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渴求与其他消费者相互连接,而不是企业。
——高汀
邹海是市区一家户外运动用品专卖店的老板,结交了不少兴趣相投的朋友,他的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5月,他以朋友圈为切入口,创建了一个户外旅游群。
邹海定期在微信群中发布户外目的地,组织大家参与线下活动。不到4个月,他组织了20多次活动,慕名入群的人越来越多。
眼下,邹海的微信群内已有近500人,以邹海为主的管理者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多次与旅行社合作,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其间,他还不断在群内推销户外装备。“这类社群最大的特点是大家互相熟悉,相互信任。”邹海说。在社群内部,成员因共同的喜好走到一起,彼此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打上社群“烙印”的产品更容易被接受。
如今,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旅游群越来越多,凭借成本低、行程自由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充分利用社群,已成为许多商家的营销法宝。
吴慧玲经营了一个茶馆。她以茶馆为平台,不断培养客户的兴趣爱好,最终将他们聚集到自己的社群圈里。
吴慧玲目前正在经营一个有近300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销售与茶相关的商品,并开办茶艺、古筝课程,逐渐地,来她的茶馆参加课程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顾客既然来我这里,必然是喜欢茶或茶文化的,只要深挖他们的需求,就会延伸出生意。”吴慧玲说。在微信平台上销售的茶具、茶叶是原来店面销量的3倍,培训课程也为茶馆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以上只是我们利用社群变现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提到社群变现还有我们熟知的罗辑思维卖书、吴晓波卖“吴酒”、新榜为用户提供专业报告服务……尽管有的走电商之路,有的卖服务,但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内容聚集用户、运营社群,最终实现商业变现,由此形成自己的社群商业模式。
社群,这么变现才赚钱
社群变现是社群的价值维度不断新增的过程,也是赋予社群新生的过程。
事实上,社群跟变现,本来就是一个互相牵引的关系。对社群运营者来说,如何将社群变成钱,是每个人想知道的答案,所以有了玩社群不变现就是耍流氓的说法。社群变现常见的方式有会员、分享、咨询、卖货、广告、电商等。总之就是要先有输出,包括各种用户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然后在与用户已经建立了非常深入的情感之后,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才能实现变现。
在这里我们重点强调,所谓的变现有两种,第一种是现金类的变现,第二种是非现金类的变现。这些都叫社群的变现。
现金变现是直接获取利润;非现金变现是从建群、互动、评论、分享干货链接到转发、资料共享、邀请好友进群,也就是任何有益于这个社群的动作,都是社群变现。所有能帮助社群进行链接和裂变的动作,都很关键,都可以叫社群的变现。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社群变现还可以分为直接变现和间接变现。
社群变现的七大模式
社群的运营,让社群成为商业变现的一种模式。罗辑思维以交会费的方式变现体现的就是群成员商业模式,组织活动变现体现的就是组织式的商业模式,活动方的赞助商需要向交钱,这就是内容变现,还有意见领袖的卖书等商业方式。
社群由于摆脱了对内容变现的依赖,因此其商业模式往往是生态的、多样的。因为抓住了“社群”这一价值核心,所以无论是收会员费、社群电商,还是社群广告,社群媒体都能够玩得转。这也是目前很多社群在变现上的普遍做法。
如何变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这里总结了7种变现方式:产品式、会员式、电商式、项目式、众筹式、广告式、资源式。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不过,电商、广告、会员费等,都只是社群媒体具体的变现方式,而社群媒体商业模式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群成员组织在一起后,能够共同创造出无穷的价值。
张大奕(网红模式电商):4小时卖出2 000万
淘宝第一网红张大奕微博粉丝数突破百万,拥有406万粉丝。2016年6月20日,晚上18:00到22:00的4个小时里,张大奕通过淘宝直播,为自己的淘宝店“吾欢喜的衣橱”创造了近2 000万元的成交额。这场直播最终吸引41万人观看,点赞数超过100万,客单价400元,刷新了淘宝直播间导流的销售数据。
直播中的张大奕,并没有像别的平台主播那样展示自己的才艺或者其他技能,而是将自己的新服装进行推销。为了证明自家卖的衣服从面料开始的一针一线都是自有工厂生产,张大奕带着粉丝去参观工厂打版房、成衣间、面料房甚至仓库,从1楼到7楼,再到4楼,上上下下,乐此不疲。在面料研发室,张大奕代表粉丝向研究人员询问了很多服装相关问题,比如“这块面料会不会缩水”“有什么成分会危害皮肤”“什么面料穿起来更凉快”,让研究人员一一进行解答,并且非常自豪地为粉丝们介绍了一个“大家伙”:“这个机器会匀速摩擦毛呢布料,所以我每次说经过多少次摩擦这件呢子大衣会起毛,可都是经过测试的。”
