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孙子集注 » 孙子集注全文在线阅读

《孙子集注》孙子集注卷之九

关灯直达底部

行军篇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王晳曰:行军当据地便,察敌情也。〇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

【王晳曰:处军凡有四,相敌凡三十有一。

○张预曰:自絶山依谷至伏奸之所处,则处军之事也。自敌近而静至必谨察之则相敌之事也。相犹察也,料也。】

絶山依谷,

【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

○李筌曰:军我敌彼也。相其依止,则胜败之数,彼我之势,可知也。絶山守险也,谷近水草。夫列营垒,必先分卒守隘,纵畜牧,收樵采而后宁。

○杜牧曰:絶,过也。依,近也。言行军经过山险,须近谷而有水草之利也。《吴子》曰:“无当天灶,大谷之口。”言不可当谷,但近谷而处可也。

○贾林曰:两军相当,敌宜择利而动,絶山跨山,依谷傍谷也。跨山无后患,依谷有水草也。

○梅尧臣曰:前为山所隔,则依谷以为固。

○王晳曰:絶度也,依谓附近耳。曹公曰:近水草,便利也。

○张预曰:絶犹越也。凡行军越过山险,必依附溪谷而居,一则利水草,一则负险固。后汉武都羌为宼,马援讨之。羌在山上,援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穷困,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也。】

[大连有大黑山,海拔663.1米,山顶有卑沙城,背依悬崖绝地,面北,山势险要,主山余脉北行十余里,下有二河相交。唐王李世民征高丽,尝驻兵于此。半山仍有垒石矮墙,当年遗迹依稀可见。此则绝山依谷、视生处高之意。]

视生处高,

【曹操曰:生者,阳也。

○李筌曰:向阳曰生,在山曰高。生高之地,可居也。

○杜牧曰:言须处高而面南也。

○陈皥曰:若地有东西,其法何如?答曰:然则面东也。

○贾林曰:居阳曰生,视生为无蔽冐物色处,军当在高。

○杜佑曰:高阳也,视谓目前生地,处军当在高。

○梅尧臣曰:若在陵之上必向阳而居,处高乗便也。

○张预曰:视生谓面阳也。处军当在高阜。】

战隆无登,

【曹操曰:无迎高也。

○李筌曰:敌自高而下,我无登而取之。

○杜牧曰:隆,高也。言敌人在高,我不可自下往高迎敌人而接战也。一作战降无登降下也。

○贾林曰:战宜乗下,不可迎高也。

○杜佑曰:无迎高也。谓山下也。战于山下,敌引之上山,无登逐也。

○梅尧臣曰:敌处地之高不可登而战。

○张预曰:敌处隆高之地,不可登迎与战。一本作战降无登迎,谓敌下山来战,引我上山,则不可登迎。】

此处山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山当知此三者。

○张预曰:凡高而崇者,皆谓之山。处山拒敌,以上三事为法。】

絶水必远水,

【曹操李筌曰:引敌使渡。

○杜牧曰:魏将郭淮在汉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旣列陈,备疑不敢渡。

○梅尧臣曰:前为水所隔,则远水以引敌。

○王晳曰:我絶水也。曹说是也。

○张预曰:凡行军过水,欲舍止者,必去水稍远,一则引敌使渡,一则进退无碍。郭淮远水为陈,刘备悟之而不渡,是也。】

客絶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李筌曰:韩信杀龙沮于潍水,夫槩败楚子于淸发,是也。

○杜牧曰:楚汉相持,项羽自击彭越,令其大司马曹咎守成皋。汉军挑战,咎渉汜水战,汉军候半渉,击,大破之。水内乃汭也,误为内耳。

○梅尧臣曰:敌之方来,迎于水濵,则不渡。

○王晳曰:内当作汭。迎于水汭,则敌不敢济。远则趋利不及,当得其宜也。

○何氏曰:如春秋时,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旣成列,楚人未旣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旣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旣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旣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宋公违之,故败也。吴伐楚,楚师败,及淸发,将击之。夫槩王曰:“困兽犹鬬,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鬬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魏将郭淮在汉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时诸将等议曰:“众寡不敌,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则示弱而不足以挫敌,非筭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旣陈备疑不敢渡。唐武德中,薛万均与罗艺守幽燕,窦建德率众十万宼范阳。万均谓艺曰:“众寡不敌今,若出鬬,百战百败。当以计取之。可令羸兵弱马阻水背城为陈,以诱之。贼若渡水交兵,请公精骑百人伏于城侧,待其半渡而击之。”从之。建德渡水,万均击破之。

○张预曰:敌若引兵渡水来战,不可迎之于水边,俟其半济,行列未定,首尾不接,击之必胜。公孙瓉败黄巾贼于东光,薛万均破窦建德于范阳,皆用此术也。】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李筌曰:附水迎客,敌必不得渡而与我战。

