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然,春风三度,秋雁三归,布袋和尚又老了三岁。他虽然举止荒唐,行无定轨,颠三倒四,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俗家弟子蒋摩诃已经闭关三个年头,应该出关了。
他按时回到应家山,为蒋摩诃启关。蒋摩诃一露面,他立即问道:“今日出关,何时入关?若有出入,即非禅关;若无出入,谁号禅关?有无一致,出入齐观。无为直指,菩提涅槃。”
沉默了片刻,他说偈曰:
关非内外绝中央,禅思宏深体大方。
究理穷玄消息尽,更有何法许参详。
蒋摩诃闭关三年,功夫大为长进,禅心异常灵明,马上迎着布袋和尚的禅机,追问道:“如何化导?”
布袋和尚一顿禅杖,吟出了一首千古不昧的偈语:
肩挑明月横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寂光胜地可安居。
好一个“遇圣遇凡俱坐断”,蒋摩诃如同醍醐灌顶,豁然之间大彻大悟了!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一千多年前,在两浙、闽南,人们时常看见一僧一俗,一胖一瘦,一个着袈裟、一个穿儒袍的两个人结伴而行。他们或招摇过市,或涉足山川,云水四方,游走天涯。
三百六十日,过眼成空,幸有山岚江涛,天然画卷好入梦;
八万四千法,修心趣真,依稀灵鹫岳林,龙华树下最清凉。
一天,他们师徒来到长汀溪,两人同浴温泉,清洗漫漫尘埃。突然,蒋摩诃发现,布袋和尚脊背上长着一只眼睛!
他下意识地惊叫起来:“和尚,原来你是佛呀!”
布袋和尚一笑,对他说:“我被你所窥破,师徒二人的缘分也就到了。我当去了!”
蒋摩诃心中明白,师父所说的“去”,就是圆寂。虽然大彻大悟的人心无挂碍,但当他得知将要与师父永别,还是忍不住唏嘘起来。
布袋和尚哈哈一笑,道:“男子汉,大丈夫,如何作小儿女态?好啦,我与你相聚数年,也算是有大因缘。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这就是佛法啊。”
师徒二人遂即返回奉化。他们首先来到应家山的那间茅屋,布袋和尚对蒋摩诃徐徐说道:“你身后留下了子子孙孙,盼望他们富贵吗?”
蒋摩诃说:“富贵岂能长久?但愿世世代代的子孙久远即可。”
布袋和尚随即拿出了他从不离身的布袋,传授给蒋摩诃,说道:“我别无他物,将这只布袋赠给你,你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将为衣冠之家。”
辞别了蒋摩诃,布袋和尚独自一人从应家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岳林寺。这一天,是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三月初三。当天夜里,布袋和尚在岳林寺东廊的一块四尺见方的大青石上跏趺端坐,说了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说完,他微微一笑,泊然而逝。
这时,岳林寺里的僧人们才忽然明白了,这个疯疯癫癫又神神秘秘的布袋和尚,原来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啊!
生卧桥头,心随流水缘到海;
死坐石边,性顺寒冰觉至槃。
这一天,注定是个非凡的日子。
当第一缕阳光撕裂笼罩在大地的夜幕,当第一声鸟啼划破清晨的寂静,王舍城立刻喧闹起来。一大早,城里的民众扶老携幼,车水马龙,涌出城门……
因为,释迦牟尼佛今天要在城郊的灵鹫山上,宣说神奇的佛法。
蓝天一碧如洗,深邃而又辽阔。朝阳放射着金色光芒,照射在山涧里,溪水便流淌出金子一样叮当作响的欢唱;阳光播撒在树丛中,树叶上那无数的露珠,闪烁着梦幻般的光泽。平缓的山坡上,绿草如茵,野花烂漫,仿佛铺上了五彩缤纷的花地毯……
明媚晨光里,佛陀终于登上了金刚法座。
佛陀安详地闭目静坐片刻,徐徐睁开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慈蔼的目光缓缓掠过每一个人的眼睛,于是,所有的人都体会到了一种无限温暖的愉悦……
这时,大梵天王从灵鹫山顶走了下来,单膝跪地,敬献给释迦牟尼佛一支美丽的优钵罗花(金莲花)。
佛陀接过那含苞欲放的花朵,嘴角微微泛起一缕神秘的微笑,然后将那美丽的花朵默然展示在公众面前。
看到佛陀以花示众,下面静坐着的上千比丘、数万大众,虽然都感受到了一种美妙绝伦的氛围,但宛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朦朦胧胧,缥缥缈缈,不太明白。一片茫然中,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从佛陀的拈花微笑里,顿时体会到了宇宙人生最为神圣的真谛。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就在这一瞬间,他与佛陀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了,似乎有一种最美妙、最真切、最清晰的真理的溪流,从佛陀的心田汩汩流入了他的心里……
灵光一束透寰宇,拈花微笑露禅机。
那不过是暂短的一瞬间,然而,这个瞬间,却成了美妙的永恒。
释迦牟尼佛用拇指与食指拈着花茎,其余三个指头微微翘起——他的手,就宛若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纯洁的花蕾!佛陀以这种高雅的姿态展示着那朵金莲花,然后对大迦叶说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嘱咐摩诃迦叶。”
这时候,迦叶尊者的目光一直注视着佛陀手里的莲花,脸上洋溢着梦幻一般的会心微笑,像那花儿一样清新、一样馨香、一样妙不可言的微笑。
在千百万双期待的眼睛注视下,佛陀将那似乎放射金色光芒的莲花递给了大迦叶。在这一刻,宝石一样的蔚蓝色天空中,白鹤翩翩起舞,小鸟尽情欢唱;辽阔的原野上,一株株芳草更加青翠,一朵朵花蕾纷纷绽放……
心有灵犀一点通。最美妙、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禅,就这样从佛的心灵之中流淌出来,流进了大迦叶的心田,并且源源不断地传递了下来!
