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七
栎阳
栎阳县 【唐畿今次畿西南至府九十里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皆云一百里】 本秦旧县献公自雍徙居焉 【沅案史记秦本纪云献公二年城栎阳六国表云十一年为县】 汉高帝元年项羽以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如淳曰栎音药二年高帝为汉王还都栎阳七年徙都长安高帝既葬大上皇于万年陵遂分栎阳置万年县以为陵邑治栎阳城中故栎阳城亦名万年城 【沅案史记城栎阳徐广曰徙都之今万年是也正义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东北】 王莽改曰师亭 【沅案王莽改栎阳曰师亭改万年曰异赤】 后汉省栎阳入万年后魏孝文太和二十二年析万年置鄣县 【沅案地形志作京云太和二十二年置属冯翊太平寰宇记及此皆作鄣考水经注云渭水又东径鄣县西葢陇西郡之鄣徙也则字作鄣是】 宣武景明元年又析置广阳县属冯翊郡周明帝二年省万年入广阳高陵二县更于长安城中别置万年县广阳仍隶冯翊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广阳隶雍州唐武德元年改为栎阳 【沅案旧唐书云武德元年改万年为栎阳分栎阳置平陵此皆缺载】 二年析置粟邑县 【沅案新唐书志云二年更平陵曰粟邑此不载平陵但云析置非】 贞观八年废粟邑入焉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元和十五年四月并移立奉先县以奉景陵又案新唐书志云华州栎阳天佑三年来属此皆缺载】
县境 【东西五十二里南北三十一里】
四乡管四里 【唐二十五乡元和元年析大泽乡隶富平县奉丰陵十五年析万年乡隶奉先县奉景陵余不传】
五陵乡在县东管平定里
清州乡在县西北管奉尊里
永丰乡在县东北管芬芳里
宁远乡在县西南管高唐里
县城周三里
栎阳镇在郭下
粟邑镇在县东北三十四里石川河东 【莽曰粟成】
渭水渡七西抵高陵县东至下邽县
田王渡 田家渡 周夏渡
圣力渡 万安渡 耿渡
孟渡
石川河渡二并在县东
桥渡 粟邑渡
渭河西自高陵县界来入县界流入下邽
石川河亦曰沮河在县东三十里自华原富平两县来入县界合渭水水经注曰沮水东经万年故城十三州志 【沅案水经注作阚驷曰此以意改】 万年县南 【沅案南当为西】 有泾渭北有小河谓此水也 【沅案此即禹贡漆沮既从之沮水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沮水一名石川河源出雍州富平县东入栎阳县南】
五丈河在县西南今涸
清渠在县西耀州界青冶谷水下流也自三原高陵县界来入白渠至县界合渭水
五渠其水自洪门分人高陵县北下并入渭水
中白渠 【从北第一斗门七】 析波渠 【第五斗门二】 中南渠 【第三斗门七】 高望渠 【第四斗门二】 偶南渠 【第五在北原之南斗门一】
煮盐泽在县南十五里泽多盐卤苻秦时于此煮盐周二十里
清泉陂在县西南十里多水族之利
畦畤在县东北二十里史记秦献公时栎阳雨金自以得金瑞故于此作畦畤栎阳以祀白帝 【沅案封禅书云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此以意改】 晋灼曰形如种韭畦畤各一土封古县城在县北东西五里南北三里
汉师得宫在县界
翊唐观在粟邑镇西南去县二十里旧图经曰观内昔寇尊师举家白日上升今废
要册庙在清川乡阴邨去县五里
汉武帝庙在五陵乡严店邨去县西南十八里
庐陵王庙在五陵乡大顺保西南去县二十里
汉太上皇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郡国县道记曰高帝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其陵在东者太上皇在西者昭灵后也
泾阳
泾阳县 【唐畿今次畿南至府七十里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府北二百里疑非】 本秦旧县史记秦昭王弟封泾阳君案今渭州平凉界泾阳故城是汉属安定郡惠帝四年改池阳县属左冯翊故城在今县西北二里以其地在池水之阳故曰池阳苻坚于今县东南二十八里置泾阳县后魏于县置咸阳郡 【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后魏下有废字又案地形志云真君七年并石安则非废也又云景明二年复属咸阳此皆缺载非】 后周建德中省池阳县隋开皇三年罢咸阳郡徙县置于废郡隶雍州即今县也唐天授二年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隶雍州