比起以往文字、图片、视频等的推广方式,电商直播的优点显而易见:受众广、传播快、互动性强。尤其是在直播间中,一边是为买东西而来的潜在消费者,一边是为卖东西而来的商家,再加上漂亮的主播们热情亲切地互动、解惑答疑,很容易赋予商品温度,从而获取粉丝信任,降低新客获取成本。
700Bike:卖自行车就是卖态度
700Bike是国内一个互联网自行车品牌,由原久邦数码创始人张向东创立。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其官方微信还是官方网站,极少直接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而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内容:最潮流的自行车资讯、最有趣的自行车故事、最好玩的生活方式。与其说它们是700Bike的官方宣传渠道,不如说它们是关于自行车与生活方式的媒体平台。这种“内容营销”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关注自行车的用户聚集于700Bike的平台,通过内容的持续影响,让700Bike内化为用户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从而让这些精准的潜在用户,对品牌产生持续关注。
从早期开始,700Bike微信发布的内容就以酷车、装备、生活方式、新鲜事、图集、逛店铺、单车女孩、推广等主题划分,成功地把车店、爱车者、资讯、骑行故事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将车与人连接到了一起,并以此打造自行车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骑行,爱上骑行。
700Bike的内容营销表明:自行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代表了人们的生活态度。这也影响了更多人不会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自行车,而是需要一辆既有故事又能满足各种需要的城市自行车。在这一点上,任何传统的营销方式都不能实现。
(4)分享替代推销。
鸟蛋:20多分钟卖10 000只
2015年7月7日,一个名叫“鸟蛋”的自行车智能骑行产品在短短20多分钟内,卖出了10 000只,创造了京东众筹新纪录。解读这一案例,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在做众筹或做社群营销的过程中,究竟哪些环节是需要关注的。
第一,社群创建人。“鸟蛋”是一个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智能硬件设备,类似于手环。该项目创建人老刘是一名资深社群参与者及活跃人员,也是一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因此同时具备两项条件:社群活跃分子、产品高敏感人群。这两个条件为什么重要呢?社群营销脱胎于粉丝营销,但是社群营销的直接对象数量有限,甚至有一些社群营销只是面对一个群成员这样的数量级别(一个微信群最高500人,一个QQ群最高2000人),因此社群营销需要更高的销售概率和忠诚度。对于一个群而言,“群主”即为产品创建人,所以上面的两个要素是不可少的。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可能放开扩建群数,增加成员数量。
第二,众筹是结果,但更要看过程中的社群运营。我认为社群运营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定位(建构)、建群、运营管理、评估与精进。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步骤在不同前提条件下可以变换顺序,有的社群是先建了群,在日常运营中发现商机,从而做产品、做营销,也有的是先规划了产品和品牌战略,再根据定位建群,两者并没有效率及效果上的区别。
在“鸟蛋”这个项目中,社群是一开始就有的,创建人老刘作为资深社群运营者及参与者,懂得从社群中获取信息和同盟军,在产品出来后的短短几个月,就先后与罗辑思维等高端社群联合开发目标会员。
许多人都可以在一周内拉出500人来建群,因此建群不难。社群营销的第一个难点是“从社群成员到目标用户”的转变,通俗地说就是“项目变现”的转变。这是社群营销的一大难题。许多社群做营销,人很容易拉进来,产品也有了,但是把社群中的成员转变为目标用户,除了采取特价、会员价等方式,很难有更好的方式。
在“鸟蛋”这个项目中,首先,其定价49元,在价格上符合互联网产品的价格区间。其次,老刘把社群成员做了分类,根据贡献及参与度设定了不同的级别,比如黄金级、白银级等,还把从罗辑思维那里获取的粉丝定义为“罗粉级”参与者。
社群营销中,有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许多中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就渴望有个身份认同,如果能在群里有个“一官半职”,其动力是巨大的。这个动力转化为购买力,就非常容易,这个购买力我们把它称作“情怀消费力”。
在“鸟蛋”众筹1万份的背后,就出现了100位黄金级、1 000位白银级、365位“罗粉级”参与者的高度参与和自发推广。有了这个底,老刘才敢把20分钟众筹1万份产品作为众筹目标,从而打破了京东以往的纪录。
其他变现
