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九夺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指出作战时针对自己一方的不利条件应该避免什么,以及为了挫败敌军应当争夺什么。
……矣。救者至,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1),五十里不相救也。况近□□□□□数百里(2),此程(3)兵之极也。故兵(4)曰:积(5)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接和(6)。□【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7)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8)既明,兵乃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9)。四曰取途。
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弱。八曰弱。九】曰取其所读(10)贵。
凡九夺,所以趋敌也。四百二字
(1)大数,大要。
(2)此句有缺文,据文义,原文似当为:“况近者数里,远者数百里”。
(3)程,衡量。
(4)兵,指古兵法。
(5)积,委积,指粮草。
(6)接和,与交和同意,两军对垒。
(7)习,训练。
(8)五度,指上文所说“积弗如,勿与持久”等五事。
(9)津,渡口。
(10)读,借为独。
【原文】矣。救者至,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五十里不相救也。况近□□□□□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接和。□【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既明,兵乃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八曰取□。九】曰取其所读贵。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译文】救兵到达,又再度打败敌军。所以,用兵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相距50里就不能相互救援了有几百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已超过行军救援的极限了。因此兵法说,当储备不如敌军时,不要和敌军打持久战。兵力不如敌军时,不要和敌军周旋不如敌军时,不要与敌军不如敌军时,不要与敌军士兵训练不如敌军时,不要用这样的士兵去与敌军的长处抗争。统军将领如能懂得衡量这五项,并能恰当地把握分寸,那他带的军队就可以纵横驰骋了。所以兵法说:各种逼迫敌军的办法。第一是夺取敌军粮草。第二是夺取敌军水源,第三是夺取敌军必经的渡口。第四是夺取敌军必经的道路。第五是夺占敌军必经的险要关隘。第六是夺取平坦开阔地带。第七是第八是第九是夺取敌军最珍视的东西。以上九项夺取,都可以逼迫敌军。
【解析】这篇文章论述的是临敌指挥决策问题,“五度”是说明在五种情况下易遭失败,不宜和敌军对阵接战。这五种情况包括己方的军兵之间相距过远,不能互相支援;己方储备不足,不宜和敌军打持久战;己方的士兵训练不足,不足与训练有素的敌军相抗争等等。这些情况都是明显的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情况,如果贸然接战,那当然很容易遭败,自是应该避免。而“九夺”则是说明可置敌军于死地的战术措施,诸如夺粮、夺水源、夺路、夺险关等等,都是夺取敌军赖以生存的东西或进退机动的通道,抓住敌军的要害,从而把敌军置之死地。