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第三集)
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03
【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不经三十馀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大师开悟之后,接受诸客人的劝教,于是备足老母生活所需,一切都安置好,辞别了母亲。还不到三十多天,就到达湖北黄梅县东禅寺,礼拜五祖。
【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五祖问:「你是哪里人?到我这里来想求些什么?」惠能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的平民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其他。」这是两位祖师初见面时第一番问对。只看他「远来礼师,只求作佛」一句,能大师就活活泼泼的现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气象!是何等的超脱、庄严、非凡!真是人中龙凤。这是教我们学佛求道要向最上乘着眼,而槽厂踏碓正是最下处着手,这是修无住心、修无住行的真实样子。因此,我们不可以轻易念过,这正是菩萨学处。反省自己,也曾经拜师、求戒、参学,欲求何物?是不是也求作佛?若求作佛,何以心行相违?如果参学不为作佛,而为名利五欲,此是修三恶道,而不是菩萨道。此处一定要认识清楚,辨别明了,才不至求觉反迷、求升反堕。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岭南是中国的边疆,文化落后。獦獠,是未开化的蛮夷少数民族,通称西南夷者。五祖此言看来平常,其实乃是对能大师的口试,也就是入学考试。而能大师的答案,佛性无分南北,佛性也不分文明人与野蛮人。佛经云:「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的意思。《大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楞严经》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五苦章句经》云:「一切壮无过心」,世出世间最为强壮有力的无过于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说明心造六道轮回,「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这是讲相随心转,「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这两句与《金刚经》「降伏其心」的意思相同,「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这几句话说明,成佛也是心之所为,正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师亲证如是境界,于是,六祖口试的答案得到满分。
【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予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这一节经文,我们又见到五祖充满了不寻常的喜悦,使我们想起《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真是「知心人乍见话知心」。但是又恐别人嫉妒,只好差遣随众去做事务。「作务」,就是为大众、为团体服务,这是为自己修福、为团体造福而令大众享福,这是佛陀教育中真参实究、福慧双修、三学等运的方便妙门,诸佛菩萨共行的大道。五祖也不例外,教六祖如是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当六祖听到五祖差遣他随众作务时,他又说:「惠能启和尚」,和尚是印度话,意思是亲教师,是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就是福田。不知道和尚要我去做什么?」这几句话,正是考试满分之后,还格外要求加分,希有!希有!直叫五祖叫绝,欣然赞叹,也是印证,说道:「这獦獠根性太锐利了,你不必多言,到槽厂去吧9
在此番对话里,已经显示六祖大师业已功圆果满。破柴踏碓,正是慈悲示现身教,为后学做榜样。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六祖这几句话。「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这是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一境界中,皆现无量智慧、无量喜悦。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9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学行圆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必于法喜充满,始得见道;于一一法生无量喜悦,充满尽法界时,是为菩萨初入欢喜地的境界。反观我辈,于一一法中迷惑颠倒,生无边尘劳烦恼,岂不愧对佛祖?这又是怎么回事,何以落得如此模样?参!
六祖说:「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两句话更不容易体会。自心常生智慧,是慧圆满;无住生心,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是福圆满。慧圆满是理事无碍,福圆满是事事无碍,他已经具足菩萨学行。如是境界,我们在佛祖、孔子、颜回生活言行中,得到消息、得到证明;方东美先生说「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也正是佛陀教学的宗旨,真正的离苦得乐。现在的问题,要如何才能证得「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我们也藉禅宗的一句话说:参!