○杜牧曰: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恐敌人疑我,不渡也。义与上同。但客主词异耳。

○杜佑曰:附,近也。近水待敌,不得渡也。

○梅尧臣曰:必欲战,亦莫若远水。

○王晳曰:我利在战,则当差远,使敌必渡而与之战也。

○张预曰: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不欲战则阻水拒之,使不能济。晋将阳处父与楚将子上夹汦水而军,阳子退舍,欲使楚人渡。子上亦退舍,欲令晋师渡。遂皆不战而归。】

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之。

○梅尧臣曰:水上亦据高而向阳。

○王晳曰:曹公曰水上亦当处其高。晳谓为近水之地下,曹注云:恐漑我也。疑当在此下。

○何氏曰:视生,向阳远视也。军处高远,见敌势则敌人不得濳来,出我不意也。

○张预曰:或岸边为陈,或水上泊舟,皆须面阳而居高。】

无迎水流。

【曹操曰:恐漑我也。

○李筌曰:恐漑我也。智伯灌赵襄子,光武溃王寻,迎水处高,乃败之。

○杜牧曰:水流就下,不可于卑下处军也,恐敌人开决灌浸我也。上文云视生处高也。诸葛武侯曰:“水上之陈,不逆其流。”此言我军舟船亦不可泊于下流,言敌人得以乗流而薄我也。

○贾林曰:水流之地,可以漑吾军,可以流毒药。迎,逆也。一云逆流而营军,兵家所忌。

○梅尧臣曰:无军下流,防其决灌,舳舻之战,逆亦非便。

○王晳曰:当乗上流。魏曹仁征吴,欲攻濡须洲中,蒋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谓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而败。

○何氏曰:顺流而战,则易为力。

○张预曰:卑地勿居,恐决水漑我,舟战亦不可处下流,以彼沿我泝战不便也。兼虑敌人投毒于上流。楚令尹拒吴,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遂决战,果胜。是军须居上流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水上当知此五者。

○张预曰:凡近水为陈,皆谓水上之军。水上拒敌以上五事为法。】

絶斥泽,惟亟去无留。

【陈皥曰: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渐洳,不可处军。《新训》曰“地固斥泽,不生五榖”者是也。

○贾林曰:咸卤之地,多无水草,不可乆留。

○梅尧臣曰:斥,远也。旷荡难守,故不可留。

○王晳曰:斥,卤也。地广且下,而无所依。

○张预曰:《刑法志》云:“山川沈斥。”颜师古注曰:“沈,深水之下。斥,咸卤之地。”然则斥泽谓瘠卤渐洳之所也,以其地气湿润,水草薄恶,故宜急过。】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喜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渡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蒋潢,井生葭苇,山林蘙荟,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藏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者,易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进者,进也。辞诡而强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而居其侧者,阵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阵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倚仗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舎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言入入者,失众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辽中陈而立有顷即定,此则能持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杜牧曰:鲁庄公败齐于长勺,曹刿请逐之,公曰若何。对曰:“视其辙乱而旗靡,故逐之。”

○杜佑曰:旌旗谬动,扺东触西,倾倚者乱也。

○梅尧臣曰:旌旗輙动,偃亚不次,无纪律也。

○张预曰:旌旗所以齐众也,而动揺无定,是部伍杂乱也。】

吏怒者,倦也。

【杜牧曰:众悉倦弊,故吏不畏而忿怒也。

○陈皥曰:将兴不急之役,故人人倦弊也。

○贾林曰:人困则多怒。

○梅尧臣曰:吏士倦烦,怒不畏避也。

○张预曰:政令不一则人情倦,故吏多怒也。晋楚相攻,晋禆将赵旃魏锜怒而欲败晋军,皆奉命于楚。却克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是也。】

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一云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李筌曰:杀其马而食肉,故曰军无粮也。不返舍者,穷迫不及灶也。

○杜牧曰:粟马言以粮榖秣马也,肉食者杀牛马飨士也。军无悬缻者,悉破之,示不复炊也,不返其舍者,昼夜结部伍也。如此皆是穷冦,必欲决一战尔。缻音府,炊器也。

○梅尧臣曰:给粮以秣乎马,杀畜以飨乎士,弃缻不复炊,暴露不返舍,是欲决战而求胜也。

○王晳曰:粟马肉食,所以为力且乆也。军无缻,不复饮食也。不返舍,无回心也。皆谓以死决战耳。敌如此者,当坚守以待其弊也。

○张预曰:捐粮榖以秣马,杀牛畜以飨士,破釡及缻,不复炊爨,暴露兵众,不复反舍,兹穷寇也。孟明焚舟,楚军破釡之类是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李筌曰:谆谆翕翕,窃语貌。士卒之心恐上,则私语而言,是失众也。

