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商品这样东西。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特德·莱维特
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建立社群,和粉丝交朋友,积极与粉丝线上线下互动。粉丝互动成功后不要忘了口碑传播,鼓励会员邀请身边朋友加入社群。除了口碑传播还可以通过转发分享有奖传播扩散,或者晒测评、晒体验等。
我们一定要站在用户的立场、时间、空间,考虑自己的产品如何融入他们的场景,让他们有更好的体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积极的调研,在分享前、分享中、分享后,或者活动发起前、发起中、发起后,积极地跟用户私信互动,及时搜集反馈意见。
社群产品构建方法与技巧
在提到社群产品规划时,我们切记,所谓的社群产品有三层含义:第一,人是产品;第二,知识是产品;第三,产品还是产品。
不少人会问社群为什么需要产品,社群的格调、价值观标签固然可以把群成员快速圈起来,但产品才是凝结群成员关系的媒介和群成员需求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能一边经营好自己的社群,一边经营好产品,做到营销和产品合一,粉丝和用户合一,产品和社群合一,那么你就可以通过产品赢利。
社群产品开发流程
对于社群产品开发而言,我们可以以特定的社群产品特性、社群群体或者产品消费群体为基础,设计一条产品信息,进而在群里自由传播并在社群里引发讨论,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我们希望在社群建立的时候整个方向是符合产品的用户需求的,你的产品是什么,你的用户在哪里,你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每个社群都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社群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社交型产品。
在进行社群产品开发之前,我们必须要读懂三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你的社群产品定位是什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现有目标用户人群,列出所有可能的需求点,延伸出社群的方向。现有的目标人群很有可能和产品初期假想的用户群体不一样,要根据新的需求进行新的分析。因为社群是拥有共同属性的人群的集合,只是产品的用户或者产品的付费用户远远不够,要挖掘他们的兴趣和喜好。
第二,你的产品卖给谁。目标用户定位必须精准,不能说你的用户是年轻的女性白领。对于社群来说,一款产品的理念与功能再好,如果引入了错误的用户群,就无法通过用户的意见反馈去进一步改进产品,调整产品的需求。例如,你如果想通过社群卖纸尿裤,你要建立一个群,而你建的群不是宝妈群,而是拉进来一帮大学生,你会发现你的目标用户群体错了,而这里会出现一种情况,已有用户拉错新用户,就会导致你的决定错误。
所以想要通过社群卖货,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找到的目标用户,而这些目标用户需要跟你的产品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你可以和用户一起创造什么产品,也就是说用户通过社群帮你创造产品,因为消费者的创造力与参与感越来越强,我们除了在营销环节帮助消费者做传播之外,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实现社群化的产品创新。例如海尔的海立方就是将科技极客圈在一起,为海尔想产品。大家谈小米谈的很多,粉丝经济的另外一层重要的价值,就是要让粉丝帮助你想产品,这是“用户智造”。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下面的6种方法进行产品开发。因为社群时代的新商业规则是用社群定义用户,经营社群挖掘基于核心产品的延伸需求,这区别于工业时代的产品为王——先定义产品,再寻找消费群,然后再经营用户。
(1)基于社群文化的产品。其实就是要嵌入社群的生活方式。比如2016年的拜年红包,它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在中国过新年的这样一个背景及国人的种种心态。而且这个拜年红包设置了上限,体现了人人平等,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这实际上就是做对了产品,它是以微信朋友圈为基准的时尚类产品。
(2)基于社群需求的产品,就是根据你所建立的群选择相应的产品。优秀的产品或服务固然是很好的载体,也需要有很好的载体:一类是直接绑定具体的东西,比如钓鱼、读书、国学,这样兴趣着眼点可以比较明确,但范围会被限定,最终导致吸纳的人数达不到某个规模,社群会慢慢枯萎;一类是从理想这类超现实的东西入手,可挖掘空间比较大,但必须落回到具体的东西。简单来讲,产品要满足用户需求,社群是让用户持续高频关注产品的一种手段,所以社群建立的方向一定要符合这个产品的用户需求。
(3)基于产品构建社群。就是要简单粗暴,根据产品来建群,来吸引目标客户。比如宝妈群,就是让有孩子的女性买母婴产品、儿童用品等。基于产品的功效建立社群,大家在一起交流和碰撞,而且你和核心用户能帮她们解决相关的问题。构建产品型社群不一定需要找明星代言人,而是需要找到喜欢该产品、能把产品玩到极致且有个性的极客。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产品找到发烧友级玩家,让这样的达人成为社群里的意见领袖。
(4)基于个性社交构建产品。所谓个性社交标签,某种程度上是由你穿的衣服、用的手机、开的车等可以彰显你的个性的物品来体现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功能性转变为参与式的情感性。同时,购买体验中,对于财富和地位的炫耀情感逐步被“情怀炫耀”所取代,能够彰显自己在审美、品位、价值观上优越感的品牌越来越受欢迎,能够参与到品牌中来,更成为新的追求。过去的电商营销渠道是淘宝搜索、京东搜索;移动时代,消费者们还没有充分养成移动电商搜索的习惯,这时候,大家是相对平等的,我们需要思考产品、文案、促销等如何才能打动消费者,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和热情。既然微电商根植于微信朋友圈,而人以群分,我们可以通过唤醒社群认同实现情感营销,放弃过去干涩硬的广告风格,以人性的方式切入。
如果商家生产一百件衬衣,让消费者选出最喜欢的一件,这并不是个性化需求。社群经济中,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费者为核心,是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东西是交流。
(5)基于产品场景化构建产品。一方面要保持社群的活跃度和友好度,另一方面要寻找到适合该社群的电商产品,通过这样的操作就可以把社群电商继续进行下去。而最后一步的场景化,就是要根据现有的电商产品进行场景运作。将产品场景化,例如钱包功能要放在产品品牌如何方便购物、怎样体现安全性等体现出亮点的地方。
(6)基于社群成员开发产品。这种基于社群成员情感和相同价值观为连接的商业基础,可以根据成员需要开发系列产品和服务,用户参与企业品牌传播和产品开发,变成高品位的目标受众。
总结:要做一个基于社群文化的产品,要重视品牌的定位与社群的黏性,做适合社群需求的产品,力求嵌入到社群生活方式里面,同时高举时尚与科技的大旗,进行相关的销售创新,加强品牌延伸,积累品牌资产。
社群产品选品策略
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社群产品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用社群来做。做得好可以呈几何级地传播自己的影响力,做得不好会加速自己的死亡。对于一些产品本身质量就不过关的企业,社群化只会加速产品死亡,因为由用户对产品的个体投诉转向成了群体投诉。