(1)运营的众包。众包经济时代,创业者把一个特定的项目交给不同的人分解完成,以此完成自己一个人没有能力完成的事情;而在众筹时代,创业者通过大众集资的方式进行创业,现代众筹本质上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发布和募集资金。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就是通过网络做产品的开发需求调研,以用户的真实使用感受为出发点。)
(2)资源对接。群内资源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比如某酒店管理人员通过构建酒店行业社群,分享行业经验,通过打赏、预售经营管理等方式变现。某项目负责人通过社群分享项目,招募代理商、合作伙伴。某智业机构通过为社群成员提供在线咨询、线下培训等智业支持,并与具备上市潜力的项目达成深度捆绑,提供资源扶持其上市。
(3)资本的众投。社群根据自身擅长领域组建、众筹行业基金,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实现长远收益。
社群变现的七大要素
变现,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也是所有玩社群的人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在社群平台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与组织甚至个人也逐渐意识到经营社群可以带来的效益——口碑、品牌沟通、提升满意度、刺激购买等,因此对于社群变现的技巧也迫在眉睫。
那么在变现之前,我们先要思考4大问题。
第一: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你如何来解决客户的问题。
第三:用户为什么要加入你的社群。
第四:顾客要的是结果。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你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产品,你必须要了解,顾客想要的某种需求下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衍生产业、顾客想要被什么业务满足等。要记住,你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不代表他们的需求就消失了。
当你明白顾客需要或想要的是什么,你应该怎么向他证明你能解决问题?而且是创造美满结局的最佳选择,最终能够给顾客一个好的结果。
顾客真正想要的其实是要在最后得到好结果。虽然表面上的需求(你感觉到的需求)是电钻,但是顾客实际要做的事是钻个孔。
那么社群变现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作者认为,主要有下面7大核心。
(1)用户的需求就是生意。 需求决定一切。对于社群变现来说,你可以先从基本的想法开始,再把它转变成一系列有规划的内容。比如,你可以分析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接着思考你是否可以帮用户解决问题(尤其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
例如:你是个财务规划师,那么你纾解的是客户财务上的头疼问题;假如你修理电视机,你解决的是用户电视故障的问题。在任何行业中的任何人,都能够就用户的需求,进而解决他们的问题,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例如我只有在电视机出现故障时,才会打电话叫人维修,不过我却可以在任何时间跟维修电视的专家学习,这改变了我和你接触的机会,原本我只是在关键的痛苦时刻需要你,现在却可以在任何时候跟你学习。
(2)等价交换。 经营社群其实就是等价交换。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后的等价交换。比如,你建立了一个写作的群,别人为什么愿意付费来学习?答案无非有三点:第一,你能解决大家关心的问题;第二,大家有学习写作的需求;第三,他们能通过你付出的时间与内容得到他们想要的。因此,他们愿意付费。所以说经营社群是一种等价交换。如果你平时在社群里没有良好的互动,一旦你想让社群里的成员付费给你,或者你让他们帮忙,是不会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的。
(3)用户特性。 互联网的用户是草根。你不仅要给他们服务,还要给他们创造价值。怎么让草根喜欢呢?想要让他们成为你的粉丝,想要让他们对你有忠诚度,你就要真正了解他们。除此之外,你还必须明白社群是活生生且会呼吸的有机物。事态不停流动与改变,有人加入,有人离开,有些人一开始是专心致志的贡献者,但后来变动而离去。这种变动,你应该仔细甄别,别太拘泥明确的标准或数字。
(4)我们和用户做什么。 人类的特性就是,频繁的交流就容易产生亲近感,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这一点其实都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将社群比喻成扩音器。以往的口碑营销,即使有好商品或服务出现,一般人在一天内顶多传达给两三个人知道。社群出现后,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轻易把资讯传达给成千上万的人知道。社群运营者切记一点: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内容,在社群中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5)内容是核心。 所有人都喜欢与人分享自己购买和使用的产品。我们知道,最强有力的营销就是一个信任的朋友表达对某一产品的支持。好内容有四种形态。第一,提供资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第二,提供分析: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意思。第三,提供协助: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第四,提供娱乐:告诉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6)市场就是对话。 对话的意思是,你和用户之间是平等的,而不是宣教式的。对于社群变现来说,必须把握三点。