○杜牧曰:谆谆者,乏气声促也。翕翕者,颠倒失次貌。如此者,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

○贾林曰:谆谆,窃议貌,翕翕,不安貌,徐与人言,递相问貌。如此者,必散失部曲也。

○梅尧臣曰:谆谆吐诚恳也,翕翕旷职事也,缓言强安,恐众离也。

○王晳曰:谆谆,语诚恳之貌,翕翕者患其上也。将失人心,则众相与语诚恳而患其上也。

○何氏曰:两人窃语,诽议主将者也。

○张预曰:谆谆,语也。翕翕,聚也。徐,缓也。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心也。】

数赏者,窘也。

【李筌曰:窘则数赏以劝进。

○杜牧曰:势力穷窘,恐众为叛,数赏以恱之。

○孟氏曰:军实窘也。恐士卒心怠,故别行小惠也。

○梅尧臣曰:势穷,忧叛离,屡赏以恱众。

○王晳曰:众窘而不和裕,则数赏以恱之。

○张预曰:势窘则易离,故屡赏以抚士。】

数罚者,困也。

【李筌曰:困则数罚以励士。

○杜牧曰:人力困弊,不畏刑罚,故数罚以惧之。

○梅尧臣曰:人弊不堪命,屡罚以立威。

○王晳曰:众困而不精勤,则数罚以胁之也。

○张预曰:力困则难用,故罚以畏众。】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后闻其众,则心恶之也。

○李筌曰:先轻后畏,是勇而无战者,不精之甚也。

○杜牧曰:料敌不精之甚。

○贾林曰:敎令不能分明,士卒又非精练,如此之将,先欲强暴伐人,众悖则惧也。至懦之极也。

○梅尧臣曰:先行乎严暴,后畏其众离,训罚不精之极也。

○王晳曰:敌先行列暴,后畏其众离,为将不精之甚也。

○何氏曰:寛猛相济,精于将事也。

○张预曰:先轻敌,后畏人。或曰,先刻暴御下,后畏众叛巳,是用威行爱不精之甚,故上文以数赏数罚而言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李筌曰:徐前而疾后曰委谢。

○杜牧曰:所以委质来谢,此乃势巳穷,或有他故,必欲休息也。

○贾林曰:气委而言谢者,欲求两解。

○杜佑曰:战未相伏而下意气相委谢者,欲休息也。

○梅尧臣曰:力屈欲休兵,委质以来谢。

○王晳曰:势不能乆。张预曰:以所亲爱委质来谢,是势力穷极,欲休兵息战也。】

兵怒而相迎,乆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竒伏也。

○李筌曰:是军必有竒伏,须谨察之。

○杜牧曰:盛怒出陈,乆不交刃,复不解去,有所待也。当谨伺察之,恐有竒伏旁起也。

○孟氏曰:备有别应。

○梅尧臣曰:怒而来逆我,乆而不接战,且又不解去,必有竒伏以待我。此以上论敌情。

○张预曰:勇怒而来,旣不合战又不引退,当宻伺之,必有竒伏也。】

兵非益多也。

【曹操曰:权力均。一云兵非贵益多。

○贾林曰:不贵众击寡,所贵寡击众。

○王晳曰:晳谓权力均足矣,不以多为益。

○张预曰:兵非增多于敌,谓权力均也。】

惟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

○贾林曰:武不足专进,专进则暴。

○王晳曰:不可但恃武也。当以。】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牧曰:贞元三年,吐蕃首领尚结赞因侵掠河曲,遇疫疠,人马死者太半,恐不得回,乃诈与侍中马燧欵恳,因奏请盟会。燧乃盟之。时河中节度使浑瑊奏曰:“若国家勒兵境上,以谋伐为计。蕃戎请盟,亦听信之。今吐蕃无所求于国家,遽请盟会,必恐不实。”上不纳浑瑊,率众二万屯泾州平凉县,盟坛在县西三十里。五月十三日,瑊率三千人会坛所,吐蕃果裹甲劫盟焉。

○陈皥曰:因盟相劫,不独国朝。晋楚会于宋,楚人裹甲欲袭晋。晋人知之,是以失信也。今言无约而请和,盖总论两国之师,或侵或伐,彼我皆未屈弱,而无故请和好者,此必敌人国内有忧危之事,欲为苟且暂安之计。不然,则知我有可图之势,欲使不疑,先求和好,然后乗我不备而来取也。石勒之破王浚也,先宻为和好,又臣服于浚,知浚不疑,乃请修朝觐之礼。浚许之,及入,因诛浚而灭之。

