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河西南百一十七里有黄沙,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西极大杨川,望黄沙,犹若人委乾糒于地,都不生草木,荡然黄沙,周回数百里。沙州于是取号焉。(《太平御览》、《水经注》)
澍按,浇河城,一名故廓城,相传赵充国所筑。晋永宁时,拜吐谷浑主阿豺为安西将军、浇河城公,即理此地也。《水经注》:宋少帝景平中,拜吐谷浑阿豺为安西将军、浇河公。又云,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犄角。
嵹城东北三百里有层城,城临洮水。建初三年,羌攻南部都尉于临洮,上遣行车骑将军马防与长水校尉耿恭救之,诸羌退聚洮阳,即此城也。(《水经注》)
西宏城东有西嵹城,因山为名,可容八百余人。(太平寰宇记)
从东洮至西洮,百二十里。(《水经注》)
(澍按,《后汉书?马防传》注:东洮即索西县,故城在今岷州政和县东,亦名临洮东城,亦谓之赤水城。又按,《后汉书》注引“百”上有“—”字。)
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台山,山南即垫江源,山东则洮水源也。(《初学记》、《大平御览》、《水经注》)
澍按,《太平御览》“即”作“为”,“则”作“即”。又按,郦善长说,垫江即《山海经》:之白水。《山海经》白水出蜀,郭景纯注:从临洮之西倾山,东南流入汉,而至垫江。故段国以为垫江水也。洮水同出一山,故知嵹台即西倾之异名。
洮水出疆台山东,嵹台,西倾之异名也。其水东北流迳吐谷浑中,又东北迳曾城北,又东迳临洮县故城北,又北迳降狄道,故城西左会大夏川水,又北入河。(《太平御览》)
枹罕城西,有麻垒,垒中可容万众(《水经注》)。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水经注》、《初学记》)
澍按,郦善长曰:桥在清水川东也。
仇池山,号百顷,上有百顷池,壁立百仞,一人守道,万夫莫回。(《初学记》)
澍按,回宜作向。
六月二十六日,发龙涸,昼夜肃肃常寒,不复得脱襦袴,将从七十二人,面尽黎黑,口唇青淤。(《太平御览》)
自龙涸至大浸川,一千九百里。夜肃肃,常有风寒,七月雨便是雪,遥望四山,皓然皆白。(《太平御览》)
龙涸北四十里,有白马关。关甚险峻,使十八人固险,虽万夫亦不能前。(《艺文类聚》)
寒岭去大阳川三十里,有雀鼠同穴。雀亦如家雀,色少白,鼠亦如家鼠,色如黄虺,无尾。(《太平寰宇记》)
鸟鼠同穴,山鸟如家雀,色小白。鼠小,黄而无尾。凡同穴,地皆沃肥,壤尽软熟,如人耕,多生黄花、紫草。(《太平御览》)
澍按,沈约《宋书》:沙州甘谷岭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岭,或在平地,雀色白,鼠色黄。地生黄花、紫草,便有雀鼠同穴也。《寰宇记》引“色小白”作“而小白”,“尽”作“盖”。
芊鹘山,多岩石,少树木,甚似鲁国南邹山,傍山北行三十里,远眺顾瞻百里,但见峻岭巉岩,无尺木寸草。(《太平御览》)
澍按,寸草,《寰宇记》引作把草,芊鹘山,《寰宇记》作芋膊山。
芊鹘岭东北二百里,有大山,遥望甚似东岳岱山,极高大险峻,颇有灵验,羌胡父老传云:是西王母樗蒱山。(《太平御览》)。
澍按,山有盐池,在敦煌县西南。
白兰西南二千五百里,隔大岭,又渡三十里海,即此女国也。(《太平寰宇记》)
澍按,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主,王姓苏毗,字末羯,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以丈夫惟以征伐为务也。
大白兰千二百里,有可兰国,风俗卑陋。从开辟来,口不知肉味,目不识五色,耳不闻六律五声,是西夷中不臧者。土无所出,直大养群畜而已。户落万余,其人顽弱,见异人,举国便走。(《太平御览》)
白兰国人年五十以上,齿皆落,将因地寒、多瘴气也。(《太平御览》)
澍按,白兰国,西羌别种,后周时兴焉。东北接吐谷浑,西北至叱利模,徙东界郡鄂。风俗物产与岩昌同。武帝保定元年,朝献使至。
自大岭岭北乙沸界屈海,海西南三百里有盐,从阔半寸,形似石,味甜美,无忝河东也。(《北堂书钞》)
乞弗虏之地不种五谷,惟食苏子。(《本草注》)
澍按,乙弗敌在吐谷浑北,国有屈海,周回千余里,众有万落。风俗与吐谷浑同,然不识五谷,惟食鱼与苏子。苏子,状若中国枸杞子,或赤,或黑。
塞北有数山,皆培塿小山。(《北堂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