(1)毛利率高。一般来讲,毛利率高适合社群产品。例如:网红主要通过利用个人号召力向粉丝推销产品并获得供应商分红的方式获利。从产品角度来说,目前网红宣传和推销的产品主要以纺织服装、化妆品为主,这是因为这类产品的毛利率较高,从而保证网红可以获取更高的分红回报。一般纺织服装产品的毛利率能够达到40%~50%,而具有较高卖方议价权的化妆品毛利率则可达60%甚至更高。
(2)非规模标准。消费者拥有主权而非由商家控制,产品因消费者需求呈现个性化特点而非规模标准化,因为消费者口碑比产品定位和Logo(商标)重要。例如:网红和粉丝之间的关系也是脆弱的,因为网红大多数不知道粉丝从哪个地方来,也不清楚他们对什么感兴趣,粉丝随时取关的成本非常低。
这些特点限制了网红只能做一些“非标品”“限时限量”“闪购”之类的产品,一旦产品的周期过长就会缺乏新鲜感,降低粉丝们的期待值。通过粉丝效应,网红可以迅速地引爆某个单品。
(3)刚需高频。首先,你要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及令用户尖叫的产品体验。产品必须是刚需高频,要么是购买高频,要么是使用高频,这个是一切的基础。
社群产品的定价策略
社群产品的定价策略是“免费产品和服务+付费产品和服务”,用户也就自然被分成了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两类。提供给付费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更广,且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为主。如互联网视频网络公司可以向付费用户提供院线新片提前看、观看全程免广告、使用高速通道播放提高流畅度等服务,这是因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差异性,通过为付费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获得收入。腾讯的QQ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免费的移动社交平台,其主营收入主要源于增值服务产品,如QQ秀、腾讯会员等。
(1)免费法则。主要是指获取免费用户,利用免费用户增加流量。虽然从免费用户那里不能获得直接收益,但是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增加流量。比如:我们通常采用买一赠一的方式,然后转化客户成为粉丝,进而再转化成为代理。举例来说,淘宝在成立之初通过免费的手段吸引了大量注册用户和商户,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量,但是其赢利情况并不乐观。后来淘宝探索出一条与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广告商进行合作的赢利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2)付费。通常社群类产品的价值区间在68~398元。当然这个是根据你的产品受众和产品质量本身决定的。
(3)自传播。“平民的价格、贵族的气质”才可能打动中产阶层。产品或服务要惊艳到让粉丝引以为傲,逢人就赞不绝口主动分享、推荐,让用户有炫耀的资本和自传播的动力。
社群产品塑造的三大技巧
我们可以借社群打造一个远大而又有意义的愿景,塑造一个有价值观的东西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并让这批用户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追求它。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其社群自我发展并在社群中树立引导作用,给予用户成就感。
(1)塑造人格化的品牌故事。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不再是一个毫无声息的事物,它是一个有形象、有个性的鲜活实体;它是情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它是伙伴,可以和人性相投的消费者交往。所以,消费者可以通过对它的消费来表达自己、展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对它的消费来体味归属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产品想吸引消费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品牌的各种活动之中,那么品牌就应该具有生动的故事或神话,以使消费者可以识别并和自己联系起来。这种品牌神话不仅使品牌显得更加真实,而且可以使消费者通过消费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2)做好连接点管理。能够激发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与品牌或企业建立情感关联的场景被称为接触点。在这一点上,消费者可以获得正面或负面的情感体验,这将影响或决定消费者将来对品牌的态度和行为。持续不断的正向情感体验将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关联并对品牌产生依恋和忠诚;相反,如果连续出现几次不愉快的连接经历,也可能促使消费者就此断绝与企业或者品牌的关系,而选择其他品牌。
(3)顾客融入。顾客融入是指消费者在情感和行为上对品牌、公司和其他同类消费者所表现出的理性关切和积极互动。它可以由消费者自发形成或由公司驱动,在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均可呈现。在消费者与品牌的长期互动中,品牌情感关联将随着正面消费体验的丰富而强化。当消费者对品牌或公司正向的情感融入越多时,他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为品牌的真正忠诚者。
社群新品破零销售
对于社群来说,我们必须用一个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产品留住用户,在用户群里产生裂变。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但是一旦形成了社群效应之后,销量就会有保障,现金流就有保障。
确切来说,社群新品破零更多的是以切入的产品品类为圆心,以切入的人群需求半径进行品类扩张。这里更多体现的是从产品品类的切入点入手,找到一类人群,从而进行互动,交流成交。
社群首发用户
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一个新品要在社群进行销售,必须找到首发用户,找到首发用户后一定把他们留下来,编织成一张张社交网络,让他们内部形成一个非常强的纽带关系,然后用口碑裂变用户。
1.首发用户标签化
所谓标签化,就是给出某种态度。这个态度会形成一个标签,身上有这个标签或者希望为自己贴上这个标签的人就是它的用户基础。这个设定决定了用户基础的大小,也决定了未来天花板的高低。
在这里,大家要明白两个观点。第一,品牌属性是一种标签,个性消费也是一种标签;第二,社群电商是把产品卖给有标签的人。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符合自己风格的商品和品牌,因此,越来越多的标签式的网店会出现。
毕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社群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新事物。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姓名、年龄、家庭、社区、地域等标签,这些就是我们走入社群的基础。人又是多样性需求的物种,所以注定拥有多样的社群身份。人人贴着不同的标签,她可能喜欢爬山唱歌、想玩游戏需要发泄,也可能崇尚时尚热衷艺术,还可能孝敬父母热心公益,每一个需求背后就需要一个组织,可虚拟可实体,却都是社群。社群的人虽然都是对某一个事物或者品牌有共同爱好才聚集在一起,但是每个人又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大家都喜欢唱歌,但是有的人喜欢古典音乐,有的人喜欢流行音乐,诸如此类。所以社群建立之后,用户的细分还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用户的细分,精准营销才有实现的可能。
