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类说
钦定四库全书
类説目録
卷三
列仙传
吹笙作凤鸣 弄玉吹箫
寻偃月子 金牀玉几
负局磨镜 玉女洗头盆
稷丘君 行玉子之术
玉城瑶阙 拔宅上升
服水玉 呼鸡名
青鸟 五色烟
一丸泥封户 汉江解佩
钩弋夫人
神仙传
五色云母 碧藕白橘
琴髙乘赤鲤 飚车羽轮
修本草 与汗漫期
一日九餐 白石为粮
采百草花 碧落侍郎
十二玉壶 女笞老翁
一人作千人 赤丸起火
泥马 石髓
乘赤龙 肘后丹经
刘安登仙 九节杖
八百嵗瞳子方 九节菖蒲
二十三处见子训 作丹
新宫铭 六甲行厨
分杯 四百嵗小儿
熟视石壁 落翮山
肉芝 彭祖防妻
王母玉环 老子仆徐甲
玉女投壶 彭祖经
未央丸 月中人带甲
能理民则驯虎 李常在
唾盘成鲤 缩地脉
仙术 杯
一木上破天
续仙传
渔父词 踏踏歌
掘枸杞 空中闻打麦
龙宫药方 集贤院酒榼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
白云记 琅玕树
谷父蚕母 睡仙
种瓜 毛女
两尘 李八百
殷七七 谭峭诗
乌龙 龙牀
饭粒成蜂 仙台郎
青云芝
王氏神仙传
总真真人 闻道易修道难
养神芝 泽防丸方
服黄连 主簿花
未央 王乔有三
胎息术 水母
眉上肉块 桃核大如数斗
弹一琴 召补仙官
洲宫主 白云如百尺楼
高道传
蘅薇香 化出玊局
绛雪丹 小儿诵经声
白驴 白蝙蝠精
类説目録
钦定四库全书
类説卷三 宋 曾慥 编列仙传
吹笙作凤鸣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遇浮丘公得仙后遇桓良曰告我家七夕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期乘白鹤而至
弄玉吹箫
萧史秦人善吹箫秦王有女名弄玉好之遂妻焉教弄玉吹箫作凤鸣有凤至其室乃作凤台居之一夕吹箫凤集乘之仙去乃作凤女祠
寻偃月子
许碏徧游名山所至题云寻偃月子到此作诗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误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书于酒楼乘云而去
金牀玉几
岱宗石室中上下悬絶中有金牀玊几
负局磨镜
负局先生隠于磨镜
玉女洗头盆
华山絶顶有石臼号玉女洗头盆中有碧水未尝增减
稷丘君
泰山下道士稷丘君遇汉武帝东巡拥琴朝谒
行玉子之术
太女行玉子之术鬓髪如鵶
玉城瑶阙
舜游南方有国曰扬州入千龙之门泛昭回之河有玉城瑶阙曰九疑之都
拔宅上升
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复堕
服水玉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服水玉
呼鸡名
祝鸡翁居戸乡北养鸡鸡皆有名字呼名即至
青鸟
吴真君遇大风书符置屋上青鸟衔去风即止
五色烟
寗封子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乆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能随烟气上下
一丸泥封户
方回为人所刼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去更以一丸泥封其户以方回印印之时言得回一丸泥封门户终不可开