县境 【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二十五里】
六乡管六里 【唐十八里】
瑞宁乡管神狐里
永顺乡在县东管耦南里 【耦字类篇疑只是偶】
会仙乡在县东管仙洞里
广吉乡在县东管张良里
河池乡管养生里
宜善乡在县外管辅政里
洪池监在县西北五十里掌三白渠
泾阳镇在县城西街北
临泾镇在乡西北宜善乡 【白渠贯其中】
迎冬驿在广吉乡十道志曰旧池阳县城俗名
迎冬城城中有尹吉甫碑后为驿今废
泾水渡九
百光渡 宁甘渡 泾甘渡 【并县西】
临泾渡 【县西北】 睦城渡 【县西南】 刘洪渡 【县南】
张茄渡 郭 渡 孙 渡 【并县东南】
石安原在县西南七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皆云在南七里】 崇二十丈东西三十八里南入咸阳县界崔鸿前秦录曰苻健攻张琚于宜秋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也怅然有终焉之志
长平坂在县西南五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作五里非太平寰宇记同此】 俗名睦城坂东方朔记曰 【沅案蓺文类聚云别传】 汉武上甘泉 【沅案蓺文类聚上作幸】 至长平坂上驰道有虫盘而覆地赤如生肝状 【沅案蓺文类聚引云赤如牛肝】 头口鼻耳齿尽具先驱旄头驰还以闻方朔从上在后车 【沅案蓺文类聚引作属车】 上使往视之还对曰怪也 【沅案蓺文类聚引云朔曰此谓怪哉】 上曰何谓对曰秦始皇拘系无罪幽杀无辜众庶恨怨恨气之所生也是地必秦之故狱处也诏丞相公孙宏按地图果秦狱也上曰善当何以去之朔曰积忧者得酒而忘 【沅案蓺文类聚作解】 置酒其上必消糜以酒浇之果消 【沅案蓺文类聚引作乃取虫置酒中立消】 上大笑曰东方生真先生也赐帛百匹自此之后属车载酒 【沅案蓺文类聚引云属车上盛酒又其余所引与此多不同此文较多】
泾水在县西北自池阳县界来东南入高陵县界
白渠在县西北六十里堰泾水入焉西自云阳县界来东入高陵县界十道志曰太白中白南白谓之三白渠也渠上斗门四十八 【元和郡县图志曰太白渠在县东北十里中白渠首承太白渠东流入高陵县界南白渠首承中白渠东南流亦入高陵县界隋志有茂农渠疑是此沅案元和郡县志承皆作受】
三限口在县东北在南北分渠处
限上十巡管斗门十一
限上下八巡管斗门八
南限管斗门十三
中限管斗门十二
北限管斗门三
焦获薮在县北亦名瓠口尔雅十薮周有焦获郭璞曰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诗曰玁狁匪茹整居焦获谓此也史记郑国凿泾水自仲山西邸瓠口为渠水经注曰泾水东南流经瓠口郑白二渠出焉凡灌田万顷 【沅案水经注无文或今本脱云】
龙泉陂在县南三里多蒲鱼之利
胡县城在县西南角
秦望夷宫在县东南八里 【沅案裴骃引张晏曰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
汉池阳宫在县西北八里
长平观在县东南九里
赫连台在县北宜善乡
龙泉庙在县城西门外街北
泾河庙在瑞宁乡
显圣庙在广吉乡
五齐神庙在会仙乡
白鹿神庙在瑞宁乡
邓太尉庙在河池乡
高陵
高陵县 【唐畿今次畿西南至府八十里】 本秦旧县孝公置左辅都尉冶所也史记秦昭王弟封高陵君汉隶左冯翊王莽改曰千春其治在县西一里故城后汉左冯翊自长安出治高陵魏黄初元年改为高陆县隶京兆郡 【沅案晋亦属京兆】 其治今在县西南后魏徙于今所 【沅案后魏改属冯翊此缺载】 隋大业二年复为高陵 【沅案此当云又属京兆郡】 唐武德元年析置鹿苑县 【沅案旧唐书志云武德二年此及新唐书志皆云元年误】 贞观元年省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县境 【东西二十八里南北三十三里】
五乡管一百一十九邨 【唐七乡会昌元年析清平乡隶三原县奉庄陵余不传沅案说文有冉亭】
仁义乡在县西七里管邨二十
奉君乡在县北八里管邨一十五
修真乡在县东一里管邨二十五
上原乡在县西南一十里管邨二十八
闰国乡在县南一十八里管邨二十一
县城周二里余一百二十步隋大业七年筑
高陵镇在县城内
渭桥镇在县南一十八里
毗沙镇在县西南一十八里
鸿胪馆在县南一十八里今废
神皐驿在县北一百五十步今废
奉政原在县南一十一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三里
鹿苑原在县西南三十里东西长一十五里南北阔一里
三辅黄图曰安陵有果园名鹿苑
泾水西南来自泾阳县界合渭水
渭水在县西南二十里来自咸阳界流入栎阳界