社群电商并不仅仅是连接粉丝和商品,其背后承载了十分系统的商业生态。社群电商基于有吸引力的商品和独特的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扩散的根本驱动力是人的社会化。因为在社群商业生态中,它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价值需求。
为什么要给用户打标签,其实有下面几种意义。
(1)标签等于用户。一个真正的社群电商,是以某种“态度”为出发点的,这种态度形成的“标签”被贴到一些人身上,这些人就是用户。标签会让具有相同爱好的用户自发地聚到一起形成巨大的力量,而在社交红海时代,每个应用也都努力让用户给自己打标签。
(2)根据你的社群构建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会吸引有相同标签的人加入进来,这个标签决定了用户基础的大小。
(3)标签就是组织,有了标签容易找到组织。我想找人,但是我不知道去哪找,我想找和我兴趣相同的人,但是不知道谁是。让用户自己给自己打标签可以帮助他快速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并融入其中,这是做社交的第一要点。用户进入你的社群后,在两分钟内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那么你的产品就是失败的。
(4)标签可以识别自我,有了标签别人好找到我。我要怎样才能被更多的人认识,怎样才能把我的想法和思路让更多的人理解?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欲望,使用社交软件也是这个目的,就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认可,那么如何让别人知道他,也是社交应该解决的问题。
(5)标签能帮助我在群组中定位。这个就是参与度的问题了。每个圈子或者组织,总有一群核心人员和骨干人员,还有一批边缘人员,通过标签能帮助自己在群组中定位自己,告诉自己,我是这个群组下的重度参与者,我是核心人员,我是边缘人员。
2.种子用户构建
当我们找到目标用户之后,就要开始寻找种子用户。种子用户的挑选非常重要,他们直接影响了整个社群的文化和质量。当找到一批种子用户后,你就可以实现社群从0到1的第一步。任何社群都是从种子用户开始的。对种子用户的运营质量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保持社群群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如果没有种子用户就等于大厦缺地基。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对用户群进行拆分。通常用户分为三种,如表所示。
关于获取种子用户的方法,我们在拉新那一章节已经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里我们重点强调三点。
第一,高频。频次是第一位的,包括用户的打开和使用频次,以及用户之间的交互强度。
好的社群一定是从高频的社交产品开始的。社交的核心是用户间的交互,高密度的用户关系和使用频次能够带来更好的社交交互体验。在这部分我们认为必须要严肃思考种子用户和社群延展的问题。
第二,精准。种子用户的获取理应是运营团队基于一个群体明显且长期的需求进行画像,这个画像越明确,在寻找种子用户的时候就会越精准,种子用户进入社群后的活跃性和体验感也会越高,那么由此带来的口碑传播才能越具有效果,并且在新用户加入后,能够比较好地被同化。特别是以熟人为纽带的社群关系,在现实中呈现出比例越高,用户的交互性越好的特点。
第三,多频。社群的功能之一,是迅速扩大用户的规模。很多人在社群中非常活跃,稍微有一点刺激就能够把他们聚合起来,比如说可能有一个很好玩的图片,里面带一个小的二维码,传播以后就能把这些人聚集起来,也有一些线上线下活动,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社群运营主要通过运营手段,聚集和活跃用户,让他们跟产品有持续的多频联系。
小米找到各个手机硬件相关的讨论群体,把100多个看上去非常专业的发烧友聚拢过来,在小米的论坛里面沟通、讨论,最后慢慢形成一些优质的内容,并且让他们参与到小米的产品研发、测试中。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寻找核心用户的方式。
内测预售技巧
当我们有了用户,就要进行产品的内测。那么如何进行内测呢。
(1)群投票。利用群投票功能,通过群投票的方式确定即将要开发的产品需求优先顺序,还可以确定发表时间、活动方式及地点等。
(2)意见领袖。寻找100位KOL进行产品封测。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产品型社群,它们的发展轨迹都是首先从万千潜在用户中筛选100位KOL。那么这些KOL从哪里找?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第一批KOL只能靠创始人的人脉资源定向邀请,或从垂直论坛找大咖、达人。这些人名气不一定大,但在细分领域有绝对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能幽默风趣那就再好不过了。更关键的是这些KOL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分享,晒个不停。
(3)邀请试用。通常情况下,在产品正式上线之前,一定要邀请你身边的朋友试用一下。他们不仅是你的第一拨用户,还会提供很多意见。
(4)限量。知乎和糗事百科最早都使用邀请码机制完成初始用户的积累,近些年比较火爆的非典型互联网企业——小米科技,也用了类似邀请码的F码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由于邀请码的数量通常有限,因此给人们造成资源稀缺的错觉。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观念里,稀缺的资源往往意味着品质优良,于是也就自然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邀请码的稀缺性,获取成本比较高,所谓“一码难求”,而一旦获得,人们就会更加珍惜这等难得的机会,更主动积极地使用产品,也会更好地宣传产品。心理学上也有相关的理论,当人们对一样事物付出得越多,对这件事物的评价也会越高。
(5)互动。与粉丝之间多互动,对于投诉和赞扬的留言,马上给予反馈,经常举办奖励活动回馈消费者。例如,某社群举行“每周免费试酒活动”,鼓励粉丝推荐好友加入社群,每周五下午5点结算,选出当周的推荐人选,当选人可免费享用葡萄酒。另外一项活动是,鼓励网友将自己喜欢的葡萄酒放到个人网页或社群网络空间,若有人购买,这个推荐者即可获得加分。这些网络活动获得了双重效益,除了可免费享用葡萄酒和拆分销售利润外,更可以因此建立消费者忠诚度。
(6)众筹。产品的众筹是怎么来的,就是在你的用户社群关系非常强的时候,他会无条件地支持你,所以你的首发可以在远期交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受任何库存风险的干扰,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资金和精力花到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上,进一步迭代产品;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回归到一条企业正常发展的轨道。
(7)内测总结。最后就是内测!产品的第一次预售!内测,写测评!让他们真正去购买!测试市场反应情况!
