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芦野侠踪 » 芦野侠踪全文在线阅读

《芦野侠踪》芦野侠踪(66)

关灯直达底部

  但当文玉宁悟了歌声而探视之时,他却忽然瞥见不远处有一只快艇飞快而来。

  白虹何等人物?眼力通神,一瞥之下便知来者功力不凡,心中一动于是便拨舟向后,背向文玉宁。

  是以文玉宁虽一再探望白虹,却仅仅只瞥见三四十丈外有着一条渔船似的快艇,船上的人背对着他,仅仅只能辨出约莫身形,并不知就是白虹本人。

  白虹所料不差,来人正是武艺甚高的“通臂神猿”华子丰,但华子丰十余年前归入太极掌门,极少露面,故此白虹并不识得华子丰。

  后来却听得华子丰和孙一峰谈笑间说着韦明祥的名字来,心中一惊,心知这华子丰定和自己杀师弟仇人韦明祥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加留神注意。

  到后来得知华子丰正是自己仇人的师弟,心中一怒,便驾舟急撞过去。

  哪知华子丰功力高强,一招面下,非但没有吃亏,反占了一些儿小便宜,不由更怒,这时见孙一峰相间,冷声道:“孙大侠好说。”说着转头对华子丰道:“华子丰,你可是那韦明祥的师弟?”

  华子丰见他竟知自己姓名,不觉微惊,回念之下,不觉释然,敢情那姓白的适才躲在附近,听到那孙一峰称自己为华子丰而得知自己姓名。转念答道:“老朽正是韦明祥师弟,不知道长有何见教?”

  他见白虹身着道袍,头加高幅,一身道士打扮,是以以道长相称。

  白虹听了微微一怔,一旁孙一峰忙插口道:“华兄,这是名震武林的‘空空子’白虹白大侠――”

  原来这白虹本是嵩阳派高手,平日喜着道袍,着道家打扮,是以江湖送他一个道家的外号――“空空子”但他本人并不是道士,仅喜着道家打扮而已!

  华子丰听孙一峰如此说明,不觉恍然大悟,抱拳道:“不知白大侠有何见教?”语气上已透出了二分和平。

  哪知白虹冷冷一笑道:“韦明祥在月前击毙咱师弟钟异成,这段梁子――”

  话音方落,华子丰已接口惊道:“老朽刚从北方走来,实不知此事,甚至连韦师兄的踪迹都没有找到呢?……”

  白虹冷冷答道:“不管此事孰是孰非,韦明祥下手恁地太重,是以斗胆请华大侠不必伸手参与此事。”

  华子丰见他一再口气无礼强硬,且想到他刚才毫无理由便想以舟撞自己的船,分明是有意寻衅,心中不觉一怒,抗声道:“韦明祥乃是老朽师兄,此时事由尚未分明,老朽务必一力使事情弄清。但白大侠刚才却欲以舟撞来,这又当作何解释?”

  白虹微微一怔,心想自己确实无理,但仍答道:“适才不过一时失手――”

  话未说完,华子丰已仰天大笑道:“对!对!是一时失手!”

  白虹那不知是华子丰讽刺他,心中大怒,道:“久闻太极门下武艺神妙,在下且见识见识!”

  当下一手,走中宫打向船首的华子丰,丰子华冷冷一笑,一掌向外,一掌向内,一记“云手”用上“黏”字诀,内力陡发,将白虹掌力黏至门外!

  眼看二人就要拚上,孙一峰等见是二人之间的私仇,不便架梁,在一旁不响,却暗暗着急忽见人影一晃,二人定眼一看只见一个少年站在中间,正是文玉宁。

  “二位老前辈休为此事拚斗,晚辈是目击韦――韦大哥击毙钟前辈的――”

  当下把一切的经过扼要的说出,尽隐了后面韦明祥归隐的一段。

  白、华二人听了,沉吟一下,白虹开口道:“那韦明祥的功夫竟是如此神威?我钟师弟的功夫虽不高明,但怎会被他一招击毙?”言下有不信之意。

  文玉宁微微一笑道:“韦大哥当时身处危境,只一旋身下,立将钟前辈打开丈外,看样子十分后悔且十分惊疑,像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功力!”