释迦牟尼佛将自己身上那件金缕袈裟解了下来,给大迦叶披上。
这件金缕袈裟,是佛陀的姨母、哺育他长大的摩诃波阇波提王妃亲手编织的,是法王的象征。
佛陀对大迦叶谆谆嘱咐道:“我把禅的秘密玄旨传给了你,你要好好护持,一代代传下去,千万别使之断绝了!而这件金缕袈裟,你要等到弥勒佛出世,传授给他。”
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之后多年,大迦叶的世缘也已经尽了。他将禅宗法脉传给了阿难尊者,然后独自来到了北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麓,来到了一座因形状颇似鸡爪而得名“鸡足山”的岩壁前。
摩诃迦叶拿出师父释迦牟尼亲自交给他的那件金缕袈裟,托在手上,微笑着静静面壁而立,进入了一种神奇的禅定——灭尽定——大彻大悟的圣者用来完全休息的禅定。
于是,大地震动,鸡足山的石壁放射着金色的光芒。摩诃迦叶尊者——禅宗第一代祖师,释迦牟尼之后佛教僧团的第二任领导者,缓缓进入了山体岩壁之中……
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当最美好的世界来临,弥勒佛将应化降生。那时候,摩诃迦叶那从佛祖释迦牟尼继承来的神奇的微笑,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地、水、火、风等自然灾害,以及饥馑、战乱、杀戮等人为的大劫难,人民总算觉悟到了,唯有人类自己从心灵上断除邪恶,奉行十善,社会才能和谐美好,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安康。于是,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弥勒佛国的时代终于来临。
那时,海洋的面积有所减少,整个大地平净如琉璃,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鲜花:优昙钵花、大金叶花、七宝叶花、白银叶花……这些花须叶柔软,状如天缯,色彩斑斓。森林树木高大茂盛,结出的吉祥果甘甜美妙、香气馥郁。
那个时代的人,都是因为在释迦牟尼佛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种下善根、行慈悲心的人所转生。因此,他们富有智慧,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充满慈悲,语言谦逊。人与人之间相互恭敬,和谐相处,如子爱父,如母爱女。这都是因为弥勒的慈心训导,人人持不杀戒、不食动物之肉的缘故。他们神态恬静,相貌端正,庄严神圣宛若天人。他们快乐安稳,没有寒热风火等病,也没有各种烦恼痛苦,寿命长达八万四千岁。他们日日享受极妙安康,以修习各种禅定为乐事,人人都发了菩提心。
他们唯有两种需要做的事:一是饮食,二是大小便。唯一的担忧就是衰老。
那时的都城名叫“翅头末”,广阔数千里。城中的建筑都是七宝所成的楼阁,玲珑殊妙,形式繁多,结构精巧。墙壁上覆盖着珍珠编织而成的网,各种宝石镶嵌、串联其上,犹如悬挂的宝铃,声如天乐。城市的花园中泉水喷涌,河渠纵横,清清泉水静静流淌,闪烁着潋滟的波光……
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婆罗门,名叫“修梵摩”,他的夫人名曰“梵摩拔提”。弥勒菩萨就托生到他们家,以他们为父母。
弥勒一生下来,清净无尘,身具紫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晃耀十方。其光辉明亮而又清凉,日月星辰灯火珠光,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他相貌端正,庄严神圣,如同金铸一般。
弥勒聪慧无比,他观察世间的欲望,苦空无常,是众生轮回受苦的根本过患,所以,他不乐在家,盼望出离。
穰佉国王与大臣、民众,将一个储满奇珍异宝、高大精妙的七宝台献给了弥勒。弥勒又将它转赠给了人民。人们你一点,我一点,共同将七宝台分了。弥勒菩萨见那宝台顷刻之间便消失了,心中明白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缘生缘灭。他随即生起了无常想,回忆起了过去诸佛时常吟诵的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说过此偈,弥勒自己剃发,出家学道。他坐于华林园金刚庄严道场龙华树下。那龙华树,枝干如虬龙一般苍劲,花叶茂盛,宛如一把巨大的伞盖。八万四千婆罗门陪同弥勒来到道场,他早晨出家,于当天初夜时分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道成佛!