注意一点,任何好产品都是不断迭代出来的,就像苹果每年会出新版本手机一样。记住,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一定要是极致产品,什么是极致产品?就是要比市场其他产品再优秀一点,比我们之前的产品再优秀一点!所以,我们要把第一批产品交给种子客户进行内测,测试市场反馈情况!
做好这些,你的产品就已经破零了,然后收集产品使用之后的反馈情况,反馈到生产,进行优化,就可以生产出第二批产品。经过第一批产品数据沉淀,再把这个产品进行大推,进行众筹!
社群扩张的四大要素
有了这样的一群种子用户之后,慢慢地就可以进行一些对外扩张了,比如可以通过种子用户在他的圈子中传播,转化出一些新的用户,还可以通过已有的种子用户资源,寻找一些有共同需求的合作伙伴,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到社群建设,并且共同运营。
社群扩张的依据就是社群的价值观、理念一定是为了巩固和服务这群人,并找到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社群。
社群要实现扩张,必须串联社群,让消费者为你停留,通常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
(1)以社群为核心。当你以社群为核心的时候,朋友圈的影响力就会特别大。尤其是让用户基于兴趣社群形成小圈子,让他们自由聚合,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利益驱动。用一套成熟的代理或者分销等运营体系,维持圈子的活跃度。
(3)经常举行和策划一些有吸引力的线上或线下活动让大家参与。社群裂变并不是由社群领袖主导,而是依靠社群内的核心成员主动发起。很多图谋长远发展的社群,都不约而同地布局线下,为线下成员提供聚会、活动的固定场所。
(4)成立分群,统一运作模式,扩大影响力。
(5)以粉丝团作为沟通起始点,再链接到其他频道,形成良性循环。
那么社群扩张的四大要素有哪些呢?
1.播传力
一个好的社群应该具备良好的播传能力。什么是播传呢?你主动发给客户叫传播;当你的客户收到你发来的优惠信息或者活动的时候乐意发给N个人进行传播,当N个客户得到同样的信息时以同样的速度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是客户主动的,称为播传。
如何让好的产品播传呢?
第一,产品的痒点,如:日本马桶盖。
第二,产品的频率,如: 加拿大的空气。
第三,产品的价值塑造,如:欧洲的奶粉。
第四,客户的痛点,如:自拍很丑。
第五,产品是否容易被分享,如小米手机易分享,杜蕾斯不易分享。
2.关键人
你觉得做生意,是智慧资本比较重要,还是社会资本比较重要?过去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过度强调知识创新,忽略在共享经济时代,社会资本同样重要。
社会资本指的是社群成员间互动的频率与关系的强弱。既然叫作“资本”,便隐含着投资、维护与回报的关系。讨论社会网络的基本单位是群体(Cluster),如果群体中的人都有相似的朋友(强连接),信息分享多半只在自己的群体中散布,很难传出去。弱连接在扩大社会网络中格外重要,因为可以联络不同的群体,使信息传达更广,网络价值更大。网络上的所有网友,皆符合“弱连接”的定义。即使是陌生人,在网络中也有关系,所以特别容易扩大社会网络关系。此外,建立社会资本,寻找社会网络中的传播中心是重要的。传播中心有两种,一种是很多人连接的意见领袖,另一种则是会散播出去的人脉中心。
注重维护这些关键人,可以多跟他们交流,多听这些关键买家的反馈,并且快速修正,让他们再多去朋友圈推广,通过再与单量大的买家多交流多发展“关系”又产生新的关键人,到最后会发现,80%的订单还是来自这些关键人。这里的关键人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高度参与者。凡是符合某个社群价值观或者情怀的高度参与者,就是这个社群的大V、达人。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人在放大社群中心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就有越多的人。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或物品来做社群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影响力变现,有些人请一些有影响的人或物来给社群站台,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社群的扩张就是靠中心化的影响力。
第二种是影响力人物介入。任何群体都会有一个影响到这类人群决策的中心点,这个就是影响力中心人物。最典型的网红模式,也是以网红为中心点人物。比如说对你的产品同样有需求的明星、行业专家、意见领袖等。这些人物的进入可以带动社群的活跃性!而且他们本身就有很大影响力,如果他们一起参与,帮你推广宣传,你的产品肯定可以卖爆!
3.分享
在讲完群规后,我个人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很愿意分享,但是分享的时候直接丢进来一个链接,链接多了的话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灌水的群。什么人不论什么内容都往里面丢,这个时候群主一定要出来制止。同时也应当引导大家建立一个分享的规则,比如在分享之前做一个介绍,文章讲的什么,你为什么要分享给大家,这样就会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分享的群,而不是随意丢链接、打广告的群。群规是很基础、很重要的,在建群之前就想好基本的条款,之后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再相应地做出一些修改。切记:社群分享模式不应该是“我听了我看了我走了”,而是“我听了我传播了获得自己在朋友圈的参与感、荣誉感”,社群放大了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形象。
其实还可以分享与用户真诚交流产品使用的体验,对用户的反馈要表示感谢,因为用户本没有义务帮助我们,他们可能以群或者默默离去。因此应对每一个种子用户的参与、意见和建议表示感激。
(1)内部分享。分享人员拉进来之后,要想维持群的活跃度,就要做一个活动,活动就会涉及邀请嘉宾,邀请嘉宾可以先从内部的人员开始,内部的人开始分享,再找外部的人进行分享。很多期之后可以找群内很多优秀的伙伴来分享,最好的结果就是群内的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欲望,这样我们的活动就能持续地进行下去。
作为社群组织者,为做好每一次的社群分享,都要做以下的事:联系分享嘉宾,预约分享时间;发布图文形式的公众号分享预告;转发朋友圈吸引人关注;建立微信群不停发布预告维护群秩序;分享时,主持并激发社群成员互动;分享完毕,收集问题并组织成总结文字。
你为每一次社群分享花了多少时间?很多社群在做完语音分享以后,基本处于没人管理的情况,没人继续讨论,没人从纵深方向展开,这个过程算是终结了。作为社群组织者,怎么让每一次的分享价值最大化?或者说作为内容生产者辛辛苦苦生产出了内容,怎么能让这个内容再传播一次甚至多次,形成长期效应呢?