  文玉宁描述的历历绘影,尤其文玉宁曾助白虹擒凶,不由他不信,当下不再发一言,倒是孙一峰道:“这样看来,倒是钟兄不对的了,韦老师吃的是保镖的饭,为自卫而失手打死他,白兄若看我孙一峰薄面,可否揭过这段梁子?”

  白虹见事实确是如此,不好多言,只向文玉宁一揖道:“文小侠在嵩岳助老朽擒贼,又为敝师弟掩埋尸体,且受老朽一礼!”

  文玉宁忙还礼,连道:“哪里!哪里!”

  白虹见事已至此,转身对华子丰道:“华大侠尚请原谅在下鲁莽。”说罢又向孙一峰等道:“孙大侠请怒在下失陪。”说着拾起舱中双浆。

  华子丰和文玉宁两人见他要走,也不便强留,遂纵回原船,白虹拨转船头,双桨一点,船已如飞滑去,微微传来一声幽幽长叹。

  众人都也感黯然,一峰道:“这白虹确是一条好汉,恩怨分明!”言下钦佩不已。

  忽然似想起什么,问文玉宁道:“刚才‘空空子’白虹说少侠什么嵩岳助他擒贼,是怎么一回事?看来少侠和他是旧识了。”

  文玉宁沉吟一下,觉得这事情虽没有什么重要,但白、范两人却想藉此了结二派恩怨,还是不说为妙,于是轻言以对,淡淡带开。

  孙一峰见他不肯说,也不好再问,只得作罢。

  这一来天色渐渐向晚,四人同在一船上谈着,不知天色之早晚,眼看靠岸已是不大可能,于是商定索性秉烛夜游。

  华子丰掏出一两碎银打发走来时的坐船,和文玉宁等三人一同走入舱中。

  这时正是申酉之交,两岸人家炊烟袅绕,几只倦鸟懒懒的展动双翅,投入窝巢,微凉的晚风拂面吹过,偶尔也觉得一丝儿凉意。

  文玉宁立在船首,注视着小舟破水而行,平静的湖波微微激起一圈圈的水花,向遥远的地方散开。

  湖水开始有微波了,一片片的冲激在舟身上,发出清微而有节奏的声音,清扬而悦耳。

  船上三个叱咤江湖的好汉在促膝谈着别后的情形。

  文玉宁独个嗅息着这大自然的新空气,麻木的脑筋开始灵活转动,使他再度想起一幕幕的往事――

  像是极远久极远久的时候了,一个黑夜,正着狂风,下着暴雨,突然,一道鲜红色火焰腾空而起……每当他想到自己的童年,所能记忆的就仅仅如此,他虽穷集心力,也不能再多记一些,他懊恼的移动一下身子,让夜风有着更佳的方位拂着他沉沉的头脑――

  倏地,一声洞箫声来自左方,吹的是一曲古调,箫中隐约透露出一二分肃杀和凄凉,音韵高抑有度,显示吹人有着不凡的技艺!

  文玉宁被这一曲箫声惊醒而回至现实,不觉对这吹箫人的技艺深感钦佩,有若置身塞北古战场中,越听越觉感动,不禁拍揖赞道:“好箫。”

  就在这时,箫声陡停,乃一声,左前方现出一只小舟来,总也有廿丈距离,文玉宁眼尖,已瞥见当舟一人手持洞箫,分明那一曲箫声是他所奏。

  距离这么远,但歌声却清晰传来,吹箫人的内功修为可想而知了。文玉宁正想着这岳州果真是卧虎藏龙之地,那船儿已缓缓划近。

  舱中三人想是也听见了这箫声,齐步入船舱,向来舟处打量,那船儿迅速来到近处,只见舱中坐着一道一俗,那俗家人年龄怕不有七、八十岁,手持一支洞箫,坐在舟首,背着光,看不真面容,只见一丝白色胡须随风微微飘起。

  这时天色已然昏暗,来船之上也已点亮了灯光,只见那道士年约四旬,正对着灯光,看得真切,只见他方头大脸,头上挽着一个道髻,相貌一表堂堂,神情似甚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