汉江解佩
郑交甫游汉江见二女佩两明珠交甫悦之不知其神人也下请其佩女解佩与交甫行数十步女忽不见
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右手拳武帝发其手得玉钩寻害之殡尸不冷而香一月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丝履故名其宫曰钩翼后避讳改为弋
神仙传
五色云母
卫叔卿服云母得仙其子名度世徧游山海求见其父一日山中见之与数公博戏坐白石牀度世问博者为谁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王子晋也我有仙方在所居柱下度世归掘之得玉函封以飞仙之印乃五色云母也度世服之果仙去
碧藕白橘
周穆王防王母于瑶池食素蓬黒枣碧藕白橘
琴髙乘赤鲤
琴髙既仙去设祠奉之时乘赤鲤来享
飚车羽轮
昆仑圃阆风苑有玉楼十二室九层右瑶池左翠水环以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飚车羽轮不能到王母所居也
修本草
陶隠居遇仙栢闿曰君之隂功着矣以所修本草用防防蛭辈为药功虽及人而害物命以此一纪后方得解形而去
与汗漫期
卢敖见一士深目而结喉鸢肩而修颈丰上而杀下踞殻而食蛤蟹谓敖曰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乆留乃去
一日九餐
青精先生千嵗色如童子能终嵗不食亦能一日九餐
白石为粮
白石先生煮白石为粮彭祖问曰何不服药仙去对曰天上至尊相奉甚难更苦人耳时号为隠遁仙人常游行四方治人疾
采百草花
凤纲生采百草花煎丸服之仙去
碧落侍郎
沈羲将飞升忽有白鹿青龙车羽衣持节以青玉界丹玊版拜为碧落侍郎
十二玉壶
王远字方平尝在蔡经家去十余年七月七日来威仪如大将军持玊壶十二皆以蜡封其口逺以书与陈尉其书廓落大而不工
女笞老翁
汉使过河东见一女子笞一老翁翁受杖甚恭问之云此妾之子也昔舅氏伯山甫以神方教妾妾使服之不精致此衰老故杖之问其年曰妾一百三十嵗儿才七十余耳
一人作千人
刘政有道术能以一人作千人千人作万人又能嘘水兴云聚壤成山刺池成渊
赤丸起火
孙博以赤丸投军中须臾火起更投以青丸乃灭又能引镜为刀屈之复为镜
泥马
章震号玉子能以泥作马日行千里其弟子号太阳子好饮酒或问之云晚学俗态未除故以酒自驱耳
石髓
王烈得石髓按仙经云神山五百年一有髓出食之夀与天地等烈先服白石煮熟与人味如芋
乘赤龙
茅蒙乗赤龙登天先是童谣云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洲戏赤城继世而徃在我盈帝欲学之腊嘉平
肘后丹经
张道陵弟子赵升七试皆通乃授肘后丹经
刘安登仙
刘安请致术士于是八公徃见化成童子色如桃花遂授丹经安既仙去药器在庭鸡犬防之皆仙去
九节杖
王遥遇雨使弟子以九节杖担箧不沾湿
八百嵗瞳子方
李根两目瞳子皆方仙经云八百嵗则瞳子方
九节菖蒲
九疑仙人见武帝云闻有石菖蒲一寸九节可服食故来采耳
二十三处见子训
蓟子训有道术至京师诸贵人多邀皆许某日日午当徃是日二十三处皆见子训衣服论议如一
作丹
魏伯阳与弟子三人作丹丹成先与犬犬死一弟子与先生同服之亦死二人下山求葬具伯阳即起再以丹纳犬及弟子口中皆起仙去
新宫铭
蔡少霞梦人托书新宫铭曰紫阳真人卿撰其畧云碧砌鳞差瑶堦肪截珠树规连玉泉矩泄仙翁鹄立道师氷洁三变云九成绛雪
六甲行厨
左慈召六甲能役鬼神坐致行厨
分杯
左慈谓曹公曰今当远适愿得分杯饮酒慈拔簮以画杯酒即中断分为两向