○杜佑曰:未有要约而便来请和,有间谍也。

○梅尧臣曰:无约请和,必有奸谋。

○王晳曰:无故骤请和者,宜防他谋也。

○张预曰:无故请和,必有奸谋。汉高祖欲击秦军,使郦食其持重寳啖其将贾竖,秦将果欲连和。高祖因其怠而击之,秦师大败。又晋将李矩守荣阳,刘畅以三万人讨之。矩遣使奉牛酒请降,濳匿精兵,见其弱卒。畅大飨士卒,人皆醉饱,矩夜袭之,畅仅以身免,奔走。】

而陈兵车者,期也。

【李筌曰:战有期,及将用,是以奔走之。

○杜牧曰:上文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盖先出车定战场界,立旗为表,奔走赴表以为陈也。旗者,期也。与民期于下也。《周礼•大搜》曰:“车骤徒趋,及表乃止。”是也。

○贾林曰:寻常之期,不合奔走,必有远兵相应,有晷刻之期,必欲合势,同来攻,我宜速备之。

○梅尧臣曰:立旗为表,奔以赴列。

○王晳曰:陈而期,民将求战也。

○张预曰:立旗为表,与民期于下,故奔走以赴之。《周礼》曰:“车骤徒趋,及表乃止。”是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李筌曰:散于前。

○杜牧曰:伪为杂乱不整之状,诱我使进也。

○梅尧臣曰:进退不一,欲以诱我。

○王晳曰:诡乱,形也。

○张预曰:诈为乱形,是诱我也。若吴子以囚徒示不整,以诱楚师之类也。】

杖而立者,饥也。

【李筌曰:困不能齐。

○杜牧曰:不食必困,故杖也。一本从此仗字。

○杜佑曰:倚仗矛戟而立者,饥之意。

○梅尧臣曰:倚兵而立者,足见饥弊之色。

○王晳曰:倚杖者,困馁之相。

○张预曰:凡人不食则困,故倚兵器而立。三军饮食,上下同时,故一人饥则三军皆然。】

汲而先饮者,渴也。

【李筌曰:汲未至,先飮者,士卒之渴。

○杜牧曰:命之汲水,未汲而先取者,渴也。覩一人三军可知也。

○梅尧臣同杜牧注。

○王晳曰:以此见其众行驱饥渴也。

○张预曰:汲者未及归营,而先饮水,是三军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之疲劳也。

○李筌曰:士卒难用也。

○杜佑曰:士疲倦也。敌人来见我利而不能击进者,疲劳也。

○梅尧臣曰:人其困乏,何利之趋。

○张预曰:士卒疲劳,不可使战,故虽见利,将不敢进也。】

鸟集者,虚也。

【李筌曰:城上有乌,师其遁也。

○杜牧曰:设留形而遁。齐与晋相持,叔向曰:“乌鸟之声乐,齐师其遁。”后周齐王宪伐高齐,将班师,乃以柏叶为幕,烧粪壤去。高齐视之,二日乃知其空营,追之不及。此乃设留形而遁走也。

○陈皥曰:此言敌人若去,营幕必空,禽鸟旣无畏,乃鸣集其上。楚子元伐郑,将奔,谍者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则知其是设留形而遁也。此篇盖孙子辩敌之情伪也。

○杜佑曰:敌大作营垒示我众,而乌集止其中者,虚也。

○梅尧臣曰:敌人旣去,营垒空虚,鸟乌无猜,来集其上。

○张预曰:凡敌濳退必奔,营幕禽鸟见空,鸣集其上。楚伐郑,郑人将奔,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又晋伐齐叔,向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此乃设留形而遁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

○李筌曰:士卒怯而将懦,故惊恐相呼。

○杜牧曰:恐惧不安,故夜呼以自壮也。

○陈皥曰:十人中一人有勇,虽九人怯懦,恃一人之勇亦可自安。今军士夜呼,盖是将无勇,曹说是也。

○孟氏同陈皥注。

○张预曰:三军以将为主,将无胆勇,不能安众,故士卒恐惧而夜呼。若晋军终夜有声是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李筌曰:将无威重则军扰。

○杜牧曰:言进退举止,轻佻率易,无威重,军士亦扰乱也。

○陈皥曰:将法令不严,威容不重,士因以扰乱也。

○梅尧臣同陈皥注。

○张预曰:军中多惊扰者,将不持重也。张辽屯长社,夜军中忽乱,一军尽扰。辽谓左右:“勿动,是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士安坐。

众草而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杜牧曰言:敌人或营垒未成,或拔军濳去,恐我来追,或为掩袭,故结草,使往往相聚,如有人伏藏之状,使我疑而不敢进也。贾林曰:结草多为障蔽者,欲使我疑之于中,兵必不实,欲别为攻袭,宜审备之。