白渠自泾阳县界三限下中限为一渠流至县界彭城两下分为四渠并溉民田 【唐宝历元年令刘仁师请更水道渠成名刘公渠彭城堰】
中南渠东西长三十五里
高望渠东西长三十五里
耦南渠东西长四十里
中白渠东西长三十里 【四渠下流并入栎阳县界】
古县城在县西一里周七里崇一丈五尺阔四尺 【沅案此汉故城】
高陆故城在县西南周二里 【沅案此魏高陆故城】
唐龙跃宫在县西十四里唐神尧旧宅武德六年以奉义宫建龙跃宫德宗改为修真观内有神尧真容御井灵柏梁开平中废
正道观在县北十三里有吴道子画今存
法隆院在县南一十五里唐大历元年置
昭惠院在县东南三里唐大中年置
庆安泥寺在县西南十里唐初置贞观元年重修后废晋天福六年再修
鹿台神庙在鹿苑原上郡国志曰鹿台祠百姓祈祷水旱有感俗名鹿台将军 【沅案此书所引郡国志刘昭注本皆无当是郡国县道记也】
后秦二主墓 【姚苌姚兴】 在县东十三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姚兴墓在县东一十三里无姚苌太平寰宇记有】
唐西平王李晟墓在县东南十里 【沅按裴度撰神道碑云葬于高陵县奉正原】
干佑
干佑县 【次畿西北去府二百五十里沅案新唐书云县中下】 本汉洵阳县地唐万岁通天元年析商州丰阳县地置安业县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分丰阳县及招喻左绵等谷逃户以置】 景龙二年隶雍州景云元年复隶商州干元元年改为干元县隶京兆府寻还商州永泰元年为羌贼烧毁徙治今县西北三十步长庆二年复治今县光启二年经蔡贼焚荡复徙今县西北西王谷龙纪元年复归旧县汉干佑二年隶京兆府改为干佑县
县境 【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三百五十里】
五乡管十五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旧三乡今五乡】
干佑乡在县西管里五
蕴谷里 东柱里 长陵里
西柱里 干佑里
小和乡在县西管里三
大和里 小和里 仵谷里
大和乡在县东北管里三
瓦谷里 长望里 西王里
左绵乡在县西北管里三
黄花里 青度里 团田里
平定乡在县东北管归安里
归安镇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长陵山在县东七十五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北二十里此县名既屡易治又频迁故纪其见在山川道里也】
梦谷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其山崇峻常有云起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北三十里】
石驴山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有石状驴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南一百里】
石马山在县南三十里山有石状马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北四十五里】
车轮山在县南五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北八十里】
考山在县北七十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北百七十里】
重崖山在县东五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八十里】
乍水在县东五里出万年县界秦岭下流入金州洵阳县界 【沅案水经注作柞水云西出柞溪南流径重岩堡西屈而东流径其堡南东南注于旬水乍即柞字俗也】
蕴水在县西南七里出考山下流入乍河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蕴水在县西南七里谷在今镇安县北七十里】
洵河在县西南一百里出万年长安两县界秦岭下南流经县入金州洵阳县 【沅案水经注作旬水云出旬山东南流径平阳戍下又东南径旬阳县与柞水合】
渭南
渭南县 【唐畿西至府一百三十里】 本汉新丰县地前秦苻坚置渭南县属京兆郡汉初有渭南郡因以取名述征记曰渭南县夷狄所置则谓坚也后魏孝昌三年徙置今县东南四里明光原上为南新丰县仍置渭南郡西魏废帝二年分置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为渭南县后周建德二年郡及二县并废入渭南属雍州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徙县于今治 【两京道里记曰隋文帝过县以原上乏水故徙之】 唐武德元年隶华州五年复隶雍州天授二年于零口镇鸿州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领渭南庆山高陵栎阳鸿门五县大足元年废鸿州并鸿门入渭南县隶雍州周显德二年析隶华州