你可以每周或者每月邀请几位嘉宾回来针对某个领域的话题进行分享,比如一家花店的,可以偶尔做做花艺技巧的分享;一家饮品类餐饮品牌,做饮品类调制分享……当然这种分享要定时间、方式(语音+文字)、互动答疑等,嘉宾的邀请策略还是看自身的资源,也鼓励从群内挖掘。
从社群营销推广的概念上来讲,嘉宾分享之前,可以做一下相关的推广预告。比如一个针对大学生学习的自媒体,邀请了一位毕业生分享自身的大学经历和感悟,这期间通过在各渠道(微信、QQ群、系里宣传、班级宣传、社团合作宣传、学校官微等)预告推广,积累了大约十个微信群,然后再通过社群小助手等管理技术,让这10个群(5 000人)都能收到嘉宾的分享语音或图像文件等。
通过类似此类的社群营销,循环往复,为公众号增加粉丝,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后,再植入商业赞助、广告变现和资源对接,完成一个社群营销的闭环。
(2)利益分享。在社群运营中,活动是最能让社群用户记住产品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卖某个产品的,在社群里搞个最简单的活动,发一个红包,手气最佳者获得产品。你觉得用户会抗拒吗?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活动,社群活动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一一尝试。在活动的同时,做好产品引导,对用户灌输产品的信息。微信社群跟企业要进行线下融合,形成更广阔的社群。
4. AB群扩散法
当你拥有第一批种子用户后,要扩散第二批种子用户也非常方便:通过定期活动促进成员带成员方式,可以快速积累第二批种子用户!最常用的是“今天如果群满400人,那么群主就发500元红包”。但是,社群的人质比量更重要!通过定期的主题互动交流,我们可以从中筛选出互动积极、能够提出比较好的建议的用户,过滤到第二个群,这个就是AB群扩散法。
社群分享
分享话题,就是要打造“专属时间”培养用户习惯。一定要固定频率,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有期待、养成习惯。企业当然要考虑成本,所以福利肯定也是限量的,可能某些用户这次并没有拿到福利,但是每周一次,轮也会轮到。这样就能保持用户对群的关注度和期待感。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每周邀请一位嘉宾,给社群成员带来一场分享。
(2)确定分享时间:如每周日晚上8:30~10:00。
(3)分享方式:群内文字分享,分为嘉宾分享和群内答疑两个环节。
(4)嘉宾邀请策略:首先邀请公司内部相关人士,如CEO、CFO(首席财务官)等;其次,邀请一直以来都有相关合作或比较熟悉的嘉宾;然后,还可以邀请与用户群体重合的相关企业或个人嘉宾;同时,注重群内的资源挖掘,引导一些群内的优秀小伙伴做分享。
(5)分享预告:先在职场分享交流群提前两天发布群公告,在公告中也引导群内用户把相关通知分享给他们身边的人;同时,通过其他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发出分享预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QQ群。
(6)分享总结:分享结束以后,把分享的内容总结上传群文件,同步发到微博、微信以及官方小组。
(7)考核机制:群友严格准入,分群分众,建议社群自组织,考核招募志愿者或社群理事,给予一定管理权限。
(8)关注粉丝的感受:粉丝的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新增粉丝很重要,精准才更有意义。在群内输出独特、独有、有格调、让人迷恋的内容。内容做好了,营造了口碑,用户和粉丝自然来了,黏性也增强了。
(9)分享话题:增加牛人进来分享,也可以自己分享,如把在网上看到的和群主题有关的文章丢到群里,引发大家阅读和讨论。轮流分享,让用户来分享,特别是有一定积累的群员轮流做分享,对群员来说也是扩大个人影响力的机会。
(10)控场:当有人不知道规则的时候,要及时提醒。在直播时,有弹幕的形式在上面呈现。这个时候就要关注大家的提问,同步解答他们的问题。
(11)最后一个就是收尾总结。之前在一个普通百姓的普法群里面,律师分享完之后,都会做一个小调查,问问大家下一期想听什么内容,想听什么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可以很客观地知道他们在意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提供我们的东西,就会有一种强加的意味在里面,但是如果我们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反过来依附我们了。
社群复制
社群要做大,必须要学会复制。尤其是在运营社群的时候,社群做得好、做得大,需要扩大规模,然后社群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文化,这个时候怎么来复制才能像第一个群一样成功,或者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社群的本质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聚集,连接+信任。社群核心是连接人,前期主要是通过社群的发起者的影响力把人吸引到社群来,因为某种共同点相聚在社群,互相认识,在社群互相学习交流。随着社群成员的成长,社群的发展壮大,社群的发起者要发动成员分享自己的价值,传达一种越分享收获越大的理念,然后把这种价值观无限放大,形成一种口碑效应。随后你可以建立分群,慢慢走向品牌化。如此,知名度才会越来越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而建立分群后,我们必须学会复制文化、复制模式、复制团队、复制分享等,通常有下面几种方法。
(1)复制文化。你要把主群的社群文化传递给各个分群,这样就方便管理。
(2)复制模式。所谓复制模式就是把你在其他群成功的模式应用到新群。比如我们常见的群培训转化代理的模式,或者转化消费者的模式。
(3)复制分享。通常有三个策略:第一个就是把你的培训课件变成文字版,直接找人复制分享;第二个就是借助社群助手这样的工具直接转播分享;第三个就是把录音整理成文件,直接分享。
(4)复制团队。复制团队就是把团队成功的模式复制到一个新群当中,然后在你的团队中选一些核心人员进入新群进行互动。
社群活动
如何做好一场社群活动内容规划呢?以下是活动的思路和原则。
深度连接社群的最大价值不在线上而是在线下,线上只是互相认识的平台。而真正要深入了解认识一个人,就需要通过线下约聊加深彼此的印象。
运营社群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群成员间线下见面会。通过见面会能够让大家感情更加融洽,也能够让整个社群更加有黏度。我就看到很多微信群都会组织一些线下沙龙、线下喝茶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确有效地激活了群成员。
品牌可以通过特别的活动,鼓励顾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消费经验给自己的亲友们,或者是邀请其成为品牌的粉丝,以获得最新的优惠信息。