四百嵗小儿
李八百呼陟正为四百嵗小儿
熟视石壁
帛和到西成山事王君令熟视石壁初一年无所见二年渐有文字三年得所刻神丹方及五岳图
落翮山
王次仲变篆为始皇召之不至将杀之次仲化为大鸟振翼而起使者拜曰无以复命恐见诛乃以三大翮堕与使者始皇因名落翮山
肉芝
萧静之掘地得人手润泽而白烹食之人问何物曰肉芝也
彭祖防妻
彭祖年八百嵗防四十九妻五十四子
王母玉环
王母以白玊环授舞并献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风
老子仆徐甲
老子西度闗闗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从之问道老子大惊吐舌然故号老老子耳有三漏手握十文其仆徐甲约日直百钱自云随二百年计欠七百二十万钱甲闗令索所欠令问老子对曰甲乆应死吾以太清生符救之得至今日使甲张口向地符出丹书文字如新甲立成一聚枯骨令知老子神异叩头请命复以符投骨上甲乃复生
玉女投壶
东王父与玉女投壶每一投千二百枭设有不入者为嘘【呼监切开口笑也】
彭祖经
籛铿即彭祖也有导引之术每有疾则闭气以攻所患其气云行体中下达指末寻即体和尝云上士别牀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后人集其采纳之术号彭祖经
未央丸
墨子居山遇神人授以素书未央丸长生不死
月中人带甲
君思晋人正月十五夜坐室中遣儿视月中有异物否儿曰今年当水月中有人披蓑带剑思出视之曰非水也将有兵乱月中人乃带甲仗矛耳果如其言
能理民则驯虎
郭文得道能驯暴虎晋帝召问其术对曰人无害虎之心虎无伤人之意何术之有抚我则后虎犹民也虐我则讐民犹虎也能理民则能驯虎
李常在
有人姓李得道居山不老人世世见之不知其名因号李常在
唾盘成鲤
刘纲唾盘成鲤妻樊夫人唾盘成獭食之
缩地脉
费长房遇壶公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聚在目前放之复如旧
仙术
刘商居山有鬻术者善价得之后异人曰刘君已赐仙术服之得仙
杯
南极子栁融取粉涂杯呪之成煮取其肉食之呪其殻复为酒杯
一木上破天
王敦谋逆梦持一木上破天以问卜者许真君时为旌阳令因见敦解曰此是未字晋祚未终公未可动耳
续仙传
渔父词
张志和号真子尝为渔父词云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后于湖州刺史顔真卿坐上云鹤翔集飞升而去
踏踏歌
蓝彩和尝着破衫系六胯黒木腰带一脚着靴一脚跣行丐于市歌曰踏踏歌蓝彩和世界能防多红顔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鳯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髙嵯峩后于濠梁酒楼腾空而去遗下衫靴带并所执大拍板
掘枸杞
朱孺子防事道士王元正居大若岩一日汲于溪上见二花犬相趂因逐之入于枸杞丛下掘之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觉身轻飞于峯上云气拥之而去元正食其余亦得不死因号童子峯
空中闻打麦
王老者村居慕道有老道士造之留月余忽徧身疮疡谓王老曰得酒数斛浸之即愈遂为置酒满瓮道士坐瓮中三日方出须髪皆黒顔如童子谓王老曰能饮此酒可以仙去时方打麦王老全家饮之须臾皆醉忽风动云蒸一时轻举舍屋鸡犬皆去空中犹闻打麦声
龙宫药方
孙思邈尝救一青蛇乃龙子也后为龙王召至水府得龙宫药方三十道作千金方每一卷内秘隠一方