第一,依赖是一切。如果社群的人不依赖你,大家对你有戒心,你就没有办法把社群做大。信赖之所以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在于,身为社群领袖,你在情感上想与社群所有人都很亲近。大家会向你寻求建议、指导、讨论个人问题、处理冲突等。
第二,倾听的价值。当你能证明信赖与倾听的能力,社群将发展出对你的尊敬,他们会在那里听你说话、与你合作、和你并肩战斗,成为你可以依靠的大家族。
第三,增强社群信心时,尊敬是很重要的功能。当社群成员与社群领袖有回应的正面互动,社群感觉更有凝聚力,因此产生信心及重要的归属感。
(7)用户证言是最有力的销售工具。 顾客的推荐不只可以为你建立声誉,也可以证明这事毋庸置疑。顾客的话语不只对社群扩散有帮助,也可以让你更好地变现。因为,顾客的证言是最有力量的销售工具。顾客的证言必须具体明确。它们必须提供(你告诉我的)事情背后(别人已经这样做)的原因。
总之,社群变现要明白:通过社群与顾客建立中长期关系,实现社群的变现。社群的热心支持者会因为喜欢他们所在的社群,去购买社群里推荐的商品,进而持续购买,成为忠诚顾客;同时,不只自己会买,还会向家人、朋友、熟人积极推荐品牌,而成为营销传道者(宣传商品的顾客)。
以上是我们提到的社群变现的七大要素,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这七大要素入手,为大家一讲解如何设计一个变现的社群。
用户的需求就是生意
在这里大家要明白两点,所谓用户的需求,一是指社群运营者的需求,比如社群很多,无法变现,想通过社群变现;二是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消费者为什么加入群,加入群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剖析。
小杨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酷爱看书。有一天,他突然听说社群可以变现,特别赚钱,于是就立即建了一个群,但是坚持了半年,一分钱没有变现。
他非常郁闷,后来他才发现,原来是因为他的社群粉丝本身定位不精准,各种职业、各种兴趣爱好、各种地域的人都有。
当一个社群不具备垂直性的时候,再做落地变现就非常难了。要确定我们的粉丝到底是什么样的年龄结构,什么样的性别结构,什么样的收入结构,什么样的职业结构。
经过重新思考之后,他开始把社群细分,一来是避免了用户虚胖,也就是社群并非用户多就能变现;二来,他了解了自己所运作的社群里面的用户,发现他们潜藏于互动中的本质需求。所以他开始在社群中销售VR(虚拟现实)眼镜,效果让他大跌眼镜,一个月就销售了300单。
对于渴望社群变现的人来说,如果你的社群不具备变现基因,就会很难变现。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所以一开始做社群的时候,就要植入变现的基因。所谓变现的基因就是满足用户。比如,你做社群时,一开始就告诉用户,我们未来要做产品,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想加入,想享受到超高性价比的产品,那么你就可以参与,否则的话你可以退出。
社群变现从来都不难,难的是大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群。记住两个字:满足。例如你建立了一个美食群,你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进群,是为了吃到美食,还是看到美食的照片,还是想学习如何制作美食。接下来,你最需要先找到那些忠诚的拥护者,包括顾客及KOL等,组建你的第一批群朋友,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打造品牌标签,培养用户心智认知。
一个社群的变现基因还有下面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1)社群定位。
你若是一个男的,肯定不会走到女厕所去的。这个就是对于定位最直白的解释。
你是一个女的,你理想的对象是男神。这个也叫定位。
吃饭的时候大家一定知道想吃什么,不吃什么,这就是吃饭的定位。
做社群也一样,要有一个定位。每个社群的定位可能不同,目标可能不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所以任何人要建立一个社群,首先考虑的是社群有什么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
社群定位是指在建立社群的过程当中,要知道做社群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社群,是为了沟通、闲聊、倾诉内心,还是通过这个社群卖货变现。我们发现不少人都建立了所谓的群,然后称这个为社群,还有一些人在运营社群当中付出了不少精力,可是结果一般,不少人的群里闲聊、灌水、广告满天飞……所以你要明白社群不是规模化、不是标准化,更多的是一定范围内个性化、小众化。只有定位好社群,才能明确目标,运营好社群。
比如那些做得比较成熟的社群定位:
