仁子字同俌,号古迂,茶陵人,咸淳十年漕试第一,宋亡不仕。是集名曰“牧莱”,言牧牛于草莱间也。初稿题其门人李懋宣编,二稿题其门人谭以则编。观卷首余恁、邓光荐、萧龙友序,则仁子盖自定之,托记于门人耳。仁子作《文选拾遗》,袭真德秀文章正宗之说,进退古今作者,若有特识。今观所作,则殊为猥滥。诸序皆推其《南岳赋》,特以压卷。邓光荐比之相如,萧龙友比之班固。然赋所云“卓高冈兮争长,走平壠兮要荒。方各有山,山各有纲。譬诸观水势之氵萦洄者,必航大海七泽之汪洋,訉花谱之繁丽者,必诹上林艮岳之低昂”,恐马、班决无是语。又多以表启骈词、语录俚字入之古文。如《与衡阳邹府教书》,通体皆散文,而其中忽曰“士修于身,将用于天子之庭。春风莘野之耕,而升陑之规模已定。夜月磻溪之钓,而牧野之体段已成”云云。不惟自韩、欧以来无此文格,即“春风夜月”四字,尚可谓之有根据乎。殆好为大言者耳。
△《宝峰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赵偕撰。偕字子永,慈谿人。自以宋宗室,入元不仕,隐居大宝山东麓。是集为其外孙顾恭所编。后兵燹散失。明嘉靖中,其裔孙广东佥事继宗得旧本于杨昔济、向纯夫处,重梓行之。今所抄传,即其本也。上卷多与邑令陈文昭所论治县规条。下卷皆古今体诗,亦多陈腐。盖其学以杨简为宗,故不免以语录为文云。
△《方韶卿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方凤撰。凤有全集,已着录。此集前有《曹溶图记》,盖其家藏钞本。然前半卷全采《宋遗民录》,后半卷《钱塘诗》以下,则皆汪元量作。盖书贾伪抄以射利,溶不辨而收之也。
△《待清遗稿》·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潘音撰。音字声甫,天台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乱,即隐居不仕,题所居曰待清轩。入元以后,仍隐遯以终。其集旧无传本。明嘉靖间,其后人从败簏中得遗稿,属徐云卿校定而序之。词气颇涉粗率,未知果音之手迹否也。
△《心史》·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郑思肖撰。思肖有《题画诗》、《锦钱集》及所着杂文并附载其父震《菊山清隽集》后,已着于录。此书至明季始出,吴县陆坦、休宁汪骏声皆为刊行。称崇祯戊寅冬,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得一铁函。发之有书缄封,上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因传于时。凡《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二卷,皆各体诗歌。《久久书》一卷、杂文一卷、略叙一卷,皆记宋亡时杂事。后附《自序》、《自跋》、盟言及疗病咒一则。文词皆蹇涩难通,纪事亦多与史不合。如杂文卷中于魏徵避仁宗讳作“证”,而李觏则不避高宗讳。又记蒲寿庚作“蒲受耕”。原本果思肖亲书,不应错漏至此。其载二王海上事,谓少保张世杰奉祥兴皇帝奔遁,或传今驻军离里。卫王溺海,当时国史野乘所记皆同,思肖尤不宜为此无稽之谈。此必明末好异之徒,作此以欺世,而故为眩乱其词者。徐乾学《通鉴后编考异》以为海盐姚士粦所伪托,其言必有所据也。
△《罗沧洲集》·五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旧本题宋罗公升撰。案厉鹗《宋诗纪事》载公升字时翁,永丰人。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公升以军功授本邑尉,北游图恢复,不果。有《沧洲先生集》云云。其文不甚了了。天祥既败,所谓军功者何功,所谓本邑尉者何人所授,且宋亡之后,孑然一匹夫,何以北上图恢复,皆于事理不甚近。毋乃据地志、家乘之文,疑以传疑乎?此本有曹溶名字二印,盖其所藏,题曰“宋礼部侍郎邓中斋中甫批点,明翰林国史修撰七世孙伦校正”。首载赋一篇。以下各体分编,而每体之中分《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五名,各为标题。其体例既为繁碎。而以绝句居律诗前,律诗居古体前,亦颇为倒置。意者其初五集自为卷帙,其后人以体分之,故杂乱如是耶。第二卷之首有《皇帝阁春帖子》二首、《端午帖子》一首、《皇后阁春帖子》一首、《夫人阁春帖子》一首、《端午帖子》一首。考帖子词为翰林学士之职,公升一县尉,何由得有此作。且其祖既于宋末殉节,则其孙必不及南宋承平之盛,而其词乃皆治世之音,殊为可疑。又第一卷末有《得家问》二首,一曰“乍喜平安报,俄增放逐愁”,又曰“东风严濑水,不是冷扁舟”,公升未放逐严州也;一曰“万里平泉梦,惟怜创业难”,又曰“长平门下客,知复几任安”,公升亦非故将相也;又皆与其生平不合。至于燕城俗吏诸作,词气鄙俚,如出二手,殆其子孙所为,以装点其忠义者,盖窜乱失真。其为果出公升与否,殊在影响之间矣。