社群的本质是人性的连接。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需要社群成员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社群才有真正的生命力,社群组织才会实质化,社群文化才会形成。而参与最直接的方式是参与活动。《大连接》的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认为参与(即重复的合作性互动)能够建立信任并增加关系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参与的力量(人们之间直接的、强烈的、积极的互动)对于促进可信赖的合作行为至关重要。
米粉参与了小米手机调研、产品开发、测试、传播、营销、公关等多个环节。小米经常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加深粉丝与社群、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共鸣。小米4年之间,粉丝从100人增加到6 300万人,从小米网、同城会到小米之家,米粉线下社区与活动策划频繁:2011年9月~2013年10月,小米官方统计的活动469次、事件58次,平均每月21次营销活动!小米通过爆米花奖、同城会、米粉节……将米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与人格上的感召力与粉丝认同的共振感。
很多社群不重视用户之间的交流,而更在意活动,比如活动的规模。活动的目的是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而非活动本身,更不是形式上在一起。
社群卖货五大关键词
(1)小众化。产品小众化是指产品能满足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这种个性是指每个用户在感知、消费、体验产品过程中,都能重新找到自己、找到一种“小众”的尊崇感……比如你在一个跑步群里,如果其他人都穿耐克,“我”就想穿一双新百伦,如果其他人都用咕咚,我就想用NIKE+,于是参加跑步小组这种本就个性化的行为,会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无穷次的个性化,最终全部用来实现“我就是我”。你如果能保证你的商品既独特又有价值,别的地方买不着,或者即使别的地方能买着也是你这的最好,那或许就是一条成功的路。
对于社群来说,产品越小众化,越容易成功。比如说有个公众号叫公路商店,他们也做社群电商,上头卖的东西,都是别处找不到的,非常特别。这些商品和他们的社群恰好对味,所以卖得特别好。再比如说,凯叔讲故事,讲亲子故事做成了国内最大的教育品牌,卖价值249元的随手听,销量惊人。
(2)体验度。对于社群卖货来说,重要的事情就是体验,没有体验就卖不出产品。在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商业时代,用户体验是企业服务优劣的衡量标尺,用户回应效率会影响用户体验。
购物前的知识储备:对于在新的商业生态中购买东西或者服务的用户来讲,他需要很多的东西,比如需要在买之前就用很方便的手段查到所有关于这个服务和产品的信息。如果你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就不买你的东西。
比价:要给用户比价的机会,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比价后选择了竞争对手。一定要让用户去比价,让他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感到有趣,让顾客感到贴心,让他感觉所有的体验都是为他特别定制的。
评价反馈:给用户话语权和快速回应用户信息。
服务:服务质量投诉,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问题必须立刻响应。
(3)参与度。对商业或兴趣组织而言,社群营销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者可以通过社群研发新产品,推动“赋予顾客参与感”的产品上市,社群成员成为第一批产品购买者及使用者,社群也能成为企业这类产品的评价中心。小者可以通过社群渗透目标区域市场,将目标群体中的特定人群,比如意见领袖、顾客代表等聚拢在一个社群,通过社群推广,逐渐扩大社群范围及成员数量,在有效的点对点的推广中,销售产品。
(4)塑造自我。在社群的时代,很多消费者开始从购买产品到购买“人”背后的精神,比如买罗永浩的手机、褚时健的褚橙等。
此外,在当今社会转型时代,每个消费者都在“找自己”,消费品牌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因此,品牌要帮助消费者“塑造自我”,塑造自我如何实现。帮助消费者塑造自我的过程就是用一条纽带,将他们连接起来,并且让他们帮助扩大影响,这就是社群的力量。
“塑造自我”也是一种构建精众社群的概念。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主张让消费者构建自我的认同,从而实现与品牌的共鸣。例如通用汽车提出的“与进取者同行”,尊尼获加提出的“永远向前”,IEEP(一项旨在培养未来创业领导者的创业计划项目)提出的“用实力让情怀落地”等,都帮助消费者实现“找自己”和“塑造自我”的价值诉求。
(5)认同才消费。新媒体的传播之下,最大价值在于“认同”;传统的商业媒体方式是炮轰,已经没有价值了。这就像榴梿精神,你爱我,你会为我埋单。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比如说电子商务卖东西,最大的特点是定价比较难。用户如果喜欢你会为你的价值埋单,换句话说,不喜欢你就不会埋单。
社群产品成交技巧
提到社群产品成交技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运营消费关系的技巧。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我们必须思考社群的消费者,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会购买或者不购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客户进行购买。
社群成交的五大步骤
(1)免费导流。大家对于任何陌生的东西都会持怀疑态度,但如果你提供的是免费机会,他们就会愿意看一看、试一试,这样就可以进行导流。
(2)低消转化。导流完成后,不能直接卖产品,因为还没有建立信任感。我们先设置一个门槛低的、需要付费的产品,让他们去体验,看看大家付费的意愿。当这部分人进来后,就可以绑定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听我讲话、看我的群、消化我的内容,建立起深度链接的机会。慢慢地,他们就会认同我们的产品。