○杜佑曰:结草多障,欲使我度稠草中。多障蔽者,敌必避去,恐追及,多作障蔽使人疑有伏焉。

○张预曰:或敌欲追我,多为障蔽,设留形而遁,以避其追。或欲袭我,丛聚草木以为人屯,使我备东而击西,皆所以为疑也。】

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李筌曰:藏兵曰伏。

○杜佑曰:下有伏兵往藏,触鸟而惊起也。

○张预曰:鸟适平飞,至彼忽高起者,下有伏兵也。】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李筌曰:不意而至曰覆。

○杜牧曰:凡敌欲覆我,必由他道,险阻林木之中,故驱起伏兽骇逸也。覆者,来袭我也。

○陈皥曰:覆者谓隐于林木之内,濳来掩我。候两军战酣,或出其左右,或出其前后,若惊骇伏兽也。

○梅尧臣曰:兽惊而奔,旁有覆。

○张预曰:凡欲掩覆人者,必由险阻草木中来,故惊起伏兽奔骇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杜牧曰:车马行疾,仍须鱼贯,故尘高而尖。

○杜佑曰:车马行疾,尘相冲,故高也。

○梅尧臣曰:蹄轮势重,尘必高锐。

○张预曰:车马行疾而势重,又辙迹相次而进,故尘埃高起而锐直也。凡军行须有探候之人在前,若见敌尘,必驰报主将。如潘党望晋尘,使骋而告是也。】

卑而广者,徒来也。

【杜牧曰:歩人行迟,可以并列,故尘低而阔也。

○梅尧臣曰:人歩低,轻尘必卑广。

○王晳曰:车马起尘猛,歩人则差缓也。

○张预曰:徒歩行缓而迹轻,又行列踈远,故尘低而来。】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李筌曰:烟尘之候。晋师伐齐,曵柴从之,齐人登山望而畏其众,乃夜遁。薪来即其义也。此筌以樵采二字为薪来字。

○杜牧曰:樵采者,各随所向,故尘埃散衍条达,纵横断絶貌也。

○梅尧臣曰:樵采随处,尘必纵横。

○王晳曰:条达,纤微断续之貌。

○张预曰:分遣厮役,随处樵采,故尘埃散乱而成遂道。】

[点校者按,樵采,李筌以为薪来,其说是。盖采薪砍柴,必无尘埃腾空而起。“尘”之起,分辨其车来、徒来、樵来,三者偶句排比,采字必为来字形近之误。]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杜牧曰:欲立营垒,以轻兵往来为斥候,故尘少也。

○梅尧臣曰:轻兵定营,往来尘少。

○张预曰:凡分栅营者,必遣轻候四面近视其地,欲周知俭易广狭之形,故尘微而来。】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卑辞,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杜牧曰:言敌人使来言辞卑逊,复增垒涂壁,若惧我者,是欲骄我,使懈怠,必来攻我也。赵奢救阏与,去邯郸三十里,增垒不进。秦间来,必善食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果大喜曰:“阏与非赵所有矣。”奢旣遣秦间,乃倍道兼行,掩秦不备,击之,遂大破秦军也。

○梅尧臣曰:欲进者,外则卑辞,内则益备,欵我也。

○张预曰:使来辞逊,敌复增备,欲骄我而后进也。田单守即墨,燕将骑劫围之。单身操版挿与士卒分功,使妻妾编行伍之间,散食飨士,乃使女子乗城约降。燕大喜,又收民金千镒,令富豪遣使遗燕将,书曰:“城即降,愿无虏妻妾。”燕人益懈。乃出兵击,大破之。】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

○杜牧曰:吴王夫差北征,会晋定公于黄池。越王句践伐吴,吴晋方争长未定。吴王惧,乃合大夫而谋曰:“无会而归,与会而先晋,孰利?”王孙雒曰:“必会而先之。”吴王曰:“先之若何?”雒曰:“今夕必挑战以广民心,乃能至也。”于是吴王以带甲三万人,去晋军一里,声动天地。晋使董褐视之,吴王亲对曰:“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董褐曰:“臣观吴王之色,若有大忧。吴将毒我,不可与战。”乃许先会。吴王旣会,遂还焉。

○杜佑曰:诡诈驱驰,示无所畏,是知欲退也。

○梅尧臣曰:欲退者,使旣词壮,兵又强进,胁我也。

○王晳曰:辞强示进,形欲我不虞其去也。

○张预曰:使来辞壮军又前进,欲胁我而求退也。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军之士,皆未憗也。来日请相见。”晋臾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秦果宵遁。】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

○杜牧曰:出轻车先定战陈壃界也。

○贾林曰:轻车前御,欲结陈而来也。

○张预曰:轻车,战车也。出军其旁,陈兵欲战也。按鱼丽之陈,先偏后伍,言以车居前,以伍次之。然则是欲战者,车先出其侧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李筌曰:无质盟之约,请和者,必有谋于人。田单诈骑劫纪信,诳项羽,即其义也。