简而言之,社群定位就是通过发现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然后通过内容或者其他方式不断满足群体或者个人的需求。社群定位的实质是读懂人性的需求,通过合适的载体进行交流互动,进而产生黏性,最终产生交易。
(2)用户需求。
朋友的孩子两岁,站在这个角度上思考,朋友是一位母亲。为了解决孩子的早教问题,她可能在一个早教的社群里。对朋友来说,她喜欢做饭、品尝美食,可能会在一个美食的社群里。她又是一位爱美女士,可能会关注一些美妆护肤的社群。
这里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可能会在很多社群,只是他们在不同的社群扮演的角色不同。对于社群运营者而言,只有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客户(鱼塘),才能在社群中进行产品的分享,进行变现。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有自己的商品,可能是母婴、亲子类的产品,可以做一个聚集母婴亲子的社群,首先靠自己的价值观吸引一批人,达成理念认同,最后卖产品回归到交易,实现商业变现。这可能是最直接的社群商业模式,也许会有很多人反感,但商人的最终目的都是落地到卖产品。
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社群变现必须根据社群的基因去匹配。因为有群体的出现,会诞生新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就好比一个人有需求就会产生购买欲望,有欲望就会不断暗示,产生购买行为。
在这里再次重申一次:我们所指的产品大家可以理解为一种是我们熟知的产品,有形的产品,另外一种产品就是我们所谓的内容。
在社群里,我们必须定制一些可以真正打动社群用户的内容。这里说的内容是以引导社群流量为目的,跟作为价值产品的内容不一样。对于社群用户来说,大多会同时在不同维度的社群内,精力会在这些社群间进行选择投入——会选择那些“为自己定制”“能够打动人”的内容。
等价交换
社群媒体重新唤醒我们会感同身受的事实——我们有同理心,渴望与人连接,寻找表达自我的机会,创造生活的目的与意义。因此,社群是公平的。你在付出的同时,用户也在付出。如果你所建立的社群不能满足用户,这意味着用户在社群里付出了时间精力,却不构成用户所认为的等价,他们就会逃离你的社群。
对社群运营者来说,要满足等价交换,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构筑能自我表现的环境。你的社群一定要能够满足用户自我表现的愿望,能够让参加者自由表现的环境对社群而言非常重要。
第二:建立交流圈。用户和社群中的成员可以建立合作,或者交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三:让用户有所贡献。用户的参与动机会从品牌的热情或报酬,转变成在社群中的交流。真实意义上的社群是指能够让参加者感受到自己有所贡献。
第四:回馈用户。用一切方法回馈会员。在促进用户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无形的鼓励(乐趣或地位)和有形的鼓励(谢礼或奖赏),两种都有必要,重要性不分上下。
用户特性
用户在哪,如何找到用户、获取用户呢?如果你能根据用户的特性,发掘用户的需求,拉拢并留住用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你的社群 。对社群运营者来说,我们要了解用户,找到用户,与用户交流。其实我们每一种交流方法无非是通过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分享来实现。每一种互动行为,都能推动信息流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常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搜索。通过搜索可以发现用户。第二,评论。通过评论让用户感受到我们在关注他,从而唤起他的互动。用户在互动中积极评论活动内容,不仅能给别的用户一些参考信息和引导,还能给活动信息带来口碑效应,这无疑能激励更多的用户来参与活动。在社交网络中,有一个现象:越热的内容,互动越活跃,互动越活跃的内容,越容易成为热点话题。第三,转发。转发意味着分享。从社交网络信息中,可以看到少数人的互动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互动,从而让信息流动到更广泛的人群当中。用户在互动中虽然只是做出简单的转发、分享动作,却能让信息在自己的关系链上传播、流动起来。第四,海量参与。当海量的用户参与互动时,就能让活动的信息在社交网络中得到更多的曝光,企业就可以以小成本换来用户、品牌、订单等大收益。
粉丝定位
所谓粉丝定位,就是你的粉丝来自哪里。用户因为具备某个共同属性,才会有共同语言,才有动力聚集在一起。这个属性所覆盖的人群或多或少,只要是特点明显并且可以明确区分就是成立的。比如电影、足球、明星这样的兴趣属性;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地域属性;比如孕妇、小升初的家长、车友会这样的细分属性。
关于粉丝定位,要注意以下事项。
定位要准。 千万别说你的社群面向所有人,没有准确的用户定位,社群很难发挥作用。
跟谁玩。 也就是说你要对你的社群做一个细致的用户分析,确定自己的社群要跟谁玩。这个分析跟线下开店的市场调研类似,就是要了解目标客户的地域分布、消费习惯、工作收入、年龄范围、兴趣爱好及生活场景等。
线上推广