△《林屋山人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着录。是集诗仅一册,附杂文数首,率浅俗不足观。其《题杨妃图》绝句一首及《食鳗辨》一篇,尤为鄙俚。盖以数学着,不以文章着也。后人重其高名,搜录遗篇存之,转为疵累耳。
△《遗山诗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元好问撰。《好问全集》,已着录。此《诗集》二十卷,乃毛晋从《全集》摘出,刊于《十元人集》中者。别行已久,姑附存其目。案好问虽入元而未仕元,晋以为元人,殊误。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初集》,以好问诗为冠,又沿晋之失。今仍题曰金人,从其实焉。
△《水云村泯稿》·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刘埙撰。埙有《隐居通议》,已着录。又有《水云村稿》,亦着录。此集上卷凡赋三篇、记十一篇、传一篇、题跋四十九篇、碑二篇、墓表二篇、圹志一篇、墓志铭五篇、赞十四篇、铭五篇、启二十篇、书十一篇、诗九十篇、笔记七则,下卷则皆其笔记。疑笔记在当日自为一卷,传写者误割数段入上卷也。考其诗文皆《水云村稿》所载,其笔记亦《隐居通议》所载。盖洪武癸丑孙瑛摘录二书,并为一帙,非其旧本也。下卷载有《瑛跋》二段,杂于书中,疑后人传写误乱其次。又周密《齐东野语》一段,突出不伦,亦瑛所附录,误合于埙书耳。
△《别本松雪斋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赵孟頫撰。《孟頫全集》十卷,又《外集》一卷,已着录。此本为明江元禧所刊。后有万历甲寅《跋》,称文敏文集湮没,因检枕中所藏,益以耳目所睹记流通之。盖元禧未见《全集》,故复搜辑为此本也。
△《安南即事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陈孚撰。孚有《观光》、《交州》、《玉堂》三稿,已着录。此集诗及自注皆自孚《交州集》中钞出,别题此名。盖书贾鬻伪之本,藏弆者不辨而收之也。
△《辉山存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萧国宝撰。国宝字君玉,号辉山,山阴人,流寓吴江。其集乃至顺二年其嗣子英所编次,而孔东涛为之序。称其诗清新警策,句律整严。然此本所载仅二十四首,为明崇祯间其裔孙云程重编。疑旧稿散佚,云程掇拾成之,故所存止此也。书仅五页,不成卷帙。已见于顾嗣立《元诗选》中,故不复录焉。
△《草庐吴先生辑粹》·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蓂所选吴澄文也。蓂有《忠义录》,已着录。是编以《草庐全集》浩繁难竟,乃择其尤精者录为六卷,以便诵读。澄之学诵说程、朱,而源实出于陆九渊。蓂,金谿人,与九渊为同里,故力为表章云。
△《吴草庐文抄》·(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前署甲辰春退谷手选。盖康熙三年孙承泽所定本也。于吴澄《支言集》中钞其十分之一,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又不分卷帙。盖偶然缮写,未及成编之本耳。
△《剡源文钞》·四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国朝黄宗羲编。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着录。其时戴表元《剡源集》传本尚稀,因选其记十六首、序三十六首、墓志铭四首、题后九首。宗羲亦间有点定,其持择颇精审,然不足以尽表元也。