这“九夺”确是许多统兵将领行之有效的战术,虽不能说一用就灵,万无一失,总是成功率较高的办法。《南征北战》是我国男女老少都熟知的一部优秀影片,这里面就既有占山,又有占水。陈毅指挥的华东野战部队,机动灵活地把敌军主力七十四师一步步引入盂良崮,在那里摆下了歼灭敌军的战场,同时又把另一股敌军李仙洲所部引开,让这两股敌军不能互相支援。分隔任务完成之后,就在孟良崮展开了歼灭七十四师的第一战役。有这样一个镜头,给人很深印象:双方的先头部队都在抢占孟良崮主峰制高点,分别在两面攀登。很明显,谁先登上山峰,谁就占据主动。结果,我军终于先登上山顶,在山上候个正着,一下子把登山的敌军先头部队打得死的死、滚的滚,从而占据了主动,后来便牢牢地控制住主峰,任凭敌军炮轰、飞机炸,一次次猛扑,总是寸步不让,为主力及时赶到,聚歼敌军赢得了时间。在敌军七十四师被歼过程中,敌军师长张灵甫一再要求李仙洲所部第七军增援,蒋介石也下令李仙洲去增援,但李仙洲已被我军引开,难于及时赶到,又被我军阻击,炸坝放大沙河水,使敌军无法通过,终于一举全歼七十四师,并回师展开第二战役,全歼李仙洲所部敌军。这一光辉战例,既有孙膑所说的“不能相互教授”(不过,这不是敌军自己的安排,而是我军牵着敌军鼻子走造成的),又有“夺险要关隘”,抢占主峰,控制整个战场,还有“夺取敌军必经的渡口”,炸坝放水,使增援敌军无法通过。《南征北战》证明,孙腹所说的战法原理,在现代战争中也是适用的。在古代战争中,这样的战例也是很多的。李世民征讨刘黑闼时,前进到洺水南岸,李艺也带领数万人马前来会合。刘黑闼留下范愿守洺州,自己带精兵去迎战李艺,当夜在沙河边宿营。李世民命令程名振领兵,夜里运送大鼓60面,到城西二里的河堤上,一齐擂响,顿时鼓声大震,响彻远近,连洺州城中都摇动起来。守城的范愿吓坏了,派人飞马去报告刘黑闼,刘黑闼慌忙返回,派他的弟弟刘广善和行台张君立领一万兵去出战。在徐何与李艺一场大战,结果大败而逃。洺水人李玄感献城降唐,李世民派王君廓进城,与李玄感一同守城。刘黑闼回兵,见城已失,而城又在水上,攻击不便,就从东面和北面修了两条甬道,以便出兵攻城。节世民领兵去支援,三次都被刘黑闼打退。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李世勣主张让王君廓撤出,而罗士信自愿前去守城。李世民虽有顾虑,最后还是同意了。罗士信接应王君廓撤出后,自己进入城中。刘黑闼加紧围攻,罗士信八昼夜衣不解甲,目不交睫,督军守城,力保城池不失。后来,下了一场大雪,全城一片白,十分刺眼,令人头晕目眩,刘黑闼乘机攻入。罗士信虽拼命力战,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李世民十分悲痛。刘黑闼夺回洺州城后,又进兵向唐军挑战。李世民和李艺合兵一处,坚守不出。随后,唐军探听到刘黑闼的将领高雅贤在营中摆酒与众人痛饮,李世民便派李世勣领兵偷袭。李世勣杀入敌营时,高雅贤已酩酊大醉,勉强乘马接战,被李世勣部将潘毛刺落马下,顷刻毙命。李世民又派程名振截断敌军粮道,凿沉敌军粮船,烧掉敌军粮车。刘黑闼仍不肯退,双方又对峙了60多天。李世民料定刘黑闼粮尽,必定会来寻求决战,便派人秘密到洺水上游堵水,嘱咐道:“等我军和贼兵决战时,再放下水来,千万别出差错!”刘黑闼果然渡过洺水前来进攻。李世民亲自统领精锐骑兵,攻破敌军前锋,直捣敌军后队,与刘黑闼相遇。刘黑闼督兵死战,从中午打到黄昏,刘黑闼的军兵渐渐支持不住了。刘黑闼部将王小胡建议早早退走,二人便自己逃了,其军兵尚不知道,还在坚持苦战。冷不防,洺水上游放下的大水冲来,一下子把刘黑闼的军兵冲走了好几千。剩下的来不及逃跑,也被唐军杀死。刘黑闼手下只剩二百兵马,仓惶逃向突厥去了。这一仗,李世民用了疑兵计震慑敌胆,又用“夺粮”计,迫使敌军决战,再用大水消灭敌军过半,从而最终战胜强敌。这一仗也说明孙膑所说的“九夺”确是致胜之道。五代之时也有一个战例。朱温篡唐称帝后,新继位的晋王李存勗多次与朱温的梁军交战。