线上推广其实最核心的就是流量获取。流量获取就是“你联系的节点越多,你看到的世界就越大”。所有的推广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渠道;第二,规则;第三,方法。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中有一篇《一千个铁杆粉丝》,说“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 000个铁杆粉丝便能糊口”。那么我们通过线上获取粉丝的核心有两点:第一就是善用工具,一切工具皆是引流的利器,所以你必须把工具运用到极致;第二,就是加粉的技巧。
工具软件的背后,其实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是微博、微信、秒拍还是各种直播平台,都不过是工具。只要有人在的地方,人性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在他所在的地方寻找参与感,获得被他人需求的感觉,所以我们必须从各个他们存在的地方去引流,也就是建立用户池。
我们可以将渠道分成电脑端、移动端、线下端、微社区几个部分,并做如下的规划。通常我们加粉都是通过这几个渠道。
在这里,大家要明白一点:吸粉的渠道和方法有很多,我们必须明白加粉的规则。加粉不在于粉丝多,而是在于粉丝的精准度。把握质量,不要浪费时间做无用功,盲目地加些无关紧要的人。
线下活动
社群不仅仅需要线上互动,而且更需要线下结合。线上是彼此交流的平台,线下是彼此加深印象、产生感情的渠道。一个好的社群要有源源不断的活动去支撑 。线上聊天十年,不如线下一面。在运营社群时,必须组织一些线下的活动。一来是强化身份认同,二来是增加每个群成员的活跃度和兴奋度。目前很多活动内容聚焦在新产品体验或邀请铁杆会员参观工厂、观摩生产流程等。很多社群不重视用户之间的交流,而在意活动的影响力或规模。活动的目的是促进用户彼此的交流,而非活动本身,更不是形式上在一起。据统计,小米平均每个月举办21场活动,从中可以看出高频次活动对社群发展的重要性。
通常的线下活动主要有:线下举办培训、论坛、峰会、大会等。各种形式的线下活动把线上的粉丝转移到线下。
通常一个好的线下活动需要5个步骤。
(1)确立活动目的。一切社群活动皆有目的。当社群建立起来,要开展一场活动的时候,活动的第一个目的是维持群的活跃度,第二个目的是扩大群的规模。一个社群首先要有带头的人组织各种主题或者活动互动。相互陌生的人之间隔阂是难免的,所以社群要建立人人平等制度,即每个人都有发言和吐槽的权利,尽量让每个人觉得受到重视,带头者(运营者)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想法并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定时做出总结,反馈到社群,保证群员分享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话题和活动可在线上讨论,地方性的也可在线下组织分享活动等。
(2)策划活动主题。活动的主题有两大核心点:第一是主题要新颖,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第二是主题必须是大家关注的,或者是说大家在平时遇到了某些问题,期待在线下活动时解决内心的疑虑。
(3)策划活动内容。策划活动的内容包括五大方面:第一,活动嘉宾。活动嘉宾可以从外部请,也可以请社群当中表现良好,在某个领域有特点或者特长的社群成员担任。第二,活动主持。活动进行的时候,需要主持人暖场或者主持会议,通常可以由社群的成员担任主持人,这样方便介绍社群内的成员。在分享的过程中,主持人或者团队的人需要参与一些互动来引导大家,到嘉宾讲得精彩的地方可以点个赞、发个红包,调动活动的气氛。第三,活动时间段的设定,尽可能在社群内发起投票,通过数据确定活动发起时间,尽量避开重大节假日。第四,活动时长的设定。一般以两个小时之内为宜,在活动举办一个小时后不妨插入15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要求社群成员表演才艺、发表观点等,让大家放松片刻。第五是活动场地。活动场地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的地方。
(4)邀约用户参与。在所有活动的框架搭建完毕之后,就邀约群里的人参加线下活动。
具体操作步骤分三步。
第一步,在活动的预热和进行期间,群内的讨论话题和日常交流大多会以活动内容为中心发散。
第二步,通过H5页面或者公众账号的文章进行转发,要为用户提供最便利的报名和入场方式。目前,活动行可提供包括电脑网页、微信及App版活动报名通道,用户可直接申请参加活动,并通过二维码验票入场。
第三步,邀约比赛。发动社群成员的粉丝力量,看谁邀约的人多,红包奖励。
(5)活动总结分析。一个社群的活动不仅是一个宣传拉新、增加成员黏性、激活活跃度的有效手段,还是一个引导社群主题的有效方式。在每次社群活动结束后,要分析总结,以便在下次活动的时候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场活动。这也是打造社群品牌的良机,而这需要从活动前期便开始大力宣传。
通常的活动总结有三方面。第一,活动现场报道及活动结束后的二次传播是否引起大家的关注。第二,参与线下活动成员对活动的好评率。第三,活动主办方可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共享多种渠道推广资源。第四,活动是否带动了社群内部话题的讨论、社群的凝聚力、社群成员自发传播等。
总结: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文化气质,因此活动也不尽相同,而活动的线上线下模式适合同步进行,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使社群成员彼此的互动与交流更频繁。
如何打造付费社群
社群的变现可以是罗辑思维招募付费会员入账近千万,也可以是一个普通妈妈群里9.9元育儿资料销售,还可以是百万级用户后的变现接入,又可以是100人就开始转化,形式与方法各式各样。