△《赵仲穆遗稿》·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元赵雍撰。雍字仲穆,孟頫子也,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是集凡诗十七首、词十七首。卷末题延祐元年春正月寄呈德琏姊丈。后有《文徵明跋》,称此卷行楷兼作,转益妍美,从乌程王天羽借观,因题其后。盖从墨迹抄出者。诗词皆浅弱,如所谓“坐对荷花三两朵,红衣落尽秋风生”者,殊不多得。《徵明跋》又云:“德琏,孟頫婿王国器也,长于乐府,杨铁崖亟称之”云云。疑好事者依托雍作,并假借国器名也。顾嗣立《元诗选》已附录其父孟頫诗末,今姑存其目焉。
△《清江碧嶂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杜本撰。本字伯原,清江人,事迹具《元史·隐逸传》。父谦,在文天祥幕中,尝毁家以佐军。本读书能文,颇留心于经世。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布呼密用其言,米价顿平。遂荐于武宗,召至京。已而去,居武夷山。文宗即位,再徵不起,终于家。尝辑宋遗民诗为《谷音》一卷,鉴别极精。而所自作诗乃粗浅不入格。顾嗣立《元百家诗选》讥其多应酬俚近之作,非苛论也。
△《太平金镜策》·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赵天麟撰。天麟自称东平布衣。其始末无考。书中有“国家道光五叶”语,则当仁宗之世矣。其书以建八极、修八政、运八枢、树八事、畅八脉、宣八令、示八法、举八要为纲,而系以六十四子目。其文皆俪偶之词,无所建白。盖延祐间初复科举,坊贾射利之本。卷首题“经进”字,又冠以《进表》一篇,语意弇鄙。如云“若国家使随流待诏,更倾三峡之波涛。若国家使无罪容身,自有五湖之烟月”。自古以来,岂有此对扬之体。至末云“谨上书死赦以闻”,尤为无理,殆诡题以炫俗目耳。
△《水镜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元淮撰。淮字国泉,号水镜,临川人,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官至溧阳路总管。是编一名《金集》。古渊字,与仇远《金渊集》同名。盖远亦尝官溧阳教授,均取义于投金濑耳。其诗有《击壤集》之风,而理趣不逮,视远诗则不可同日语矣。
△《农务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元王桢撰。桢有《农书》,已着录。此集凡赋五首、诗一百九十四首、赞铭七首,皆《农书》所已载。盖即从《农书》中抄出,诡立此名也。其第二卷四言《民社诗》,乃《农书》祭社稷之祝词。三卷《茧馆赞》,乃《农书》之《先蚕坛赞》。《农书》、《挞诗》下有《耰诗》一首,此集不载。又《铁搭赋》佚其首句。则为后人采掇舛漏,非桢所自编明矣。
△《山林清气集》·一卷、《续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钱塘人。泰定、天历间、尝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又《续集》仅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至五十三首,格调亦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皆同时诸人酬赠之作。前有《三山王都中题》五言律诗一首。又一首署“蒙古作”,亦和王韵,盖即集中所称“钱蒙古松壑佥事”也。
△《道园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记》,已着录。此集不列卷数,惟分八册。前七册题曰《道园学古录》,后一册题曰《类稿选》。然前七册非《学古录》之全本,后一册亦非《类稿》之全本。盖坊刻摘录,疏漏实多。且每册之首皆题曰“崇仁虞集”。考集虽寓居崇仁,而其平生诗文皆自称蜀人,不当以侨寓之地改其祖贯。此必抚州书贾所为,欲引集以重其乡土,不足据也。