【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经八月馀。】
惠能大师于是接受五祖的教诫,退到后院槽厂。有一位行者│在寺院带发修行叫做行者,分派惠能一份破柴、踏碓舂米的工作,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向下经文是五祖传法。
【祖一日见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有一天五祖到后院,见到惠能,告诉他说:「我想你的见地可用,唯恐有坏人对你不利,所以不与你多说,知道吗?」六祖出生在盛唐,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佛门中就存有嫉贤妒能,障碍阻挠正法的弘传。不仅于此,佛氏内有六群比丘、提婆达多等为佛障缘;外有恶王、外道时加阻挠,可见正法的弘扬、承传必有其时节因缘,尤其善巧方便。若云一切顺利而无逆缘,不可能也!须知大觉至善,顺逆皆方便,原是不二法门。孔门教学亦有类似境缘。我们应该深省,忍辱、恒顺、随喜,完成自己的修学、弘传、继往开来神圣使命,才是真佛弟子。佛氏盛唐尚有恶人,何况末法今时?逆境、障难乃意中之事。能大师是一位大觉大悟者,岂会不知?他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用意,不敢在法堂前行走,避免大众生疑。」
六祖大师初见五祖仅三番问对,说话不多。八个多月并未见面,至此相见,道出「汝之见地可用」,「见地」指入佛知见,「可用」是说一真法界的真实受用。于此可见他们之间神交默契,心心相应,言语之间具足无尽法味。亦信此经不属文字,乃祖意佛心也。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有一天,五祖将他的学生徒众全召集来,说:「我对你们讲,世人生死事大。」这是大苦,奈何觉悟此事者不多。佛经说此事最为明了,凡夫上至四空天,下至阿鼻地狱,虽然苦乐享受不同,总不免生死轮回、流转六道。人生尤为苦短,古人说,「出息难期入息,今朝不保来朝」,「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常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能夸会,毕竟非实」。是又何苦广造罪业,总落得世世酬偿、冤冤相报无有尽期。是以真正觉悟此事者,无不急求出离,是为生死事大。
「你们终日只晓得修福」。莲池大师说:「今生持戒修福的出家人,如果未能达到明心见性,念佛求生净土的信愿微弱,这种人来世多投生在富贵人家,亦必然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当时有一位老僧,听了此言,不以为然!莲池大师说:「不要讲来生,眼前我曾经见到一个出家人,他在北峰山陰结茅篷清修。十年之后,由于信徒日多且敬仰道德,为他另建道场,请他迁往那里去当住持,于是渐渐染了习俗,以致堕落,往年十载清修功德到现在都失掉了。现世尚且如此,何况来生?」老僧问:「这个人是谁?」莲池大师说:「那人正是老兄9老僧听了默然无语。所以,出家人要知道为众生造福,广结法缘,为当来普度众生做资粮,万万不可以享福;一享福,总不免才觉又迷。
「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莲池大师说:「醉生梦死,这句话是真实话。世人大约分作贫贱、富贵两类,贫贱的天天忙于衣食,富贵的也天天忙着享受,二者受用虽不同,其忙则一。忙到老死而后已。身虽然死了,心忙还没有止住,于是带着这永无休止忙碌的心再投胎,再忙到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纵然经历百千大劫,也无了期。再看看诸佛菩萨,朗然独醒,大丈夫应当如是。」
五祖说:「自性若迷,虽有大福报也不能救生死轮回无尽的大苦。」这句话我们要切记!五祖说:「你们各自回去,看看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家本心般若之性。」「智」,照有,明了万象;「慧」,观空,洞彻理体;「般若」是圆满永恒真智大觉,这里指亲证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五祖又说:「每一个人各作一首偈,呈上来给我看看,如果能悟得大意,我就将衣法传给你,做为禅宗第六代祖师。火急快去作偈,不得延迟逗留,一落到分别思量就错了,就不中用。」这里所说的衣法,「衣」,指佛陀的袈裟,代代相传,表示师承的凭证;「法」,唯说一心,唯传一法,就是不可说之法,也就是本来无一物的清净心。一切众生的真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也没有渐次,无无明,也无无明荆入此宗门,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就叫做「法」。传法是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
五祖说:「见性之人,言下须见。」禅宗的特色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性就是彻底见到自心的觉性,生佛平等、万法一如、无所不觉的真如本性。见性必须是言下就见,见性就是大彻大悟。悟了以后,无求无得,大用无方,超凡超圣,以凡圣不二,得失同一耳。五祖又举比喻说:「这样的人,就是正当挥刀上阵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言下立刻见得。」这是比喻根性大利的人。下面一段是神秀禅师书偈,也就是神秀应试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