集贤院酒榼
明皇召张果至问其年夀曰尧时丙子年出既长为侍中帝赐酒曰臣有弟子能饮令召之俄一小道士自殿檐而下年十六嵗美风姿善谈笑帝赐饮一斗不醉果曰不可更饮必有所失又逼饮之酒忽从顶出仆地化一酒榼乃集贤院物也拜果银青光禄大夫号通先生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
谢自然问道于司马承祯唯唯不荅自然叹曰每登玉霄峯见沧海蓬莱亦应非逺于是别去入海至一山遇道士问何往曰蓬莱寻师道士笑曰蓬莱隔弱水此去三十万里非飞莫到天台司马承祯身居赤城名在丹台真良师也自然复回见承祯乃传授上清之法
白云记
司马承祯善篆别为一体名金剪书隠居天台玉霄峯号白云子睿宗召见既归朝士赋诗送之盈编自号为白云记
琅玕树
谢卿遇神仙见丹柯碧叶防风时叩五音相节云琅玕树也又设凤冠粟龙睛稻素麟脂班螭髓洲白柰空洞灵爪扶桑丹椹清河文藻又有琼酒桂脑芸英又弹八琅之璈丛霄之笙洞隂之磬奏元钧歌作回鸾转凤之舞
谷父蚕母
三山饥有青衣童子曰世人厌弃五谷地司已收其种矣可相率祈谢谷父蚕母当致丰穰
睡仙
夏侯隐每登山渡水闭目美睡同行闻其鼾声而不蹉跌人谓之睡仙
种瓜
马湘字自然有道术尝于江南刺史马植坐上以酒杯盛土种瓜须臾引蔓花实食之甚美又能徧身摸出青铜钱投井中呼之即出
毛女
名玊姜以其徧体生毛谓之毛女自言秦始皇宫人秦亡入山遇道士教食松叶遂得道
两尘
异人丁约隠于卒伍韦子威师事之一日辞去谓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两尘问其故约曰儒谓之世释谓之刼道谓之尘
李八百
李真多蜀人得仙后常游人间约其年八百余嵗号李八百
殷七七
殷七七名文祥每醉歌曰琴弹碧玉调药链白硃砂解醖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时鹤林寺有杜鹃花每春甚盛时将重九或谓七七曰汝能令开此花乎七七曰可为九日之玩前二日往宿其下次日花发九日烂漫如春此花平日每开常见一红裳女子防之及七七欲开此花女子忽至曰妾司此花今为道者相共开之七七尝一官僚召饮取栗散与娼妓皆闻异香唯笑七七者栗缀于鼻不可脱但闻秽气须臾狂舞粉黛狼藉共为陈过栗乃坠七七又能酌水为酒削木为脯指船即住呼鸟即下
谭峭诗
谭峭诗云练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邉蓬莱信是无多地祗在谭生拄杖前
乌龙
韦善俊携一犬名乌龙后化作龙乗之飞去
龙牀
韩志和有道术宪宗时献一龙牀坐则鳞鬛爪角皆动又于御前以蝇虎子数十令分队舞梁州曲皆中音节
饭粒成蜂
葛师事左慈与客对食嗽口中饭皆成大蜂徐徐入口却成饭粒
仙台郎
侯道华晨起飞在松顶挥手谢众曰玊皇诏我为仙台郎今去矣
青云芝
羊惜梦入洞府石穴中有物飞出甚长神人曰此青云芝也
王氏神仙传
总真真人
王远字方平明天文图谶逆知吉凶汉桓帝问灾祥不荅乃题宫门四百余字预説方来帝恶之令人削除外字虽灭内字复见墨迹彻入板里在太尉陈耽家四十余年一旦曰期运当去不得复停三日忽失其尸太上老君赐方平七转灵符为总真真人领仙士万五千人东游括苍过吴民蔡经家知其骨相合道曰汝应得度世补仙官但少不知道气少肉多唯可尸解此法须臾如过狗窦中耳经忽身热欲水灌之如沃焦状因失其尸后十余年忽还家云七月七日王君当来可作一百石饮以供从官其日果至因遣人召麻姑姑至年十八九顶中作髻余髪垂腰既坐各进行厨金杯玉盘麟脯仙馔非人世所有姑曰自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复浅于旧矣殆还为陵陆乎方平曰海中行复扬尘也姑求米少许掷地皆成真珠方平笑曰姑年少作此变化吾已年老不喜为之矣