△《虞伯生诗续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虞集撰。仅诗九十馀首。目录末有《至元后庚辰刘氏日新堂识语》一则,称是集“乃学士晚年所作,尤为得意,敬刻与骚坛共之”云云。考至元后庚辰者,顺帝之至元六年也。是年集年六十九岁,李本访集山中,编其诗文为《学古录》者,即是冬之事。本所为序则在明年辛巳之十二月。是《学古录》尚未出,不识何以有续编之目。中间题目字名,亦往往舛讹。此必当时坊贾以集负重名,故掇拾其诗数十篇,梓以射利之本耳。
△《范文白诗集》·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元范梈撰。梈诗别有七卷之本,题《范德机集》者,乃临川葛雝所编刊于闽中,已着录。是集为明杨翚所选,所取才十之六,其删汰亦不尽当。
△《揭曼硕遗文》·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揭傒斯撰。傒斯有全集,已着录。是编记序碑述凡九篇,为宜黄刘肇虞所辑。前有《肇虞序》,称揭集版兵燹毁没,今不可遽购。因于诸书所散见者,摭拾若干,不复别择,概为编次云云。盖不知原集犹存也。惟其中《吴澄墓志》一篇,为全集之所未收,然已刻于《支言集》首矣。
△《鼇溪文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周闻孙撰。闻孙字以立,庐陵人。是集前有永乐辛丑《邹缉序》,称其年三十五,举进士。会试中乙榜,揭傒斯荐入史馆。以论修《宋史》不合,出为鼇溪书院山长。复为贞文书院山长。遭乱还乡里,荐于行省。以便宜授白鹭书院山长。改教授袁州,未及赴而乱益甚,遂不仕。所着书凡二十卷,无复存者。此本乃明正统壬戌其曾孙翰林院侍读叙所辑,仅诗文各一卷而已。文末附《奏修三史以宋为正统论》一篇,全文已佚,仅载其略。《邹缉序》所论《宋史》不合者此也。自晋以来,《南北史》并传。朱子作《纲目》,亦南北朝分注。闻孙必尊宋比蜀汉,而抑辽、金不得比北魏。不知辽、金各自立国,与曹氏、孙氏以汉之臣子乘时篡窃不同。闻孙所执,殊为偏驳。以此去官,未见其有当也。
△《王鲁公诗钞》·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王士熙撰。士熙字继学,东平人,翰林学士承旨构之子。以文学世其家,历官中书省参知政事。在馆阁日,与虞集、袁桷等唱和,论者比之唐岑、贾,宋杨、刘,为有元盛世之音。此本不知何人所钞,与顾嗣立《元诗选》所载士熙《江亭集》八十馀首,一一相同,惟次第小异。疑即书贾从《元诗选》钞出,伪为旧本射利耳。
△《存复斋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朱德润撰。德润字泽民,睢阳人,流寓吴中。延祐末,以荐授翰林应奉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召见,献《雪猎赋》称旨。时集善书者以金泥写梵书,遂以德润总其事。后移疾归。至正间,起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官,参军事,守杭、湖二郡,摄守长兴。是集有《虞集题词》、《黄溍序》,皆见微词。惟合沙《俞焯序》称其文理到而辞不凡,差得其实;诗则肤浅少深致,益非其所长矣。
△《啽呓集》·一卷(内府藏本)
元宋无撰。无有《翠寒集》,已着录。是集始于《禹鼎》,终于《留梦炎》,每事为七言绝句一章,凡一百一首。各叙其始末于诗后,如自注然。咏史诗肇于班固。厥后词人间作,往往一唱三叹,托意于语言之外。至周昙、胡曾,词旨浅近,古法遂微。无诗颇可观,而此集亦不免以论为诗之病。其中如《金明池》、《龟胡琴》、《婢胜儿》之类,旁摭小说,亦殊泛滥也。
△《论范》·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题元进士欧阳起鸣撰。起鸣不知何许人。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史事为多。共六十篇。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
△《书林外集》·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袁士元撰。士元字彦章,鄞县人,即袁珙之父也。以荐授县学教谕。寻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赴。其诗危素序之,称其清丽可喜,然往往粗浅多累句。如《寿吕瀛海诗》云:“我方而立足先弱,公到古稀鬓未苍”,又其甚者也。