我们知道,付费是筛选会员的方式。会员的付费,能使社群的群主获得价值回报,进而保证社群群主升级服务,更专业、更专心地为会员带来持续的高价值,实现良性循环。
付费社群是个新兴的事物,这代表着社群真正的价值越来越被人认可。拥抱这一变化的先行者,会走在前面,并引领众人。在打造付费社群时,我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大家为什么加入这个社群?社群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这个价值可以促使大家付费吗?怎么让付费后的用户持续在社群内活跃?用户愿意把社群介绍给外部吗?这些都跟社群用户的转化、持续的黏附、新用户的加入等变现条件息息相关。
他是谁:自媒体人提出收费服务的时候,“产品”的核心其实就是自己,包括专业能力、人格魅力等。若是没有这个标签,别人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人是干什么的。付费社群的核心和能量根基,在于圈子的组建者或价值提供者,他的个人品牌和形象是别人首先要考虑的。
他能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是传递一种价值,能够解决别人的实际问题或者困惑。没有价值,就没有价格。如果是一个写作团,那社群群主提供的核心价值,是教别人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把经验和方法传递给别人,也是一种稀缺的价值,这也是目前一部分收费自媒体的操作方法。
这个服务是我需要的吗:想让别人接受你的产品必须要考虑产品价值与客户是否匹配,客户是否需要这样的服务。
关系如何:信任关系,也是决定成交的关键因素。因为专业,所以信赖,因为信赖,所以成交,这是情感因素。有两种方法建立信任关系,要么主动建立信任关系,要么有其他人的信任背书,二者必得其一。
付费社群的打造技巧
在提到付费社群的打造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收费的优点、缺点,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社群打造方法。
优点:成员精准;因为收费建立了天然门槛,社群成员相对精准,成交价值增大;价值认同,因为对社群群主的认同,导致价值观相近,群行为规范。
缺点:内容缺失,收费社群因为收费自然要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作为社群群主提供的服务不可能永远新鲜,过了蜜月期后,社群就会进入一个疲劳期,所以需要更多的内容和热点,这样社群才能够保持持续的热度和活跃度;服务缺失,一个社群一旦几天不见群主,大家就会觉得不舒服,而依靠人力支撑的社群服务天生存在短板。
(1)塑造价值、整理课件。构建打动人心的价值点,价值点指什么?价值点就是能吸引社群成员加入的点。举几个例子:想要结婚的男人、想变美的女人、想要健康的老人、想要孩子聪明的家长、想发财的所有人。抓住社群成员的心态,就可以初步为他们准备产品,不贪多,一类人做一个社群就足够,不能做成大杂烩。
构建打动人心的价值点,如做培训的需要设计好课程培训内容,分享项目的需要拟好操作手册,收代理的需要提炼好玩法,卖软件的需要准备好软件。列举出现阶段各阶层的痛点或市场需求,从中找出自己可以对接的强项,然后整合相关系列教材或自己准备课件,先在某大群里放出系列教材的部分提纲和目录,也可以发课件的截图,吸引感兴趣的小伙伴,参加者扫码付费进群,价格根据授课时间、节数、群内成员来定。
(2)课件推广。推广你的内容,实际上不管是付费还是免费推广,都是一种付出,不存在绝对的免费,精力也是一种成本。算好投入产出比,描绘好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地选择渠道去挖掘潜在客户。
(3)导流。微信公众号+微信个人号+朋友圈+微信群,QQ好友+QQ空间+QQ群+QQ公众号,利用这两套工具完成内容铺垫,转化成交。
(4)搭建付费群A,积累口碑。社群早期都是免费分享,大家那个时候也没有收费的意识,但是现金流会帮助社群走得更长远。在开始收费运营后,认真积累口碑。因为如果只是收钱,没有做好相应的服务,那么很可能,这就是一次性收费,以后就没有了。每次活动开始前,都要把整个项目分工,并策划每个能够做线上传播的时间点,活动中不断跟踪反馈,活动后复盘总结。慢慢就会发现社群中很多成员都是反复购买的真爱用户。
(5)风险管理。从免费向付费过渡的时候,可以先小范围试错来控制风险。比如在一些训练营中,定价和招募规模不要一下子拉得特别高。定价越高,学员的期待值越高;人数越多,运营难度也越大。如果跟讲师是第一次合作,还没有磨合过,那么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就应该把第一期做小一点,把各个流程优化标准化,等到第二期第三期再逐步提高价格和招募人数。而且为了控制导师的讲课质量,还需要和导师一起磨课,根据导师的讲课内容,设计运营环节和学员奖励。这样在提高满意度的同时能提前把控自己能预计到的各种风险。
(6)利益分配。在付费群A搭建起来之后,可以再细分,建立付费群B、C……每一个群都做不同的项目,确保B群代理赚钱,由B群代理为你吸引新用户,再引入代理群C。利益分配很重要,可以制定代理制度,就是成员拉人来,我来服务,钱全归该成员。
(7)日常维护。付费群日常维护的话,还是要靠价值,以做培训为例,要天天发干货,贴行业消息,给学员介绍工作机会。做项目分享的,教会大家赚钱套路就直接解散。当决定从免费向收费过渡的时候,免费和收费要有重点地并行。把团队精力重心放在收费部分,因为收费意味着要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
(8)稀缺。另建一个新付费群的时候,常用的一个策略就是入群时间越晚费用越高,这可以有效促进成交。除此之外,限量策略也常用,例如本期付费群限100人,用饥饿营销刺激社群成员付费!