○杜。】

水欲涨,沫先至。皆为絶军。当待其定也。

○梅尧臣曰:流沫未定,恐有暴涨。

○王晳曰:水涨则沬渉歩济也,曹说是也。

○张预曰:渡未及毕济,而大水忽至也。沬谓水上泡沤。】

【凡地有絶涧,前后崄峻,水横其中。】

天井,

【四面峻坂,涧壑所归。】

天牢,

【三面环絶,易入难出。】

天罗,

【草木蒙宻,锋镝莫施。】

天陷,

【卑下污泞,车骑不通。

天隙,

【两山相向,洞道狭恶。六害皆梅尧臣注。】

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絶涧。中方高中央下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絶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山涧道迫狭,地形深数尺,长数丈者为天隙。

○杜牧曰:《军谶》曰:“地形坳下,大水所及,谓之天井。山涧迫狭可以絶人,谓之天牢。涧水澄阔,不测浅深,道路泥泞,人马不通,谓之天陷。地多沟坑坎陷木石,谓之天隙。林木隐蔽蒹葭深远谓之天罗。”

○贾林曰:两岸深阔,断人行,为絶涧。下中之下为天井。四边涧险,水草相兼,中央倾侧,出入皆难,为天牢。道路﨑岖,或寛或狭,细涩难行,为天罗。地多沮洳为天陷。两边险絶,形狭长而数里,中间难通人行,可以絶塞出入,为天隙。此六害之地,不可近背也。

○梅尧臣曰:六害尚不可近,况可留乎。

○王晳曰:晳谓絶涧当作絶天涧,脱天字耳。此六者皆自然之形也。牢谓如狱牢,罗谓如网罗也。陷谓沟坑淤泞之属,隙谓木石若隙罅之地。军行过此,勿近,不然则脱有不虞,智力无所施也。

○张预曰:溪谷深峻,莫可过者为絶涧。外高中下,众水所归者为天井。山险环绕,所入者隘,为天牢。林木纵横,葭苇隐蔽者,为天罗。陂池泥泞,渐车凝骑者,为天陷。道路迫狭,地多坑坎者,为天隙。凡遇此地,宜远过,不可近之。】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今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李筌曰:善用兵者,致敌之受害之地也。

○杜牧曰:迎,向也,背,倚也。言遇此六害之地,吾远之向之,则进止自由。敌人近之倚之,则举动有阻。故我利而敌凶也。

○梅尧臣曰:言六害当使我远而敌附,我向而敌倚,则我利敌凶。

○张预曰:六害之地,我旣远之向之,敌自近之倚之,我则行止有利,彼则进退多凶也。】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屛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也。以下相敌情也。

○李筌曰:以下恐敌之竒伏诱诈也。

○梅尧臣曰:险阻,隘也。山林之所产。潢井下也。葭苇之所生。皆蘙荟,足以蒙蔽,当掩搜,恐有伏兵。

○张预曰:险阻丘阜之地,多生山林潢井卑下之处,多产葭苇,皆蘙荟,可以蒙蔽,必降索之,恐兵伏其中,又虑奸细濳隐觇我虚实,听我号令。伏奸当为两事。】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梅尧臣曰:近而不动,倚险故也。

○王晳曰:恃险,故不恐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杜牧曰:若近以挑我,则有相薄之势,恐我不进,故远也。

○陈皥曰:敌人相近而不挑战,恃其守险也。若远而挑战者,欲诱我使进,然后乗利而奋击也。

○梅尧臣同陈皥注。

○王晳曰:欲致人也。挑谓擿骁敌求战。

○张预曰:两军相近,而终不动者,倚恃险固也。两军相远而数挑战者,欲诱我之进也。《尉缭子》曰:“分险者无战心。”言敌人先分得险地,则我勿与之战也。又曰“挑战者无全气”,言相去远则挑战而延诱我进,即不可以全气击之,与此法同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李筌曰:居易之地,致人之利。

○杜牧曰:言敌不居险阻而居平易,必有以便利于事也。一本云士争其所居者易利也。

○陈皥曰:言敌人得其地利,则将士争以居之也。

○贾林曰:敌之所居,地多便利,故挑我使前,就已之便,战则易获其利,愼勿从之也。

○梅尧臣曰:所居易利,故来挑战。

○王晳同曹操注。

○张预曰:敌人舍险而居易者,必有利也。或曰敌欲人之进,故处于平易,以示利而诱我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进来故动。

○梅尧臣同曹操注。

○张预曰:凡军必遣善视者登高觇敌,若见林木动揺者,是斩木除道而来也。或曰不止除道,亦将为兵器也。若晋人伐木益兵,是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不得巳与敌会于斥泽中。