县境 【东西三十八里南北七十五里】
四乡管八里 【唐十九乡】
神德乡在县郭下管里二
仁和里 丰阴里
石泉乡在县西南管里二
曹刘里 崛泉里
神川乡在县南管里二
清化里 乐坊里
广阳乡在县东管里二
临渭里 金泉里
县城周三里余二十步重九尺括地志曰隋炀帝大业九年筑
渭南镇在县郭下
赤水镇在县东一十五里
堠子镇在县西南与蓝田县接境以南山多虎故立斥堠于此
渭南驿在县郭内东至华州佑顺馆三十四里西至临潼县驿六十二里南至商州洛南县秦岭为界无堠馆北至耀州富平县驿七十里
东阳驿在县东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西魏大统十四年置在东阳谷侧因以为名
杜化驿在县西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亦大统十四年置在杜化川 【二驿今废】
酋桥在县东五里桥架酋水因名之
灵台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倒兽山一名元象山在县东南三十七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皆云在县东南五十里】 十六国春秋曰王嘉字子平隐于东阳谷凿崖宂而居弟子传业者数百人亦皆宂处石季龙兵乱弃其徒众至于长安潜德终南山结庵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即此也
广狗谷在县南三十里
广乡原在县东南十里水经注曰东阳水西阳水并南出广乡原北垂
新丰原一名青原在县西南二十里水经注曰泠水历阴盘新丰二原之闲案今泠水经此原之右
胡城坡在县南一十五里东西一十五里南北接山三十里
柳侯坡在县东南一十五里东西一十里南比接山三十里
羝羊玄坡在县西南二十里东西三十里南北接山三十里
虫奉蛤土追在县南二十里崇三十尺周二百步
孟家土追在县南六十里崇一百尺周二百步
灰土追在县西南五里崇三十尺周一百步
渭水西自临潼县界流入去县四里东流入郑县界
酋水出县西南石楼山水经注曰酋水出倒兽山南总五水单流北注经秦步高宫东历新丰原东而北经步寿宫西又入渭
东阳谷水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西阳谷水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杜化谷水出县西南
零谷水出县西
梁泉在县东南一百五步
甘泉在县城内
姜泉在县城内 【唐陆贽为尉有诗曰姜泉流渺渺夹砌树阴阴葢县内多引流泉】
漕渠在县北一里来自临潼东入郑县界今涸
王尚泽在县西十五里
灵池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后魏永熙元年水自涌出因而成池周八十步
鸿门亭即汉高帝见项羽之处大道北下坂口名
半日邨太平寰宇记曰此邨以山高蔽亏阳形常照其一半
风门三秦记曰在新丰县东南两阜相对其所多风
钓鱼峰在县东南十七里
县故城在县城北周一里余二百八十步崇一丈括地志曰渭南故城在县治东南四里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筑 【案县故城疑苻坚所置渭南县括地志所引当是南新丰县】
右仓堡城在县东三里
张堡城在县东南三十里
严堡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青原堡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姚堡城在县南二十里
胡城在县南十里旧说匈奴休屠王部落降汉筑此城以居因名胡城
秦步高官一名市邱城在县西南三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二十里】
隋崇业宫在县东十五里炀帝大业二年置
唐游龙宫在县西一十一里两京道里记曰唐开元二十五年敕两京行宫远近不等宜令将大匠康工几言与州县均融修葺取黑龙饮渭名之今有遗址
建明观在县西三十里后魏普泰元年置今废
慈云寺在县城内本唐启休寺元和中置后改今名
后魏孝武帝孝陵在县东南二十二里广乡原陵崇六丈周一百二步石人虎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