闻道易修道难
鬼谷王先生名诩受道于老君居青溪之鬼谷苏秦张仪问道先生曰闻道易修道难二子世心未防可学游説必相其国不得令终若不惧当二子请学之三年辞去先生云二子轻松乔之永夀贵一旦之浮荣惜哉
养神芝
秦始皇时大宛中多疫死者有鸟衔草覆其面即活鬼谷先生曰海中十洲祖洲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亦名养神芝一株可活一人
泽防丸方
王探汉初抗迹南山居于楼观知名与身踈德为道本广行赈惠念及含生赵先生授以黄庭内景之法及泽防丸方后遇太仙女能变身化景倐忽万端复师司马季主得神化无方之术忽竦身散为云雾或立平地即为崇山其貎俨然止在旧处
服黄连
王传字公学道服黄连一百四十年气力如四十时
主簿花
王兴为蒲江主簿罢官隠于秋长山山下洞穴有千嵗金蟾见者当得道山顶琼花叶若白檀花开即有人升天兴于此山九载修链忽见琼花吐艳金蟾跳跃云车来迎白日升天后人相传为主簿花
未央
王嘉字子年乆在东阳谷口苻坚征晋遣人问吉凶嘉曰金刚火强坚不能解嘉乗马徐行因堕靴弃裳奔马而还坚又不解更问世祚嘉曰未央坚以为吉征明年嵗在癸未坚大败于夀州遂亡是殃在未年也以秦西居为金晋都南为火火能铄金也姚苌定长安问嘉应九五否曰畧得苌怒诛嘉及二弟子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苌令发棺并无尸各有竹枝一枚
王乔有三
益州北平山上有白虾蟇谓之肉芝非仙才灵骨莫能致也王乔食之得道今武阳有乔仙祠王乔有三同姓名有王子晋王乔有叶令王乔今食肉芝王乔乃蜀中神仙也
胎息术
王真年七十九乃学道行胎息之术断糓三十余年力兼数人
水母
王芝夜见一道士因随之行在西江水底月光中不见泥沙水随步自开路旁一物如龙又若蛇长十丈许道士曰此水母也见者长生
眉上肉块
王守一贞观初自称终南山人王布衣卖药于洛阳市富人栁信唯有一子眉上生一肉块布衣壶中探药一丸傅之须臾块破有小蛇躩出五色烂然渐及一丈许布衣叱之蛇跃起云雾昏暗布衣乘蛇而去
桃核大如数斗
王蜍为王屋令常念黄庭经六千遍未了深义罢官絶谷咽气入洞中有石室石牀案上古经一轴蜍再拜曰臣窃入洞天万刼良防今睹经愿许尘目一披忽有一人曰吾东极真人王太虚黄庭经吾所注授于子复与桃核大如数斗磨而服之愈疾延年子未可居此更二十年期蜍携核与经而归
弹一琴
太真王夫人王母少女每弹一琴即百禽飞集时乗一白龙周游四海
召补仙官
丞相王徽侄女防年慕道持经抚琴尝曰洞宫有召命当补仙官题诗曰翫水登山无足时诸仙频下聴琴诗此心不恋居人世唯见天邉双鹤飞是夕奄然而终明日双鹤音乐异香满野举形就木空衣而已
洲宫主
女仙王抱台得道居洲之宫洲四面涛沃天抱台为主仙道君之侍女道君命披緑韫琼笈出隠书龙文八灵真经以授青虚王真人
白云如百尺楼
王道真居鬼谷栢台常有白云出台中逺望如百尺楼道真常乗此云游戏山顶暮归云亦敛入台内髙道传
蘅薇香
张道陵母天人自魁星中以蘅薇香授之遂感而孕
化出玊局
桓帝永夀中太上降成都其地化出玉局升坐之授道陵以要道
绛雪丹
开元中内人赵云容问王元之乞延生之药元之与绛雪丹一粒曰汝服此必死不壊百年复生至元和末百年云容果再生
小儿诵经声
开元中文靖天师与司马承祯各就枕忽闻小儿诵经声泠泠如金玉天师窥之承祯额上有小日如钱光照一室逼而聴之乃承祯脑中声也
白驴
张果常乘一白驴休则叠之如纸贮箱中以水噀之复成驴矣
白蝙蝠精
明皇问叶法善张果何人法善曰混沌初分白蝙蝠精也
类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