收费社群的几种形式
现在都讲“流量社群化”,意思就是说只有流量是不够的,成员随来随走,留不住人,实现转化的可能非常小,要把流量转变为粉丝,而且是有黏性的粉丝。因此,也就衍生出许多将流量社群化的套路。
(1)培训型社群。培训型社群在变现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只需把本已存在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分享模式搬到社群中来,从而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直接变现。
培训收费本质上是把群主或专家已有的势能进行变现,要么是群主不断产生优质的内容等进行输出,要么是定期邀请嘉宾进行分享,群成员为学习知识或培训技能而付费。这种类型的社群在变现上比较直接有效,其商业模式在社群兴起前就早已存在,大部分知识培训类社群都选的这种商业模式。
培训型社群主要赚取的是群主和群成员间的势能落差,因此这种社群比较适合知识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比如法律、医疗等。在互联网产品、技术等的培训领域也能奏效,因为如今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高,而且也渐渐建立起了为知识付费的观念,对知识能给自己带来增值的观点也比较认同。整体上看,这种商业模式是成立的,而且是可复制的。
不过,培训型社群对“师资”和持续优质内容的输出会是巨大的考验。由于其变现严重依赖新成员的加入,必须不断地拉新,这要求社群必须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而对于老成员来说,社群也必须对其不断输出新内容,这便在“师资”上提出了要求。能不能做好这两方面工作,直接关系到变现的持续性。
(2)干货分享学习群。这种群的流程模式一般为:先在某大群抛干货(文件夹截图等),然后吸引群友加好友领资料,加好友之后再发有关分享学习群的二维码。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建群模式,之后还可以按行业、按地域等细分。若想持续发展下去,有几个关键问题需做好准备和规划:若之后按行业、地域等细分,必须有能够稳定有效维护社群的群主;必须有持续的内容输出源;赢利方向和途径需要考虑清楚,必须建立回报机制。
(3)精准付费社群。这类群的模式是:以优质内容吸引粉丝,这个“优质内容”可能是一个领域的系列知识课程,也可能是一套专业丛书,先抛出极少部分内容,类似于读书软件中开头部分章节免费,其余付费阅读的形式,只不过用在社群里,增加了有声读物、群友互相交流和切磋的空间、思想的碰撞。吸引来的粉丝通过付费入群,成为会员,会费有效期限一般为半年或一年,群内会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内容与价值输出服务,期限内会员自由分享。这种模式也有几个相关问题需注意:无法快速复制该模式;付费流程烦琐,不易提供标准筛选条件,无法清晰界定;无偿服务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导致粉丝不珍惜,而不去具体落地实操,也就不会有后续的黏性连接和增值服务。
社群付费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但需注意的是,微信群和QQ群都不是社群,只是社群的载体,一个工具而已。而在一个公众号里面的铁杆粉丝,每天点赞、转发、评论、定时等候推文这些人,才是一个社群,尽管他们可能彼此还未曾相识,更没在一个群,但他们有共同的喜好、理念。
总之,社群有两个特点:一是共享,一定要分享,不是传播。二是求援,不能怕麻烦用户。用户一定要被麻烦,被麻烦以后他才有参与感,才有价值感。他的成就感是建立在能够“帮助”你的基础上,通过“帮助”你实现价值。这个“帮助”本身又能成为这个社群的公共财富。
所以我觉得做社群基本上就是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有东西跟大家分享;第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大家来帮我,求援经济。总的来说,收费不足以支撑一个社群的商业变现,毕竟群成员数量有限:收高了群成员会减少,想要吸引更多的群成员又不能收高,总体上来说数量不会大。而且一旦双方建立了收费关系,则可能破坏群成员间的平等和互动关系。群成员在心理上会认为自己进社群是花钱买了产品或服务的,社群必须对我负责到底,这将给社群的运营带来巨大压力,得不偿失。如果一开始就只把收费当作筛选手段,则不会有这些后续麻烦。
【案例8】混沌研习社
李善友老师的混沌研习社里面也有自己的商业模式。现在研习社有两种会员:一种叫作铁杆会员,3 000元/年;一种是线上会员,600元/年。它其实就是一个互联网的商学院,让你收获非常多的知识,现在已经有数万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