○李筌曰:急过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

○杜牧曰:斥卤之地,草木不生,谓之飞锋。言于此忽遇敌,卽须择有水草林木而止之。

○杜佑曰:一本作背众木,言不得巳与敌战,而会斥泽之中,当背稠树以为固守,盖地利兵之势也。

○梅尧臣:曰不得巳而会敌,则依近水草背倚众木。

○王晳曰:猝与敌遇,于此亦必就利而背固也。

○张预曰:不得巳而会兵于此地,必依近水草,以便樵汲,背倚林木,以为险阻。】

此处斥泽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斥泽,当知此二者。

○张预曰:处斥泽之地。以上二事为法。】

平陆处易,

【曹操曰:车骑之利也。

○杜牧曰:言于平陆,必择就其中坦易平稳之处,以处军,使我车骑得以驰逐。

○王晳同曹操注。

○何氏同杜牧注。

○张预曰:平原广野,车骑之地,必择其坦易无坎陷之处以居军,所以利于驰突也。】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曹操曰:战便也。

○李筌曰:夫人利用皆便于右,是以背之。前死,致敌之地。后生,我自处。

○杜牧曰:太公曰:“军必左川泽而右丘陵。”死者下也,生者高也,下不可以御高,故战便于军马也。

○贾林曰:冈阜曰生,战地曰死。后冈阜,处军稳。前临地,用兵便。高在右,回转顺也。

○梅尧臣曰:择其坦易,车骑便利,右背丘陵,势则有凭。前低后隆,战者所便。

○王晳曰:凡兵皆宜向阳,旣后背山,即前生。后死,疑文误也。

○张预曰:虽是平陆,须有高阜,必右皆之,所以恃为形势者也。前低后高,所以便乎奔击也。】

[点校者按,《淮南子》云:“左前川泽,右背山陵。”“天罡所击,不可与敌”,即“右背高”与“前死后生”之意。下文云:“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兵之利,地之助也。”即伸“右背高”之旨。“前死后生”,诸家解释皆非。]

此处平陆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平陆,当知此二者。

○张预曰:居平陆之地,以上二事为法。】

凡此,四军之利,

【李筌曰:四者,山、水、斥泽、平陆也。

○张预曰:山水斥泽平陆之四军也。诸葛亮曰:“山陆之战,不升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此兵之利也。”】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李筌曰:黄帝始受兵法于风后而灭四方,故曰胜四帝也。

○梅尧臣曰:四帝当为四军,字之误欤。言黄帝得四者之利,处山则胜山,处水上则胜水上,处斥泽则胜斥泽,处平陆则胜平陆也。

○王晳曰:四帝,或曰当作四军。曹公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一本无作亦。

○何氏曰:梅氏之说得之。

○张预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按《史记•黄帝纪》,云与炎帝战于阪泉,与蚩尤战于涿鹿,北逐荤粥。又太公《六韬》言,黄帝七十战而定天下。此即是有四方诸侯战也。兵家之法,皆始于黄帝,故云然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

【梅尧臣曰:高则爽恺,所以安和,亦以便势。下则卑湿,所以生疾,亦以难战。

○王晳曰:有降无登,且远水患也。

○张预曰:居高则便于觇望,利于驰逐,处下则难以为固,易以生疾。】

贵阳而贱阴,

【梅尧臣曰:处阳则明,顺处阴则晦逆。

○王晳曰:乆处阴湿之地,则生忧疾,且弊军器也。

○张预曰:东南为阳,西北为阴。】

养生而处实,

【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乗实犹高也。

○梅尧臣曰:养生便水草,处实利粮道。

○王晳曰:养生谓水草,粮糒之属。处实者倚固之谓。

○张预曰: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军无百疾。】

是谓必胜。

【李筌曰:夫人处卑下,必疠疾。惟高阳之地可居也。

○杜牧曰:生者,阳也。实者,高也。言养之于高则无卑湿阴翳,故百疾不生,然后必可胜也。

○梅尧臣曰:能知上三者,则势胜,可必疾气不生。

○张预曰:居高面阳,养生处厚,可以必胜,地气干熯,故疾疠不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杜牧曰:凡遇丘陵堤防之地,常居其东南也。

○梅尧臣曰:虽非至高,亦当前向明而右依实。

○王晳曰:处阳则人舒以和,器健以利也。

○张预曰:面阳所以贵明,显背高所以为险固。】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梅尧臣曰:兵所利者,得形势以为助。

○张预曰:用兵之利,得地之助。】

上雨,水沫至,欲渡者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济而水遽涨也。

○李筌曰:恐水暴涨。

○杜牧曰:言过溪涧,见上流有沫,此乃上源有雨。待其沫尽,水定乃可渡。不尔。半渡恐有暴水卒至也。

○杜佑曰:恐半渡水而遂涨。上雨,水当淸而反浊,沫至,此敌人权遏水之占也,欲以中絶军。】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