后来,在晋军援赵时,朱温派出几员大将率领10万大军进逼镇州,直达柏乡。赵王十分惊慌,急忙向晋王求援。李存勗亲自领兵援救,在赵州与部下大将周德威会合后,便进兵野河,在离柏乡五里处,与梁军对垒。起初梁军坚守不出,后来周德威领兵骂战,终于激出梁军。双方一场战斗,未分胜负,但梁军的装备和士气,却令晋军产生了一些畏惧心理。有鉴于此,周德威献计说:“贼军兵势十分强大,我军应该先按兵不动,待敌军疲惫时,方可进攻。”李存勗尚有疑虑,认为应该速战速决,周德威又进一步分析说:“镇定兵只能守城,不善野战,我军虽能野战驰骋,但须得有广阔的地区才便于展开。现在这样紧逼寨门,无从发挥我军优势,而且现在敌众我寡,我军实力也不足。如被敌军摸清我军虚实,我军就危险了。”李存勗还在犹豫,退回帐中躺下了,没有回答。周德威出来后又对张承业说:“大王因意外的胜利而产生了骄傲情绪,现今不自量力,只知速战速决。我们现在离敌军这么近,只有一水相隔,敌军如果造桥进逼,我军恐怕会立时大败罗!不如退后屯驻高邑,据守城池,同时诱使敌军离开营地,敌军出动,我军就退回,敌军一退,我军又出动,让敌军疲劳。另外派出轻装骑兵去抢夺敌军粮饷。这样做,不出一月,定可打败敌军!”张承业点头说好,又进帐去劝李存勗。李存勗这时也已想明白了,一下从床上跳起,召周德威进帐,下令退回高邑。过后探子回报,梁军果然在编筏,准备造俘侨以便进兵,李存勗更佩服周德威,加以奖励。晋军退回高邑后,双方暂时没有交战,转眼过了残冬。到第二年正月,晋军便不断派出游动骑兵,截击梁军放牧的军兵和马匹,俘虏了不少,梁军便闭门不出。周德威又让游骑去围着梁营四周呐喊叫骂,梁军怀疑有埋伏,更不敢动,只是困守营中,喂养战马,由于草料不足,饿死不少战马。周德威见梁军仍不出战,便亲自带领两员战将,统领三千精锐骑兵,直抵梁军寨门前叫骂,众军士把梁将以及梁朝皇帝朱温一通辱骂,揭出他们的种种丑史,直骂了一两个时辰,梁将终于忍耐不住,开门出战。周德威与他战了几个回合即后退,边战边走,把梁军引到野河旁。那里有一座浮桥,晋军将领李存璋带兵守卫,让周德威等人过去后,便拦住梁军,不让通过。但是,梁军实在太多,前赴后继,争着前来夺桥。晋王李存勗见形势危急,派出二百长枪兵增援,杀了半天,未分胜负。李存勗又想出去决战,便对周德威说:“现在两军不相上下,我军兴亡就在此一举了。我愿去打头阵,你们随后跟进,定要杀败敌军,才能泄我心头之恨!”说完便要出动,周德威拦住马头力谏:“梁兵太多,我军只能智取,不能力胜。他们离开营地有数里之遥,虽然带着干粮,也没时间拿出来吃,战到傍晚,敌军一定又饥又渴。那时再战,敌军疲惫,必定产生退却的心理,我方再派出精锐骑兵冲杀过去,一定能大获全胜。现在还必须静待才成!”李存勗这才没有出动,两军仍是僵持着。到夕阳西下之时,梁军终于支持不住,慢慢地向后退去。这时,周德威站到高处大声喊道:“敌兵逃跑了!”说着,指挥精骑猛冲过去,晋军喊声如雷,如猛虎下山,巨浪席卷,势不可挡。梁军本已没有斗志,便只顾逃命,溃不成军了!晋军又适时高喊:“梁人也是我们的百姓,只要放下武器,一律免死!”梁兵听了便纷纷放下武器。但晋军深恨梁军,仍杀了不少梁兵。晋军一鼓作气追到柏乡,梁军营内已经空无一人,遗弃的辎重、粮食、兵器不计其数。这一仗,晋军杀敌两万余名,缴获马三千匹,铠甲兵杖七万件,还活捉梁军大小将领近三百人。晋梁决战,晋军大获全胜,全靠周德威计谋巧妙,既用诱敌计给了敌军一个下马威,又采用坚守之法,消耗敌人,用截粮断草的办法,令敌军损失许多战马,最后用了曹刿的办法,耗敌一天,让敌军疲惫不堪,最后战而胜之。这当中还有一条,就是孙膑说的“夺取开阔平坦的地带”,用退后的办法得到了大片开阔平坦之地,便于骑兵冲杀。顶住敌军的关键是坚守浮桥,这是占据了水上的险要之道。周德威的指挥正是符合了孙膑所说的用兵之道,因而大获全胜。“夺粮”是一条妙计,许多兵家都是用夺粮之策,把敌人置之死地。但是,也有别的妙用。那是在司马昭篡位之心日益暴露,杀了魏朝皇帝曹髦、私自换上曹矣时,姜维带领15万军兵、数千辆车杖,杀奔祁山而来。