△《黄杨集》·三卷、《补遗》·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华幼武撰。幼武字彦清,无锡人。平生笃于孝友,不乐仕进。构春草堂以奉母。凡力可以娱其亲者,无不为之。性好吟咏。友人陈方题其集曰《黄杨》。盖为其爱诗甚笃,而夺于多事,故勉其无厄于闰也。然其诗未足名家,世以重其人品传之耳。
△《肃雝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元女子郑允端撰。允端字正淑,平江人,宋丞相清之五世孙女,归同郡施伯仁。至正丙申,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年仅三十。集首有《叙传》,纪其始末。集为允端没后伯仁裒其遗稿而成,钱塘钱惟善、青城杜寅为作《前后序》。明嘉靖中其五世孙仁始刻之。其诗词意浅弱,失粘落韵者,不一而足。钱惟善等皆一代胜流,不应滥许至是。考集中《桃花集句》所谓“从教一簇开无主,终不留题崔护诗”者,杨循吉《吴中往哲记》以为苏州李氏女子所作。或正德间是集未刻,循吉偶尔传讹。至于《碧筒》一首作于王夫人席上者,结有“可笑狂生杨铁笛,风流何用饮鞋杯”句。铁笛,杨维桢号也,与允端虽同时人。然瞿宗吉《归田诗话》称维桢过宗吉叔祖士衡家,以《香奁八题》见示,依其体作八诗以呈,维桢称赏。因以“鞋杯”命题,宗吉作《沁园春》云云。宗吉虽不着年月,而《铁崖复古诗》中《香奁八咏》有维桢《自序》,称至正丙午春三月。宗吉先和诗而后咏鞋杯,又必在丙午之后。以《允端小传》考之,是时已没十年矣,安得闻鞋杯之事。此殆允端原有诗集,岁久散佚。而其后人赝撰刊行,但知维桢鞋杯事在元末,而不知有年月可考也。又有万历丁酉《江盈科序》,称改题其名曰《姑苏郑姬诗》尤为妄作。如以“姬”为“郑”姓,则其事太古,汉、唐以下无此例。如以姬为女子之美称,则见与蔡京等矣。今仍以原名《肃雝集》存其目焉。
△《倪云林诗集》·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倪瓒撰。瓒有《清閟阁集》,已着录。此本为明潘瓒校刻。凡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一卷,七言古诗一卷,五言律诗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一卷,七言绝句一卷,不及新本之完善也。
△《韩山人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韩奕撰。奕有《易牙遗意》,已着录。其诗古体伤于浅率。近体如《新秋次韵》云:“丰年稻熟村如画,南国莼生水亦香。”《送县学教谕》云:“官清便似居高品,任久长如在故乡。”《东湖放舟》云:“树影不随流水去,荷香常带远风来。”《晚晴》云:“西风飒飒林间叶,乍听犹疑是雨声。”一知半解尚稍得宋人格律。其瓣香当在剑南。然如《桃源小隐》云:“山回水转疑无路,树密花深别有香。”则全袭陆游旧句,不免生吞活剥矣。
△《九灵山房遗稿》·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元戴良撰。良有《九灵山房集》,已着录。初,良集世罕传本。国朝康熙间,其里人张以培蒐采诸书,辑为此本。傅旭元为刊版,而秀水曾安世又为校订编次。今海内藏书,咸登秘府,良之全集复出。此本掇拾残阙,已可不录。以世所通行,且以培等掇拾补缀之勤亦不可没,故附存其目焉。
△《书山遗集》·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吴会撰。会字庆伯,金谿人。至正三年,尝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至洪武戊辰乃卒。以一足病废,自称独足先生。所作诗文,即名《独足雅言》,凡二十卷。李梦阳《怀麓堂诗话》尚引其《輓张性诗》,证《杜律注》非虞集作,则正德间尚存。近世已久无传本。是集为其裔孙尚絅所蒐辑。以已非原本,故改题曰《书山遗集》,而仍编为二十卷,以存其旧。原刻《独足雅言解》一篇,仍冠于首。会《自序》云:“和乐畅易,清平时所着,为最先;愁促感激,辟地时所着,其次也;超逸迈放,学仙时所着,为最后也。”今观其诗,雕缋有馀,而兴寄颇浅。在元末明初,尚未能独立一帜。卷首载明初潭王梓一序,文理俚谬。又称会卒之后见梦于梓而求作。其事荒怪不经,殆不足辨,或好事者为之也。