【凡地有计,智料敌而行。

○张预曰:武刚也,未能用刚武以轻进,谓未见利也。】

足以倂力料敌,取人而巳。

【曹操曰:厮养足也。

○李筌曰:兵众武用力均,惟得人者胜也。

○杜牧曰:言我与敌人,兵力皆均,惟未能用武前进者,盖未得见其人也。但能于厮养之中,拣择其材,亦足幷力料敌而取胜,不假求于他也。

○陈皥曰:言我兵力不多,于敌又无利便可进,不必他国乞师,但于厮养中倂力取人,亦可破敌也。

○贾林曰:虽无武勇之力而轻进,足以智谋料敌,倂力而取敌人也。

○梅尧臣曰:武,继也。兵虽不足以继进,足以幷给役厮养之力,量敌而取胜也。

○王晳曰:晳谓善分合之变者,足以倂力,乗敌间,取胜人而巳。故虽厮养之辈可也。况精兵乎。曹说是也。

○张预曰:兵力旣均,又未见便,虽未足刚,进足以取人,于厮养之中,以幷兵合力,察敌而取胜,不必假他兵以助巳。故《尉缭子》曰:“天下助卒,名为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其兵来者,无不谓其将曰:无为天下先战。”此言助卒无益,不如已有兵法也。】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杜牧曰:无有深谋远虑,但侍一夫之勇,轻易不顾者,必为敌人所擒也。

○陈皥曰:惟犹独也。此言殊无远虑,但轻敌者,必为其所擒,不独言其勇也。《左传》曰:“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则小敌亦不可轻。

○王晳曰:唯不能料敌,但以武进,则必为敌所擒,明患不在于不多也。

○张预曰:不能料人,反轻敌以武进,必为人所擒也。齐晋相攻,齐侯曰:“吾姑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为晋所败,是也。】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杜牧曰:恩信未洽,不可以刑罚齐之。

○梅尧臣曰:传上世德以至之恩以亲之,恩德未敷,罚则不服。故怨而难使。

○王晳曰:恩信非素浃洽于人,心未附也。

○张预曰:骤居将帅之位,恩信未加于民,而遽以刑法齐之,则怒恚而难用。故田穰苴曰:“臣素卑贱,士卒未附,百姓不信。”又伍参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是也。】

卒巳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巳洽,若无刑罚,则骄情难用也。

○梅尧臣曰:恩德旣洽,刑罚不行,则骄不可用。

○王晳曰:所谓若骄子也。

○张预曰:恩信素洽,士心巳附,刑罚寛缓,则骄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李筌曰:文仁恩,武威罚。

○杜牧曰:晏子举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也。

○王晳曰:吴起云:“总文武者,军之将,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是谓必取。

【杜牧曰:文武旣行,必也取胜。

○梅尧臣曰:令以仁恩,齐以威刑,恩威并着,则能必胜。

○张预曰:文恩以恱之,武威以肃之。畏爱相兼,故战必胜,攻必取。或问曰:《书》云:“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言先威也。孙武先爱,何也?曰:书之所称,仁人之兵也。王者之于民,恩德素厚,人心巳附,及其用之,惟患乎寡威也。武之所陈,战国之兵也。覇者之于民,法令素酷,人心易离,及其用之,惟患乎少恩也。】

令素行以敎其民,则民服。

【梅尧臣曰:素,旧也。威令旧立,敎乃听服。

○张预曰:将令素行,其民巳信。敎而用之,人人听服。】

令不素行以敎其民,则民不服。

【王晳曰:民不素敎,难卒为用。

○何氏曰:人旣失训,安得服敎。】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杜牧曰:素,先也。言为将,居常无事之时,须恩信威令,先着于人,然后对敌之时,行令立法,人人信伏。韩信曰:“我非素得拊循士大夫,所谓驱市人而战也。所以使之背水,令其人人自战。”以其非素受恩信威令之从也。

○陈皥曰:晋文公始入国,敎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此言欲令民不苟其生也。于是出定襄王。此言示以事君之大义,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又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伐原以示之信。此言在往年伐原,不贪其利而守其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此言人无贪诈也。明征其辞。公曰:“可矣。”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恭。”于是大搜,以示之礼。及战之时,少长有礼,其可用也。此五者,敎人之本也。夫令要在先申,使人听之,不惑法,要在必行,使人守之,无轻信者也。三令五申,示人不惑也。法令简当,议在必行,然后可以与众相得也。

○梅尧臣曰:信服巳乆,何事不从。

○王晳曰:知此者,始可言其幷力胜敌矣。

○张预曰:上以信使民,民以信服上,是上下相得也。《尉缭子》曰:“令之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言号令一出,不可反易,自非大过大疑,则不须更改申明,所以使民信也。诸葛亮与魏军战,以寡对众,卒有当代者,不留而遣之曰:“信不可失。”于是人人愿留,一战遂大败魏兵,是也。】

孙子集注卷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