当时镇守祁山的邓艾召集诸将商议对策,参军王瓘说:“我有一计,不能当众说出,现已写在这里,请将军决定。”邓艾看后笑着说:“这条计策虽妙,只怕瞒不过姜维。”王瓘说:“我愿舍出性命去办!”邓艾说:“您这样坚决,定能成功!”便拨给他五千兵去执行计划。蜀军正在前进,王瓘迎上蜀军前哨说,“我是魏国来投降的军队,请向主帅报告!”哨兵报告姜维,姜维下令拦住敌军,只让其主将进见。王瓘到姜维面前拜倒在地,说道:“我是王经的侄儿王瓘,前不久司马昭擅自杀了皇帝,我叔父全家也被杀害,我恨之入骨。现在幸得将军兴师问罪,我特地带领本部五千军兵前来投降。情愿听从调遣,剿除奸党,以报我叔父之仇!”姜维大喜说:“你既然诚心来投降,我怎能不诚心待你呢?我军中最让人担心的,没有超过粮食的了。我军有粮车数千辆,现在停在川口,你去把粮车运到祁山来吧。我现在就去夺取祁山敌寨。”王瓘一听,心中大喜,当即领命。姜维又说:“你去运粮,不必用五千人,领三千人去就行了,留下的两千人给我领路,去打祁山魏军营寨。”王瓘怕引起姜维怀疑,便领三千人走了。姜维命傅佥把剩下的两千名魏兵领去,随时听候调用。忽然夏侯霸来到,着急地对姜维说:“都督怎么轻易相信王瓘的话?我曾经在魏朝干事,虽然不知详情,但从未听说王瓘是王经的侄儿。其中必定有诈,请将军详察。”姜维大笑说:“我已经知道王瓘是用诈了。所以我把他的军兵分开,将计就计行事。”夏侯霸说:“您怎么知道的?”姜维说:“司马昭是个奸雄,比曹操毫不逊色。他既然杀了王经,灭了他的三族,又怎么肯让他的亲侄儿活下来并且在外领兵呢?足见王瓘是使用诈降计。你的看法,跟我一致。我已有布置,等着看吧!”果然不到10天,埋伏的哨兵便捉住了王瓘派去向魏营送信的人,送到姜维寨中。姜维审问了情节,并搜出了书信。王瓘在书信中约定:8月20日从小路运粮回大寨,请邓艾派兵在坛山谷中接应。姜维把送书人杀了,又把日期改为8月15日,约邓艾亲自带领大队来接应。改好书信,派人扮成魏军去送信,同时命人把现有的数百辆粮车上的粮食卸下,装上干柴、茅草等引火物品,用青布罩上。命傅佥带领投降的两千魏军,打着运粮旗号,押运这些粮车。姜维自己和夏侯霸各领军兵去谷中埋伏。又令廖化、张翼等将领兵去取祁山。邓艾收到王瓘的“书信”,高兴极了,急忙写了回信,让来人带回。8月15那天,邓艾带领五万精兵直奔坛山谷中,让人在远处登高观望,果然看见无数粮车,接连不断从山谷中行进。邓艾又勒马观望,看见果然是自己的魏兵。邓艾的随从说:“天已黑了,应该赶快接应王瓘出谷口。”邓艾说:“前面山势险恶,假如有伏兵,很难退回,只能在这里等候。”正说话间,忽然有两人骑马跑来报告:“因为王将军运粮超过界限,背后有军马追来了,请快快接应!”邓艾大惊,急忙催动人马前进。当时正是初更时分,月明如昼。邓艾听见山后呐喊,以为王瓘在山后厮杀,便急驰过去救应。忽然树林后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是蜀将傅佥,大声说道:“邓艾匹夫,你已中了我们主将的计,为什么不早早下马受死!”邓艾大吃一惊,勒马便往回逃。这时,粮车上的火全着了,火光便是信号。两边的蜀军尽数冲出,杀得魏军七零八落,只听四面八方都在喊:“捉住邓艾的,赏千金,封万户侯!”吓得邓艾丢盔弃甲,扔下坐骑,混在步兵之中,翻山越岭逃走。姜维、夏侯霸没有捉住邓艾,有些遗憾,便回去对付王瓘。这一仗姜维以粮食作诱饵,将计就计,引来邓艾大军,把五万魏军杀得落花流水,虽未捉住邓艾,也算一次大胜了。他这一计与他老师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运粮,引司马懿入上方谷,一把大火差点要了司马懿父子的命相比,部署虽然尚有差距。但也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夺敌军的粮、水、路等,或者以粮、水等为诱饵引敌上钩,方法不同,本质一样,都是抓住敌军的要害而把敌军置之死地。可见孙膑说的“五度”与“九夺”都是临敌指挥的重大问题,只要能在用乓之时因时因地制宜巧妙运用,便能收到奇效。