(3)中消提升。所谓中消提升,就是中等消费品的提升,主要用来考察用户的参与意愿。我们提供一个拔高性的产品,比如原来是几十元,现在几千元,他们如果还参与进来,就说明这个用户很高端,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同时,我们也有了信心,知道用户对我们运营的社群有了很好的信任感,可以变现。
(4)高消激发。按照常理,你直接推销给用户的产品,他们是不会买的。他只有体验过产品厉害的地方,并有消费的能力,才会愿意买贵的产品。所以,我们通过社群运作和产品的提升,分层次地把这类人筛选出来,针对他们进行精准营销。如果他体验到了你服务的专业性,原来他根本不会考虑购买的东西,现在会觉得花再多钱都是值得的,这叫作价值前置。
(5)利益分享。社群要形成一个闭环,把好东西分享给愿意为你裂变的用户。有些人喜欢钱,你就给他分钱,有些人关心服务,那你就给他送服务,也就是通过定制一些裂变的规则,再进行一次导流、低消转化、中消提升、高消激发的过程,让整个圈子转起来。
所以,社群就是一个产品体验的场景,只要你耐心,只要你站到用户的角度,变现是迟早的事。但动作要快,太慢的话,用户就被别人抢走了,信任感被别人先建立了,那个时候再想获得成功就太难了。
社群消费的核心
许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听取朋友的意见,然而社群朋友的意见对于消费者最终购买商品的重要性亦与日俱增,因此抓住社群,等于抓住了消费者,社群商务就是购买决策的最佳工具之一。
我们知道在信息过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专注力非常稀缺,但好处是品牌可以设计接下来你希望消费者去的路径,停、查、看、分享,有看点的故事内容能引导消费者转道,让他为你停留,最后到达品牌设计的终点。
如果说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后,永远放在仓库里不拿出来,那它必然是一个死产品,也不可能产生销量。在传统模式时代,一个产品走向市场都有一套复杂的流程,需要先找到经销商,然后经销商再将产品交给终端点,最终才到消费者手中。甚至在这一环节中可能还经过数道代理商,走一条非常曲折的路,最终到消费者手里。但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有什么独特的产品,可以第一时间挂到网店或微店,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放到朋友圈,这种高效率是传统模式不能比拟的。比如你画了一组漫画,那是你精心画好的作品,那么你发布到网上,一旦被购买者看中,购买就由此产生,如果形成了忠诚度,就会形成反复购买。因而在互联网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自主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微博上就能看到,那些大V、红人都是依靠个人品牌影响引导大众舆论。
因此在这种自主内容创造空前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你已经不需要考虑市场在哪,你的目标人群在哪。因为互联网将卖方和买方都聚拢到一个平台上,使得身处两地的人所持有的资源能够形成流通互换。这不仅推动了个人的创作,也加速了相互之间的资源整合,满足了各方的急切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消费者是如何购买产品的。
(1)购买决策。社交口碑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决定性因素,常规认知中的广告轰炸对于网购消费者已然不再适用,每一种营销模式的提出都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有关。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智能设备占据;网络生活中,99%的中国网民正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依赖已然形成;购买决策上,口碑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消费者会利用网络搜寻数据和网友评价,因此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并非在购买后才开始。品牌需在消费者搜寻阶段就开始发挥影响力,重点在于让消费者快速得到信息及解答他的问题。
(2)分享日常生活。信任具有神奇的力量。人们常倾向于向朋友或认识及熟悉的人购买产品。为获取这份吸引力,我们往往也需要付出一部分真实的“自己”。记住,是“一部分”,不是一股脑儿地将全部生活都倒出来给大家看。展现独特人格特质虽是成功网络营销不可或缺的一环,呈现最好的一面才能创造更大吸引力;那些抱怨、悲观等负面情绪,非常有可能日渐消磨支持者的热情,即使发表的内容很充实也不适合。谨慎分享你的个人生活,拿捏好呈现程度,粉丝们便将与品牌形象共同成长,孕育独特的个性新芽。
(3)反馈。社群的反馈有两种,一种叫反馈,一种叫反映。前者是指有熟人的评价、好友的晒单。熟人评价的好处就是具有信赖感和更高可信度,为身边朋友购物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后者是指对于运营者来说,消费者会在网络上留下值得分享的东西。这些内容都会变成下一个影响他人在心动期的参考评论。除此之外,正视消费者的意见与回馈,真心响应很重要。
社群成交客户的六大技巧
在提及客户成交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个道理,即我们卖给谁,其次才是如何卖的问题。
“买什么”不是渠道能决定的,电商也不行。其实要抓住用户的购买习惯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叫“买什么”,另一个叫“在哪买”。因为用户“买什么”是在社区决定的,而“在哪买”也是在社区完成的,使得之前困扰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成本在社群几乎降低为零。
接下来,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开始卖货。
(1)获取粉丝是社群卖货的前提。
(2)持续关注。获取粉丝只是社群电商的前提,如何让粉丝对产品持续产生兴趣,以便于后续各种营销活动更好展开,这更需要卖家们多多用心。
首先是曝光度,前面的曝光只是让粉丝顾客觉得你是存在的,但是比较难对你产生认可的态度,其次是互动。
接下来我们谈谈和客户成交的技巧。
(1)讨论话题。用户在社群的一个话题下有很大一部分应该跟产品相关,也就是说他们在讨论应该买什么样的产品,选择什么样的品牌。这么一说,大家很快就有明确的答案了。当你与客户互动次数足够多的时候,信赖感就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成交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互动次数越多,成交率越高。互动是社群的灵魂,社群运营需要引导用户自我驱动,进一步地传播、裂变。人与人的相互连接,会产生小小的火花,也会产生原子弹式的爆炸。开始用心建立你的社群吧!