弥勒成佛之时,天女散花供养,天乐不鼓自鸣,大千世界六变震动。弥勒身上放射的佛光照耀天地,将黑夜变成了大光明的白昼。
这时,各个天王从天宫下来,来到华林园,向弥勒佛跪拜施礼,合掌劝请他为众生说法。弥勒佛对各位天王说道:“我于无数劫受大苦恼、修行六度,方于今日圆满,应当像三世一切诸佛那样,转八圣道轮,当为你们大众说法。然而,佛法无上无为寂灭,甚深难得,难入难信难解。”
弥勒佛话音刚落,他方世界百千万亿天子天女,手持天花,奉献给弥勒如来。他们绕佛千匝,五体投地,合掌请求:“唯愿世尊,为救拔众生苦恼,转甚深微妙法轮。”弥勒世尊微微一笑,放出五色祥光。
穰佉国王异常兴奋,与八万四千臣民恭敬围绕,向弥勒佛要求出家。弥勒佛默然许之。于是,他们须发自落,袈裟着身,便成了沙门。
弥勒佛随即开始说法,即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他又为大家演说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法。
弥勒佛说法之时,大地六种震动,法音遍布三千大千世界。犹如天降甘露,一切花草树木都得到了滋润。因此,又有更多的人于弥勒佛座下俱共出家,修行佛法。
弥勒佛以大慈悲心对大众说:“你们今天能在我的座下出家,是因为往昔在释迦牟尼的佛法时代种下了善根。当年,释迦牟尼佛出五浊恶世,为你们殷勤说法,所以你们才有缘见我,得到我的摄受。你们往昔,或读诵佛典,为他人解说;或修行各种功德,布施僧人,供养三宝,以香花奉献佛像;或持八戒斋,修习慈心,救助苦难众生;或持戒、忍辱,修行智慧、禅定……总之,你们以听闻、奉行佛法的功德,来生我所。”
弥勒佛稍微停顿了片刻,诚挚称扬说:“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教化你们这百千万亿众生,令你们修善本,来生我所,真是甚为难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接着弥勒佛又赞叹大众说:“善哉、善哉,你们能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时代修持佛法,作种种功德,很是了不起。你们没有辜负释迦牟尼佛,所以,他老人家以大慈悲至诚嘱咐我,当来度脱你们。”
大导师弥勒佛,以广大的神通,引导着众人回忆起往昔的苦恼之事,让大家领悟到,五欲不净,系众苦之本;诸法无常,苦空无我……
弥勒佛说这些佛法的时候,有九十六亿人豁然开悟,成为了三明、六通具足的八解脱大阿罗汉。同时,三十六万天人、二十万天女,发起菩提心。众生之中,得须陀洹果位的、种下辟支佛因缘的、发无上道心的,多得不可称计。
第二天,那些都城附近的城市、村落的人们,闻讯赶来,齐集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弥勒世尊为他们重说四谛、十二因缘。于是,他们之中,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果,还有六十四亿人,发菩提心住不退转。
等到远方的人们陆续到来之后,弥勒佛第三次召开说法大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三十四亿人发菩提心。
弥勒佛三会说法完毕,率领弟子们入翅头末城乞食。临入城时,弥勒佛显现十八种神通:身下出水,如摩尼珠,化成万道光芒照耀十方;身上出火,如紫金放光……弥勒佛以种种神力无量变现,令有缘看到的人都得到解脱。
于是,各个天王脱下自己身上的璎珞、天衣,撒向空中。这些天衣化成花盖,为弥勒佛撑起一把大伞。同时,天乐不鼓自鸣,飞天曼舞歌咏,鲜花如雨,香烟若云……
弥勒世尊乞食完毕,与弟子们回到华林园中,跏趺而坐,深入禅定,七日七夜,寂然不动。弥勒佛与弟子们神态庄严而又安详,神圣而又亲切。人们看到他们,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① 禅和,即参禅者。久参之人,被称为“老禅和子”。
当弥勒佛与诸大弟子修行禅定圆满之后,大家一同前往耆阇崛山区。他们徐步登上鸡足山顶时,大山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弥勒佛以手掌向山崖峭壁劈去,坚硬的山岩应声裂开——
一个人正盘腿静坐在那里。他就是大迦叶。
这时,一位天王手持天香油,灌到摩诃迦叶头顶上,随即在他身旁击大犍稚、吹大法蠡。
静坐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摩诃迦叶,即从灭尽定中觉醒。他理顺好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将释迦牟尼佛的袈裟,呈给了弥勒。他展颜一笑,徐徐说道:“当年,释迦牟尼佛临涅槃的时候,将此象征着佛祖血脉的法衣嘱托于我,让我转授给您——当今的世尊。”
弥勒佛披上释迦牟尼佛传授的金缕袈裟,开始在全世界游化说法,普度众生。他宣说佛法的时候,听众不管多少,也无论若坐若立、若近若远,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他就站立在自己面前,单独为自己说法。
弥勒佛国无限美好,弥勒佛住世很长很长,无量的众生尽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