△《高闲云集》·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董养性撰。养性有《周易订疑》,已着录。养性入明不仕,作《高闲云赋》以自况,因以名集。前有洪武中《王翌序》,盛推其文及诗。此本仅诗五卷、赋一卷。文则已佚。其诗颇清遒,而浅于比兴。往往意言并尽,少含蓄深婉之致。
△《程梅轩集》·四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元程从龙撰。从龙字登云,别号汉章,嘉鱼人,自元末隐居教授,入明仍不仕以终。是集为其孙鉴所编。前有其门人《李德庸序》及《从龙小传》,又有王进、王恺二《序》及《鉴跋》,皆永乐中所作。《鉴跋》称从龙着作散佚,所存惟此。前三卷,凡赋二首、词七首,馀皆古今体诗。后一卷为杂文,仅八篇。诗文皆清而过浅,未足抗行于作者之间。
△《茶山老人遗集》·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元沈贞撰。贞字元吉,自号茶山老人,长兴人,入明不仕。劳钺《湖州府志》称所着《茶山稿》十二卷。而顾应祥《长兴志》则称所着《茶山集》凡五十卷。朱彝尊编《明诗综》,仅搜得《乐神曲》一十三首,尚多阙文,则原集之佚久矣。此本凡诗一卷、文一卷,乾隆戊午长兴知县鲍鉁与吴江王藻、归安姚世铨、姚世锺蒐辑而成。《鉁序》称《县志》所载寥寥,惟从书贾船中购得顾箬溪《长兴旧志》,所载稍多。因刺取诸书,编录梓之。然所刺取之书,不着其名,未免无徵不信。《静志居诗话》称其人品高于杨维桢,至其诗文则颇涉粗浅,不逮维桢远甚。如《南川军砦诗》“关严虎豹千山月,埜宿貔貅万灶烟”一联,对句全用苏轼语。出句改“令严”为“关严”,改“钟鼓”为“虎豹”,改“三更月”为“千山月”,乃点金成铁。《了臼岭诗》“彭殇等齐皆妄作,何为更泣牛山衣”,袭用杜牧语。而“牛山衣”字更拙,疑后人有所附会,非尽贞之旧稿矣。
△《得月稿》·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吕不用撰。不用字则耕,上虞人,元亡不仕,洪武初举教谕,以聋辞,自号石鼓山聋。是集为其孙凤所编,凡诗三卷、文一卷。前有洪武九年曾衍、王霖二《序》,推之甚至。然诗多粗俚,文尤冗漫。
△《拱和诗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曹志撰。志字伯康,自号拱和居士,金华人。至正末,遭乱隐居。洪武中,以遗逸荐,不起,终于家。是集乃其家刻。前有二《序》,不署年月,亦不署撰人。末附《拱和诗序》及《志小传》。又附其《家传》三篇,惟《曹俸传》称六世孙服撰,《曹光远传》称姚坦撰,《曹煜传》称野史氏容,不着其姓,馀并不知谁作,其文格则如出一手。又附《曹光远诰》一篇,后有《吕祖谦赞》。《曹彬诰》一篇,后有《米芾赞》。终以《竹卷记》一篇,又为志作。编次绝无体例。其诗惟近体,无古体。大抵流连光景,千篇一律云。
△《兰雪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松阳女子张玉娘撰。玉娘明慧知书,少许字沈佺。既而父母有违言,玉孃不从。适佺属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遂以忧死。叶子奇《草木子》深以其通问为非。至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道藏》中,乃为作传以表其事,而引无盐、孟光为比。要其失礼之咎自不可掩,而其志则可哀已。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盖玉娘之族孙也。
△《荻溪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元王偕撰。前有洪武癸亥《冯原智序》,称偕字叔与,琅琊人,官昆山学教授,善绘事,元亡不仕,寓居荻溪之西,以荻溪翁自号。今检集中所与唱酬者,皆国朝顺治间常熟诸文士。又尝入京师,有《慈仁寺双松歌》。慈仁寺建于明代,亦与偕时世不相合。惟诗中有《岁暮还荻溪》诸题,当必国初人寓居荻溪者。集名偶同,坊贾遂妄取《原智序》冠之,指为偕作,以售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