互动就是你跟顾客的交流,就是让粉丝顾客对你产生信赖感,同时能够很好地提升粉丝顾客的积极性。互动并不只限于跟客户聊天。比如你每天发表跟客户有关的说说,也是一种互动;比如你每天写一篇可以解答客户困惑的文章,也是一种互动;比如你节日里给客户发红包,也是一种互动。社群电商最重要的是互动交流以获取客户信任,获得信任之后,成交也顺其自然了!你跟客户的互动次数,决定你的成交次数!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这些有迫切需求的目标人群构建一个微社群并在其中进行多频互动!可以是旺旺群可以是微博,这里要进行的步骤就是核心用户的筛选步骤。
(3)超乎预期。我们经营的其实是人,而不是产品销售。怎样把这些人经营好?通常的方法,是给他们折扣特权,通过他介绍来的其他人也可以享受优惠。一来可以满足关键的下单者的虚荣心,二来可以通过优惠手段,获取更多的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或是特别的优惠,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可以尽情地独占权限。一般来说,很多品牌刚开始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会提供独家信息与特别的优惠信息,但是当粉丝达到设定的目标门槛后,品牌就会停止与粉丝互动。
(4)占便宜。务必记住,40%的社群媒体用户只是为了折价信息而关注品牌。因此,如果想要跟顾客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偶尔举办活动让粉丝有机会获得小礼物和优惠,这将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好感度。成交最高的境界就是学会让客户占小便宜成交。当顾客问你产品的价格时,你记住,要学会主动送给他!一开始不要做营销,而是要做粉丝的黏性!
(5)专业化生存。专业化不是推荐产品,而是推荐相关的保养、护理知识和方法。首先要学会让粉丝对你产生好感,让他学会感谢你!然后你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一位专业人士。这时候,你的粉丝就会主动问你,具体有什么产品,怎么做。你就把主动推销变成被动营销了。
(6)分享取代推销。分享的核心是先服务,后成为朋友,然后把主动营销变成被动营销。我想以交朋友的方式与你的粉丝进行沟通,胜过一切,所以关于这一条便不再多言了。社群口碑媒体推广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学会让客户给产品用户体验店好评,在淘宝也就是买家秀。
总结: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很难卖出产品,是因为没有互动交流的积累,做社群电商互动交流必不可少!在还没把产品卖给客户之前,把与客户互动、贡献价值、建立信任、塑造价值、打造个人品牌形象这些环节都做完!那么后面你推出任意一个产品,都会获得客户的支持!成交,需要互动交流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会有信任;没有信任,就不会有成交!
大家要记住一句话,“客户第一次成交都是伪成交”,因为他第一次就是处在试用的阶段。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让客户喜欢你。所以你要学会让他试用得很快乐,然后做好售后的服务。这样客户才会持续消费,和你做朋友。
社群成交方法论
社群可以帮助公司开发新产品,改进客服质量,提高销量,加速生产,还能让你接触新的融资资源,并让每个人都当回领导。社群可以让你的公司变得更高效、更挣钱,变成一个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在谈到社群的成交之前,我们先是通过社群成员数目的多少,判断社群发展的广度,从社群成员的活跃度与黏性衡量社群的质量好坏,这是社群的深度问题。那么社群想要变现,或者想通过社群成交,我们必须思考三个问题。
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你的社群?
如何让社群成员持久地留在社群?
如何通过社群增加用户的信任,进而销售产品?
你为什么想通过社群成交或者变现?这个问题很重要。一旦你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你要记住它。这样你就能帮助足够多的人找到他们的“为什么”,你的“为什么”就是他们“为什么”的答案。
关于社群的成交,我把它归结成社群成交方法论,以供读者参考。社群成交方法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种了一棵果树,开始的时候你要让光照充足、浇水、施肥,同时进行必要的修剪,最后这棵树硕果累累,你开始收获水果。关于社群成交方法论,我认为有六大核心。
(1)需求就是答案。 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社群变现或者成交,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而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建群的关键按钮,我把它称为需求就是答案。
这里说的需求主要指两点:一是社群的需求及渴望解决问题的需求,二是购物的需求。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一旦与潜在顾客建立起关系,你就有机会向他们传达具有诱发性的购买原因。或许买件新家具的最好时机,并不是在旧家具坏掉的时候,可能有以旧换新的折扣价,或者是缩短替换家具周期的家具折旧价比较便宜等。又或者,你可以指出,这样一笔交易比旧产品更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使顾客决定要尽快购买。由于你通过这些方式改变了购买的诱发性原因,再加上你与顾客之间已经有了对话或,正在进行,顾客购买时的优先选择就很有可能会是你。
如果你分享了能满足潜在顾客需求的资讯,那么当你每一次在更新动态,提供有用资讯,加深你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改变购买的原因时,都是在提醒他们你的存在,创造再一次接触。
所以对社群运营者来说,你要记住一句话:现在重要的问题是,我如何帮他们解决问题。
(2)首要激励因素 。这个也是我们所说的社群参与价值。社群参与价值是指能够让用户通过加入社群更加有效果和有效率地做事情。它主要有三大价值:第一,信息获取价值。用户通过参与社群获得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实用信息;通过加入社群,用户可以获得、分享信息。第二,效率价值。每一个成员从社群内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了每一个成员的效率。第三,效能价值。效能价值是社群可以推动成员做更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多方面的,包括解决产品问题,发掘产品新用途,甚至是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3)社群裂变的核心:朋友推荐,我要加入 。你要知道,你每一次在社群的分享,都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加入。所以你必须把创建社群的目的及意义讲解好。
你必须让每一个成员自己决定是否加入你的社群。你必须明白,他们的加入,不应该由你决定。如果你不给某个人讲解你的社群的意义,而他又确实需要加入社群,那会怎么样?如果你发现,你能给他的生活带来改变,而你又不这样做,你会感觉怎么样?美国畅销书作家金克拉说:“只要你帮助足够多的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生活中你想要的一切。”所以你的社群成功与否基于你给多少人讲解了社群的意义,也就是你的社群能帮哪些人解决哪些问题,而不是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